浅谈法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_和谐社会和法制建设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9:51: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浅谈法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和谐社会和法制建设”。

浅谈法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南开区副区长 朱 峰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它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大力发展民主政治为它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通过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它提供牢固的精神支柱,同时更需要法治的保障。和谐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运用法治等手段在不断地社会调节中实现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建设必须与之相适应。法治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赖以建立的必要手段和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建设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它以法律的规范性、强制性为特点,通过立法和法律实施等活动,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法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具有高度的同一性,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推进法治建设。

首先,良好的法制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法律体现公平、正义,体现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是整个社会关系调节器的重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关键作用。只有通过不断健全民主制度,营造新的机制和环境,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体现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不断完善法治手段,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其次,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谐社会要求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没有社会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就会失去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法治是构建有序社会最主要的手段,法律以其特有的强制力和威慑力,预防和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并运用特定的法律规则解决纠纷、缓和矛盾,从而保证社会正常有序地运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秩序保障。

第三,法治所倡导的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公平地分配社会权益。法治在促进和维护社会正义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资源、利益和负担进行权威性、公正性的分配。不仅可以为和平地解决冲突提供规则和程序,而且可以为公正地解决冲突提供规则和程序,从而使得资源分配公平,群体利益均衡,人际关系协调。

二、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法治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它可以为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塑造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创造一种基本的制度环境,并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对社会关系进行全面有效调整,推动与保障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首先,法治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当前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思

想变得更加独立、多变,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以及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也时时存在,要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就需要法律的有力保障。

其次,法治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发展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没有社会稳定,发展就无从谈起,优良的法治环境为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法律为正常的经济发展及竞争提供有力的规则保障,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

第三,法治是维护人民生活安康的重要保障。法的功能在于:确立一种保证的规则,即通过宪法和法律切实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确立和维护机会平等的规则, 即从总体上保证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大致相同的基本发展机会;确立和维护合理分配的规则, 即根据每个社会成员的具体贡献进行有差别的分配,使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能得以合理分配;确立社会调剂的规则, 即立足于社会的整体利益, 对一次分配后的利益格局进行必要的调整,使社会成员不断得到由发展所带来的利益。法治正是通过在全社会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体系, 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法治提出新的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法治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来看,还有不少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法治能否在这些方面适应和谐社会的需要,直接关乎法治对于和谐社会构建作用的发挥,也关乎法治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自我发展。

首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活动本身纳入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轨道,树立和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拓宽渠道,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合法、负责、理性、有序地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确认法律至上原则,树立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其次,必须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社会管理和公众参与方面的立法和制度建设。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立法价值的良恶、状况的好坏、质量的高低,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和尊重人权的立法理念,增强立法的民主性和开放性,让社会各阶层都能在立法过程中充分表达意见。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以0及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

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立法,实现立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第三,必须坚持依法执政,牢固树立新的执政理念。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个富有远见的新的执政方略,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党执政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在当前法治建设中,必须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全面提高行政理念、施政目标、制度规则、组织运作、技术措施等方面的法治化水平,使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和一切社会活动服从于法治,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第四,必须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制度保障。必须确立司法公正的价值目标,全力构建维护社会公正的司法体制,使司法成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有效平台。必须完善司法监督,加强内部监督,规范外部监督,确保司法机关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在发挥司法机关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裁判与调解的关系,使社会矛盾与纠纷能够以一种更为和谐的方式得到解决,促进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第五、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守法要求公民等一切社会主体依照法律正确行使法定权利,忠实履行法定义务。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在全体公民中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人人诚信守法的社会氛围,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法治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和要素。法治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赖以建立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只有正确地把握和处理好法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才能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将有力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是......

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

浅谈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作者:沈世锋一、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一)依法行政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当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扩大,......

深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关系

深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作为中国著名大学——天津大学的一名大三的学生,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重要精神,结合自身将要......

对社会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认识

对社会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认识周燕摘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的路径;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建设

党课教案: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一、授 课 人:王振龙二、授课时间:2009年9月17日 三、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是和谐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和发展途径以及构建和谐校园的重......

下载浅谈法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法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