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实施与优化(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
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实施与优化
小榄中学潘新水
摘要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学习方式,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还需进行不断尝试和总结,从而达到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探究性教学目的。
关键词 高中 生物教学 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在学科课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生物学课程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也是一门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探究性。然而在传统的教育中,由于过于重视知识点的教学而忽略了知识的生长过程,没有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要将探究性学习融入在整个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指导研究,不断尝试与总结,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探究性学习方式,以达到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探究性教学目的。
一、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作为教育范畴中的探究性学习,应注重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师的指导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使学生从自发的、盲目的、无序的、无规律的、零散的行为发展到有目的、有序的、有规律的、合理的行为,从感性的探究逐步发展为理性的探究。然而目前的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1、一些教师对探究式教学不够重视,认为只要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书本知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学都是可行的。认为探究式教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通过比接受式教学更好的方式去掌握知识,没能理解探究式教学有着比获得知识更丰富的意义。
2、探究式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高水平的科学素养和探究教学技能,由于一些教师自身探究教学能力的限制,使探究教学过程力不从心,没能给予学生探究的时间和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使现实的探究教学只有表面形式。
二、提高探究式教学技能
一方面,教师要从根本上理解探究教学相关理论,坚定教育信念,不断地将探究教育信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自身的探究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提高探究教学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要有研究意识,应改变原有思维模式,以研究者的身份去介入课堂教学,研究出适合本校教学环境、学生学情的校本探究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够锻炼教师自身的探究式教学能力,而且还能丰富探究式教学理论。
三、在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
实验教学是搞好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关键。现在的高中生物学实验,基本上以学生被动式验证性地完成整个试验过程,对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作用,但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上会受到限制。高中学生有一定实验技能,实验基础知识的积累。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大有必要。让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生物学实验主题,根据多种思路和方案自行设计、组织和展开实验,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学生生物学实验技能得到显著提高,还可以进一步掌握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探究主动学习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1、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通过掌握规定的知识,采用规定的步骤和方法来培养预先设定的能力,实现预定的目标,这种标准化统一性的规定,既不能满足存在多样化差异的所有学生的需要,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以往实验材料试剂都是书本上指定的,课前由教师准备好,实验过程是学生完全按规定的步骤机械地操作,这种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因此,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教师在完成了精讲示范后,只就实验要达到的目的、注意事项加以强调,实验材料、方法、过程等具体事项可以由学生支配。限制少了,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充分调动起来。如在渗透作用实验中,半透膜的材料由学生提前准备,课本上用的是动物膀胱膜。在获得膀胱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想到用鸡蛋膜,玻璃纸或鱼鳔等,然后把这些材料找来逐个试验,探究哪种是较为理想的实验材料。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比书本上更生动、细致的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性思维等多种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
2、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的过程
生物科学发展史中有许多诸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生长素、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等典型的科学探究范例。通过典型事例给学生剖析科学探究的规范过程,呈现知识产生的过程,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如在讲授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时,先向学生介绍达尔文进行的胚芽鞘向光性实验,丹麦的鲍森切取燕麦胚芽鞘尖端的实验,荷兰的温特证明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物质的实验,然后共同探讨学生设计的实验的可行性,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再与科学家们所设计的实验进行对照,深入分析科学家运用极其精巧简单的手段解决重大的生物学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在了解科学家探究的规范过程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创造性思维。
四、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性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最适宜的课内外学习条件,并在方法层次上去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容及内在联系。以学生为本,教师为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自主参与。
1、引导学生参与,提高自学能力
良好的参与兴趣固然可激发强烈的求知欲。然而兴趣只是学习的动力,要使这种动力持久、有效并转化为学力,关键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注重善于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除了指导学生读书、预习、看书、提问外,还要指导学生领悟每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学会区分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掌握基本观点,学会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去分析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使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自学的能力。
2、营造融洽环境,师生情感同步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会对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发生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权利与机会,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要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及其见解,包括错的意见。只有这样,师生情感同步,才能促成教与学的同步,形成一种富有课堂情趣,思维活跃,高质量、高效益的教学。
3、合理把握时机,培养问题意识
在教学内容方面,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通常以知识的重点、难点和新旧知识更新和衔接处以及生产生活实践中可能发现的地方做出提问,问题要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思维容量。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愿望。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回答每一个问题,因此提问时选择适当的提问对象,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发言、讨论中,这样不仅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有所获。
五、结语
探究式教学的出现,对于教学活动尤其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积极适当的选用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思考和实践,有更多的时间发展特长和爱好,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苏明学 张素梅 试论生物学主体教学的基本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02(12)
韩运芳 探究性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论坛2004(3)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2010-07-20 21:16:25) 转载教育 ▼标签: 通过两年的研究,我们总结优化了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如下:(王更强 东莞市第一中学 523129)......
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与体会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后“探究性学习”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成为了......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初探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研究报告郝艳芝 刘阳 郭继平贺翠琴 赵艳萍【摘要】: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音乐课程教学实施与策略——感受与欣赏郑莉(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金亚文(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编委、资深编辑) 前两讲我们对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