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40寻觅社会的真谛(押题专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09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
专题40 寻觅社会的真谛
2016年12月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总结谋划好改革工作,对做好明年和今后改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要总结经验、完善思路、突出重点,提高改革整体效能,扩大改革受益面,发挥好改革先导性作用,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据此回答1~3题。1.我国坚持改革是因为()①改革就是通过改变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②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③我国经济政治体制还存在着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方面和环节
④改革会迅速地改变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A.①③
C.③④ 【答案】B
B.②③ D.②④
2.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这是因为人民群众()①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③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②③ C.①④ 【答案】C 【解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不选,因为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③不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3.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新一轮农村改革,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
B.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旨在强调观念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这表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答案为A项;B、C、D三项均与材料中心不符。
7.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新农村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落后、错误的观念,如男尊女卑、多子多福、及时行乐等。这表明()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答案】C
8.近年来,让真善美的“好人”“最美”成为时代偶像,用身边的平凡英雄的故事打动公众,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般走进人们的心田。国家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④先进文化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A.①②
C.①③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正确的意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因此①③符合题意。②观点错误。④不是哲学道理且说法错误,排除。
9.当地时间2016年8月4日,日本新任防卫大臣稻田朋美在防卫省接受媒体采访,在被问及1937年南京大屠杀时,稻田阐述其一贯主张,称:“不认为存在‘百人斩’(杀人比赛)”。在出任防卫大臣之前,稻田时常发表荒谬言论。她不仅否认南京大屠杀,还称“慰安妇”在当时是“合法行为”。稻田朋美的言论旨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B.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 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 D.认为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答案】A 【解析】稻田否认南京大屠杀,还称“慰安妇”在当时是“合法行为”,这是罔顾历史事实的唯心主义观点,A入选。B、C、D均不符合题意。
10.2016年7月1日,贵州省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分别公布了废止、保留、拟修
B.②④ D.③④ 精神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些领导干部过去也曾经严于律己,干出过成绩,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但最终理想信念缺失,精神脊梁软了甚至断了,踏上蜕化变质的不归路,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因此,要牢牢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真正做到一心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当前领导干部进行的“严”“实”教育。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前,我国一些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缺失,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因此,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以“三严三实”来要求和对照自己。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但仍然有一些领导干部蜕化变质,导致理想信念缺失。③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全社会进行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工作。
13.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中国经济将从要素与投资驱动更多地转向改革与创新驱动——以市场改革开路,激发创新活力,从而增加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已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需要运用法治严格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新思维,进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结合材料,说明“以市场改革开路”与“树立法治新思维”是如何遵循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
【答案】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通过市场改革开路,突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活力与增强内生动力,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树立法治新思维,才能严格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适应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客观要求,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以市场改革开路”与“树立法治新思维”是如何遵循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属于如何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明确的是“让市场改革开路”即经济体制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树立法治新思维”作为政治体制改革内容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与变革,符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农民画以中国各地民俗为养分,以农民自身生活为源泉,充分体现了农民画家“画天、画地、画自己”的绘画特点,具有原创、粗放、抽象的艺术特征,是勾勒生命之美、生态之美、生活之美的中国绘画艺术。目前在中国2800多个区县中有68万个乡村,数百万农民绘画艺术家。农民画的发展和壮大,充分说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家更需要人民滋养”。材料二 陕西户县是我国农民画发源地之一。为做大做强农民画品牌,该县不断创新模式,扩大农民画的影响:开发农民画产业,与农家乐旅游结合起来,打造旅游新亮点;开展农民画新壁画运动,先后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绘制壁画200001多平方米;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0余幅公益广告宣传作品在全国的100多个大中型城市传播展示;加强对外交流,28名作者35次到日本、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讲学,三幅户县农民画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电子显示屏展播。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说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家更需要人民滋养”。
(2)结合材料二,请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说明我国加强文化品牌建设的意义。(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就“促进中国文化品牌走向世界”提两条建议。【答案】(1)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人民离不开艺术。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艺术创作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艺术家更需要人民的滋养。③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艺术工作者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角度作答也可给分)(2)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有助于充分挖掘文化的社会价值,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构建和谐社会。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答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产生影响,可以转化成物质力量;提供精神动力;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等也可酌情给分)(3)从多种途径促进文化交流;保持文化品牌的个性和特点;博采众长、与时俱进;平等对待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回答均可。(每条2分,答出两条即可。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专题28 走进文化生活1.近年来,春晚“大餐”获得普遍好评,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们,对春晚仍然做出了不同的“品评”。这种差异的存在表明(......
专题41 实现人生的价值新华社北京2016年12月2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专题30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1.某市委文明委组织召开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商讨措施以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之所以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社会主义思想道......
专题35 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把6 000余枚小鼠早期胚胎带上了太空,经过数天太空旅行,小鼠早期胚胎在太空中顺利完成从细胞到囊胚的全程发育。这一实......
专题39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花朵开放时花蕾便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当结果的时候,人们又认为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而代替了花朵。这些形式彼此不相同,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