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扶贫开发政策解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扶贫开发新形势新任务”。
新时期扶贫开发政策解读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县委安排我就扶贫有关政策问题向大家作个汇报。感到十分荣幸。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扶贫开发事业和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2011年12月29日-30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我县被正式列为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扶持县,这是全县63万人民的大事、好事、喜事,连片特困地区的确定对我县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在茶陵的历史上留下深刻的痕迹。为了使大家对扶贫开发有个初步了解,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大家作汇报。
一、扶贫历史演变过程
要准确理解当前扶贫政策,有必要先了解我国扶贫历史演变过程。我个人认为扶贫历史历经三个过程。
(一)从民间到政府。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任何一个政府应尽的职责,然而由于政府的认识水平、人力资源、财力情况等多方因素的限制。)我国的扶贫济困工作最初是由民间发起的。
1、北宋时期的“吕氏乡约”。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扶贫组织。“乡约”包含四个内容: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德业相劝:是倡导人们在道德和事业上相互劝勉和鼓励。
都清楚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十分恶劣,叙利亚问题、钓鱼岛及中日关系、朝鲜半岛问题、西藏、新疆问题等接踵而至,应接不暇,险象环生。而国内正处于加速发展,矛盾显现的时期。攘外必先安内。中央将贫困标准上调到农民人均纯收2300元,并将国扶县规模扩大到680个县,实际上是安抚了全国近1/3的县,13.4%的在籍农业人口。这就充分说明扶贫是最大的政治问题。
(三)从省扶到国扶。总揽茶陵的扶贫工作,扶贫开发的历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八七”扶贫攻坚阶段,时间从1994年—2000年,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确定开发式扶贫方针。
第二阶段:2001—2010年,是我国第一个十年扶贫规划纲要实施阶段。茶陵被列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规划把整村推进,技能培训、产业扶贫、基础设施等作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通过十年来的努力改变了贫困村的村容村貌,改善了贫困群众生活环境,把扶贫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第三阶段:2011—2020年,是国家第二个十年扶贫规划纲要实施阶段,2011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六盘山区、罗霄山区、武陵山区等14个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经过一年时间的不懈努力,我县成功列为罗霄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这是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大创新,必将有力推动我县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口的深切关怀,表明了中央领导集体把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政治意愿。
(二)锁定一群人。这一群人就是收入低于国家贫困标准、有劳动能力的农业人口,最终形成“生存靠低保,发展靠扶贫”的工作机制。(“低保一家一卡、扶贫一人一策”的工作格局)
(三)圈定一批主战场。这一批主战场就是14个连片特困地区,这14个连片特困地区就是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和已经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14个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在这个主战场中央要求按“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多层次、多渠道参与扶贫开发事业。逐步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四)确定一种衔接关系。这种衔接关系就是实行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确立“扶贫促进发展,低保维持生存”的工作定位。(农村低保和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属于扶贫对象的由扶贫部门审批,属低保对象的由民政部门审批。实现农村低保制度和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全覆盖,保证低保对象能够及时领取最低生活
——对片区县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进口自用设备,按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
三是金融服务政策。
——支持有条件的县设立地方性银行。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培养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大力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完善国家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加大财政扶贫贴息资金投入。
——鼓励和支持县域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70%以上留在当地使用。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鼓励保险机构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和小额扶贫保险。
四是投资倾斜政策。
——中央投资向农业产业、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
——国家有关部门专项建设资金投入向片区倾斜,提高对公路、铁路、水利等建设项目投资和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标准。
——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
五是产业扶贫政策。
——省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片区的定点扶贫要帮扶到乡,工作到村。
——建立人才交流机制,中央和省级定点扶贫有关单位与片区进行双向人才交流,定期选派干部挂职锻炼。
三、中办发[2013]25号文件主要精神
(一)25号文件的出台背景
中办发25号文件《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了精准扶贫的新阶段。要认真把它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首先应对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行必要地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真正弄清中央为什么要出台25号文件。通过学习与思考,我认为这个文件出台的背景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形势所迫,第二句话是问题倒逼,第三句话是领导催生。
(1)形势所迫。从1949年到2010年,我国扶贫开发虽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相关任务。但这个时期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主要精力是致力于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与过去相比,目前我国扶贫开发的形势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扶贫工作已经从解决温饱为
(2)问题倒逼。我国扶贫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在片区扶贫攻坚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存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责不够明确的问题,片区管理容易出现空档;工作重心难下沉,有的地方偏重于区域发展,热衷于大型项目和城镇建设,忽视了对贫困户的直接帮扶;行业扶贫难落实,虽然明确了行业部门牵头联系片区工作,但限于部门职责,推动其它部门落实扶贫规划任务难度比较大。在资金使用管理上:有的地方扶贫资金使用针对性不强,存在“撒胡椒面”的情况;金融服务不完善,贫困群众贷款难;民间资金难进入;资金监管不到位。在实施扶贫开发中存在:扶贫对象识别不准、底子不清、情况不明,有的地方甚至连谁是贫困人口、分布在哪里、怎样才算脱贫都不清楚,结果该扶贫的没扶、不该扶的扶了,该脱贫的没脱、还没脱贫的却“被脱”了;扶贫责任不明确、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机制难执行,结果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年年扶贫,年年扶现贫”;产业开发中存在“扶富”不“扶贫”的现象。这些矛盾和问题,倒逼着我们必须改进方法、创新机制,出台新的文件制度加以解决。
三是领导催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注扶贫、指导扶贫、推进扶贫的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就扶贫
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整个文件以改革创新为主题,以推进扶贫工作为主线,以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突出问题为目的,通篇贯穿了我们党民生为本、天下为公的执政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展现了锐意创新、与时俱进的政治勇气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情怀。结合25号文件内容,我着重谈谈“六大机制”和“十项重点工作”。
(1)关于“六大机制”创新
一是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的着眼点,就是解决县级层面扶贫工作责任落实的问题。其核心要求:①由主要考核国内生产总值转向主要考核扶贫工作成效,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②研究建立重点县退出机制,建立扶贫开发效果评估体系。
二是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主要是解决“扶谁”的问题,落实扶真贫。核心要求是:①依据国家制定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扶贫信息管理系统。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地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脱贫目标,并实现动态调整。
善农村支付环境。⑥加快信用户、信用社、信用乡(镇)建设,发展农业担保机构,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六是创新社会参与机制。主要是解决社会扶贫机制不健全、社会扶贫效果体现不充分的问题。其核心要求:①充分发挥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在社会扶贫中的引领作用。②支持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③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形成有效协调协作和监管机制。④全面落实企业扶贫捐赠税前扣除、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等相关支持政策。⑤支持军队和武警部队积极参与地方扶贫开发,实现军地优势互补。
(2)关于“十项重点工作”
一是村级道路畅通工作。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力度,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和中小危桥改造。
二是饮水安全工作。优先安排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三是农村电力保障工作。与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相衔接,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作力度。到2015年,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四是危房改造工作。到2020年,完成贫困地区存量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解决贫困农户住房安全问题。
2014年5月5日
打好新时期扶贫开发持久战扶贫开发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工作准备。首先,要提高认识,认清形势任务,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抓住国家大力支持贫困地区......
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党的十七大十分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更加着力促进社会和谐。报告中三次提到扶贫开发工作,报告即肯定了扶贫开发所取得的成绩,又对今后的扶贫开发提出了新的......
《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政策解读2014年12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定通过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
剑阁县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问答1.问:国家为什么要实施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 答:易地扶贫搬迁是“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可以使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
【政策解读】关于对《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 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相关政策解读本次市政府出台的《实施意见》,相比较之前的就业创业政策有很大的创新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