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文章一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管理经济学文章”。
摘 要:目前,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已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之中,世界各国都有许多产业集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城市产业集群是依托特定城市功能和发展环境,由城市基础产业、配套产业和服务产业相互联系地发展而形成的跨产业集合。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产业集群在中国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中关村”等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在弥补由于孤立和隔离给企业带来的劣势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地区的经济影响力。本文从城市产业集群理论的阐述入手,分析我国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过程中的异同点。关键词:城市产业集群 机理分析
异同点
城市产业集群的形成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市场因素、制度因素和历史文化因素。市场因素主要是指产业集群的自组织形成,即因某些因素诱导而自组织形成。市场因素不外乎两类:一是特定供给因素的存在;二是由于某种特定的本地需求导致生产因素的集聚而形成产业集群。自组织因素主要是指有关企业与机构自发地在某地聚集成群,政府和有关单位只是被动的发挥作用。自组织形成的产业集群主要是通过关键性企业的衍生、裂变被模仿与凝聚,逐渐产生与吸引一系列相同、相近与相关企业,在该地聚集而成群。制度因素是指“自上而下”的方式形成的,即政府和有关单位根据自身的目标,制定出清晰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并加以有效地实施,从而培育出产业集群,也包括“自上而下”地培育与发展形成的,即政府与有关单位在产业集群的雏形出现后,即能够主动积极运用产业集群发展方式加以培育,从而发展成为高效的产业集群。历史文化因素是指历史传统工业及社会文化环境氛围对产业集群形成的作用。以下将从这三个因素来分析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产业集群形成机理过程的异同点。市场因素
产业集群一般都是自组织形成的,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是大企业的成长,以及大企业和众多小企业市场功能的重新定位。
在我国北方城市主要以资源型城市为中心形成产业集群,资源型城市是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城市,城市发展对资源有着明显的依赖性,社会经济环境及城市经济结构方面,随着资源开发的阶段性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发展加工业,建立起资源深度加工和利用的产业集群,提高资源的附加价值,从而带动北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其竞争能力将逐渐增强,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的数量不断增长,大量生产经营相关联的企业在一定空间内的聚集所带来的专业化生产、低运输成本、低交易费用、便捷的沟通和配套服务将导致聚集经济,城市功能逐渐完善。利用资源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延长资源型产业的生命周期,城市主导产业逐步由资源型产业转变为以资源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随着资源加工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发展,企业间的技术外溢和乘数效应日益加强,为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即使将来该地区资源逐渐枯竭,也可以维持城市的持久繁荣。一般情况下,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动因主要有区域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而资源型城市,因为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的限制,使得其与区域外进行交易时成本过高,难以通过分工实现比较利益和规模经济,所以自然会选择内部交易。这种方式形成的城市,往往因先天积累不足,而缺乏区域的集聚效应。
在我国南方城市主要以技术加工型城市形成产业集群,典型的例子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工业园区。这些城市拥有巨大信息资源优势,使大中城市在向技术创新的组织、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以及传播中心的新职能快速转变。在形成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城市的发展,都依赖于其所属的技术创新地位,它们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产业群中起着关键作用。近10 年
来南方地区从全国各地吸引了大批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不少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开发机构, 具备了一定的开发能力, 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科技企业家。与此同时, 珠江三角洲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改造老企业, 兴办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先进、产品质量和档次高、生产规模较大、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外向型高新技术企业, 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技术和人才优势保证了信息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为南方地区城市产业群的更好发展创造了更好条件。制度因素
虽然产业集群一般都是自组织形成的,但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形成中依然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政府通过提出发展规划,培育地方优势产业,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家创业,引导专业化分工等非直接干预措施,培育产业集群形成的环境与利益机制,则产业集群有可能形成。
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因地制宜,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和特点,提出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政府的支持对于城市产业集群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政府可以直接或间接创造有利于集群形成的环境与机制,从而使得产业中的大多数企业在新的环境与利益机制中,按照集群发展的要求自我调整。政府也可以通过利用本地的优势条件和特色资源吸引外地关键性企业落户本地而逐步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是一个综合体,它的发展涉及诸多的经济政策,如土地、税收、产业导向、外贸、科技、中小企业发展、项目审批和投融资体制等。因此,在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时,必须对相关经济政策进行系统的调整,通过一些措施促使分散的企业逐步移植而培育出产业集群。
在我国南方城市与北方城市在政府支持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南方城市一直是政策支持的最先的对象,由于地理位置等诸多原因,南方城市一直是所有新政策的试点,在这方面南方城市要比北方城市更具有优势,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形成的作用的到最有效的发挥。文化因素
区域的文化环境主要包括区域内居民的风俗习惯,动力的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主流的价值观念、社会风气以及社会关系网络等内容。它直接影响着人们是否有追求创新的热情,人与人之间能否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关系。
产业集群化的形成及区域内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而区域创新网络的核心是营造一种有利于区域行为主体(企业、大学、政府机构)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与协作的良好的区域产业文化。这种产业文化维持产业集群的运行,并使其在面对未来竞争者时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在我国南方人对创新的接纳、认可程度以及敢于冒险的热情和勇气等要比北方人强烈得多。彼此信任的协作关系是集群创新的关键,开放的思想交流氛围也至关重要。南方城市有着平等、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开放的信息交流环境,有利于新思想、新技术在区域内的传播、学习,相互信任和开放的心态,使得人们之间交流和互动频繁,加快了新思想、信息和创新扩散的速度。
总之,大量经验表明,产业集群正在推动着世界各地的经济增长。由于产业集群能够获得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报酬递增、企业间的互动学习和合作创新等优势,从而成为具有高端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而促进区域或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城市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的过程中,由于市场、制度、文化等因素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我国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集群形成机理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了许多的异同点,城市产业集群的规划与
管理只有以主导产品和企业为核心,以优势产品群和企业群为主体,以配套的上下游生产链为支撑,以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相配合的城市产业配套体系为目标,以产业关联性、产业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指标评价为基本手段,才能为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 今.产业集聚的识别理论与方法研究[J].经济地理,2005(1)
【2】王仲智,林炳耀.集群理论与主导产业理论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2005(2)
【3】苗丽静.搞好产业集群规划、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J].光明日报,2006-06-0(510).【4】吴勤唐.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制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4(2)【5】潘顺东.同类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J].重庆邮电学报,2004(1)
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产业集群形成机理过程的异同点
班级:20080951 学号:2008095108 姓名:张秋月
经济学散文是普及经济学知识、培养致富头脑的一个重要形式和载体。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脚步的加快与深入,一批批有眼光、有头脑的经济学家有感于国人在经济常识方面的匮乏,开始......
国家发改委决定,6月1日起,山西、青海、甘肃等15省市的电价上调,上网电价平均每度涨2分钱,其中调整幅度最大的山西,每度提价3.09分;调整幅度最小的贵州,每度提价1.24分。上网电价调......
:(1)你的样本(故事)在哪里;(2)你文章所作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性);(3)你的文章和XXX的文章或观点(或者XXX学派的观点)相比,有什么新的观点(idea)和你对这个问题主要的判断是什么(包括选用哪个学派......
假中寻真——艺术品市场的独特魅力经济09030904200321朱林燕艺术品投资市场是除股票投资、房地产投资之外的世界公认的第三大投资市场。同时艺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相比股票,房......
1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2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