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绩效文化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税务绩效文化”。
税务绩效文化研究
绩效管理,是运用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建立符合税收工作规律和特点的管理模式,以“四纵三横四系”为总框架,以“工单”全程驱动为总机制,以绩效信息系统为总支撑,对全面工作、全部机构、全体人员实施联动考评。绩效管理主要包括绩效计划、过程管理、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四个环节。
现在大多税务机关都认识到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也花了很大力气去引进和完善绩效制度,可绩效体系运行的效果,却还待进一步提高。除去其他因素的影响,这实际上是因为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绩效文化的作用。
各种文化强调考评观,那么绩效文化也是需要考评的。“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蹇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绩效文化,便是税务机关进行绩效管理的“神、骨”,其内涵和外延,决定了税务机关绩效管理工作的长期发展。
税务绩效文化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目标,一是过程,一是结果。从目标方向上来看,主要强调战略意识,促进人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从过程来看,主要强调差异意识,促进人尽其能;从结果来看,差异分配才是公平,没有差异是不公平的,促进按绩效分配。推行绩效管理对税务机关来说是一次变革。“堂下烛客新,佛前老僧同”,制度虽然完善了,但制度执行者还是原来那批人,这些人的思维习惯、做事方式也并没有转变,如此,绩效管理效果便会大打折扣。所以绩效管理要取得成功,必需在税务机关内形成绩效文化。
那么,什么是绩效文化呢?
一、绩效文化要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前段时间,从微信上看到索尼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的一篇文章——《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初看到这篇文章,个人觉得很诧异,看完全文之后,我也基本了解,原文是2007年1月份的一篇文章,差不多快七年了,那时绩效管理还在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因为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而导致适得其反的例子很多,索尼高管的这篇文章迎来很多附和。
我们必须将眼光放得更广一些来看待绩效管理,无论是从绩效管理体系自身的理论架构以及实践经验都证明,绩效管理是提升组织绩效的最有力的工具。但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崇尚“面子”、保持“一团和气”的中国,在推行“以人为本”的绩效文化时显得艰难。
(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面子问题。中国人爱面子是天下闻名的,如果一件事让他在实利上吃了亏,但却有相应的精神上的好处,即有了面子,那么他大抵是会高兴的。反之,如果丢了面子,即使得了实利的好处,心里也会残留一个疙瘩,若是这个面子丢大了的话,似乎到了终老都会耿耿于怀。
为了照顾面子问题,考核主体往往将问题归咎到客观原因上,因为这样子即使员工表现再不好也不会丢面子。工作中崇尚“老好人”文化:为了不得罪人,大家在做绩效考核时都不愿意做反面的评价,免造成情感上的主观伤害。还有,在实施绩效考核时也不像西方那样的正式和公开,相对更加隐藏。在公布评估结果时,也只是公布较好的结果,对于较差和不合格的评估结果,往往为了顾及面子而不予公开。
其次是“中庸”之道。很多管理者更愿意充当“好好先生”,在绩效考核时更多地采取折中的处理方式,因而使得绩效评估结果趋于平均化,要把员工分出个三六九等比较困难,这也是绩效管理制度中规定绩效考核结果等级分布成为一纸空文的主要原因。
曾经有研究表明,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如果最高奖项连续三年被某位员工获得,那他一定会被嫉妒所包围。此后,在这个团队里,他将找不到太多的合作伙伴。因为业务大部分是要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的,总是激励个人,反而损害了团体协作氛围。
第三是认识问题。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就是挑员工毛病。很多单位启动绩效管理项目的时候,对绩效管理并没有清楚的认识,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把绩效考核作为约束控制员工的手段,通过绩效考核给员工增加压力。有些单位盲目采用末位淘汰制,使绩效考核得到员工的抵制。
事实上,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是不同的,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由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几个环节构成。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的绩效,保证单位发展目标的实现。绩效考核是为了正确评估组织或个人的绩效,以便有效进行激励,是绩效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如果取得成效,上述四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做好,否则就不会达到绩效提升的效果。
(二)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只要我们迎难而上,构建“以人为本”的绩效文化体系,广泛宣传绩效管理的意义、作用和方法,使管理者与员工明白,绩效管理不是学生的考卷,它首先是一种管理思想,要上升到绩效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它,它能帮助我们提高工作绩效和管理能力,最终受益的是单位和员工。
首先,绩效管理应当成为“以人为本”理念下检视人与单位融合的最佳工具和桥梁。单位的管理者通过发现员工的绩效表现状况来了解管理的效果。如果员工的绩效表现真的是受到人与单位融合程度的影响,单位管理者就可以适度地改变管理风格或适时地调整计划,甚至进一步透过沟通和建议的方法去帮助员工适应、改进,使“人”与组织更为融洽。
其次,要使员工认识到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会带来好处。无论绩效管理还是绩效考核,并不会损害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利益,相反会促进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这在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是非常关键的。绩效考核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主管与下属交流沟通媒介,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员工会得到主管的辅导和支持,绩效考核结果反馈使下属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个人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都会得到提高。
最后,还要加强对各级管理者有关绩效管理工具、方法和技巧的培训,使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环节工作落到实处。
二、绩效文化要强调业绩导向。
税务机关要鼓励广大税务干部尽职工作,倡导税务干部主动付出,培育全体成员养成对绩效结果勇担责任的习惯,这就必然要求在单位内形成一种强势的业绩导向文化。当然,绩效文化不仅关注业绩达成的结果,同时也重视绩效改善的过程。
中国人历来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但同时又说“胜者王侯败者寇”。乍一看,这两个观点似乎相左,但仔细分析,我们就知道两者并不矛盾。用单位管理的情况来类比,“胜者王侯败者寇”讲的是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即对于绩效优秀的税务干部,单位一定是重点奖励。“不以成败论英雄”是指对绩效改善过程的重视,也就是说,对于主观上努力付出的税务干部,虽然由于不可控的因素导致绩效状况不佳,但单位也不应因此而“一棒子打死”,还是应该给予其改进的机会。
单位管理涉及对人和对事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主要是激励约束问题,对事的管理就是流程问题。所谓流程,就是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业务如何运作,涉及因何而做、由谁来做、如何去做、做完了传递给谁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上述四个环节的不同安排都会对产出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极大的影响着组织的效率。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各级管理者都应从单位整体利益以及工作效率出发,尽量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应该在上述四个方面不断进行调整优化,使组织运行效率逐渐提高,在提升组织运行效率的同时,逐步优化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
绩效文化应当鼓励创新的行为,因为每一个管理者都经常会受到“但求无过”的思想支配。如果管理层把没有短处看成了长处,不敢于经常挑战创新和高目标,这样的单位绩效氛围可能会使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失望、并使士气低落。对于创新的过程而言,应允许发明创造者有犯错误的权利,因为在创新中犯错误标志着他正在不断地创新,由此带来新的成功机会也会比较大。创新的过程也应当做为员工的一项业绩予以肯定。
三、绩效文化要重视协同成长。
绩效文化建立的过程,决定了“协同成长”的两个含义:协同合作和共同成长。绩效指标是方向,是箭头,学过物理学的人都知道,只有不同力作用于同一方向上的合力最大。而合力对物体造成的加速度也便相应最大。那么绩效指标方向同一,则单位前进的加速度也最大。那么,这个方向同样有两个层面,在纵向上,绩效指标由省级→市级→县区级→个人的逐层分解,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有机整合,其目的是为了通过个人绩效达成,促成单位目标实现。这样单位和个人的目标相同,方向一致,便可以实现共同成长。所谓“上下同欲者胜”,便是如此。横向上,在设臵各部门绩效指标时,需重点思考如何通过科学地设定关联性指标,将处于“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部门有效联合,从而促进单位核心业务流程的效率提升。要实现这一点,塑造团队合作的文化是关键,特别是要形成跨部门协同合作的良好氛围。同时,由于绩效管理植根于单位战略,所以“协同成长”不仅仅是短期行为,还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概念。对税务机关来说,决不能“走一步是一步”,必须要有长期规划;对于个人,则不能过度计较短期得失,辛勤付出必然收获长远发展。两者都必需在长期目标与短期利益间找到平衡点。
绩效管理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组织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为员工指明了努力方向。首先,管理者通过绩效辅导沟通及时发现下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下属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和资源支持,下属通过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方法的改进,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其次,在绩效考核评价环节,对个人和部门的阶段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明确个人和部门对组织的贡献,通过多种方式激励高绩效部门和员工继续努力提升绩效,督促低绩效的部门和员工找出差距改善绩效。第三,在绩效反馈过程中,通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帮助被考核者分析工作中的长处和不足,鼓励下属扬长避短,促进个人得到发展;对绩效水平较差的组织和个人,考核者应帮助被考核者制定详细的绩效改善计划和实施举措;在绩效反馈阶段,考核者应和被考核者就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新的绩效目标并达成共识,被考核者承诺目标的完成。最后,通过一系列绩效管理手段,部门或个人新的目标应超出前一阶段目标,激励组织和个人进一步提升绩效,经过这样绩效管理循环,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就会得到全面提升、协同成长。
四、绩效文化要重视有效沟通。
由于绩效考核的结果和个人的重大利益——薪酬、晋升等紧密挂钩,所以,如果其运行的过程过于刚性,将会对组织和个人都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绩效管理也需要有“润滑剂”,那便是沟通。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是有名的“濠梁之辩”,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典型的沟通问题。
绩效沟通要注意两点。一是深入互动:在绩效计划过程,绩效指标的确定,不是上级硬性指定,也不是下级自行制定,而是上级和下级通过深度沟通后,达成的一致意见。二是及时有效:工作过程中,上级要不断针对下级的绩效表现与其及时沟通,确定改善措施,辅导其绩效提升;考核周期结束,上级也要和下级沟通,分析其绩效结果产生的原因,制定其下阶段绩效改进的计划和措施。绩效管理强调管理者和员工的互动,强调管理者和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因此管理者和员工会为绩效计划的实现而共同努力,所以说绩效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沟通的过程。
对于税务机关来讲,绩效文化既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对时髦潮流的追赶,它应该是推行绩效管理的坚实基础,税务机关一定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文化氛围状况,在薄弱环节上重点强化。要把绩效管理的注意力从具体的考核方法转移到文化层面上来,真正在单位内部构建绩效文化的氛围。绩效文化的建立,譬如禅师修行,必需一步一个脚印,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了理论基础和制度体系,还需不断实践完善,并且要有长期坚持的决心——“见地、修证、行愿”,一个都不能少。
税务文化:让丰润国税亮起来□本报记者张秀娟 通讯员杨仕全走进唐山丰润区国税局,感受到这里浓厚的税务文化氛围,警句、字画、扁牌挂满楼道,图片、心得体会布满橱窗。“自从局党......
绩效管理如导航灯,为我明目标指方向。工作不在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紧紧围绕组织和个人双重绩效管理目标,制定计划,强化落实,工作有的放矢,有章可循。绩效管理如指挥棒,督我勤于业快......
税务绩效管理心得体会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税务绩效管理心得体会,仅......
关于税务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所独有的产物,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与社会现象,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同时,文化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
扶贫绩效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1研究背景贫困是一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落后的总称,它是由人们自身收入低下造成的一种自身生活必须物品匾乏,相应服务设施不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