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五次质检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一级质检语文试题”。
九年级语文第五次质检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同学们,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已走到尾声,我们即将要面临2011年中考的挑战,在如此重要的时刻,同学们务必拼力一搏。用智慧描画精彩,不负家长的期盼;用汗水浇灌理想,不负恩师的嘱托;用信心铸就目标,不负母校的重望。此时不拼,更等何时?
(1)此次学校邀请了上海教育界的几位专家来我们梅州旅游观光,学校请你去接待他们,在欢迎仪式上,你会致一段怎样简洁得体的欢迎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报告会上有一项是向全校师生介绍“名人与梅州”,但几位同学为到底介绍哪一位名人而争执不下,小芳想听听你的意见,你对小芳说“我建议推介____________________(填人名),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请你参照示例帮小芳拟一句简练优美的话来赞美宣传我们梅州,作为此次报告会的结束语。(2分)
示例一:梅州山水美如画,风流人物耀古今。
你的宣传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语中,一些词语在特定场合使用显得非常文雅。请选择两个词语说说它所表示的意思。
(2分)
令尊:____________乡梓:___________见谅:___________雅兴: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基础整合(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惩罚(chéng)
堤岸(dī)
称心如意(chèng)...B.涨红(zhàng)
脑髓(suǐ)
扣人心弦(xuán)...C.胆怯(qiè)
教诲(huì)
随声附和(hè)...D.允许(rǔn)
憎恶(wù)
一碧万顷(qǐng)...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抑扬顿挫
相濡以沫
谈笑风生
骇人听闻 B.潸然泪下
面面相觑
见异思迁
伸张正义 C.再接再励
义愤填膺
栩栩如生
锲而不舍 D.察言观色
惟妙惟肖
迎刃而解
博闻强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全厂涌现出四个先进集体,一百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B.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C.桂林的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D.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演,坐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4.填空。(任选有把握的四小题作答,每小题2分,共8分)(1)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3)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4)在《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5)____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6)________________,勿以善小而不为。(熟语)
5.按要求完成第(1)(2)(3)小题。(8分)
家乡,总会传递一种淳朴、真挚和浓浓的亲情,这是一种来自祖先遥远的血管里的神秘力量,它把世世代代子孙凝聚在一起,让我们充满自豪和希望。为迎接国庆,九年级(1)班小芳等几位同学筹备举办一个以“锦绣梅州”为主题的小型报告会,向外地来宾和全校同学推介梅州的名人、景观和特产,以此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地方文化发展。
第二部分 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7-10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该词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小大之狱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页,共3页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故乡》一文的节选,完成第11~14题。(共12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 a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 b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脽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1.在文中a、b两个空白处应填上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2分)12.选文中有三个“辛苦”排列一处,表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负重感,它们字面上意思虽然相同,但包含的具体生活内容却不同,即“我”为 ________ 而辛苦,闰土___________为而辛苦,别人为 _____________而辛苦。这里,“别人”是作品中的_______。(4分)13.对“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一句中“蒙胧”一词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月光不明,暗淡无光。
B.水声潺潺,使人昏昏欲睡。C.通过想象,展现出模糊的景象。
D.迷迷糊糊,眼睛看不清楚。
14.有同学读到“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时,认为文中的“我”对故乡已失去了感情。对此,你有何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对联小人生,人生大对联》一文,回答15-18题(11分)读2005年2月28日某报《昔日丢妻弃子多“神气”,今朝众叛亲离好冷清》一文,颇觉好笑,笑后有感,文与感皆姑存之。
文中说的是某县某镇的一落魄包工头贴春联骂子“不肖”的故事—— 2005年春节,该镇一户人家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冷冷清清过个年养子不肖 下联:坦坦荡荡过此生展望未来 横批:笑看人生
写此对联的主人公姓黄,原是包工头,现已50多岁,有妻室并生下三男一女,均已长大成人,其中有大学毕业生,本是一个相当幸福的家庭。但10多年前,黄老板在外包工顺利,腰包钱多了,便丢妻弃子找了个情妇,并公开带回家中,还生下一个男孩。这样引起原妻及儿女的当然不满,从而导致家庭的一分为二:原妻及儿女为一家,黄老板及其情妇和所生儿子为另一家。
最近几年,黄老板事业不顺,荷包“冇”了,甚至难以自养,其情妇见状便不辞而别,丢下现已六七岁的男孩由黄独自抚养,生活甚是艰辛。而其原妻和儿女,则认为黄之窘境,乃其为富不仁所致,应苦果自食,故不肯给予支持帮助。到今年春节,这个黄老板只好带着年仅六七岁的小儿子“冷冷清清过个年”了。
读罢上文,我想,此联可否改为:“冷冷清清过个年养子何故不肖;坦坦荡荡度此生笑话焉能得传!”故事的主人公至今未能明白养子为何“不肖”?还在用“坦坦荡荡”来为自己辩护!当然,人要面目树要皮,虽然他是打肿脸充胖子,却也可看出他已在“冷冷清清”的处境中自思余生应当“坦坦荡荡”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是啊,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不管有意无意,现实中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演得如何,得由观众来评价。要当心一不小心演成了反角、丑角,或让万民唾骂,或成于古笑传!像故事里的“黄老板”,就实在演得不怎么样,以致落得个鸡飞蛋打,为人耻笑。
一个过惯了“黄世仁” 日子的,一下子要他过“杨白劳”的春节,也确实是难为了他:昔日丢妻弃子多“神气”,今朝众叛亲离好冷清。难怪他顾不得旁人笑话,顾不得“家丑不可外扬”的古训,要用对联来发泄一番了!——其可怜之至,一般人是难以体会的。
而作为其家人,对之采取“羞于为伍”的态度,与之分道扬镳,也是极其自然的。你不仁,我不义。黄老板的作为及其结局,正应验了一句俗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苦果得自己咽。讲迷信一点,这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当然,惩罚不是目的,当确认其已痛改前非并作出适当表示(比如说学古人负荆请罪,比如说写检讨,至少是口头检讨)的时候,家人还是应伸出援助之手的,毕竟还有骨肉之情在嘛!
故事虽小,却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也一样打上时代烙印的另一个对联故事:“*”后期,某镇一小街,有父子两家面对而居,虽有父子血缘却无父子亲情,平日里形同路人、仇人。过年了,为子的首先发难,在门上贴上一副“对联”:“时时提高警惕,处处严防坏人。”横批为:“防袭防钻。”为父的也毫不示弱,贴上“最高指示”与之抗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横批为“不忘阶级斗争!”引来街邻、路人争相观看,成为当年春节的一道特别“风景”,至于今日,仍为谈笑之资。
相映成趣的两则对联故事,令人几多感慨,几多回味!
对联小人生,人生大对联。对联真是管用,不管你文化层次高低,都可拿对联来表情达意,或拿对联来作发泄的工具。小小一副对联,即可反映社会风情,刻画人生境界。如果让我们拟一副对联,可能会拟得不那么“工”(对联所要求的意思、平仄方面的严谨),但在人生舞台上,当我们出示自己用生命之笔所写就的对联时,却完全可以尽我们所能,写得工而又上些。
15.综观全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将原对联改为“冷冷清清过个年养子何故不肖;坦坦荡荡度此生笑话焉能得传”,其言下之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文中内容,说说“黄世仁”与“杨白劳”分别指代什么?(4分)
“黄世仁”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白劳”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的写法及语言运用很有特色,请你举例说出其中一方面的一个特色。(3分)
特色: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页,共3页
(三)名著推读(8分)
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板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
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都至。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使人飞报曹操。操闻知,急上马,从阵后来。张飞圆睁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
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
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逃奔。正是: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后人有诗曰:
长板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19.以上文段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_,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__________。(2分)20.选文的内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2分)
21.选文突出了张飞怎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2.你还能再写出两个关于张飞的其它故事的名称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写作实践(50分)
23.请按要求作文。
行走在人生路上,对梦想的追求常常让我们行色匆匆,不肯停下前行的脚步。于是在努力拼搏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感到疲惫、失落、孤独、苦闷……因此我们需要偶尔停一下,去休息,去放松,去调整,去总结……偶尔停一下,不是懒散懈怠,而是张弛有度;偶尔停一下,不是逃避放弃,而是积蓄力量;偶尔停一下,不是停滞不前,而是整装待发。停一下再上路,我们会发现人生的道路更加宽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偶尔停一下,真好!
请以“偶尔停一下,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字数不少于55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24.解释“患记问不若人”中“患”的意思。()(2分)A. 祸患
B.祸害
C.担心
D.害怕 25.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2分)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26.出自本文的成语是()(2分)
A.韦编三绝
B.刺股悬梁
C.卧薪尝胆
D.穿壁引光(二)诗歌赏析(4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7.对“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为报答太守深恩,全城百姓跟随着太守,一起看孙郎射虎。
B.满城的人都跟随着我这位太守出来观看打猎,为了报答百姓的情意,我可要像孙郎一样亲手射杀猛虎,给大家看看。
C.为了报答满城的百姓,太守随百姓一起亲自射虎,同时还看孙郎射杀猛虎。D.向满城的人报告要跟随太守,一起观看孙郎射杀猛虎。28.选出错误的一项
()(2分)
A.这首词上阙叙事,描写了出猎时的壮观场面。下阙抒情,表达自己希望报国守边的愿望。B.这首词词调铿锵有力,造成一种粗犷、高远的氛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豪放之作。
C.这首词善用典故,词人以孙权和魏尚自比,表达出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D.末句运用比喻。“天狼”指造成宋朝边患的西域和辽国。
第四部分 附加题(10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
第3页,共3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2018.10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荷花/重荷较量/不自量力 肖像/惟妙惟肖 ......B.逞能/惩戒黄晕/头晕目眩 滑稽/遍稽群籍 ......C.分歧......
九年级语文 原创试题白鹤初级中学 任一.积累与运用(19分)1、注音填字。 (2分)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kuāng()骗,却看看他的jīn()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2分)一、(22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撺掇(cuān duo) 诘(jié)责 明眸(mïu)善睐 分道扬镳(biāo) B.蛊惑(gǔ huî) 琐屑(xi......
九 年 级 质 量 检 测语 文 试 题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蓬蒿(hāo) 模样(mó)狡黠(xiá) 怒不可遏(yâ) ....B.妖娆(ráo) 星宿(sù)慰藉(jiâ) 一抔黄土(p......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一、语言积累与运用(61分)1、书写题(2分,要求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依据拼音将下列两个词语的汉字写在括号中(1)duàn bì cán yuán ( ) (2)gé wù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