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四川省公务员申论真题”。
申论试题:
一、归纳分析郭明义事迹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
解析:
1、爱岗敬业、以身作则。
2、积极捐款捐物。
3、积极献血,捐
献血液肝细胞,甚至准备捐献器官。
4、助人为乐,却淡泊名利。
5、生活节俭,但是仍然慷慨解囊。
6、以身作则,积极宣传助人为乐的风尚。
7、率先垂范,教育身边有恶习的人,改
正自己的作风,主动助人为乐。
二、郭明义说:“有同志说我傻„„但我认为,我离不开党的信任,群众的信赖和社会的认可,做到了这些我就是幸福的”,你怎么理解他的幸福观,请阐述。
解析:
1、先谈谈郭明义幸福观的本质:是一种高尚的积极向上的幸福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价值观、人生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种幸福观反映了郭明义不求名利,一心奉献,助人为乐的新的幸福观,它不同于
一般人所认识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幸福观。
2、接着分别阐述他说的那几句话:(1)离不开党的信任,身为一名党员应时刻牢记党的教诲,体现作为一名党员的先进性;(2)离不开群众的信赖,应牢记毛泽东的群众路
线和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脱离群众;(3)离不开社会的认可,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应当懂得回报社会,不能一味向社会索取。
3、再谈谈郭明义幸福观的重要性(积极意义):(1)从精神层面讲,它有利于建设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平,(2)从经济层面讲,它有利于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3)从政治层面讲,它有利于政府提升公信力和打造服务型政府,(4)从社会
层面讲,它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利于
和谐社会的构建。
4、最后谈谈实现郭明义幸福观的做法,那就是要向他学习,爱岗敬业,热爱社会事业,积极捐款捐物,生活节俭,助人为乐,并且还要大力倡导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
三、材料
(八)提到“郭明义精神正以裂
变的速度传播着”,“这种精神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对此你有什么领悟,受到什么启示,请以“——也谈裂变的力量”为副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解析:
此文为典型的观点型文章,可以从积极意义的角度去谈。
文章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段,简要谈谈目前社会上的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
第二段,阐述郭明义的做法和精神实质;
第三段——第六段可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谈谈郭明义奉献精
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后一段以胡锦涛同志对他的评价作结,并简单谈谈学习郭明义精神的具体做法。
解读2010年11月6日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10年11月6日,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落下帷幕。此次申论的话题是关于郭明义的先进事迹,而非考前关注度较高的教育或资源等;考题仍然是三道题,但是打破了传统的概括题、对策题和文章论述题的模式;总而言之,此次申论是四川公
务员考试近10年经验摸索的创新之举。由此,这次考试也是比较值得认真分析和总结的。故,国家公务员网申论专家组经过广泛讨论和研究,对此次考试做出如下的分析和整理,希望能够对广大备考的考生有所帮助。
一、话题分析与启
示
今年的申论话题是关于郭明义的先进事迹,其主要内容是其助人为乐和奉献精神的裂变。正如很多考生所言,这个话题不是特别热门,有点出乎意料。但这话题却仍然符合申论话题的几个特
点:一是社会问题或社会事件。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事件,是发生在我们老百姓身边,而且对我们的生活都能产生一定影响的(注:这里所说的影响并不一定是直接的影响,也包括间接或精神层面的触摸不到的影响,但这种影
响是实际存在的)。二是热点事件。关注时事的考生对郭明义这个人物肯定不陌生,前段时间各大主流媒体对郭明义的先进事迹重点报道,中央也指导全国掀起了学习郭明义先进事迹的热潮,中宣部的相关领导也对此发表讲话,可知该事件
仍然属于热点话题之一。申论话题的其他特点是:非敏感、非难解、非巨大争议、内地。很明显郭明义的先进事迹符合上述所有特点,因此它本身也是备选项之一。但为什么我们都没有将其列为备考话题中,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9月政法
干警考试考的话题就是雷锋精神,所以类似的话题自动被屏蔽,但实际上这次的题目与雷锋精神那套题是完全不一样的。二是根据以往的经验,申论话题通常都是社会问题,例如大学生就业难、醉酒驾车、民工荒等,而郭明义事迹类的材料四
川省只考过三次,一次是07年公务员考试关于背着父母上学的三个事例,一次是07年下半年招警考试关于汤敏事迹的介绍,最后一次是便是此次郭明义的事迹。所以说,这类的话题考查的不是特别多。虽然我们的理由都很充分,但这次申
论的话题却排除众议,仍然选择郭明义的事件,这给了我们如下的启示:首先,申论的话题以后不存在热与冷的区别。只要符合申论要求的话题都可能出现在申论的考卷中,也许这个话题本身并不是特别热门,甚至呈现远离那些“热得烫手” 的话题的趋势。其实,2010年的国考已经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只是我们都忽视了,或者以为这仅仅是一种巧合,但此次四川的考题告诉我们,这不是一种巧合而是一种必然。其次,考过的话题仍然可能出现在考卷中。这其实也是2010年国考给
我们的启示,也是被我们自己忽视了。不同的事件有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切入点就有不同的答案和分析思路,因此即使是同一话题也能起到不同的考查作用。再次,申论话题不单纯是社会问题,也包括社会事件,这是考试大纲告诉我们的,也
是被我们自己忽视了。而且近几年社会事件进入申论考卷的次数越来越多,只是更多的事件是以其“负面问题”的形象出现,而这个话题是以其“积极影响”的形式出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不要再将主要精力放在押题上。这几次考试的
话题表明现在公务员命题专家组与考生或培训机构正在进行博弈,考生或培训机构是通过命题来找寻破解方法,并预测考试趋势,同时命题专家组也在研究培训内容和考生复习内容,规避这些看上去“投机取巧”的方法,由此可以大胆预
测,以后申论再想押中话题会越来越难。此外,申论作为能力测试来选拔公务员,如果单凭热点就能得高分,那将不能帮助其挑选出真正的“人才”,故,考生应该将精力放在平时的积累以及思维的训练上。
二、材料的分析和
启示
这套试卷的材料很简单,全文只介绍了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以及网上的各方评论,此外材料仍然以事件为主,因此阅读难度相对较小,不会出现读不懂材料的情况。但阅读难度如此之小的材料却是本次申论难度大的
“罪魁祸首”。由于材料简单,蕴含的信息较少,可利用的信息少,而需要考生分析的内容多,由此,对考生平时的积累要求高,从而增加了试题难度。可以说,本次考试的材料仅仅是一个点,主要考查的是考生通过这个点引申内容的多少以及
其高度和深度,这样就将那些凭借着抄材料得分的考生拒之门外。此其一。其二是材料的结构出现质的变化。以前,申论的材料基本上属于并列式的材料,即所有的材料基本处于同一层面,因此在概括材料的问题或内容时,答案只需要条理清晰
即可,不需要有层次。然而,本次材料表面看上去也是并列的,实际上却蕴含着四个层次。关于郭明义的“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的阐述,材料分为四个层次:材料2-4,主要是谈郭明义具体的助人为乐的精神;材料5-6谈的是他的家庭情况
以及他的助人为乐对家庭的影响;材料7是郭明义号召大家献血的经历;材料8-9是关于郭明义精神的社会感召力。因此根据这样的材料关系,我们可以发现第一题的答案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郭明义助人
为乐的具体行为:捐款、捐物、捐血、救灾等;
(2)郭明义助人为乐的家庭作用:家人的理解、带动家人等;
(3)郭明义助人为乐带动身边人:具体在齐大山矿区的宣传行为;
(4)郭明义助人
为乐精神对社会:影响自己、影响别人、观念传达等。
因此,而很多考生可能会忽视其家庭的作用以及社会感召力,会导致要点的遗漏,其主要原因就是对材料的关系没有把握准,没有理清材料之间的递
进层次。故,考生在阅读材料时,尤其是简单的材料,不仅需关注材料的内容,还要注意分析材料的结构,通过结构找答案。
三、题目的分析与启示
此次四川省考题目首次引入了综合分析题,这既是考试发展 的需要,也是对考生分析能力测查目的的体现。第二题的综合分析题,大部分考生都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实际上,综合分析题很简单,基本上只需要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来回答即可。针对这道题,考生只需要回答:
郭明义的幸福观是什么,什么需要以这种观念作为幸福观,以及如何学习和弘扬这种幸福观。另外,这次考试的问法都比较隐晦,不再像以前那么直白。例如第一题,这次的问法是“请依据材料简要分析归纳,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从哪些方面体现
出“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如果是以前,一般会这样提问“请根据给定资料概括郭明义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换成后者,可能考生会更清楚应该回答什么,但前者就比较隐晦,需要考生分析,且答案要点就需要植入分析的部分。最后,这次考试的题目设计存在诸多陷阱。这也是目前申论考试的主要特点之一。例如第二题,很多考生没有回答措施部分的主要原因在于题目要求的是“你怎么理解郭明义的幸福观?请加以阐述”。题目并没有要求措施,因此考生就会忽视措
施,而将主要的笔墨放在郭明义的幸福观是什么。再如最后一道题,副标题是“也谈裂变的力量”,很多考生就会忘记公务员的本职工作,忽视公务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而大谈特谈裂变有何意义,缺少如何做到裂变以及如何“被裂
变”。由此,其实第三题可以有很多种选择:首先,论点至少有三个选择,一是助人为乐的精神,二是以助人为乐为主,可以添加部分爱岗敬业的内容;三是将助人为乐的精神拔高到一个点,以这个点为中心论点。其次,叙述的角度至少有三个选
择,一是从公务员本身来讲,也就是政府的角度;二是对整个社会大众的角度;三是从社会大众所包含的一类主体来讲,例如青少年群体。如果选择从社会大众中所包含的一类主体来讲,在结尾的时候最好将内容上升到社会大众。最后,这篇文
章一定要谈郭明义精神的影响,即“裂变”的作用,同时主体内容一定要是措施,即如何学习郭明义的精神,以及如果弘扬郭明义的精神,使其发挥“裂变”的作用。
四、整体启示以及复习方向
分析考题的最终
目的仍然在于为以后的复习寻找方向,同时规避不利的因素,避免在同一处跌倒两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一)申论的话题不怕重复,只要有内容;不怕冷门,只要有价值;不怕是先进事迹,只要有意义。结论:
复习焦点不是押题,而是知识的充实和思维的连贯。考生和培训机构永远斗不过命题组,只要命题组乐于、敢于也善于参与博弈。
(二)申论材料不是越简单越好,简单的材料,价值低;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是一个平面的,材料的层次感需
要我们懂结构。结论:复习焦点是往脑海里填充内容,料越多,内涵越深刻。撰写文章时,可以利用的除了材料的内容,还有材料的结构。
(三)申论题目不再一目了然,而是障碍重重,迷雾层层;不再客观概括,而是主观分
析。结论:分析题目是关键,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要学会利用要求,从要求来判断出答案的一些思路,例如第一题可以从要求中的“逻辑严谨”来判断出答案包含的内容会比较有逻辑性,即层次感;第二题可以从要求中的“阐述具体”来判断出
此题需要提对策,且措施一定要具体。
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郭明义资料信息一、郭明义简介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成人本科学历。1977年1月参军,并于1980年6月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部队评为“学......
2010年11月6日,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落下帷幕。此次申论的话题是关于郭明义的先进事迹,而非考前关注度较高的教育或资源等;考题仍然是三道题,但是打破了传统的概括题、对策题和文章......
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经典解析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已结束,资深申论研究专家特对真题做出经典解析,供广大考生参考。【经典解析】一、“给定资料6”中提到“德国......
中政申论在线批改2009年四川省省级机关和垂直管理系统(含司法系统)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一、注意事项 1.本次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
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说明: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主要测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推荐理由:本卷为2011年上半年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