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村长走了_我心中的好村长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9:00:0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好村长走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心中的好村长”。

好村长走了:追记广元朝天区大滩镇高峰村村长邱子文

编者按: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朝天区大滩镇高峰村主任邱子文走了,他为群众办的桩桩实事,厚重得令人起敬。邱子文大山般的淳朴和他对工作、邻里、家庭的爱,彰显出他拳拳为民的博大情怀。

邱子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必备素质和终身追求。他把一个共产党员“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的崇高品质展示得淋漓尽致。邱子文身上闪耀出的人性光辉,让高峰村这个贫穷的小山村熠熠生辉。

10月15日,朝天区大滩镇高峰村。江河嘶鸣,群山发出了低沉的怒吼„„

这一天,带领村民在绝壁上开山修路的村长邱子文,不幸被坍塌的巨石吞噬了生命。英雄的身躯在耸立的山颠化作永恒。

这一天,村民心中的好村长走了;八旬老父眼里的孝道儿郎走了;妻儿们一生最挚爱的人走了„„

他还有着太多的不舍:对老父、妻儿深深的歉疚;对50年未出过村的残疾人许下的诺言还未兑现;“架电线让全村人照上电、建水窖让全村人吃上水、修公路让村民出门不再难”,他在心中构筑的三大愿望眼看就要实现„„

20日,记者走进这个海拔1400多米、朝天区唯一没有通公路的大滩镇高峰村。村民们讲诉着邱子文生前的点点滴滴。他为群众办的桩桩实事,沉甸甸得令人起敬。【角色】党员

邱子文生前住过的房间里,一双沾着泥巴的胶鞋散落在椅子边,显然是主人匆忙间换下的;一个馒头只啃了一半,一碗泡开的方便面还没来得及吃;一张用铅笔画的村道修建路线图,成为主人未了的心愿„„

泪流成河送村长

“邱主任浑身是血,大家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他的名字„„”村民邱永强哽咽地告诉记者。

“我们把邱主任抬出时,他已没有了呼吸,所有人都不愿意相信,眼前这血肉模糊的身躯就是与他们朝夕相处、日夜战斗的村长„„”高峰村党支部书记邱洪元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搭档感到万分悲痛。

贤良的妻子刘秀琼永远也无法相信,相亲相爱的丈夫就这样与她永别了,她多么希望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还能看到丈夫熟悉的脸庞。

“你们不要再骗我了,我啥都知道了„„”80多岁的老父亲任大义虽然遭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煎熬,但老人的一言一行都如他的名字一样——充满着无限的深明大义。“虽然子文很少顾家,但我们爷俩都是共产党员,深知作为党员肩上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不怨他,他是为村里人修路走的,没有给高峰村丢脸,没有给我丢脸。”

17日,高峰村大小山头笼罩在浓雾里,而巨大的悲痛也如同这茫茫白雾弥漫着整个山村。一群又一群飞禽掠过山村的上空,阵阵哀鸣声在山谷里回荡。

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见“好人邱子文”最后一面。从内蒙古连夜赶回的两个儿子悲伤地站在父亲的遗体旁。“我们一定按照您平时教育我们的去做,去完成您未了的心愿。爸爸,一路走好!”大儿子邱智军说完这句家属致辞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倾泻而下。乡亲们不停地用衣袖揩拭着眼里涌出来的泪水,“邱主任,您走得太早了。”

受邱子文照顾多年的残疾人邱潘元要求邻居把他抬到葬礼现场:“恩人啊,您说让我好好活下去,您咋这么早就走了呢?!”

邱子文生前收养多年的孤儿王小莉姐弟也从学校请假回来了,他们哭喊着:“爹爹,您不是要看着我们考上大学吗?怎么说走就走了,您说话不算数,以后谁来管我们呀?”

村里年过八旬的老人拄着拐杖来了:“子文是个好娃儿,这些年为村上的事情吃尽了苦头,他是个好干部啊!”

在离自家房前不远的山坡上,49岁的邱子文静静地躺在铺满落叶的山林里。

在那里,可以清晰地看见,他带领村民砍出的那条毛坯路,在沟壑纵横的山谷间正不断蜿蜒向前„„ 好村长血染危崖

邱永强是出事当天最后一个见到邱子文的人。

10月15日,邱子文6点多就起来了,他带着邱永强等4位爆破员早早来到“上湾”爆破点开始作业。

11时50分左右,随着一声巨响,“上湾”绝壁成功爆破,悬崖峭壁间撕开了一条口子,为通组道路顺利施工除掉了一大拦路虎,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此时,紧张忙碌了一上午的村民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邱子文催促大家先回去吃饭,下午再接着修路。

邱永强走在队伍的最后面,他发现邱子文不在撤离的队伍中,回头一看,见邱子文正朝着爆破点走去。

“邱主任,快下去一起吃饭吧!你早饭还没吃呢!”邱永强说。

“崖上肯定有危石,我要去处理一下,不然我不放心。”邱子文对邱永强说,“你在村委会等我,我马上就回。”

邱永强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简单的对话竟成了他与邱子文的永别。

12点10分左右,从家里拿手机回到施工现场的邱永强发现邱子文不在了。邱永强来到村委会门前,仍旧没有邱子文的影子。

“不会出事了吧?邱永强不敢多想,立刻向村党支部书记邱洪元报告。

接到报告后,邱洪元立即带上几个村民赶到施工现场,结果发现除了几百方坍塌的巨石,仍没有见到邱主任。”

这时,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每个人的心。几台挖掘机开始清理乱石,经过几分钟忙碌之后,邱洪元从乱石堆的缝隙中发现了一件衣服,他一眼就认出那是邱子文的。他和村民们冒着再次塌方的危险,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

终于,在一块宽1米多、长两米多的雷公石下面,找到了血肉模糊的邱子文。【角色】村长

“村干部不是一个名份,要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行,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村上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哪头轻哪头重,作为村干部要多掂量掂量。”这是邱子文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为拉电上山他把自己与村民紧紧捆在一起在大滩片区,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高峰村,真是烂,路儿窄得像扁担,取暖照明烧杆杆,吃水要靠雨点点。”

这样形容高峰村一点不为过。高峰村位于朝天区大滩镇西北,与陕西中坝村交界,辖5个组108户400余人。从前,从这里去一趟大滩来回要走两天,村干部到组上办事走完每户也需要整天,走完全村需要三天。一直以来,这里的人们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那时,山上没有电,高峰村103户村民还点着松油灯;山上更没有水,唯一的水源在山谷下一处山洞里,为吃上这口水,村民们凌晨两三点就得起来,攀着悬崖峭壁打着火把去抢水;因为没有路,挑水的队伍常受到毒蛇、野猪的袭击,连人带桶滚下山的事情时有发生。

1990年,邱子文被村民推选为小组长。这一切,牢牢地印在他的心中。

1997年,邱子文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同时兼任五组组长。此时,他在心中构筑起三大工程,一是通电,二是通水,三是通路。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山里人的日子好起来。

一个冬夜,凛冽的寒风在山谷里怒吼,鹅毛大雪在天际间飞扬,好多毛竹都被压弯了,村民们都围坐在火堆旁取暖,邱子文却寻思着怎样让村里人过一个亮堂的新年。

第二天,他揣上几个干馍馍就下山了。顺着河谷踩着冰棱,从村上到镇上整整走了一天,又赶最后一班火车到朝天,在亲戚家住了一晚之后,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电力部门,恳求为山村通上电,让山里人看看电灯是啥样子。

邱子文从山上到山下来来回回跑了七八趟。那年春节,全村终于通上电。

然而,由于线路是从邻村响水村接过来的,电压很不稳,特别是晚上用电高峰一到,电灯就像煤油灯一样,甚至经常断电。于是,大年初七刚过,邱子文又去找供电局要台变压器。这年恰逢农村实施农网改造,邱子文如愿以偿。

这台庞大的变压器如何才能运上山?回到村里,邱子文挑选了七八个精壮劳力,经过两天的艰难跋涉终于将变压器抬到了村里。

十多公里的电缆线如何引到村里来?这又成了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

由于当时线杆紧缺,大家一致决定到陕西去买。邱子文带上助手冒着大雪,在阳平关买到10根高压线杆,20根低压线杆,请车拉到距高峰村较近的陕西中坝村。他让随行村民回去叫人,自己留在中坝看守,整整一夜没有合眼。

第二天一大早,全村男女老少都加入到抬线杆的队伍中。两百多人的抬线杆队伍在冰冷刺骨、齐腰深的河水里一步步往前挪;在荆棘密布的山路上一步一跪地往前爬„„

9米高的电线杆,1600多斤重,18公里的山路,一根电线杆需要10几个村民用3天时间才能抬上山。

那是一次悲壮的前行,更是一次对未来充满渴望的希望之旅。

邱子文给大家分好工,12人一组,每一组抬一根线杆。冰天雪地间,仅扁担般宽的小路也找不到了。他将自己牢牢地捆在电线杆上,走在第一组最前头,“嘿哟、嘿哟”的吆喝声在山谷间回荡。

“天麻隐隐的就出门,回到家又是半夜了。渴了,大家就喝口凉水,饿了就啃一口自己烧的干馍馍。”村民夏三莲回忆,当时,已经结了几指厚的冰,村里的男女都要上“战场”。为了照顾妇女,邱子文把她们分编到各个小组。村民们将线杆捆到背上,上山时一步一跪,伸手去抓那些枝梢藤条,一抓就把手划一道槽,腿杆杵得血淋淋的;过河时,只要一个人不慎,十几个人就会齐刷刷地滚进河里„„ 为修路找水 他把自己挂在绝壁山崖

至今,邱子文已连续两届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2010年2月,邱子文又萌生了修建水窖的念头。

为彻底解决村里人吃水难的问题,他走遍村里的荒坡,四处寻找水源,并挨家挨户给村民做工作,说服他们集资修建饮水工程。

饱受缺水之苦的村民投工投劳不成问题,但要他们集资买水泥,对他们来说,是难上加难。

一时无法筹集到足够资金,邱子文便拿出儿子在外打工挣来的1500元钱买了5吨水泥发到各家各户,帮助村民建起了水窖。之后,他又多次争取项目资金,在村里修建了64口水窖、1处人饮工程、1处集中供水点,解决了90%以上的人畜饮水问题。

电通了,水通了,路还没有修。

“没得钱,咋修路?”

邱子文斩钉截铁:“就像蚂蚁啃骨头一样,一点一点啃也要啃出一条路来。”

为解决修建村级公路资金难的问题,他患上了失眠症,整夜睡不着觉。他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村干部必须兑现自己的承诺,只要能实现这个承诺,自己再苦再累也值。

在邱子文的规划里,修路绝不能等,更不能靠,必须发动群众自己动手。他给村民说,不能等钱一次到位才架势修,修起一段路就近一段。

2010年8月,邱子文心中的筑路工程开始实施。白天,他穿梭在悬崖绝壁和丛林之中,用镰刀砍出一条村到组、组到组的毛路;晚上,就根据白天勘探的结果,详细地画出路线图来,然后不断地修改完善,直至深夜。

潘应科是大滩镇移山村的跨村医生。在他串村行医的路上,最熟悉的身影莫过于邱子文。“几次碰见他,总是背着一把镰刀攀爬在布满荆棘的绝壁上,砍那些枝梢藤条。身上到处是被利石、树枝划破的伤口。”

通路工程很快进入正式施工阶段。邱子文在崇山峻岭间摆开了修路的战场。

为节约炸材,每个炮眼他都要检查,并亲自装炮。一次,一位爆破员把炮眼打好后,向他要炸材,经他检查,是松石岩,他操起地上的十字镐,硬是一镐一镐地把松石岩挖掉,在场的群众心说诚服地说:“选邱子文当村长选对了。”

今年1月,工程推进到该村地势险要、人烟荒芜的油榨沟。此时的高峰村已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由于机械设备来回进出不方便,晚上需要人看守。

“就让我和邱永德守,大家辛苦一天了,都回去休息!”邱子文主动留了下来,两人蜷缩在挖掘机里打盹。凌晨两点多,天上又飘起了大雪,气温骤然降到零下20多度,水箱里的水结冰了,他们又被冻醒。于是两人就在附近找了些柴火准备烤火取暖,因过于潮湿怎么也点不着,他们只好不停地跺着脚,搓着手,一直到天亮。

按照邱子文的规划,这条村道的修建分三步走,一是砍出毛路,二是铺设路基,三是实施硬化。经过近300多天的艰苦奋战,17公里主道毛路已顺利完工。此时的邱子文仍旧带领大家继续战斗在工地上,他想一鼓作气,在2012年春节前,实现组与组之间的毛路贯通。

来回接送记者的3组村民邱永贵是高峰村第一个开上皮卡车的人。他说,村民们给这条路取名叫“响高公路”,在他心里,这条路比哪条路都金贵。因为这条路凝聚了高峰村全体村民和村长邱子文的心血,因为这条路承载着高峰村人走出大山的千年梦想。【角色】家长

在村支书眼里,他是一位好搭档;在村民眼里,他是一位好干部;在父亲、妻子和儿女眼里,或许他“不是一位好家长”:不给八旬老父上低保;全村的重建房都完工了,自家的还没动静;为给村里修水窖,把儿子打工挣来的钱都花了。

为了全村上下 他把千斤重担扔给妻儿

深秋时节,高山上就开始冻手冻脚了,任大义老人一直默默地坐在火炉旁。

记者问老人,儿子在您眼里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第一句话就是,“子文孝道。好啊。”

任大义是一名老党员,当了多年村干部。“毛主席说过,职位不论大小,都是为人民服务。毛主席为我们打下了万里江山,我们共产党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老人这样做,也这样教育自己的儿子。

“子文带着村里人栽树、种干果,他栽的核桃树都有100多棵,好多都挂果了。你看那坡上的红柿子还没有摘呢。”老人满脑子都是对儿子的记忆。

“子文天晴下雨都不在家,我还要看一头牛。昨年,孙媳妇养了小孩,我一天还要背一背柴。但我不怨他。我知道,他都在忙村上的事。”

老人的坚韧、豁达让我们感动,质朴的话语更让我们体味到两代党员一样的情怀。

为了维持家庭,两个儿子也出去打工了,家里的千斤重担扔给了妻子和儿媳。

邱子文房间墙头上的镜框里有一张全家福,那是大儿子结婚时照的,俊朗的邱子文开怀地笑着,但妻子刘秀琼再也听不见他爽朗的笑声了。此时,任何语言都是那么苍白,记者不知道该怎样安慰眼前这个神思恍然的女人。只是轻轻地抚住她的肩头。

“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路修通。他走的时候啥话都没有说哟,就这点我怨他。”刘秀琼潸然泪下,“他就图个把老百姓的路通到各家各户,昨年冬天那个雪呀,都打到腿杆弯弯头了。他经常天麻麻亮就往外走,晚上黑定了才回来吃饭。累得不像样子,看着就心疼哟。”

2008年5月12日,特大地震突袭,高峰村瞬间山摇地动、巨石横飞,数百名村民被围困在山里。邱子文顾不上安顿家人,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紧急疏散转移群众到安全地带,全村无一例人员伤亡。2009年,当全村87户农房重建户高高兴兴搬进新房时,他们一家人还依然住在救灾棚里„„

他的老父亲纳入低保,按规定早够条件了,但邱子文次次都把指标让给了村里其他人。今年3月,村民小组再次讨论并一致通过任大义老人纳入低保对象,并把名单报到了村委会,结果又被邱子文划掉了。后来,村支书又偷偷把名字加了进去。

在两个儿子眼里,父亲为家庭付出的太少太少,但不管对家里亏欠多少,他永远是他们慈祥、和蔼的父亲。他经常教育他们不管到哪里都不与人争什么,他说吃亏是福。平时对父亲的些许抱怨,此刻却化作了无尽的追思。【角色】邻居

把孤儿认作义女抚养,把残疾人接到身边照顾,把工资拿出来补贴有困难的村民,还承诺等路修通了把没有走出过大山的人带到外面走走——然而,这些承诺瞬间变成了遗愿。

为了一份情意 他把温暖留在高山上下

21日是星期五,正逢学校放假。在响水村与高峰村接壤的最后一家人户前的山道上,记者碰到了邱子文生前资助的姐弟倆。姐姐王小莉,今年14岁,在大滩镇元吉小学读五年级。弟弟王久海,小两岁。

“干爹不在了,我好难过。干爹让我像他一样,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王小莉泣不成声。

王小莉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她和只有几个月大的弟弟跟着年迈的婆婆一起生活。邱子文心疼姐弟两个,成为他们的干爹,10多年来,邱子文像亲爹一样疼爱他们。

“等路修好了,我要带你到山外走走”——这是邱子文对村里两位残疾人许下的诺言。

今年50岁的邱潘元,从小肢残,和弟弟邱清元相依为命。弟弟经常外出打工。多年来,邱子文帮他背水打柴,几十年如一日。为了便于照顾,组织村民在离自家院子百米远的地方为他们盖起了新房。去年春节前,兄弟两个从相距1公里远的山梁上搬到了山下。

去年10月,为给邱潘元办残疾证照相,邱子文凌晨五点就出发,用当地背石头的木架把他从村里背到镇上,又从镇上背回村里。一天一个来回,邱子文双肩上烙下了深深血痕。

这是邱潘元50年来唯一一次出村经历。

三间土坯房前,门洞大开,门还没有安上,一条大黑狗拴在柱头上,邱潘元正在院子里梭起走,也就大黑狗一般高矮。

“我怄了几天,饭都没吃。邱主任是我的恩人,他又给我送烟吃又给我打酒喝,给我送了多少次吃喝,还给我拿钱花,关心我比关心啥人都好。他还给我说,等路修好了,出2000元钱带我去广元耍,这话说了还没几天„„”邱潘元哽咽不已。

30多岁的邱秀莲坐在屋檐下,她无法行走,只能靠着两个小凳子交替挪动。邱子文也曾给这位从未出过远门的残疾人许下诺言,等路修通了,带她在村里转上一大转。

提起邱子文,她早已泣不成声,“每年腊月间,邱子文领到工资后,第一个就要给我拿100元钱,叫我愿意买啥就买啥。”而在两年前,一位村长一年的工资也就1000多元。

深秋时节,海拔1400米的高峰村,家家户户都开始烤火了。

温暖的炉火旁,一则则故事讲不完,道不尽。

“邱主任走了,我们很悲痛。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把全村各组的路修通,以这种方式来缅怀他。”一片金黄的黄豆地旁,村支书邱洪元话语铿锵。

邱子文走了,他把生命定格在49岁。他永远活在高峰村人民心中。

外公是个好村长

外公是个好村长我的外公是一名党员,他身材高大魁梧、为人正直、待人真诚,从小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位让我尊敬让我崇拜的人。我的外公在村里面当村长,自从村里有了他这样一位村长,大......

外公是个好村长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外公是个好村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好“村长”李中晓

好“村长”李中晓张山珍今年九月二十八,是贾掌镇原村传统庙会的日子。今年又恰逢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支村两委为了庆贺大会胜利召开,并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决定在村里两个舞台......

为人民服务的好村长

做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重温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体会阳曲县大盂镇景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富贵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在近六十年后的今天,非但一点都不过时,反而对于肩负着领......

外公是个好村长优秀作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10篇外公是个好村长优秀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好村长走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好村长走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