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_现代建筑中的传统文化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8:55:5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巴渝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现代建筑中的传统文化”。

川渝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2010年6月12日

巴渝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重医缙云校区行政中心设计

摘要/

介绍了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行政中心的规划设计实践,通过对巴渝传统建筑文化的提炼,将其部分元素引入现代的办公建筑群设计,同时为解决当前校园建筑的趋同性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

关键词/ 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 地域性 传统建筑文化

“巴渝地区,山川荟萃。场镇、建筑经历先民之经营,形成独具特色之地域文化。”

——吴良镛

1.源起

校园规划及其建筑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凝结为特定的文化模式,反映出地域性的精神特质和审美需求,同时又影响着师生的社会心态,从而对高校的文化行为具有一定的反作用。但当前的校园规划与建筑均存在着日益严重的趋同现象,使校园丧失了对地区文化的反映与传承。我们的设计就是在探索这样一种解答:如何在新的校园规划建筑中传承地域环境文脉,反映城市特色,使校园与自然与社会紧密融合,从而成为独具地域风貌的个性校园。

地域环境,不是一个纯自然因素的静态客体,而是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的,是校园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尊重自然,尊重生态的理念基础上寻找设计灵感,是我们进行新的设计尝试的首要原则。2.思考

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西靠绵延的缙云山,东邻

巍巍的歌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缙云校区的建设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方式,总建筑面积93.9万平方米。一期工程2006年9月奠基,占地700多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楼3幢,实验楼2幢,生命博物馆1幢,学生宿舍3幢,食堂1幢,体育馆1幢。缙云校区于2007年9月正式启用,校区规划在校全日制学生20000人,教职工2500人。

图1重医缙云校区整体规划

本次设计方案是校区二期的行政中心建筑群。用地位于整个校区的核心位置,并在校园建设周期中处于一个承前启/ 6

川渝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2010年6月12日

后的关键阶段,是形成重医新校区整体风格的重要环节。(图上红圈位置为本次建设用地)

保护自然环境固然很重要,但是校区内终究还是要建房子的。对于自然环境优越的用地,怎么建房子,建什么养的房子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3.探索

3.1 构思切入

项目用地内植被状况良好,因此甲方希望我们能尽量保留原始的生态系统。如左图可见,基地内可建设用

地被7个大小山头分隔,针对用地环境与重庆山地形态相契合的条件,我们试图 设计出一个拥有巴渝地域文 化传统的建筑群。它的空间

图2用地区域示意

形态应该来源于巴渝地区的传统城镇空间:“以场成镇,以一条街道为主干,两侧为临街店铺,形成交易的市场,以这个市场为轴线,再向四周发散形成镇。”

3.2 理想的自然选址观及其内在科学性

巴渝城镇多运用传统风水理论在复杂地形中觅址建造,其实风水的精髓并不是鬼神迷信,只是古人没有达到相应的科学高度,他们以一种朴素的唯物观来看待环境,从而得出的规划理论。譬如,风水选址的过程被概括为:“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其中“觅龙”,是指村宅的靠山,以龙脉来形容山势之起伏,“指山为龙兮,象形势之腾盛”,龙脉是村宅所依靠的山的脉象,以龙脉喻山之走向,要求其山势蜿蜒起伏宛如行龙。

以现代科学来解释上述要求则为:以主山、祖山为主,中间连接以龙脉构成的村镇是其主要依托,冬季可以抵挡南下的北方的冷空气,夏季可以让水气在山前循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冬暖夏凉的完美气候。

3.3场镇民居的传统规划布局

巴渝场镇经过数百年,有的上千年的发展遂成今状。他的发展没有做过各种层次的规划设计,完全是一种自组织、自繁殖的集聚效应,是一个由下到上,由简到繁的形成过程。它体现的是人的意愿动力与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客观自然因素结合的特点,并且根据不同自然环境而变现出不同的平面布局,有带形,环形,图3重庆瓷器口平面/ 6

川渝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2010年6月12日

树枝形等多种平面形式,但究其根本可归纳为:以一条主要的街道贯穿整个场镇,在主要街道上又伸出一些次一级的街巷,沿自然地形交错变化。整个结构层次清晰、完善,形成主街——次街——巷道——入户道多个层次空间的变化。如图3:

3.4项目规划原则

1)原始保护与适度改造的生态规划原则

充分保护利用基地内的现有山体绿化资源,体现巴渝场镇的环境特色。2)建筑与环境高度契合的设计建造原则

机械的一次性规划控制下的新校园往往会产生建筑形式单

一、尺度超大并与环境格格不入的弊端。对于错综复杂的山地环境,这种做法造成建筑与环境的对立尤为严重。通过场镇式的低层高密度的小尺度建筑的灵活组合,能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以主干道为骨骼,以发散式次干道为经脉,以大小院落为节点,以建筑单元为细胞……得场镇建筑“形”的同时,展现出巴渝地域文化的“神”。

4.实践

4.1 布局规划

重医缙云校区行政中心设计中,我们严格遵循山地走势,在各保护山体中规划出一条6米宽的主干道作为建筑群的主轴,也就是“场镇”主街;它即是交通主轴也是景观主轴,所有功能建筑分列主轴两侧,秩序井然。

在满足功能与交通的前提下,我们在主干道上依次设计若干节点空间,以此为基础向四周建筑群发散,形成“场镇”的次干道经脉。有了主、次干道再辅之以一定数量的院落、廊道,即完成了我们这个“场镇”的整体布局。

图4行政中心总平面图

设计着眼于营造环境改造的平衡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保留更多的自然生态资源。通过对山体的修整,相对平衡地重塑地形走势,在充分减小场地土石方量的同时,打造一座“山地景观骨架”。4.2打造传统场镇的空间尺度

依托山地环境,行政中心主体建筑借鉴传统聚落的布局方式,与环境紧密相融。办公建筑聚落通过与其他校园建筑的差异体现其独特性,从而形成校园的个性,/ 6

川渝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2010年6月12日

提高向心力。

整个行政中心在主次干道的划分下——主干道可通机动车,次干道为步行——形成三个即相互独立又保有联系的建筑群,各建筑群再由大小不一的院落分化开,形成以建筑相似性围合成的相对封闭的内聚性办公和休闲空间。一个建筑组团中院落之间是2-3米的巷道,组团之间是4米宽的次干道,再加上6米宽的主干道,整个体系有扩有收,有疏有密。

图5院落空间

4.3天井/庭院——人与自然对话的灰空间

每个建筑群落均可看作一个传统的庄园式建筑,有多进院落,由于地形限制除了在纵深方向出现几进院落,在横向也设计有多层次的院落群。巴渝地区气候湿润、炎热,要求建筑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避暑、防湿的功能,因此,天井与院落的空间模式应运而生,被认为是居住在建筑中的人与自然对话的灰空间。

被建筑围合的天井空间是舒适的交流休闲空间,拥有封闭室内空间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大小不一的天井,庭院内的空气流动相对迟滞,蓄积在其中的空气,不论冬季还是夏季总会以好于环境温度的表现,优于周边的建筑空间。这样一个惬意的内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使建筑室内空间得到延展,将使用者从室内吸引到 室外,提升了生活品质。

图6天井

4.4檐下空间——室外生活的特色空间

巴蜀地区夏季炎热、冬季温润,空气湿度很大,建筑必须满足遮阳、通风的要求。因此室内光照一般不是很足,屋檐下的户外空间则成为居住者主要的室外活/ 6

川渝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2010年6月12日

动场所。这种活动方式逐渐成为一种传统,檐廊作为一种从室内向室外的过渡空间同巴渝人的生活紧密的相连了,建筑形式深深地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模式中,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适度地在设计中引入带有一定符号特征的出挑屋檐,可以唤醒重庆本地人潜意识里的乡土感情。

巴渝地区的屋檐形态大致有三种:1.单挑出檐;2.双挑出檐;3.檐廊。其中,单挑出檐建筑的檐口只有一根挑檐檩,从檐口的封檐板到檐檩中线的距离在1200—1500毫米之间。我们设计中主要采取的就是这种形式。

出挑的屋檐更为雨季出行提供了便利,结合一些景观连廊可以使行人雨天不用举伞,夏天无需遮阳,形成一种全天候的交通空间。

设计中我们突出檐下空间,即是为了引入巴渝传统

图7檐下空间示意

建筑文化,更是希望能通过

室外活动的打造提升行政中心建筑的活力。

4.6高差环境空间的打造

项目用地地形复杂,保留山体将用地分隔零碎,建筑如果重视基址的平整,会造 成巨大工程量,而且会影响建筑的原生性。我们模仿巴 渝传统山地建筑中手法“取图8院落空间

平补齐,天平地不平”,即将建筑置于基址的某一位置,当某些地方与地形不能契合时,则采用吊层等方法,在基址不平整的情况下,使建筑能够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设计时,选择一段坡度较缓、距离相对较长的坡地上,平整出一块面积相对较大的基址,建造房屋,屋前还可建造庭院。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对地貌该变量最小的情况下营造出一块相对较大的台地空间。再依托山形地势,将不同高度的台地利用连廊亦或吊层空间联系起来,很自然的就形成了层楼叠宇的簇群面貌。这种层叠的布局手法“因境而成、随曲合方”,使得山地建筑群体的空间层次比平地丰富得多。

在建筑立面处理中,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在传统建筑造型中加入现代建构,而是在理解旧建筑设计思路的基础上,以现有技术达成其固有技术目的。在解放了穿斗、屋架形式等传统固有形式后,实现了传统建筑“精神”上的复生。

5.结语

巴渝居民以其绚丽多姿的传统建筑艺术在我国的民族建筑宝库中书写着动人的篇章,而蕴含其中的深厚建筑文化内涵更是包含了巴渝地区人民的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与发展是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传统建筑怎样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生存、延续,而不是一座座仅供外来好奇的游人观赏的古董,/ 6

川渝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2010年6月12日

这是我们建筑设计者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上文所述,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在传统建筑造型中加入现代建构,而是需在理解旧建筑设计思路的基础上,以现有技术达成其固有技术目的。

此次重医缙云校区行政中心设计,我们希望通过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引入,实现一种尝试:在文化氛围最为浓厚的学校建筑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一种复苏;在解决校园建筑趋同性的同时,打造地域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1]严建伟,王笑寒

生长中的大学校园规划[J]建筑学报,2005(3):11-13 [2]王伯伟,校园环境的形态与感染力[J].时代建筑,2002(2):14-17 [3]沈杰,潘云鹤.论泛生态化校园规划[J].建筑学报,2005(11):12-14 / 6

巴渝文化读后感

回味历史品读文化渝北电化教育中心 周宏芸最近,有幸阅读了《巴渝文化》这本书,这是一本全面介绍巴渝,也就是我们重庆的书籍,从巴渝特殊的地理环境到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从巴渝人......

巴渝文化资料

《巴渝文化概论》作业讲评(1)学习《巴渝文化概论》课程需要完成四次作业。在四次作业评讲中,我们给你讲解一下主要的作业题,帮助你进一步理解各编教学内容。作业讲评分为三个......

传统与现代浅谈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考察报告传统与现代 ---浅谈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目录一、故宫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应用二、传统装饰元素的形态分析1、装饰图案2、文字3、色彩三、传统装......

徽州建筑符号图形在现代汉字字体设计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189-02徽州建筑受到徽州文化和当地地理气候因素影响,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徽派建筑风格,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遗留下来的宝贵......

建筑中的文化内涵

浅析东西方传统建筑中的文化内涵Analyse Culture Connotation In Oriental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WesternTraditional Architecture陈萌(济南同圆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

下载巴渝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巴渝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