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常规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 小儿泄泻病护理常规
泄泻因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所致。病位在脾胃,婴儿腹泻可参照本病护理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
(一)喂养史,卫生习惯。
(二)大便性状、气味、次数、病程。
(三)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四)辨证: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证。
二、一般护理
(一)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大便培养后,具有传染性者,应执行消化道隔离。
(三)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便后用清水洗净、擦干。
(四)中药灌肠法,配取相应的中药汤剂,药物温度控制在36℃-37℃之间,药量按2ml/kg一次保留灌肠。
(五)敷贴疗法,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糊状药饼,根据患儿证型取一人份,放置于患儿脐部,外以医用胶贴固定,每次贴敷6-8小时,每日一次。
(六)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大便的次数、色、质、量、气味。
2.患儿的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变化。
3.出现腹泻严重、尿少、皮肤干瘪及眼眶、囟门凹陷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时出、便如稀水、脉微细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饮食护理
(一)饮食以素食、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忌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之品,哺乳儿应减少乳量和次数。
(二)伤食泻,宜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
(三)脾虚泻,可食山药粥及健脾利湿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
(四)寒湿泻,可给予生姜糖茶饮服。
(五)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饮,少量多餐。
(六)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脾胃负担。
四、情志护理
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五、给药护理
(一)中药汤剂宜温服。
(二)脾虚泻、寒湿泻的中药宜热服。
六、临证(症)施护
(一)风寒泄泻证,避免冷风,注意保暖,忌食生冷瓜果。
(二)湿热泄泻证,本证变化较快,要密切观察大便的性状和次数,注意患儿的神志表情,四肢温湿度,口渴饮水和小便情况,做好记录,及时报告医师。
(三)伤食泄泻证,严格控制饮食,发病后禁食12-24小时,禁食油腻和生冷瓜果。
(四)寒湿泄泻证,注意腹部保暖,或用艾条神厥以温中散寒
(五)脾虚泄泻证,加强饮食护理,可食稀饭烂面,少进荤食,饮食宜热而软,少量多餐,不宜过饱;注意腹部保暖。
七、并发症的护理变证
(一)伤阴证:喂药宜少量频服,防止呕吐。
(二)伤阳证
1.重点观察全身情况,如:精神状态、皮肤弹性及温湿度、脉象、血压等。并注意小便情况,记录尿量。
2.见有虚脱证候,要注意安静,保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八、健康指导
(一)注意乳儿饮食及餐具卫生,适应四季气候变化,合理安排饮食。
(二)推荐适宜饮食,提倡母乳喂养,不要再夏季断奶。
(三)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腹部受凉。
肺炎喘嗽病护理常规
肺炎喘嗽是因外邪犯肺、痰阻气道、使肺气郁闭所致。病位在肺。小儿肺炎、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科参照本病护理。以小儿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表现。
一、护理评估
(一)发热、咳嗽、精神等状况。
(二)X线、血常规等检查。
(三)有无鼻煽、发绀、三凹征。
(四)辨证:风热犯肺证、痰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正虚邪恶证。
二、一般护理
(一)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发热、咳喘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喘憋明显者,取半卧位,经常给予翻身,变换体位。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轻怕背部,促使痰液排除。
(四)咳嗽气促,或痰多难咯者,可给予雾化吸入疗法。
(五)口服中药困难者可选择中药灌肠法,根据不同证型,配取相应的中药液体(辨证汤剂)。
(六)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体温、呼吸、咳嗽、痰喘、腹部胀气、神色、汗出、二便和重症患儿的生命体征。
2.出现面色灰暗、烦躁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促、脉细微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体温骤降或超高热、心率超过140次/分或间歇脉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饮食护理
(一)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忌食荤腥、油腻、辛辣之品。发热患儿可适度多饮水。
(二)阴虚肺热者,可给予牛奶、鸡蛋、瘦肉、鱼类及蔬菜。
(三)脾虚大便稀溏时,可用山药、红枣等温补食物。
(四)肺虚不足者,可食梨汁、橘子汁以助养肺生津止渴。
四、情志护理
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躁,积极配合治疗。
五、给药护理
中药宜温服或频服,药后可给予热粥、热汤以助药性,微汗而出。
六、临证(症)施护
(一)风热犯肺证,患儿须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受凉,药后注意出汗和体温升降情况以及神志、呼吸、脉象,及时做好记录;凡体温超过39℃者,立即采取降温措施,预防惊厥发生。
(二)痰热闭肺证:患儿宜高枕静卧,不得随便变换体位,严重喘憋应立即吸氧,并向医生汇报,每隔三十到六十分钟测量生命体征,做好记录及抢救准备;喉间痰多,呼吸困难者,加强祛痰措施。
(三)毒热闭肺证: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巡视或安排专人守候,重点观察高热、惊厥、呼吸、腹胀情况,做好记录。
(四)正虚邪恶证(肺脾气虚证与阴虚肺热证):对肺炎病灶不易吸收的患儿,在医生指导下,背部肺俞穴拔火罐。
七、并发症的护理
(一)心阳虚衰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发热患儿多饮水。2.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躁。内陷厥阴
保持安静,经常变换体位。随时巡视,观察病情变化。
八、健康指导
(一)冬春季节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预防呼吸道疾病。
(二)指导患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所注意的事项。
(三)讲解出院带药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患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偏食,保持大便通畅。
小儿哮喘病护理常规
小儿哮喘多因体质不足,痰伏于肺,或素有夙根,每遇气候变化,饮食改变或接触花粉、异物、气味而诱发。常有喷嚏、流鼻水、鼻痒、喉痒、咳嗽等先兆症状;有刺激性咳嗽及白色泡沫痰,多次屡发的呼吸困难,伴喘鸣音以夜间为重;哮喘发作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出汗、青紫、面色苍白,甚至神志不清。
一、护理评估
(一)发热、咳嗽、精神等状况。
(二)X线、血常规等检查。
(三)辨证:寒喘证、热喘证、寒热夹杂证、虚喘证。
二、一般护理
(一)观察患者的诱发因素,如接触烟气、油味、花粉等,寻找过敏原,加强预防措施。
(二)观察患儿咳嗽气喘轻重、痰液性质、颜色、排吐难易以及发热、畏寒、胸闷、便秘等症状,做好记录。
(三)发作严重,出现喘促汗出、肢冷、脉细等虚脱现象,应立即吸氧,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四)哮喘发作时避免精神刺激,防止哭闹过度加强病情。
(五)呼吸困难者,采取间断吸氧,或肛塞喘立平药栓,洋金华雾化吸入。
(六)给以清淡低盐饮食,严禁过敏原食物。
(七)哮喘发作时,可配针灸、耳亚、拔火罐,以控制症状。
(八)观察患儿的面色、神志、痰液性质,做好护理记录
三、饮食护理
(一)注意加强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蛋、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
(二)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酸甜及鱼虾等海鲜食物。
四、情志护理
家长应积极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关心体贴,使之情绪稳定,精神愉快。
五、给药护理
(一)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
(二)服药后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六、临证(症)施护
(一)寒喘证,应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被咳嗽气喘,汗后及时擦干,在温暖环境更换衣物。
(二)热喘证,注意心率脉象变化;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夏季炎热,室内采取降温措施;痰粘厚不易吐出,及时服化痰药物,以促进排痰。
(三)寒热夹杂证,参照寒喘证,热喘证护理。
(四)虚喘证,多晒日光,增加活动量,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七、并发症的护理
(一)肺气虚弱
1.进行适当的锻炼和户外活动,多接粗新鲜空气和阳光。2.避免吸入烟尘和刺激性气体。
(二)脾气虚弱
1.避免受凉,防止感冒。
2饮食起居有节制,勿食过咸及生冷之品。
八、健康指导
(一)居室内禁放花、草、地毯等。
(二)忌食诱发患者哮喘的食物,如鱼虾等。
(三)避免刺激气体、烟雾、灰尘和油烟等、(四)避免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
(五)避免受凉及上呼吸道感染。
(六)寻找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保持清洁、舒适、安静;陈设简单,适应患儿乐趣。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温湿度。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儿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较大......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儿科患者入院后以亲切和蔼态度做好三测,并送到指定床位,向家属或较大患儿介绍病区规章制度进行卫生安全教育,通知医生。2.病房内应安静,清洁,整齐,温湿度适宜,定......
目录一、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二、常见症状护理(一)昏迷护理………………………………………………………………………..2 (二......
儿科患儿护理常规特别备注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护理常规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维持室温18~22℃,湿度50%~60%。3、急性期应卧床休息。4、给......
目录中医儿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2 肺炎喘咳„„„„„„„„„„„„„„„„„„„„„„„„„„„„„4 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