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_雷电颂经典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8:54: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雷电颂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雷电颂经典”。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初中语文《雷电颂》

教案设计

设计人:周化胜

学校名称: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英雄学校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雷电颂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能流畅朗读;(2)通过[百度]搜索了解作者郭沫若的创作生平和历史剧《屈原》的写作背景与剧情梗概。

二、教学课题

(一)知识和能力

1、指导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

3、了解象征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4、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5、初步了解散文诗体裁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训练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富有创意的活动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并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材分析

(一)文本分析: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是节选自现代著名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先生1942年创作的历史剧《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于东皇太一庙中的情景。本文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又属于散文诗中的精品,通过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和想像,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屈原的高大形象。同时引入相关链接,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落实对“象征”手法的领悟及抒情主人翁内心世界的把握,从而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散文诗中的象征手法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加之作品离他们生活的年代较远,学生不易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朗读来仔细体会,认真感悟,并对他们进行恰当适时的引导。

(三)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表现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把握人物内心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1.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2.朗读训练:通过让学生由听读、练读、齐读、赏读到美读这样一个训练过程,使他们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3.课堂互动探究: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百度]搜索《橘颂》背景画面和插曲http://v.ku6.com/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授。[百度]搜索屈原生平事迹http://baike.baidu.com/

2、学生全体起立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象屈原一样大声歌颂雷电。

3、师评价,选段练读,指示方法

4、生自由读

(五)、互动探究,整体感知(活动三)

(一)梳理文章脉络 明确:两部分

[板书]

1、(1—8)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2、(9—13)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二)整体感知 [板书]文学形象——象征——内涵

风雷电——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群像——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百度]搜索[象征]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它往往着眼全篇,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意义、思想和情感。与比喻是有区别的。http://baike.baidu.com/view/1254871.htm

其实本文除了运用象征的文学表现手法外,还多运用了短句,以及多种修辞手法,有:拟人兼呼告、反复、排比、反问、比喻等(引导学生找例句并分析)。

(六)、拓展延伸,体验升华(活动四)

1、通过前面的朗读及对文章内容的剖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颂屈原: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2、全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对于屈原形象的理解,老师曾创作了一首小诗,在此与同学们一同分享:[百度]搜索 《端午,一个人的涅槃》

古老的汨罗江水 从岁月的上游潺潺流过 以诗歌的名义 滋养人们的精神家园 以端午的名义 细说一个人的涅槃

一袭长衫 裹着 满腹济世的理想 满腹《离骚》的衷肠 《九章》的呼告 《九歌》的吟唱 你生活的世道 竟听不见一丁点回响 凄厉的楚风

让你看清了汨罗江的流向

我想 那时的汨罗江畔 到处生长着青绿的菖蒲 到处涌动着艾草的芳香 那时的汨罗江水啊 一定十分清亮 十分清亮

一颗高尚的灵魂 一种洁癖的思想 选择了与水为邻 你驭水而去 入水而居 这时,端午 从你入水的袍袖中 悄然滑落 在民间 生长 一朵莲花

伸出水面 绽放

端 镌刻下你驭水的姿势 午 记录着你入水的时间 端午 岁月将之描摹 描摹成屈子涅槃的 象形文字 为《天问》 写下最后的注解 以水的流态

输与龙族血脉最真纯的钙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结语略)[百度]搜索《雷电颂》音频,播放前六段

1、抄写生字词,背诵前六段

2、完成随堂练习册。

六、教学反思

这是在我校校本教研开放活动中我上的一节公开课。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下了些功夫。我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贯穿创新精神,突出个性化,在每个环节安排和细节处理上都作了精心设计,因而取得了成功,总结起来有三条——

其一,以活动为载体推进探究过程,这是本课最主要的设计宗旨。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爱玩是少年的天性,这“天职”与“天性”是一对矛盾。但如果能把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既完成学习任务,又激发学生兴趣,岂不两全其美?给学生一个球场,学生自然知道去尽情踢球;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自然知道去尽情表演。基于这一认识,本课努力上成活动探究课。通过上述的这些活动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把学生的探究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探究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这些活动,环环相扣,不断深入,使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理解象征手法及其运用这样复杂枯燥的教学任务变得简单而又充满了趣味,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探究任务。

其二,多学科渗透带来教学内容的无比丰富性。在本课教学中,我动用了大量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艺术积累,表演、文学、政治、历史、自然各学科的知识交汇在一起,拓展了课堂空间,加强了教学辐射,组成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万花筒世界。这也是体现教学设计个性化、创造性的一个成功尝试。

其三,课堂评价以激励为主。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者牢牢把握住一点:自己只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热心的促进者,机智的引导者。因而处处循循善诱,凡对学生稍有创意之探究即予以热情鼓励,课堂上掌声不绝于耳。更可贵的是教师能将自己当作学生中一员,处处为学生着想,经常与学生同读、同练、同议;在学生可能遭遇困难之处,充分预测后率先示范而不包办代替„„这都是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新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行为。

总之,课堂教学的成功,缘于对每一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和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刻。本课最成功之处在于以精心设计的活动为载体来完成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导方向,但接受性学习仍有较大市场,由探究性学习取代接受性学习仍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活动为载体来促进探究可以算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江西省 学校: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英雄学校 姓名:周化胜 职称:中教一级 电话:*** 电子邮箱:zhs-cn@163.com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英雄学校 邮编:330044 周化胜,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英雄学校副校长,中学语文教师,2000年参加工作,县级语文学科带头人;获得过县市级教学成果奖、省级作文指导奖,有论文在省级以上教育期刊发表。

雷电颂

《雷电颂》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抓住特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2、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3、体会屈原......

雷电颂

7 雷 电 颂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抓住特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3、体会屈原热......

雷电颂

7 《雷电颂》教学设计主备人:夏娟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了解作品背景是把握本文的前提。 2、指导学生反复朗......

雷电颂

雷电颂1.作者简介郭沫若 (1892~1978)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代表作:诗集《女神》 历史剧 《屈原》《棠棣之花》 《虎......

雷电颂

《雷电颂》教案设计8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教学步......

下载雷电颂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雷电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雷电颂经典 雷电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