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灰椋鸟课文”。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重点语言文字,想象画面,形象地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
2、认识鸟、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体会作者喜爱、赞叹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5灰椋鸟(齐读课题)
课文写了我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场景? 板书:归林 闹林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和作者再去林中好好欣赏一番吧!
二、交流品读 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个归林场面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是从哪些关键词句中体会到的?
片段一: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学生先谈感受
(1)师:作者用了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哪个词?“排空而至”,天空密密麻麻的灰椋鸟,它们似乎推开了空中的一切过来了,谁来读出这种气势?指名读,齐读。
(2)师:哪些词语具体描写了这种景象?
点拨:“没有几分钟”:鸟来得那么的多,那么的猛,那么得快; “浩浩荡荡”:鸟儿像潮水一般飞涌过来,黑压压的一片;
“整群整群”:不是一群,而是好几群合在一起,一整群一整群地飞过来,多壮观呀!
“老远”:从很远的地方就听到了鸟叫,未见其形,先闻其声; “数百米长”、“巨大的”:鸟儿真多,真是一眼望不到尽头啊; “一批一批”:飞过了一批,又来了一批,看得人眼花缭乱。
(4)同学们理解得真不错,你能把感受到的壮观场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师评价。(鸟儿可真多呀!多么壮观的场面!)
齐读
(准备好了吗?瞧!它们来了。“没有几分钟——(引读)过渡:同学们在这第四自然段中你除了感受到鸟儿的壮观,还感受到什么呢? 片段二: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1)生找到这个句子,谈感受。(鸟儿们很快乐,很自在,因为„„)
(2)还有谁也想把心中的感受一吐为快。(鸟儿们好像也很有情谊,像人一样„„)(3)鸟儿们回到了刺槐林的怀抱,回家的感觉真好,它们在自己的家中自由自在,叽叽喳喳,尽情地交流,它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你们听,(播放音乐)它们在说着知心的话儿,在交流着见闻,在树的怀抱里开着沙龙聚会。如果此时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和同伴们倾诉些什么?又会怎样呼唤和应和呢?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演一演,注意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谈话内容。交流,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谁来做倾诉的鸟儿?
你会怎样呼唤自己的同伴呢?你又会怎样应和他呢?
如果你是林中的爸爸或妈妈你会怎样呼唤儿女呢?你又会怎样应和呢?(5)师:鸟儿们,林中有了你们的鸣叫,真是热闹呀。这么多的鸟儿,家庭之间,邻里之间,朋友之间,真是千言万语诉不尽啊!你们在林中快乐吗? 生:快乐!
好一个快乐亲密的大家庭啊!让我们把这生动有趣,快乐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吧。齐读(6)小结作者写法:多美的归林图呀!作者从“一开始”写到——,从“一小群”写到——,从“先回来的鸟”写到——,按照先写看到的——再写听到的写作顺序,写得多有条理啊,来,让我们一起把鸟儿归林时的壮观欢乐再用朗读欣赏一遍吧。(配乐男女生读)。
精读课文第5自然段
(过)刚才我们随着作者亲眼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真使我们意犹未尽,可是夕阳已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林中又是另外一幅情景。请同学们读一读灰椋鸟归林后的这两个画面,你会为这两个画面分别取个什么名字呢?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待会儿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取的名字最有意思,最恰当。
(翩翩起舞、鸟儿起舞、美丽的灰椋鸟、快乐的灰椋鸟;天然的俱乐部,百鸟争鸣、鸟的天堂等)画面一: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了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体现鸟的美丽和快乐)(1)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
(2)美丽(因为晚霞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也映红了灰椋鸟,灰椋鸟成了金红色的了。)同学们作者把灰椋鸟比作——“穿上盛装的少女”多么美丽啊!还记得一开始作者是怎样描写灰椋鸟的吗?为什么现在作者眼中的灰椋鸟会如此美丽?
学生回答
此时,作者已深深爱上了灰椋鸟,所以在她的眼中,灰椋鸟成了翩翩起舞的少女。(3)快乐(因为“刚刚落”在枝头上,“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就像在欢快地跳舞。)(4)师渲染:夕阳为鸟儿们打上了灯光,树林成了鸟儿们尽情欢乐的舞台。看,夕阳映照下的灰椋鸟多么活泼,多么快乐,多么漂亮。
你能来读一读这美丽动人的画面吗?
(好一个独舞的精灵啊!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美丽的灰椋鸟 夕阳为灰椋鸟披上了一件华丽的金红色的晚装,真是令人赏心悦目啊!多么快乐的鸟儿啊!)
画面二: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暗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学生交流取的名字
(1)“百鸟争鸣”只是指一百只鸟在叫吗?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那些排空而至的鸟儿,此时全都聚集在了林中,欢快地鸣叫着,你叫我也叫,你叫得响,我要叫得比你更响,这就是——百鸟争鸣。(读句子)这么多的鸟一齐鸣叫,所以似——如——,看作者写得多工整啊,似——如——
同学们你们想感受一下这种声音吗?(听声音)(2)快乐的俱乐部(呼朋引伴、叽叽啾啾)
鸟鸣为其心声。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快乐的鸟,夸夸这里的生活,读出鸟儿的欢乐吧。指名读(好一个快乐的俱乐部啊!真是太热闹了,老师听了都想加入它们的队伍里了。)
师述: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作者已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你们也一定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吧?你们会欢呼什么呢? 讲读课文第6自然段
看到了灰椋鸟归林、闹林的情景,作者不仅欢呼,还发出了感叹。
出示: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先在我们心里轻轻地呼唤,齐读。
让我们大声感叹,告诉在座的每一个人,再读。
2.第二句话用“有了„„有了„„才能”说一说。这儿用了一个反问句,使语气更为强烈,再让我们来读读。
3.是呀,作者能观赏到同学们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要由衷地感谢林场工人,她对人们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这一行为感到欣慰。
三、情感升华
1.低沉小结:同学们,这篇课文的作者徐秀娟就是这样一位爱鸟、护鸟的人,她从小出身于养鹤世家,大学毕业后到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创建了江苏省第一个鹤类饲养场。但她为了寻找一只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她年仅23岁的生命。2.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如果没有像徐秀娟那样爱鸟护鸟的人,我们现在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让我们记住作者徐秀娟的这句话:
出示、齐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希望大家能用你的一生来记住这句话!
四、作业布置
板书:
归林 排空而至
灰椋鸟
千言万语
闹林 翩翩起舞
百鸟争鸣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复习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灰椋鸟》,课件出示灰椋鸟的样子,(师生接读)灰椋鸟的嘴(),背(),远远看去(),有什么好看的呢?2、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朗读、感受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的壮观、热闹场面;2、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品味鸟文化。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灰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龙固镇中心小学 王芹芹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杉 栖 棱 涧”,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重......
《灰椋鸟》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3、懂得......
一 谈话导入示:灰椋鸟(图)怎么样?课文中怎样描述?但是,作者看了灰椋鸟归林的电视录象后,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看,那灰椋鸟归林的情景到底如何?怎会如此吸引作者呢?同学们见过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