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班主任个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
班主任个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重 要 作 用
姓名:郭俊马
考试时间:2011年元月15日
摘要:班级管理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班主任要想干好这个工作,就必须有耐心够真诚、善交流、勤学习、而不应该总把自己与学生定位在两个高低不同的台阶上,主动和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会在班级管理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师生双方都受益。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班主任;情感交流;掌握技巧,充实自我一、定位准确、真诚交流
传统习惯上,班主任容易把自己定位高于学生一等,从这个立场上出发,就不可能平等地对待学生,不可能真诚地和学生交流。我们习惯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更相信“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才。”既然老师如父,那么就可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想打就打,既然不打不成才,那就狠狠地打吧。前一段时间我们在各种媒体上见到各种老师对学生的施暴事件,有当全班同学面脱掉学生裤子的,有暴打学生致残的,有污辱学生,使学生离家出走的,我们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此类事件,层出不穷。
关心教育的人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究竟是怎么了?难道教育学生非要出此下策吗?我们还当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吗?
笔者认为,出现此类不良教育事件原因很多,但师生之间没有进行真诚的交流却是其中较大的原因之一。目前的教育形式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不能仅考虑自己的教法,还要考虑学生的感受,他们不是一个只会接收的容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渴望独立、渴望被人理解和尊重,这时班主任如果能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主动和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一旦学生感到班主任理解尊重他,他就会愿意接受班主任的管理,从而使班级管理中很多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
笔者在数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也遇到过很多问题,但最终都是用师生面对面真诚交流的方法使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笔者所带班级中曾经有一个学生小王,个头不大,但和同学打起架来却很能下手。作为班主任笔者曾经在班级公开批评他数次都不见效果,而且他变本加厉,打架的次数增加,后果也越来越严重。一天下午在办公室,我和他进行了一场深入的谈话,谈家人、谈学习、谈将来、谈师生关系、谈同学关系,谈话中真正说到打架的话题很少。第二天下午小王又主动到我办公室,这次他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下次再也不打了。从
他的叙述中我了解到,小王的父母很早就外出到宁波打工,而且长年不回家,他主要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年迈的爷爷奶奶根本无法有效地与他进行交流,小王提出的各种要求要么给予满足,要么给予训斥,长此以往,养成了他简单粗暴的待人接物方式。了解情况后,为防止小王同学旧病复发,我安排他做班里的生活委员,每天都向班主任汇报工作,借此机会,我和他进行了多次真诚交流,同时在班里公开表扬他的进步,又电话向小王的父母介绍他的近况,他的父母很是高兴。这样双管齐下,使小王同学生活在家人和老师的理解和尊重中,让他找回了自信,于是进步越来越大。在班主任结婚请假的一个星期,他协助班长把班级治理得井井有条,没有发生任何不良事件。
虽然因为成绩太差,在中考时他没能考上高中,但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使他敢于面对生活。教师节小王给我打来电话,说他现在已经是无锡一家大酒店的领班,工作干得有声有色。这个事例又一次向人们说明,只要工作讲方法,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班主任的工作也变得千头万绪。要想使工作处于主动状态,就必须放下班主任对学生的那种俯视姿态,真诚地面对学生,与学生进行真诚的情感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真正地从根本上教育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在实际班级管理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小A和小B是笔者所带班级中成绩较棒的两个同学,七年级、八年级的时候,他们都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女生小A属于比较内向的女孩子,轻易不多说话,但是只要她认准的事就会想方设法去做,喜欢独来独往,比较会掩饰自己。男生小B属于那种较外向的学生,长的高大帅气,成绩在年级一直都较好,因此有点自命不凡,和班里的其他男女生关系较紧张。作为班主任,有好几次我观察到,小A对小B甜甜地笑,笑得特别纯。凭直觉和对他们的了解,我感到这里面有文章。果然,不久,就有纪律委员向班主任反应小A和小B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有交往过密的倾向,班主任自己也见过两次,而且他们的成绩都有所下降,小B下降得最快,班里其他同学也都知道了此事,都拿此事当谈资,在班里造成了极不好的负面影响,其他同学对班主任还有一个疑问:平时对别人那么严,这次是你比较喜欢的两个学生,看你怎么办?
怎么办呢?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要想让这个年龄的学生“安分守己”,那是很天真的想法,但是难道就由他们发展下去吗?中考在即,难道就看他俩在中考中一败涂地吗?用什么方法既能使他们回头,又能不耽误他们的学习,还不能伤了他们?经过深思熟虑,一天晚上,我以帮助老师批卷为由单独把小A约到教室(在此之前,班主任多方了解,知道小A崇拜的对象是歌星王力宏,于是就多收集王力宏的个人资料,以备和小A谈话时用)。
小A到教室后,班主任并没有让她批卷子,而是和她闲聊起来:聊班级里发生的趣事,聊某科的学习方法,聊个人课余时间的分配,然后聊到了当前十分流行的“超女”。班主任先主动向小A说了自己喜欢的明星,并说明理由,这下小A来了兴趣,班主任还没说完,她
就插话说她喜欢的明星是王力宏,然后滔滔不绝地说了王力宏唱的一些歌和演的电视剧。班主任问小A为什么喜欢王力宏,并给她四个备选答案:①长的帅,看上去很酷,迎合青少年的胃口;②歌唱的特别好,戏演的特别好;③心地特别善良,捐助过希望工程;④对朋友和家人都很负责。
小A犹豫了一会,然后选择了①。这时,班主任把有关王力宏的一些负面的报道拿给小A看,并且用充分的证据证明报道的真实性。当小A看完这些材料后,吃惊地问我:“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王力宏这些事情的?” 看到时机已经成熟,我就对小A说:“我也关注王力宏,但我不崇拜他,因为从他身上学不到现实生活中有用的东西,他生活在娱乐圈,我们在各种影视作品上看到的王力宏是经过包装的,他在镜头前的一举一动、发型、服装,甚至讲的每句话都是有人替他设计好的,真实生活中的王力宏我们并不了解,既然这样,干吗要崇拜一个‘假人’呢?”小A这时沉默不语了,若有所思的样子。我又进一步启发:同学们交往也是这样,不能光看一个人的长相,长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要看其它方面,这个同学乐于助人吗?他和同学们相处融恰吗?他有责任心吗?大部分同学对他评价好吗?老师对他评价好吗?他能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吗?在他身上优点多还是缺点多?他的缺点能让人原谅吗?„„如果你真正感觉某个同学不错,那么请给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如果给不出理由或者说的理由没有说服力,那就说明,你并不了解他。对一个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去喜欢他,这说明你的思想不成熟。既然思想不成熟,那么在这种思想下做事,很可能会错,而且你自己还意识不到。小A这时好像有点明白了,眼睛里似乎有许多话要说。我这时突然停住,看了看手机,说时间不早了,你还有话说吗?小A点点头。“有话就把它写在纸上,明晚我们还在这聊天,愿意吗?”小A点点头。我带着小A离开了教室,并把她送回了家。
第二天晚上,第三天晚上„„
经过几个晚上的交流,小A给班主任写了一封长信,信里面她主动承认了自己这一段时间与小B交往太多,有点耽误学习,她愿意改正自己的缺点,并请老师监督。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在和小A的谈话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点破她和小B的关系,而是潜移默化地让她自己先说,用真诚去感动她,让她说出心里话,自己认识到错误,这样效果会更好。
对小B班主任又换了一个方法,也同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后期他们一直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并在中考中取得较好成绩,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如果班主任一听说小A与小B的事后,马上就把他们找来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然后让其家长到校来,根本不与学生交流,学生可能就会有抵触情绪,阳奉阴违,那么根本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搞得两败俱伤。
因为各种原因,人都会犯错误,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是才上初中的学生。成年人在犯下错误时都会希望别人原谅自己,能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学生也是如此,只是他们有时不想
讲或是不敢讲。所以,作为班主任,当学生犯了错误,应该主动找到学生,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二、掌握技巧、事半功倍
在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时,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表扬学生易在教室人多的地方;批评学生,做学生思想工作,应找人少而且安静的地方,因为如果在人多的地方批评学生,班主任往往越讲越生气,甚至想动手打学生,学生在情面上、在自尊心上也会受到伤害,很难达到教育学生的效果。但是在人少而且安静的地方,比如操场的一角、老师的小办公室、放学后的教室、校园外的小路上等等,班主任可以自由掌握尺度,可以是师长对学生的谆谆教导,可以是朋友间的真诚交流。这时的班主任可以完全忘记自己的身份,向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用真诚去感动学生。大多数学生,不管他平时有多调皮捣蛋,不管他多么富有“反侦察”经验,在这个时候都会变得特别听话,特别通情理,特别能说会道,都会把“老班”当成自己人,心甘情愿地“交出自己”,心甘情愿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因为人都是有感情的,是感情动物,只要班主任是真正为了学生成长,在和学生交流时真的很真诚,真把学生当成朋友,学生这时一定能感受到。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学生还小,千万不要用虚伪去对待学生。今天的初中学生接触范围很广,有一些知识学生们比老师要知道的早,知道的多,一旦学生觉察到你在敷衍他,他就会把自己的内心关闭起来,要么阳奉阴违,要么顽抗到底,如果那样的话,老师也就不会知道学生内心真实想法,也无从下手去教育他,而且给下一次教育带来更大的困难,因为我们都知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由此我们不难推出“坏的开始是失败的一半”。
笔者所带班级曾有两个这样的学生,小L和小S,小L的父母是生意人,曾经做过特别不光彩的事,影响很坏,作为小L的班主任笔者对此事也有所耳闻,所以在内心里就把小L定位为“上梁不正下梁歪”类型了。小L第一次犯错时,我就在班里严历地批评了他,而且还含沙射影地指出是家庭教育失败,是其父母素质较低,才造成了他现在的状况。这大大地伤害了小L的自尊心,使他在班里很难做人,以后班主任再找他谈话时,他总是“闭口不言”,眼睛里流露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神情,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交流,自然也就没有达到教育效果,不多久这个学生就转学了。
小S的母亲外出打工,已有数年没有回来过,小S与弟弟和父亲一起生活。其父是一个游手好闲之人,对孩子的教育从来就是不管不问。每次开家长会,他总是缺席,打电话找他,他的回答要么是“朋友找我有事,没时间”,要么是“家里太忙,走不开。”其实他根本没事,要么在打麻将,要么在喝酒,要么在闲逛。我曾经有一次亲眼看见小S的父亲在菜市场与人闲谈,就打电话给他,邀请他到学校来谈谈小S的事,他却说在外地办事,没时间。于是班主任干脆直接向他走过去,谁知他见了班主任后,很自然地打了声招呼,还没等班主任
开口,骑上摩托车走了。我内心很是恼火,竟然还有这样的人!回到学校以后,就在班里公开讲了事情的经过。可是讲完后才发现,小S也是一脸平静,还有点幸灾乐祸的样子,看意思好像在说“活该,谁让你找他的!”小S的表现激怒了我,当场打了他两个耳光,罚写作业50遍,第二天小S交作业给班主任时,很是不屑一顾,好像在说“不过如此,还有什么花样,出招吧!”从此小A更加放肆,不久就外出打工了。
从这两上典型的事件中不难看出,班主任没有很好地与犯错学生进行交流,而是凭着主观冲动对学生进行责罚和训斥,致使师生间距离越走越远,最终使学生失学。事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后,笔者对此事仍是记忆犹新,仍在不断自我反思:如果当时对学生不是简单粗暴地处罚,而是和风细语地与其交流,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真是在关心他,爱护他,让他能找到信心,那么很可能他们会听从班主任的教导,成为优秀的学生。因为学生在缺乏良好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时,更需要班主任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温暖他,这样才能使他们理解老师,服从管理。
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笔者认为只要有利于班级管理,有利于学生成长,那就是好的。
三、自我充实、自我完善
班主任要想在班级管理中处于优势地位,先要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试想一下,连班主任自己都孤陋寡闻、目光短浅、庸俗低下,那么他又拿什么去教育学生,学生又怎么能口服心服。
那么班主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途径是什么呢?是学习。不断的学习,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老班主任学习,学习他们的沉稳深邃、处事不乱;向学生学习,学习他们的坦诚、自然、朝气篷勃;向名师名家学习,学习他们的宽容、博学、锲而不舍;向书本学习,学习书中的精彩、厚重、海纳百川。
我们经常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这话猛一听好像是在苛求教育、苛求老师。事实上,这句话是对的。如果你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过成功、有过失败、有过反思,你就会明白这句话的份量有多重,意义有多么深!说到底,初中的学生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心理上都还是孩子,即使他们再调皮捣蛋,只要教育者有恒心、有决心、有信心,都能使他们有所转变,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们往往抱怨学生有多么不听话,责怪家长有多么不配合,怨恨媒体多么不理解。但在主观意识里,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对工作认真吗?我对学生负责吗?我有爱心吗?我自己身上的缺点多吗?学生是怎样看我的?学生对我有什么希望和要求?我是合格的老师吗?我经常把自己与学生换位思考吗?
如果我们经常自我反醒、自我总结、自我提高,那么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减少失误,事半功倍。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千头万绪而又繁琐不堪的工作,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全力以赴,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管理好班级,教育好学生,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合格的班主任。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漓江出版社,2005(6):166 [2]尚阳,王金战.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重庆出版社,2006(9):159 [3]汪中求.态度决定一切340 新华出版社,2007(1):301 [4]亚米契斯 陈从祥.爱的教育 漓江出版社,2004(7):140 [5]孙云晓.好父母 好方法 漓江出版社,2006(1)[6]余本祜.普通教育学 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10):1
2013--2014第二学期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安排 心语屋发布日期:2014-02-24浏览量:17字号:[ 大 中 小]为宣传和普及心理学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引导中职生更好的认识自......
初中生入学适应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一、问题的提出从小学进人中学,学生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任务与内容的变化,还要面临人际关系的重新建构和新的文化环境的适应。面对一......
目的:近期,有关虐童事件的报道络绎不绝。网友对于没有师德人性的教师有着各种各样的吐槽。但是,我们在不断的埋怨、谴责教师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教师自身的压力。随着教育体制的改......
学习焦虑的心理辅导陈穗平活动设计学习焦虑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学生感到来自现实的或预想的学习情景对自己自尊心构成威胁而产生某种担忧的心理反......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注意注意使你更出色活动设计: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始终伴随着认识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提高注意力,对于顺利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