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规划纲要_城乡发展一体化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5 22:55:0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规划纲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规划纲要 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与重点,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不是城乡产业发展一样化。它要求加速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使三大产业在城乡之间进行广泛渗透融合,城乡经济相互促进,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最终实现共同繁荣。其重点一是要加速城乡工农业经济的一体化,使城乡工农业合理布局,相互补充,互相促进;二是要加快城乡第三产业,特别是商贸流通业的一体化,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的流通,加速现代文明和先进服务业向农村扩散,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为进一步加大统筹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

一、城乡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1.城乡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经济总量快速增加。“十五”期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进一步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明显增加;第一产业稳步发展,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三产结构趋于优化;2005年,全区GDP15.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714元,地方财政收入3222万元。

2.“工业强区”成效显著,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全区坚持“工业强区”,重点发展地面工业,城乡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8家,完成增加值8.9亿元,实现利润7259万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33.6%,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在稳定煤炭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地面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四大产业”为主体的工业发展新格局。煤炭产业趋于优化。关闭地方煤矿32家,现保留独立块段矿井7家,规模均在年产6万吨以上;重组矿井8家,经过技术改造,年生产能力均在15万吨以上。同时,建成大型洗配煤场5个,年洗配能力达到270万吨。化工产业迅速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和市直企业下放,化工公司、环保厂等一批化工企业落户区;公司、助剂公司等一批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全区化工产业不断壮大。金属冶炼产业突飞猛进。公司年产

1.2万吨金属镁冶炼项目基本完成,综合利用项目已经启动,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面;电石厂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扩大容量,已经重新启动。机械电子制造产业恢复壮大。新建总投资1亿元的诺亚电子公司一期工程已于去年投产,二期工程正在建设;振动机械公司收购原通用厂后,新建通用机械公司已于去年恢复生产,当年完成产值4000万元。

3.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区委、区政府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指导农业,以推进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畜牧养殖基地巩固发展。新引进了乡阔佬食品公司,不仅实现了畜禽加工业零的突破,而且辐射和带动了畜牧养殖基地的健康发展。2005年,畜牧业产值达到23201万元,畜牧养殖业已成为我区农业的一大亮点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园艺基地不断扩大。按照园艺产业化经营的思路,蜀龙花卉基地组建了两个花木营销公司,推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了产业化的经营格局,不仅拓宽了花木销售渠道,而且保障了农户的利益,园艺生产面积不断扩大。2005年,已发展到3.38万亩,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林木基地持续发展。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抓住退耕还林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经济林,不断调优林业结构,实现林业基地的持续发展。2005年,林业产值1700余万元,是2000年600万元的近3倍,森林覆盖率达到32%,辖区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4.培育和建设新兴服务业,推进一、二、三产共同发展。200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8亿元,占全区GDP的11.6%。商贸流通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信息服务业迅速发展,社区服务业开始起步,文化教育得到优先发展;基础建设日新月异,城乡设施日益完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统筹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快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膨胀壮大化工、金属冶炼、机械电子制造、煤炭四大产业,巩固发展畜牧、园艺、林木三大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产业支撑和强大的物质基础,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城区集聚,最终实现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二)总体目标: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加快产业一体化步伐,到2010年,预期三产比例调整到7.4:74:18.6。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增加值达到3.3亿元;工业水平显著提升,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33.3亿元;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增加值达到8.4亿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实效,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22%左右。全区城乡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经济结构更加开放,更具活力。

三、城乡产业发展重点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统一规划产业布局和城乡布局,把城乡协调发展纳入整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加快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城区集聚。进一步扩大高效农业规模,提高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生产能力,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工业,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以“一个园区、四大产业”为基础,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壮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其他工业,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到2010年,形成以集为中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一)立足实际,着眼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经营农业。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强我区农业“三大基地”建设,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全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步伐,积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按照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土地整理的要求,继续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稳步发展粮食生产。计划在中西部丘陵山区重点开展集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小流域治理,修建水池、水窖、塘坝等蓄水工程;在东部粮食、经济作物基地打配机井,修建泵站,硬化渠道,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努力使粮食产量稳定在10000吨左右。

2.壮大畜牧养殖业。按照“速度加快、规模做大、品牌做响、产业延长”的思路,以公司、猪场和牧业为龙头,以乡浅山区一带为蛋鸡养殖基地,以庄一带为瘦肉型生猪养殖基地,不断扩大生猪、蛋鸡、肉牛、山羊、柴鸡养殖规模,加快推进我区畜牧业的产业化进程。到2010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9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3.加快林业发展。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再造山川秀美城区为目标,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重点,坚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国土整治、产业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实施分区突破、分类经营,突出质量效益,加快建立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支撑保护体系。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重点搞好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环城生态防护林和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体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实现生态防护、绿化、美化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加快我区向生态城市发展;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按照由深山区向浅山区转移、绿化林向经济林转变的原则,积极调整林业结构,优先发展速生用材林、名优特经济林,着力培育一带的林果基地,积极推进森林生态旅游和林产品加工业,提高林业综合效益;林业支撑体系,重点抓好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林业执法体系建设。到2010年,预期投资7000余万元,新增有林地面积4.5万亩,退耕还林6.5万亩,名优特经济林地1.8万亩,风景区风景林1000亩,森林覆盖率、通道绿化率分别达到42%、80%,林业年产值超过3300万元,建成完善的林业生态、产业和支撑保护体系。

4.扩大园艺种植业。未来五年,以为中心的花卉园区,按照“水、土、园、林、路”综合开发的要求,到2010年发展到5000亩,大型花卉营销公司由现在的2家增加到4-5家;以为中心的香椿园区,按照露地和温室生产相结合的要求,种植面积扩大到8000亩,建立温棚30座;以乡深山区为主的黄楝园区种植面积发展到15000亩;以为中心的小杂果园区种植面积发展到8000亩。同时,大力发展、东西一带的无公害蔬菜种植,积极扶持农产品保鲜、贮运、加工、销售等农产品加工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贡献。

(二)发展优势产业,膨胀经济总量,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今后五年要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重点,以“一个园区、四大产业”为基础,着力壮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其他工业,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到201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1.着力壮大支柱产业。依托重点企业,实施项目带动,打造一批名优产品和强势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把我区“四大产业”做大做强。机械电子制造业:以机械有限公司电子有限公司、振动机械有限公司、标准件有限公司等为重点,加快产业发展,提高装备水平,打造企业品牌,壮大经济实力。到2010年,力争该产业年产值达到30亿元。化工产业:以为重点,加快发展高新精细化工,扩大规模,减少污染,提高效益。到2010年,力争该产业年产值达到25亿元。金属冶炼加工业:以公司和铁合金公司为重点,加快技术改造,增强创新能力,节能降耗增效。到2010年,力争该产业年产值达到25亿元,维恩克公司力争2008年在香港上市。煤炭产业:重点加快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煤炭生产和精深加工能力,探索煤炭就地转化的新途径,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到2010年,该产业年产值达到15亿元。

2.积极发展其他工业。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市场化为导向,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玻璃、建材等工业,大力扶持汽车配件工业,着力培育旅游产品加工业。到2010年,力争以为龙头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到7亿元。

3.加快建设工业集中区。按照“一步规划,分步发展,前瞻性与现实性兼顾”的原则,大力推进工业集中区的建设,进一步扩大集中区产业规模,做到产业规模发展、企业集群发展、经济总量发展。按照集中区整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建设标准,加快完善通用厂以西区域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尽快启动通用厂以东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招商引资平台,为企业入驻创造条件。以集中区内的机械有限公司、高分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化学制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入驻企业的发展,盘活现有停产半停产企业,尽快形成集聚效应。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为外来客商投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到2010年,力争工业集中区内的企业发展到30家以上,年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为大幅度提高我区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扩大城区面积、增加城镇人口、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发展打好产业基础。

(三)以旅游、商贸、物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迫切需要。未来五年,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增加就业岗位、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三产比重为目的,以旅游、商贸、物流业为龙头,按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向农村扩散、延伸,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

1.创建优秀旅游城区。以“打造精品、提升品位、综合开发、提高效益”为总体目标,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理念,以开发“一圈三线”()为重点,按照政府规划、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创新开发方式,加快风景区建设,尽快启动景区的开发,加强景区宣传推介力度,强化景区管理,走企业化发展模式;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统筹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开发;按照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观光旅游项目的开发力度,充分挖掘医药文化、文化、山水自然文化和煤炭、瓷器文化,开发中医药、三国人物工艺品、土特产、古瓷仿制品等特色旅游产品,在一带建设生态旅游农业园区;按照区域合作的原则,搞好与周边县市区旅游市场的共同开发,合作设计跨区旅游线路,共同吸引客源,塑造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以旅游促商贸,以旅游促发展。力争把我区建设成为优秀的生态休闲旅游和文化旅游城区。

2.建设商贸流通中心。优化商业布局,构建整体扩展、局部集中的商业网络结构,形成以集商贸大街为核心、以社区、农村商贸为基础的商贸新格局。以集、中山为重点,鼓励现有超市、购物广场发展壮大,完成集商贸城建设,结合旧城改造和居民小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住宅小区综合服务设施。规范发展农贸市场、中山农贸市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鼓励连锁企业向社区、农村延伸;积极发展旅游商业、科技文化商业。到2010年,全区大型商贸企业发展到3-5家,千人以上的农村建成小型超市,全区初步形成市场体系完整、功能齐备、网络畅通、生产和流通协调发展的市北部商贸流通中心。

3.加快物流运输业发展。完善综合物流运输网络,构建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的安全、快速、通畅的现代化运输网络,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建设集社会汽车站和火车北站两个货运站场;整合现有个体营运资源,组建3-5家规模较大的物流输送车队,提高营运效

益;积极引进省内外著名物流企业在我区设置站点,沟通与区外市场的联系。到2010年,基本形成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物流运输业。

4.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以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提升网络和技术水平,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加强与网通、电信等信息服务企业的沟通与协调,规划实施光纤到路边、到大楼、到千家万户工程。到2010年,力争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计算机的拥有量和普及率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全区城乡信息产业一体化的目标。

5.改造提升其他服务业。建立区综合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农业综合信息中心,完善涉农服务业体系,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发展和规范法律、咨询、评估、信贷等中介服务组织;建立完善社区和农村服务设施,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和内容,重点发展社区卫生和家政服务,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积极创建星级饭店,发展城乡餐饮服务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城乡公共交通服务网络。

(四)以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城乡循环经济一体化发展

按照“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高新技术,加大对传统产业、传统企业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改造力度,强力推行清洁生产、安全生产、高效生产,坚决淘汰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工艺,逐步完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体系。以高新技术应用为动力,达到发展经济时资源充分利用、效益显著提高、污染明显减少的目的,加快城乡循环经济一体化发展。重点发展三个循环经济产业链:工业以维恩克公司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建立“镁冶炼—余热发电、废渣生产建材”的循环模式;农业以中原生态化肥厂为试点企业,建立“畜牧养殖加工—粪便及下脚料—有机肥—无公害绿色蔬菜水果”产业循环链;农村以“一池三改”工程为切入点,建立“秸秆加工饲草—食草牲畜养殖—粪便制备沼气—废渣肥田”畜牧业循环链,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到2010年,农村沼气用户达到20%,卫生厕所达到70%,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2%左右,达到循环经济初具规模、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的发展目标。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增强发展意识

实践证明,思想解放、观念创新的程度决定着工作力度和发展速度。实施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必须在全社会营造上下协同、目标一致的良好发展环境,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思想观念上率先实现跨越。一是强化“第一要务”意识,坚持发展不动摇,集中精力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二是强化锐意进取意识,敢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断自我加压,奋力赶超争先。三是强化开拓创新意识,勇于突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打破一切束缚发展的陈规旧律,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不断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用改革和创新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健全和完善企业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

继续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的促进作用,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增强企业的信用意识,提高企业诚信度。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要素”的理念,把环境作为竞争力来培育,作为生产力来发展。营造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按照“非禁即入”的要求,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打破一切阻碍生产要素自由进入经济领域的壁垒。营造公正文明的法制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

(三)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和社会化进程,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城乡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学习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努力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加大对农民的培训,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利用1-3年的时间,将工业中专发展成一所可容纳学生1500人的名校,创建一所职业培训学校,2007年以后,全区企业职工、进城务工农民每年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到2010年,全区人才总量达到600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超过240人,高技能人才超过800人,农村各类实用人才超过3300人,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四)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服务经济,以人为本,加快创新的原则,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an innovation system),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坚持引进与研发相结合,在引进推广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培养和引进高技能人才,提高自我开发创新能力,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增加科技经费预算,建立多元投资渠道。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创建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0-15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产业技术和产品,建成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

(五)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营造工业大发展的浓厚氛围。坚持依托自然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开放兴工,引资开发,借力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工业,改进和优化对企业的服务。坚持项目支撑不动摇,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内资、外资一起上,大中小项目齐发展,以项目为载体,配置资源,聚集资金,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通过实施一批工业项目,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构建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提升经济总量。通过实施一批交通、城建、环保生态项目,从根本上缓解交通制约,改善人居环境,优化生态条件,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通过实施一批社会发展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城乡一体化发展

浅析城乡发展一体化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战略措施,深刻认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因、举......

科学制定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体系

科学制定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体系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3-4-15 5:50:35来源:《 人民日报 》( 2013年04月15日 07 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与农村逐步实现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最终实现城乡经济、......

唐山城乡发展一体化

唐山: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行进在冀东大地,不时能看到一片片新建起的楼群——农村新社区。走进楼群,宽阔整洁的街道两侧,路灯林立、绿草茵茵。休闲娱乐广场、村民活动中心、......

中共长沙市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纲要

中共长沙市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纲要《中共长沙市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纲要》中指出,按照主城区——都市圈——城郊带分类指导,努力实现空间形态上城乡有别、社会形态......

下载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规划纲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