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伴我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陶行知的简介”。
陶行知伴我行
华南实验学校:戴 银
扬子江畔,劳山脚下,坐落着一所学校,秀美而富有生机,名为晓庄。
燕子矶乡,晓庄村头,安息着一位伟人,热情而不求闻达,他叫行知。
没有人不知道晓庄,它是我国新教育的曙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科学理论和实践像晴天霹雳打破了封建教育的死传统;像雨后春笋在每位教改工作者心中蓬勃生长。
也没有人不知道陶行知,是他让晓庄名扬天下,成为每一位教师心中的一块圣土;是他让晓庄成熟芬芳,成为一部永不完稿的诗章。
我,新时代的一名普通女孩,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带着对陶行知先生的崇敬和爱戴,走上了三尺讲台。第一次面对台下五十多双亮闪闪的眼睛,我有点羞涩,有一丝惊慌,我该如何赢得孩子们的好感呢?我的脑海中闪过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忽然明白:不应该先要求孩子们接受我,而应学会用心走近他们。这颗心,是真心,是爱心,是恒心。是“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于是我真诚而又亲切地说:“亲爱的孩子们,我愿把我全部的知识都教给你们,希望你们喜欢。”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多谢先生——他让我学会了“教书”。
工作了三四年,有孩子苦恼地对我说:“老师,活着真累。同学之间互相防范,彼此保留,问个问题都难!”我的心抽动了一下,在过多的升学率的压迫下,我已经忽略了孩子的做人,我悔恨自己的高高在上,悔恨自己的粗心,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们受伤,我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和睦相处,亲如家人,我打开先生文集,轻轻地问:“我该怎么办,先生?”先生有力的眼神凝望着我,似乎在坚定地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恍然大悟,就让我先从教他们做一名真人开始吧!多谢先生——他让我懂得了“育人”。
七八年过去了,当我在课堂上驾轻就熟,自鸣得意的时候,新课改的春风吹拂了中华大地,它不停地呼唤我:出来吧,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我摇头,我不敢,自然虽然美,它有着太多的奥妙让我弄不懂,社会虽然大,它像个无底的深渊让我猜不透,生活虽然真,但是个百变的万花筒,让我看不清。我固步不前,像个小脚的老太太逐渐拉大了与大家的距离,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人们眼中的失望。“我还年青,怎么能过早蒙上陈腐的味道呢?”我反思,我痛心。“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先生的诗不经意间从我口中吟出。“去吧,去创新,去开拓。”我分明看见理着寸尺平头的先生在我身边用平和的话鼓励我。于是我加快步伐追上大伙,投身到教改的洪流中,做一个实实在在“淘金人”。再谢先生——给了我勇气让我创新。
是的,我没有鲜花,但我有孩子们的笑容。
是的,我没有掌声,但我有先生话语的鼓舞。
就让我吟起那句诗来表明我的志向吧: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愿做陶行知先生那样的人。
“课堂中心”。他认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是不断地改造经验,重新组织经验的过程。根据这一思想,他宣传“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的理论,并由此提出“学校即社会”,他主......
陶行知,生于1891年10月18日,于1946年7月25日逝世,汉族,徽州歙县人,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永济电机小学 胡芬陶行知在1919年2月针对注入式“教授法”提出:“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
教育贡献 陶行知的教育活动是在当时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他的教育实践是与民主爱国的活动相伴而行的。早年他曾投身于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一......
陶行知“求真”教育思想对小学校园文化的影响【摘要】:为什么教育人?教育什么样的人?怎样教育人?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出来的人,就是要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