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中毒_防中毒措施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8:39: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防中毒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防中毒措施”。

第一章硫化氢中毒

一、理化性质

无色气体,具典型的臭蛋味,分子量34.08,比重1.19,熔点-28.9℃,沸点-61.8℃。易溶于水,0℃时,100ml水中可溶解437mlH2S,40℃时可溶186ml,亦溶于乙醇、石油溶济和原油中。可燃上限45.5%,其下限为4.3%。燃点292℃。

二、毒理

H2S属窒息性气体,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对粘膜有明显地刺激作用。

1、急性毒性:

特点:低浓度,对呼吸道和眼的局部刺激作用越明显;高浓度,全身毒性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窒息症状。

2、慢性中毒:

仅发现的眼的疾患如角膜炎、结膜炎。

三、临床表现

(一)急性中毒:根据接触浓度的不同,硫化氢中毒临床表现也有明显的差别。

1、轻度中毒:具备下列情况之一:

a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异物感等、明显头痛、头晕、无力等症状并出现轻—中度意识障碍;

b、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2、中度中毒:

接触浓度在200-300 mg/m3时,咳嗽、喉部发痒、胸部压迫感、眼刺激症状强烈、刺痛、角膜小水泡或溃疡等,并具备下列之一: a、意识障碍表现为浅—中度昏迷; b、急性支气管肺炎;

3、重度中毒:具备下列之一

a、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植物人状态; b、肺水肿;

c、猝死,急性循环、呼吸衰竭引起; d、多脏器衰竭。

接触浓度在700 mg/m3以上,神经系统症状最为突出。检查可见心音微弱,脉速,血压下降,呼吸减慢,结膜充血,瞳孔缩小,指甲、唇鼻紫绀,肺部湿罗音,昏迷。

在接触极高浓度时(1000 mg/m3以上),可发生电击样死亡。

少数严重中毒或多次反复中毒者,在急性症状消失后一周可出现后遗症,常见神经衰弱型和听神经损害型两类,后者表现为前庭平衡机能障碍,眼球阵颤,头晕,呕吐,闭目难立(+)。

极少数病人中毒后发生持久蛋白尿,急性肾炎,锥体外系损害,多发性神经炎,中毒性神经病。

由于硫化氢不与血红蛋白结合,而能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成硫代高铁血红蛋白,所以急性中毒者在濒死及死后血液中形成的高铁血红蛋白与硫化氢结合,故尸检体表明显表紫,血液呈黑紫色,不凝结。(正常时血红蛋白的Fe++为两价,Fe+++为高价铁,正常时血中约1%为高铁血红蛋白,红细胞内有需要辅酶Ⅰ的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将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氧合血红蛋白,过量后不行)。

(二)、亚急性中毒 一般情况下把经常接触硫化氢而发生的局部刺激表现列为亚急性中毒。常见的眼刺激症状为发痒,异物感、流泪、羞明甚至视力模糊,检查有结膜充血和角膜混浊等变化。中国CDC劳研所曾调查暴露在平均浓度5-8 mg/m3及29 mg/m3条件下的工人,不少患有化学性眼角膜炎。长时间暴露于较高浓度(约100 mg/m3以上)时,可能引起肺水肿或支气管肺炎。

(三)、慢性影响

可致嗅觉减退,在制革厂调查,一部分人患神经衰弱,一组接触硫化氢6个月-1年半的工人,除有神经衰弱外,常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键反射增强,多汗,手掌潮湿,皮肤划痕(+),偶有多发性神经炎。

四、预防

1、硫化氢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为10 mg/m3;

2、在生产场所采取措施时,应注意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3、除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排气外,工业生产中可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如:

①、含硫石油,天然气脱硫;

②、硫化染料工业生产硫化氢,应密闭,机械通风,碱液中和吸收;

③、进行下水道、蓄粪池、井底作业时,应注意通风换气。在进入可疑作业场所时,可放入小动物观察有无硫化氢中毒现象或用醋酸铅试纸(浸2%醋酸铅酒精溶液)暴露于现场空气中30秒,观察变色情况。绿黄至棕褐色12-20 mg/m3;棕黄至棕褐色20-60 mg/m3;棕褐至黑色60-150 mg/m3。但环境中有磷化氢或锑化氢时,也有相似反应。目前有报警器。

④、必须进入高浓度硫化氢危险场所时,应设专人在危险区外监护,作业工人应戴防毒面罩或正压空气呼吸器,身缚救护带,并准备好其它救生设备。

⑤、制定急性硫化氢中毒应急救援预案,对接触者进行预防知识培训和急救训练。

急性中毒现场急救:

1、立即脱离中毒现场,尽快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

2、窒息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吸氧(或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

3、对症治疗,及时转院;

4、眼损害,立即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水冲洗,再用4%硼酸水洗眼,可的松溶液滴眼,防止发生角膜炎。

第二章一氧化碳中毒

一、化学品特性

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易燃、有毒气体,微溶于水。气体比重0.967,比空气稍轻。

在一定条件下该气体比空气重,可积聚在低洼处。

二、安全卫生信息

有毒,吸入可能引起脑损害,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可致人死亡。一氧化碳影响血液、影响氧与红细胞结合,不能携带氧,增加心和循环系统负荷。

饮酒、吸烟、肥胖者及患有心脏病者比健康人对一氧化碳更敏感。紧张、疲劳、饥饿,有高温或其他有害气体(如油田伴生气)存在时,人对一氧化碳的敏感性增高。

三、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是一种非蓄积性毒物,健康危害一般以急性中毒较为多见。轻、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疼、眩晕、耳鸣、眼花,并可有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甚至昏厥,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重度中毒者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往往出现牙关紧闭、强直性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可并发脑水肿、肺水肿、严重的心肌损害、休克、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皮肤水泡或成片的皮肤红肿、肌 肉肿胀坏死、肝、肾损害等。

四、应急注意事项

泄漏时隔离泄漏区、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进入密闭主空间之前必须先通风。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

五、中毒急救

发生急性中毒,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就医。如果患者呼吸停止,给予人工呼吸。

如果患者吸人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只吹不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

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注意患者保 暖并且保持安静。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注意救护者自身防护。

第三章氧和缺氧

第一节氧

一、接触机会:

氧在空气中占正常容积的20.95%,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必须吸入纯氧或高分压氧。例如:进入缺氧、有毒环境、潜水的吸氧减压、高空或宇宙飞行、治疗某些疾病等,如吸氧量或掌握时间不当,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二、病理:

1、视觉器官:视网膜血管闭塞,血管增生,晶体后纤维增生,视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变性、坏死。

2、肺:呈肝样紫红色,充血、水肿、出血。

3、神经系统:神经元、神经核死、伤。

4、风分泌:垂体充血,肾上腺充血、出血,甲状腺出血、睾丸膜充血,精原细胞停止生长。

三、临床表现:

肺型:主要发生于氧分压为1-2个大气压时(在5个大气压中,如氧含有40%,其氧分压为2个大气压),咳嗽、胸骨后不适,烧灼,呼吸困难,窒息。

神经型:主要发生于氧分压为3个大气压以上时:面色苍白、大汗、视野缩小,幻觉、眩晕、恶心、虚脱、痉挛、昏迷。眼型氧中毒:人比较少见。

四、预防:

静息状况时,注意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应限制。如:

绝对大气压压强 氧浓度% 时限(小时)1 50 350 1 60 70 1 70 25 1 80 20

第二节缺氧:

一、发生机会:吸主空气中氧分压低于120mmHg(16.0%氧浓度)时可发生缺氧。在一些不通风的密闭环境中如:坑道、大桶、油槽、存在甲烷或脂肪烃气体时。

二、不同程度缺氧的主要症状

(常压)氧气浓度% 氧分压mmHg 症状及体征

14-16 100-120 呼吸深、快、脉搏快强、血压

升高,肢体协调动作差

10-14 70-100 疲劳,精细动作失调,注意力下降,反应

迟钝、思维下降、酒醉状

6-18 45-70 头痛、眼花、恶心、呕吐、耳鸣、不能自

主运动,紫绀,很快意识丧失

6以下 45以 心跳微弱、血压下降、抽搐、呼吸停止、心跳停止—死亡

缺氧引起症状并不一定如上述,可突发昏迷和死亡。人对缺氧耐受差异、劳动强度大、甲亢也不一样。

三、防治:

1、遵守操作规程;

2、缺氧环境需设专人监护;

3、及时早期脱离现场;

4、救护者最好用供氧式雨具;

5、无可燃气体、易爆环境,点蜡烛熄灭,表示氧浓度低于16.5%。

四、发生毒气泄露时逃生的方法:(1)若在毒气泄露现场,应立即穿戴防护用品,并检查防毒面具等有没有什么漏洞,能否起到防护作用。如果没有佩戴防护服装或防毒面具时(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在有毒品危险场所工作的),就应该尽快用衣服、帽子、口罩等,保护自己的眼、鼻、口腔、防止毒气摄入。(2)当毒气泄露量很大,而又无法采取措施防止泄露时,特别是在通风条件差、较密闭的场所,在场人员应迅速逃离毒气泄露场所。(3)不要慌乱,不要拥挤,要听从指挥,特别是人员较多时,更不能慌乱,也不要大喊大叫,要镇静、沉着,有秩序地撤离。(4)撤离时要弄清楚毒气的流向,不可顺着毒气流动的风向走,而要逆向逃离。(5)逃离泄露区后,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必要时进行排毒治疗。

还要注意的是,当毒气泄露发生时,若没有穿戴防护服,决不能进入事故现场救人。因为这样不但救不了人,自己也会被伤害。

第四章、空气呼吸器

一、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组成:由高压气瓶、瓶阀、一级减压器、高压管、中压管、报警哨、压力表、二级减压器或供气阀、面罩以及背板、背带等部件组成。

二、空气呼吸器佩带的基本方法:1)、检查程序结束并确保合格后,将空气呼吸器主体背起,调节好肩带、腰带并系紧。2)、戴上全面罩,收紧系带,调节好松紧度,面部应感觉舒适,无明显的压迫感及头痛,并用手堵住供气口测试面罩气密性,确保全面罩软质侧缘和人体面部的充分结合。3)、打开气瓶阀,连接好快速插头,然后做2-3次深呼吸,感觉供气舒畅无憋闷。并由他人检查连接是否正确,快速接口的两个按钮是否正确连接在面罩上,有无错扣、卡扣现象。4)在使用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压力表的指示值,当压力下降到5Mpa或听到报警声时,佩戴者应立即停止作业、安全撤离现场。5)使用完毕并撤离到安全地带后,拔开快速插头,放松面罩系带卡子,摘下全面罩,关闭气瓶阀,卸下呼吸器。按住供气阀按钮,排除供气管路中的残气。

三、正压空气呼吸器日常维护保养

1)、每周进行一次压力检查,检查压力是否足够(一般要求充气压力在为25Mpa);面罩的气密性是否良好;压力表是否归零;报警哨是否报警(压力降到5Mpa时)。

2)、压缩气瓶必须由专人进行保养维护,每次使用后要对气瓶进行目测检查。

3)、每次使用后要对面罩进行清洗,清洗要用温热的肥皂水清洗或专用消毒液对面罩进行消毒,切勿用有机溶剂或磨砂型洗涤用品清洗面罩。

4)、按月检查面罩、束带、侧缘有无损伤,密封垫圈和阀门有无裂缝,如发现上述情况,请立即调换,切勿继续使用有缺损的面罩。

5)、制作布袋,对气瓶进行护套防护,防止划伤外体,伤及纤维组织,导致承压能力下降或气瓶报废。

四、正压空气呼吸器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 1)、使用前必须按照检查项目逐项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填入检查记录。2)、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高压、中压压缩空气禁止直吹人的身体。3)、拆除阀门、零件及脱开快速接头时,应释放气瓶外管路系统内的残余空气。

4)、非专职维修人员不允许调整空气呼吸器减压阀、报警器和中压安全阀的出厂压力值。

注意事项2 1)、专业维修人员在用压缩空气吹扫空气呼吸器的灰尘、粉屑时应戴护目镜和手套。

2)、气瓶充气不能超过额定工作压力(30MPa)。

3)、不准将30MPa压力的气瓶连接到与之不匹配的减压器上。4)、不准混用正压空气呼吸器和负压空气呼吸器的供气装臵配件。5)、不准使用已超过使用年限的零部件。气瓶要在校检日期内安全使用,并定期进行检查(对使用期未满10年的气瓶,应每3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超过10年的气瓶,应每2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气瓶压力表应每年校验一次。

注意事项3 1)、充满气体的气瓶禁止在阳光下曝晒,不要靠近热源,防止敲击、碰撞、表面划伤和部件锈蚀。

2)、气瓶内的气体不能全部用尽,应留有不小于0.05Mpa的剩余压力。空气呼吸器严禁沾污油脂,长期不用时,应在橡胶件上涂上一层滑石粉,以延长使用年限。

3)、空气呼吸器的气瓶不允许充填氧气,也不允许向气瓶充填其它气体、液体。

4)、不得随意改变面罩和气瓶之间的搭配。5)、在使用过程中防止气瓶与尖锐的物品碰撞。注意事项4 1)、使用后必须将管内余气放完,并及时补充洁净空气。

2)、必须正确佩戴面罩以确保有效的保护效果,留有长发、胡须、面部有生理性缺损、有深度疤痕、带眼镜的人不得使用呼吸保护装臵。

3)、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感觉不适、面罩或与之相连的呼吸保护装臵的性能有问题,请迅速离开危险区域。

4)、面罩不得单独使用,必须和呼吸保护设备配套使用。5)、切勿使头发卡在面罩和脸部之间,影响密封性

防中毒安全常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防中毒安全常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防中毒安全常识

防中毒安全常识生活当中离不开安全,没有了安全就等于没有了生命,生命比任何宝贵,值钱的东西更宝贵,生命只有一次。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防中毒安全常识,希望有所帮助!1、哪些原因可......

防煤烟中毒班会

冬季防火防煤气中毒班会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煤气中毒,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了解并掌握煤气中毒的抢救法。2、通过这次的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防煤气中毒的思想......

学生防食品中毒预案

学生防食品中毒预案1、学校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生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和《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法律、......

“交通安全、防溺水、防中毒”安全教育

XXX年级“交通安全、防溺水、防中毒”安全教育教案主 题 安 全讲课时间:XXX年XXX月XXX日下午 他们一无从业资格证,二无经过系统的交通安全培训,三连保险费有没有缴都是个问题......

下载防中毒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防中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防中毒措施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