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记的中俄关系史/西行文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俄国史与中俄关系”。
不能忘记的中俄关系史/西行文化
中俄两国交往的历史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了。经历了一段曲折、多变的过程,有对抗也有合作,有冲突也有和睦。
三份条约中俄两国关系源远流长。有确切史料依据的中俄外交关系于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中叶。此时沙俄虽然不断向东方扩张,但是遇到的是封建大帝国——清王朝,双方基本处于平等态势,1685年的雅克萨之战和1686年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沙俄并没有占到多大便宜,两国关系在俄方主动中方被动的情况下建立起来了。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1728年和1792年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和《恰克图市约》。这三个条约的签订是早期中俄关系发展的三个重要里程碑,这三项条约都是在经历了激烈的对抗甚至武装冲突后,经过对等谈判签订的。
割让土地在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初期,俄国始终扮演着一个伪善帮凶的角色,然而却从中国攫取到了最多的利益。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始,俄国通过各种手段,割据了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指明方向。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来颂扬十月革命,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成为中国近代最早较为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时期,1924年,苏联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帮助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
抗日战争期间,苏联给予中国大量的物质上和道义上的支持,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是中国能够取得抗战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二战”后期,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三国背着中国达成协议:维持外蒙古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特权等,推行大国强权政治,这种做法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毛泽东出访莫斯科
1949年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迅速建立起来外交关系,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与中国建交。1950年,毛泽东出访莫斯科,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结盟的基础上,苏联给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了无私的帮助,中苏关系以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形态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中苏友好同盟在一段时期内维护了两极格局的稳定。
1960年以后,中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中苏交恶,反目成仇,势不两立。苏联单方面撤走了派驻中国的所有专家,并在中苏边境地区鼓动和协助大量边民外逃。中苏边境摩擦事件不断,最终导致1969年的珍宝岛流血冲突。中苏两国剑拔弩张,同盟关系演变为武装敌对。戈尔巴乔夫访华 自80年代末期以来,两国放弃对抗,积极化解消极因素,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且使中苏关系平稳过渡到中俄关系。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与邓小平进行了历史性的会晤,中苏联合发表了《中苏联合公报》,对两国关系正常化及其未来将要遵循的准则进行了概括性的说明。此后,1992年,中俄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明确把两国关系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从而把中俄关系推进到睦邻合作的新阶段。
2001年7月16日中俄两国签订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表明,中俄两大民族决心世代友好下去。从近期看,它是从1992年以来中俄两国元首签署和通过的中俄联合宣言、声明发展而来;从长远讲,它至少是中俄两大民族近百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探索友好合作方式的必然结果。对中俄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大多数国家的舆论给予了好评,但在1996年中俄两国正式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后,也有些国家舆论对中俄战略协作与睦邻友好关系进行种种猜测和挑拨,说“中国和俄罗斯从未成为真正的朋友”“中国人对俄罗斯从17世纪到19世纪大举向西伯利亚挺进怀恨在心”,中俄两国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将会发生冲突”等等。中俄三次结盟的历史这三次盟约是中俄两国分别在1896年6月3日签订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1945年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日本国如侵占俄国亚洲东方土地,或中国土地,或朝鲜土地,即牵碍此约,应立即照约办理。如有此事,两国约明,应将所有水、陆各军,届时所能调遣者,尽行派出,互相援助。至军火、粮食,亦尽力互相接济。”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缔约国担任协同其他联合国对日本作战,直至获得最后胜利为止。缔约国担任在此次战争中,彼此互给一切必要之军事及其他援助与支持。”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相互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从以上三次盟约的最基本内容可以看出,中俄两国对来自威胁双方安全的外部侵略,两国之间不是相互给予一般性地支援、同情,而是将所有能调遣的“水陆各军”、“尽行派出”;“彼此互给一切必要之军事及其他援助与支持”;“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纵观这三次同盟的宗旨,可是肯定地说,都是毫无保留的军事政治同盟。中俄两国在近50余年时间内,三次结为政治军事同盟,在世界近代国家双边关系史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除三个盟约外,中俄两国还签订了其他一些互相支持与同情的文件与协定,如1924年的《中苏协定》(又称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37年的《互不侵犯条约》;发表了不亚于条约作用的《孙越宣言》。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的结束,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今天,中俄两国又结成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而签订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约仪式从中俄两国第一次结盟到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恰好经历一百年。这当然可以认为是历史的巧合,但同时也可以说是历史的定位。因为上述最基本的事实至少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对两国人民来说,无论他们的国家体制和社会制度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与变革,也无论国际形势朝什么方向发展,双方都需要相互支持与合作,而且两国在不懈地探索、寻求有效的合作方式。一次合作不成功,就再来一次,一定要找到最佳的合作形式!
日俄战争
在漫长的中俄关系史中,有甜蜜,有遗憾,有怨愤,还有血泪。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对中国人民来说就是一部血泪史。就中俄两国首次结盟而言,对中国人来说,就充满了辛酸和痛苦的回忆。在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仅签订了4年以后,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而在八国联军内就有俄国的军队。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甚至连'中俄密约'的俄文原件,也被俄军士兵从慈禧太后的卧室中抢走了。仅这一件事,中国人就有上当受骗的屈辱感觉。
中俄两国学者60年代辩论的的中俄领土与边界问题毛泽东在1964年7月10日同日本客人的那次谈话中指出:19世纪下半叶,沙皇俄国根据《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15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毛泽东这次谈话的意图究竟是什么?他在同年10月9日与阿尔巴尼亚客人的谈话中又进一步做出了明确的阐述:赫鲁晓夫派兵进攻中国是困难的,但是我们要准备。因此,我们的讲话放些空炮讲些空话,在边界谈判上,我们要采取攻势。其目的是达到一个合理的边界状态,边界条约。也许你们以为我们真正要收回154万平方公里沙皇占领的土地,我们并不要,这叫做放空炮,引起他紧张。毛泽东当年的谈话清楚表明,对那15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我们并非想收回,是放空炮,是分清历史是非,所要的只是一个合理的边界状态。由于1964年2月中苏两国就边界问题开始谈判,毛泽东所指的那些被割占的领土,是针对谈判方针与策略而言,即中苏两国在关于边界问题谈判中,要分清历史是非,肯定有关目前的中苏边界条约都是沙俄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照顾现实情况,以这些条约为基础,通过谈判全面解决中苏边界问题,确定两国边界线的全部走向;任何一方违约侵占的另一方领土,原则上必须归还对方。总之,通过放空炮,亦即通过攻势,达到一个合理的边界状态。
中俄边境满洲里
但中苏两国关于边界问题谈判和就边界领土问题产生的争论,发生在中苏论战的特殊历史时期,无论中国,还是苏联,一切工作都是以围绕“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为中心。此时提出边界领土问题,毫无疑问,等于为本已达到白热化程度的大论战火上浇油。因此在中国,从批判赫鲁晓夫的“三和两全”修正主义路线,一步步地转向了批判“赫鲁晓夫叛徒集团”继承沙皇衣钵,实行霸权主义,实行社会帝国主义;在苏联,则从批判毛泽东的教条主义,升级为批判“毛泽东分子”推行大汉族霸权主义和领土扩张主义。这样意识形态的对抗就变成了国家之间的对抗,而毛泽东1964年谈话的真实意图被大批判的硝烟完全掩盖了起来,历届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无人注意,而在苏联造成了中国想收复'失地'的错误印象。
其实,早在这场论战发生之前,一些前俄苏联学者,甚至一些政府官员并不回避《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分清中俄两国领土和边界问题上的“历史是非”并不是敏感问题。但由于上述原因,特别是将如何认识历史问题与中国想“收复失地”的错误印象联系起来,事情就复杂化了。20世纪的60-70年代,苏共中央不止一次地做出决定,命令有关部门将教科书、学术著作、地图集中对《尼不楚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错误的说法'和'不正确评价'改正过来,并按照'正确的立场'出版新的学术著作。
而在中国,从1969年起,直到80年代中期,史学界所能从事的研究工作只有一个,那就是批判沙皇俄国对外侵略扩张。双方动员一切舆论工具批判对方,直到酿成边境武装冲突,发生流血事件,才开始有所清醒。这些舆论导致的结果是,不能客观地反映中俄两国关系的历史,使历史的消极方面掩盖了积极方面;在两个民族心理上留下了阴影,影响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
现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已经签订,缔约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决心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为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缔约双方遵循领土和国界不可侵犯的国际法原则,严格遵守两国间的边界。缔约双方根据1991年5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继续就解决中俄尚未协商一致地段的边界问题进行谈判。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双方在两国边界尚未协商一致的地段维持现状。既然领土与边界问题已得到解决,再谈历史上的边界与领土问题,那就是纯学术问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签订《中俄签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根本目的是为保证两国的和平与发展。《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规定:“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针对缔约一方的侵略威胁的情况,缔约双方为消除所出现的威胁,将立即进行接触和磋商。”毫无疑问,中俄两个大国针对外部具体威胁进行“接触和协商”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深化及其意义从十七世纪中俄交往以来,中俄关系可谓坎坎坷坷,一波三折。但是,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中俄双方最终建立起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有利于两国......
历史不能忘记――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一个神圣而美丽的地方 ,南京大屠杀却成了这个城市永远的伤疤!对于来自北方的我来说,对南京......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不能忘记》随着岁月的流逝,当我经历着一些事情,感悟着生活带给我的一切时,我开始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尘世中最重要的东西莫过......
历史不能忘记-------------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感在这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迈着坚定的步伐来到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缅怀先烈,感受革命英雄事迹活动。首先......
母爱不能忘记当我们渴了、饿了的时候,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当我们由于某种原因挨了批评又无法解释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是谁帮我们消除痛苦?又是谁让我们忘记烦恼?这就是我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