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沼气工程“十二五”规划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十二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农村沼气工程“十二五”规划
农村沼气工程关系到我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2015年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开发利用的目标任务与实施重点,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特编制《县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2015年)》。
一、规划摘要
-2015年,我县共规划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8000口,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县级服务站1个,乡村服务网点30个。规划概算总投资555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390万元,地方投资200万元,农户自筹2960万元。规划实施后,全县户用沼气将达到2.3万户以上,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3处,乡村服务网点70处,到2015年,全县2.3万户沼气用户每年可以增收节支2898万元以上。
二、建设基础
(一)发展现状
县辖17个乡镇、325个行政村、3324个村民小组,全县总面积9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万亩,总人口42.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44万人,总户数11.88万户,其中农户10.4万户。
我县利用沼气解决农村燃料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的,近几年来,我县抓住国家支持农村沼气建设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适时提出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主扶”和“农户自愿申请,乡村组织实施,部门监管服务,市场机制运作,资金捆绑使用,实行先建后补”的工作思路。特别是近三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能源工作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突出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能源利用率两个重点,不断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沼气建设村基本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的目标。截止年底,全县累计完成沼气建设13078口。目前我县农村沼气使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四位一体”生态能源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开云镇八里村、萱洲镇的田家村、江东乡的龙桥村等10个乡镇,115个村,这种模式主要是以沼气为纽带,种植养殖业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多业结合,综合利用的生态能源模式,达到了“猪-沼-稻”、“猪-沼-菜”、“猪-沼-鱼”完整的生态农业良性系统使能源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二是“五改”生态家园模式。主要集中在白果镇先锋村等九个乡镇,125个村,这种模式是将沼气池与改卫生厕所、改饮用水、改家畜栏、改卫生厨房、改卫生浴室相结合的生态家园模式。农户庭院合理的布局设计,人畜粪便直投入池,沼气池常年产气,改善了卫生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方向。三是“三结合”生态家园模式。这种模式在全县各乡镇都存在,比较分散,这种模式是以稻草为主要产气原料,结合人、畜、禽粪便及生活垃圾直投入池,使沼气池有充裕的原料,卫生方便,是解决当前由于养猪少而造成的无产气原料的较好途径。
(二)进一步发展农村沼气的必要性、迫切性
1、农村生活用能价位高、缺口大,需要开发建设农村沼气。能源短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油荒、煤荒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我国也随处可见。石油、煤炭、液化气价格越来越高,使农民生活用能负担越来越大。就我县目前来说,一吨煤价格200多元、一罐液化气80元,一个3-4口之家用液化气做饭一月一罐,一年900多元,取暖用煤3吨,折合人民币近800余元(含运费),全年能源消费1700多元;若做饭、取暖全用煤炭,每户一年需5吨,约1300多元。随着煤炭价格的一涨再涨,农村生活用能将更为困难,现在大部分农民除冬天用煤取暖外,平时都用薪柴、作物秸杆做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威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下,开发新型农村能源势在必行。
2、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开发建设农村沼气。中央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要把我县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和谐稳定的新,开发建设农村新型能源,加快“一池三改”建设,是治理农村脏、乱、差,改善村容村貌,创建干净、卫生、文明新农村的最佳切入点。农村沼气建设,可改变农村传统生活方式,使农村向着健康、卫生、整洁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改进农民多年来形成的生活观念;可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人畜粪便直接入池发酵,既可避免对地下水源的污染,又可消灭蝇蚊的孳生场地,减少有害病菌的传播,有利于农村居民健康;可通过新型能源开发建设技术培训与管理实践,促进农民自身素质和致富能力得到提高,精神面貌得到改善,从而促进农村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
3、农业可持续发展
和无公害生产需要开发建设农村沼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市场准入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被提上日程,像过去那样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的种植方式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进行无公害生产,必须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施用无公害肥料和农药。沼渣、沼液等肥料不仅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最好肥料,而且还具有“生物农药”的功效。用沼
液喷洒农作物,不仅可起到叶面施肥的效果,而且可杀死作物的病、虫。开发建设农村沼气,直接治理了农村人畜粪便污染,减少了焚烧秸杆对大气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以及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无病菌、无虫卵沼渣沼液有机肥、草木灰还田,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可有效增加土地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地力,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增加农产品产量奠定基础,使农业能沿着高效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三)农村沼气发展需求分析
通过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使规划重点区域内的农村用能结构得到优化,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50%以上,畜禽养殖污染得到遏制,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控制,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尿处理率达到9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通过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建设生态家园,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高效生态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农业生产污染治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为重点,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因地制宜推广以农村沼气为纽带的各类能源生态模式和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民生活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沼气建设与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总体目标密切结合,纳入我县社会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优先发展养殖普及率高的村、水资源保护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沼气建设。
二是政府引导和效益吸引的原则。切实加强宣传引导,研究制定沼气建设的政策措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狠抓沼气示范村、示范户建设,通过典型示范,以综合效益吸引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三是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原则。要根据各地的实际,结合不同区域特点制定实施规划,明确重点及配套措施,通过合理布局,分区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沼气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
四、农村户用沼气
农村户用沼气的基本建设单元为“一池三改”,包括户用沼气池建设和改厕、改厨、改圈“一池三改”同步规划、同步施工。沼气池的建设容积为10m3,重点建设“上流浮罩式”国家标准规定的池型,配备自动或半自动的出料装置。同时,根据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与农业生产发展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建设“四位一体”和“猪-沼-作物”等能源生态模式。
规划-2015年,全县农村有养殖基础和建设场地的农户,新建农村户用沼气8000户。到2015年,全县农村户用沼气达到2.3万户以上,普及率达到30%以上。
其中:-2012年,全县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户,普及率达到21.4%,2012-2015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6000户。
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
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以“一池三建”为建设单元,包括发酵池、原料(粪便或秸秆)预处理(沉淀、调解、进出料、搅拌等装置)、沼气供气(沼气净化、储存、输配、计量和利用装置)和沼肥利用设施(沼渣、沼液处理及综合利用装置)等。土建工程主要包括沼气发酵池、贮气水封池、前处理池、沼液贮存池、保温室、沼气管网等;设备主要包括泵、流体管网、电器控制、脱硫塔、沼气灶具、检测设备等。
规划-2015年,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到2015年,全县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普及率达到100%。
其中:-2012年,全县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3处,普及率达到30%。2012-2015年,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7处。
六、大中型沼气工程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组织推广“生态型”、“环保型”、“能源生态型”等不同模式的沼气工程。-2015年,规划全县规模养殖场(存栏生猪3000头以上、存栏家禽10000羽以上)新建设沼气工程5处。
到2015年底,全县大中型沼气工程总数达到5处左右,全面完成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
其中:-2012年,全县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2处,普及率达到40%。2012-2015年,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
七、沼气服务体系
县级服务站主要受管理部门委托对乡村服务网点实施管理,开展技术轮训、巡回检查、应急处理、配件供应、大修服务、试点示范、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服务。建设内容主要配备沼气技术巡回服务多媒体车、大功率远程进出料车、应急处理专用摩托车、培训和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场地及工具、维修工具和检测仪器、“一站式”服务业务用房等。
乡村服务网点直接为广大沼气用户提高服务,重点以沼气国债项目为依托进行建设,每个网点具有为300-500沼气户服务的能力,至少配备1名技术服务人员,具有“六个一”,即一处服务场所、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做到服务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有原料。
规划-2015年,新建县级服务站1个,乡村服务网点30个,到2015年,全县沼气服务体系覆盖率达到100%。
其中:-2012年,全县新建县级服务站1个,乡村服务网点20个。2012-2015年,新建乡村服务网点10个。
八、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农户自筹为主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发挥政府、集体、农户、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县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沼气工程建设补助,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建池材料、设备采购、工程设计、技术工资及人员培训等方面。
注:详见附表三
(一)规划总投资概算
根据以上测算,-2015年全县沼气建设总投资5550万元,其中:-2012年投资2060万元;2012-2015年投资3490万元。
1、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规划新建8000口,平均每口沼气池容积10m3(包括“三改”),按每只造价4000元计算(包括原材料费、人工费、沼气使用配套设备费等),总投资3200万元。其中,-2012年,新建口,投资800万元。2011-2015年,新建6000口,投资2400万元。
2、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新建大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总容积为5000m3,按400元/m3造价计算,需总投资200万元。其中,-2012年新建3处,投资60万元。2012-2015年新建7处,投资140万元。
3、大中型沼气工程。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总容积为37500m3,按400元/m3造价计算,需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2012年新建2处,投资600万元。2012-2015年新建3处,投资900万元。
4、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县级服务站一个,建筑面积1000㎡,需总投资(含设备采购)500万元。新建乡村服务网点30个,需总投资(含设备采购)150万元。其中,-2012年新建20个,投资100万元。2012-2015年新建10个,投资50万元。
(二)年度投资计划
投资127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4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20万元,大中型沼气工程300万元,沼气服务体系建设550万元。
2011年投资79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4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40万元,大中型沼气工程300万元,沼气服务体系建设50万元。
2012年投资74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4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40万元,大中型沼气工程300万元。
2013年投资94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6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40万元,大中型沼气工程300万元。
2014年投资94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6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40万元,大中型沼气工程300万元。
2015年投资87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8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20万元,沼气服务体系建设50万元。
(三)资金筹措
实现规划目标共需总投资5550万元,根据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支持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政策导向及上级有关部门文件精神,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投资由农户自筹为主,政府通过项目包装等途径予以适当补助;规模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和乡村服务体系建设,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以社会、企业和养殖户投入为主和国家配套以奖代补;县级服务站建设以国家投入为主;确定资金筹集计划为中央投入2390万元,地方投资为200万元,农户及企业自筹2960万元。
九、项目组织实施
成立“县农村能源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在“县农村能源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开展工作。县能源生态局组织专门班子和专业技术施工队伍具体实施。县能源生态局局长为第一责任人;乡镇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明确能源生态局班子成员负责相应乡镇的能源建设任务。
广泛宣传发动,争取领导、涉农部门,特别是退耕农户对能源建设工作的认识、重视、支持与配合。通过培训、现场会、宣传资料、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等多种途径宣传发动退耕户积极参与到全县农村能源建设上来。
按照重点安排适宜发展沼气的养殖集中地区的原则,将全县17个乡镇的58个重点村作为-2015年未来5年全县农村沼气建设的规划区域。
十、经济社会效益及环境影响
本规划实施后,将新增农村户用沼气8000户、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乡村服务网点30处,全县户用沼气将达到2.3万户以上,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3处,乡村服务网点70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
(一)经济效益
新建一个10m3的农村户用沼气池(包括“三改”)需投入资金4000元左右,按使用年限为15年计算,平均每年摊到266.66元。而通过“三沼”综合利用,每年可以使农户增收节支1260元左右。其中,利用沼气炊事等,可节支760元左右(全年节约8瓶煤气,每瓶按95元计算);沼渣、沼液是优质有机肥,全年可减少化肥、农药支出约320元左右;利用沼渣、沼液作有机肥发展瓜果、蔬菜等农作物,每户每年增效增收180元。到2015年,全县2.3万户沼气用户每年可以增收节支2898万元以上。
(二)环境效益
规划目标实现后,全县2.3万农户可用上优质燃气,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减少了薪柴使用量,保护了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农村发展沼气,把建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进行,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流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灭寄生虫卵和部分病菌,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能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通过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模式建设,把种植、养殖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农业资源的深层次利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农村沼气建设,真正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
(三)生态效益
一只沼气池年产沼气量相当年节约薪柴5000公斤以上,相当于保护了6亩薪炭林年生长量,按此测算,全县2.3万个池相当于年保护13.8万亩薪炭林年生长量。而且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水质,减排了30万吨污染源。同时,大量施用沼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起到维护农业生态系统平衡作用,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可以说,一只沼气池既保护了一片青山,又保护了一片绿水,对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和巩固生态县建设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一、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沼气建设关系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实现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建设“生态”,创造我县农村的优美环境密切相关,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各乡镇、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把沼气建设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工作之中,建立组织,搞好规划,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农办、能源、农业、规建、财政、环保、国土、林业、科技等部门要加强合作,积极配合和支持沼气建设,确保沼气建设任务的完成。县政府将农村沼气建设列入各乡镇农村生态建设考核目标;各乡镇确定分管领导,成立相应机构,建规立制,责任到人。
(二)强化项目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沼气工程建设的各项管理工作,要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保证工程质量和正常安全运行。各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组织设计和施工,必须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和施工,施工人员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要逐步建立系统、高效的管理机制,所有项目都要严格履行国家和省有关项目的管理办法和程序。对项目要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强化资金管理,加大资金使用的追踪检查和审计检查。沼气池建设要建立档案和用户卡片,实行长效管理,巩固建设成果。
(三)加大资金投入
沼气建设是一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的农村公益事业,因此,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予以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一是加大项目包装、申报力度争取项目支持;二是整合新农村建设、移民后扶、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等各项政策资源,形成合力;三是财政加大资金投入,把农村沼气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企业和农民增加投入,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推动沼气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依靠科技创新
要积极探索先进适用的技术,把农村沼气建设与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一整套适合我县的农业生态模式,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同时要引进和开发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拓宽沼气原料渠道,提升沼气工程的技术档次和整体水平,发挥较好的综合效益。
(五)完善服务体系
加强沼气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沼气生产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做到施工人员持证上岗,保证沼气池的建设质量。同时探索创新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做到专业化施工、物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服务。
(六)注重宣传引导
各乡镇、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农村沼气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沼气建设在治理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取得的成效,宣传沼气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得到领导和农民的认同,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沼气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十二、附表
附件1:县-2015年农村沼气建设基础及建设需求表
附件2:县-2015年农村沼气建设目标表
附件3:县-2015年农村沼气建设任务及投资需求表
略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编制的说明为指导各地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规划编制的质量,特编写本规划编制说明,供各乡镇在编制规划时参考使用。一、农村沼气规划编制(一)户用沼气以农户为......
南安市“十二五”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规划(2011-2015年)沼气综合开发利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对于我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
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抚远县农业农村“十二五”抚远县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是全县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五增一保”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
附件1 农村沼气工程申报要求一、规模化生物天然气试点工程(一)建设条件1、前期工作落实。项目备案、土地、规划、环评、能评、资金等前期工作落实,配套条件较好。2、具有专业的......
平邑县农村沼气工程调查报告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沼气工程调查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11]1065号)和省发展改革委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