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课后作业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三章课后作业答案”。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中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1.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4.“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5.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16.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8.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 19.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C 3.A 4.D 5.C 6.D 7.D 8.B 9.B 10.C 11.D 12.C 13.D 14.C 15.B 16.C 17.B 18.A 19.C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包括()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经济关系 D.全部社会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18 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5.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也决定生产关系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6.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7.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 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8.“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的精神在历史中起决定作用,这种观点是()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9.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生产方式()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B.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C.它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
D.它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10.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 2.ABCD 3.CD 4.ABCD 5.AD 6.AB 7.BC 8.ACD 9.ABCD 10.ABD
三、辨析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地理环境。
此观点错误。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经常的物质条件之一,但它不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此观点错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此观点错误。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此观点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5.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此观点错误。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如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不反映经济基础的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6.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社会状态中去。
此观点错误。这是片面夸大科学技术消极作用的“技术悲观论”的观点。“技术悲观论”的错误在于,它没有看到科技活动与社会制度的关系,没有看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直接受到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的制约。要解决“全球问题”,必须改变现存的国际秩序及其权力机构,改变财富和收入的分配方式以及我们的观念和行动方式。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因在于人民群众占人口大多数。
此观点错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因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8.社会发展是受客观规律决定的自然历史过程否定了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和选择性。此观点错误。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过程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社会历史主体的选择性的辩证统一,社会发展是受客观规律决定的自然历史过程并不能否定人们以一定的方式,在社会发展的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革命或发展的道路、模式。
9.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此观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经济基础并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经济基础是在生产力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被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力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决定了经济基础并通过经济基础决定着全部社会生活。10.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此观点错误。因为这里的“创造”是指推动历史前进的行为,与破坏和阻碍相对应。如果英雄即历史人物是杰出人物,那就应包含在人民群众的范围之内,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创造历史活动具有统一性。所以,没有必要说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如果历史人物是反动人物,他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的。因此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只能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11.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此观点正确。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四、问答题
1.简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3.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4.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5.运用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论述我国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
6.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路线,做到以人为本。
作业1:按照下列两个小题目完成一份作业:1、哲学.生活.社会;2、学好哲学,受益终生; 要求:1、根据这两个题目,自拟一个题目进行分析;2、题材不限,参考篇幅1000字或展示6分钟。3、第12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观《大国重器》有感指导老师:冯兰新院系:农学院 植物保护系 班级:12级二班小组成员:曾聪2012512080柴文杰2012512103薛琪明2012512078观《大国重器》......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标准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绪论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