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_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8:15: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复杂化和人们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的转变,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文化层面上的观念创新,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人本主义即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华和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指导现代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理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复杂化和人们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的转变,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文化层面上的观念创新,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人本主义即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华和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指导现代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西方管理理论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及我国企业管理理念的演变

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孕育产生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和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四个阶段,这期间发生了三次大的理论变革。第一次重大变革是以“泰罗制”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的创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转向了科学管理;第二次重大变革是行为科学的产生,它适应了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和企业劳动与劳动构成不断变化的要求,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提出了人本管理原理,从而再一次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三次重大变革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使西方从管理思想到管理实践都实现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各资本主义国家跨国公司的海外公司急剧增加,由于经济、政治、法律、文化、风俗习惯等有很大差异,使原本有效的管理行不通了; 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普遍实行不同程度改革和开放政策,这使企业管理的理念也在发生许多变化;信息化、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与之相呼应---西方管理理论也有了新发展,即管理的综合、软化和对知识经济管理的探索。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中,普遍重视对人的研究,不同的管理理论几乎都是建立在对人的本性、动机等不同的认识和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每一次大的理论突破几乎都是基于对人的认识的飞跃,各种管理理论的不同,也多是基于对人的认识的不同。泰罗、法约尔及此前的亚当•斯密等人,把人看成是“经济人”,因此主张在管理中实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严密的组织结构,推行以物质刺激为主的管理方法。梅奥、马斯洛等行为科学家则认识到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因此主张在管理中要通过不断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到了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则进一步把人看作是“决策人”、“复杂人”等,因此主张实行参与式或灵活多变的管理,以适应民主化、复杂化的管理环境。鉴于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通过对美日企业的管理方式的大量比较研究发现,美国企业在管理中过分强调三个“硬性S”,即战略、结构、制度,而日本企业则在不否认三个“硬性S”的前提下很好地兼顾了其余的四个“软性S”,即人员、技能、作风和共同的价值观;日本企业在管理中,注重从人的需求出发,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企业文化,西方由此兴起了企业文化热,开始普遍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

从西方的管理理念的发展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现在已经在许多发达国家确立和运行。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三种管理理念。第一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这一阶段主要实行的是以物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六大召开,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实行以财(钱)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第三阶段:党的十六大召开至今,这一阶段,我国企业管理者开始选择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第一阶段,以“物”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注重于企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对员工缺乏人性化的管理;以“财(钱)”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把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第一目标,缺乏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既重视产品的质和量,更重视对人的人性化管理,体现了人本性的特点。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一个企业进行具体管理的统领和前提,制订企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首先要确立正确、科学和合理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员工重于产品,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认为,在企业生产的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观念,坚持员工重于产品,其意义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认识: 一是从企业管理两重性原理层面来认识,企业管理具有两重性,即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随着世界性的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过渡,企业传统的劳动方式在技术革命的冲击下发生重大变革,尤其是计算机的应用和新材料、新技术的突破,使人在生产中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员工不再是受制于机器的附属物,而成为生产中的真正主人。在这种情况下,仍按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进行管理,势必压抑员工的活力和热情。因此,应把人作为企业的核心,重新认识人的本质和心理活动,重视人性、人的价值、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人本性、亲和力,在企业管理中应提倡更聪明地工作,追求管理的人情味、艺术化,形成不同个体的特色优势,努力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模糊“管”的概念,彰显“理”的成分。二是一切管理理念都应围绕着人是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应以员工为中心而展开,人是企业最大、最有价值的资本、资产、资源和财富,是企业的主体,因此,企业管理应采取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方式,对物的管理应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并通过协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促进人们自觉地发挥潜能来达到组织目标。这样,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被肯定了,人的价值被发现了,人力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三是从企业管理的直接目标和根本目的相互关系层面来认识。作为企业管理,直接目标是生产优质产品和取得经济效益,但最终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尽可能好的产品和服务,是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追求广义的人本管理目标,追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弘扬人性的价值,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全面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尽管我们不能把以员工为中心、员工的全面发展简单的理解为生产优质产品,获取经济效益的手段,但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创造活力的不断增强,肯定会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创新,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反之,只有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才能为员工的全面发展创造充分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客观环境。

(二)坚持顾客重于利润,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

对企业而言,能否实现利润最大化,最终取决于其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营销管理的全部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满足顾客的需求,要围绕顾客这个中心来展开。以顾客为中心,不仅要了解、满足和引导顾客的需求,而且要树立企业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为了顾客的价值取向,形成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美国营销学者巴巴拉•杰克逊提出的关系营销理论认为,企业要建立、维持和促进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一种兼顾各方利益的长期关系。关系营销的重点对象是顾客,并把观念从注重每一次单独的销售转到与顾客发展长期伙伴关系上。关系营销学的目的是尽可能使每一位顾客都成为未来的长期客户,成为与本企业有伙伴关系的忠实顾客。西方营销学者非利普•科特勒提出的“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对这一问题作了更为深入的阐述,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顾客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与服务所期望获得的一组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顾客总成本是指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所耗费的时间、精神、体力以及所支付的货币资金等。顾客让渡价值理论认为,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总希望把有关成本包括货币、时间、精神和体力的耗费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又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按照这一理论,企业营销管理要以顾客为中心,吸引更多的顾客,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通过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在人性化服务上下功夫,塑造企业总体形象来提高顾客总价值;二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与营销成本,减少顾客购买产品的时间、精神和体力的耗费,从而降低货币和非货币成本。西方营销管理学中关于吸引顾客、争取顾客、一切为顾客着想的观念,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坚持信誉重于市场,树立以信誉为中心的理念

企业的社会信誉、公众形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所在。要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关键取决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和应变能力,企业外部的核心环境是市场环境。企业直接处于市场环境之中,一切经济活动都与之紧密相连,企业只有通过市场把产品销售出去,取得效益,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信誉和市场,两者何为第一位,以何者为中心,如何处理两者关系,是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片面强调以市场为中心,一切围绕市场转,忽视企业社会信誉和公众形象。为了占有市场,有些企业搞广告大战,花大钱、请名人,铺天盖地搞宣传,甚至搞虚假广告,引起消费者反感,损害企业形象;有些企业搞价格大战,为了降低成本,以次充好、粗制滥造、不讲质量,误导市场,坑害消费者;还有些企业搞五花八门的促销大战,搞回扣、搞提成,甚至搞歪门邪道,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在于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有三个问题在理论上没搞清楚:一是对市场的本质没有搞清楚,对什么是市场、市场的形态、载体、变动等没有做出研究和回答;二是对顾客的本质没有搞清楚,对谁是顾客、顾客的需求层次、价值取向、购买理念等没有做出研究和回答;三是对企业的本质没有搞清楚,对企业的目的、宗旨、使命和社会责任是什么,企业怎样得到社会的认可,企业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等没有做出研究和回答。由于对这三个问题没有搞清楚,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缺乏辩证的市场观,不会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地看问题,只看到表象,看不到实质;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重市场效益,轻社会责任,导致企业失去了信誉和形象这一根本,最终市场空间萎缩,发展路子越走越窄。

总之,实施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是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乃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一定要结合人的发展和企业发展,进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增强职工作为主人翁的责任感、紧迫感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永保良性循环的状态。

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复杂化和人们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的转变,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文化层面上的观念创新,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人本主义即......

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复杂化和人们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的转变,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文化层面上的观念创新,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人本主义即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以人为本

论企业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如何管理现代企业是人们一直讨论的热门话题,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究竟要管什么,只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才可以为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明确正确的管理对象。......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在企业管理中,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首要客体也是人,企业的一切活动都通过人来完成。通过对人的有......

以人为本,加强企业管理

以人为本,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摘要: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人才发展”是企业发展的瓶颈。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论的提出,即从管理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原则和方法,都要从人出发,以......

下载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