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萍教授个人简介[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授个人简介”。
常萍教授个人简介
中国养殖信息网 7/18/2009 1:15:30 PM 点击次数:23458 录入:李清
姓名:常萍
所在大学:河南大学
所在城市:河南 开封
所在院系:新闻学院
她两次婉拒《百家讲坛》
当时《百家讲坛》总策划解如光说:事情已有一段时间,回忆不起来了
最近网络上一篇博文广为流传,主角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麻辣教师”,她就是河南大学的常萍。
教古代文学的常萍,讲课堂堂爆满,没有人逃她的课,甚至外系的学生也挤破头来听;因为课讲得好,央视金牌栏目《百家讲坛》曾两次向她发出邀请,但她都拒绝了。
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广受学生欢迎的常萍,至今仍是讲师身份,原因是她不愿写“为职称而职称”的论文。
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于她的“传说”是否属实?
一个甘于寂寞的人
她曾两次婉拒《百家讲坛》
大家都知道红得发紫的《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来自河南大学。可除了本校学生,又有几人知晓河南大学还有一个默默无闻的文学“先生”——常萍老师? 一篇名为《两次拒绝“百家讲坛”的河南大学常萍老师》的博文写道:两个月前《百家讲坛》又到河南大学挖人了,一直被众人推崇的常萍老师,又一次委婉地拒绝了。了解常老师品行风格的人,都觉得这在意料之中。因为,早在2005年12月21日《百家讲坛》第一次到河南大学选拔人才时,她就决然拒绝了邀请。时隔三年,她又一次拒绝了总策划解如光先生。
这篇博客发表之后,随即在网络引发巨大反响,网友对常老师击节赞赏,以此作为抨击“物欲横流”社会的一面旗帜。
对一个学者来说,能上《百家讲坛》主讲,意味着学术地位和物质利益的双丰收。常萍老师真的能抵挡住《百家讲坛》诱惑?昨日下午,记者向常萍所在的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求证,院办郑主任称,该院老师常萍确实两次去拒绝《百家讲坛》试讲,博文不是捏造的。
随后,记者又向该院院长李建伟求证,李院长也说确有此事。“不管外界怎么评价,《百家讲坛》还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对学校对个人都有利。我们不想让常老师错过机会,就做她的工作,她却告诉我,去《百家讲坛》讲课没意思,还不如在学校给学生们讲课有意义。”
昨日,记者费尽周折联系上解如光,他说,事情已有一段时间,回忆不起来了。
一个讲课风雅的人
她的课不羁于章法,灵悟真彻
能受到央视金牌栏目《百家讲坛》两次邀请,常萍有什么独特之处?
博文写道:她的讲法也是不羁于章法的。板书文字也是龙飞凤舞,再加上手臂挥舞的动作,煞是有力度,第一次上课就被这样一个女“先生”震撼了。常“先生”自评:“我的世界里,只不过黑白二色。”黑白两色,粗细线条,无彩无色,不是粗俗,不是风雅,实在是灵悟真彻的道地。
曾就读于常老师门下、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3级学生李肖肖说,常萍老师古文学功底相当深厚,是她在河南大学遇到的最好的老师之一,“她的课能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常常有妙语出现,充满人生智慧。”
李肖肖甚至认为常老师讲课在于丹之上,“于丹火的时候,不少听过常老师课的学生都说,她的课比于丹的还要好。”
李肖肖还讲了一个细节,每到常老师上课,她们早上7点便会爬起来去占位置,哪怕是班上最不爱听课的男生,也必定会按时去,上午连续四节古代文学课,直到中午下课,走廊里都站满人。
“正因为她讲得好,去蹭她课的人太多,场场爆满。弄得好多同学没有座位,不得不站着听。而要想占到座位,最起码也要提前一个小时左右去。”同为常老师学生的周梅媛也说。
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她为人低调,不爱抛头露面
记者索要常萍的联系方式时,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办郑主任提醒,常萍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不爱抛头露面,她两次拒绝《百家讲坛》,也可能会拒绝你的采访。
周梅媛亦称,虽然常老师的课讲得好,但她很低调,只是教好自己的课,任何事都不争不抢。
常萍果然不愿与记者见面。多次给她打电话沟通,她只回复短信,婉拒道:“我不是矫情,只是想安安静静做一个没有虚饰的人。我不喜欢喧嚣,不喜欢自己无法掌控的局面,不喜欢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我希望回归到本然,没有好与坏、优秀与低劣,在无论断的状态里自由自在地活着。”
不过,对于记者提出的个别问题,她还是真诚地在电话里简单回答了。她说,对《百家讲坛》的态度,“也不算是啥拒绝,就是让去试讲,我没有去。”过去的这些往事,她已经不愿意再细说。她一直认为,拒绝对她而言,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对于网上疯传的博客,常萍也很淡然,她说没有看过,“由他们去说吧,顺其自然。”
一个时代的“异数”
为守护“自我”她从不“著书立说”
“常萍是一个和蔼的老师,和同事们的关系都非常好,从来没有争执过。”李建伟称,“她是一个好老师。她的一切行为都表明,她是在用行动守护内心的真实。她教学生们在当代社会要学会‘诗意地生活’。”
采访中记者得知,自1991年起就给本科生授课的常萍,至今还是一个讲师。
“她的课那么漂亮,受学生欢迎,我们以为她早是教授了,没想到还是讲师。”李肖肖说,当她们刚听说这个消息时,内心都替常老师不平,但了解了常老师想法后,她们也就慢慢理解了。
“原来她是不肯写那些评职称所必需的论文,她认为那没意思。”李肖肖解释。
李建伟也证实道,广受学生欢迎、年年拿学校优秀教师奖的常萍,至今依然是讲师。“我们很遗憾,但也没办法。晋职称要著书写论文,她觉得没意思,到现在连一篇论文也不肯写,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在高校,讲师和教授的工资差距甚大,常萍难道也不为薪水动心?常萍说:“讲师和教授的工资差距多少,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我也没有打听过。我不在乎这个。”
对此,李建伟院长说,在这个为晋职称论文造假丑闻层出不穷的年代,常萍可称得上是一个时代的“异数”,这种坚守太罕见了。
《百家讲坛》一度火热,圈里圈外,人人共知。熟悉的人,一定都知道2007年度的主讲人:王立群,来自河南大学。可除了本校学生,又有几人知晓河南大学还有一个默默无闻的文学“先生”——常萍老师。
两个月前《百家讲坛》又到河南大学挖人了,一直被众人推崇的常萍老师,又一次委婉地拒绝了。稍稍了解常老师学识思想和品行风格者,便可猜到这是在情理之中的。2005年12月21日《百家讲坛》第一次到河南大学选拔人才,那次她决绝地拒绝了邀请。时隔三年,她又一次拒绝了总策划解如光先生。
谁人不知上过《百家讲坛》,此君可扬名天下,坐收滚滚财源,多少人巴不得呢。这次确实出现了个别肤浅的客里空,说常老师去试讲了。不了解真相就永远没有发言权。常老师确实去拜会解如光老师了,但是她是在众人三番五次的苦求与解如光老师的邀请下去的“拜会”的。常萍老师几经周折,下午终于过去,但所有人包括解老师也还是没有说服她,出世与入世都很简单,不过一念之间,关键看你心里的那杆称,究竟如何称量。此次,常老师又给世人上了一课:不是先生太清高,而是我们太尘俗。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盖大师也。”常老师不领这遵命之务,她有自己的信仰。在这里我不是说上过《百家讲坛》的人就失去了信仰,但他们都是被“修理”过的演员,我觉得再也不会有常老师讲得那么纯净的东西了。比如同校名师王立群老师,有人就说他已经被明显的“易”化了。
很长时间,我们都以为从1991年就给本科生上课的常老师一定早就是教授了,后来才知道,常老师还是个讲师,因为她不肯写那些为了评职称的论文,以前有师兄师姐为老师鸣不平。老师在课堂上说,老师不求名利,只求活得自在,现在她觉得很自在,每天都能够和学生在一起,每天都能书香氤氲,动能在这个古典雅致宁静的校园生活,她觉得很满足„„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品格,不羁之魂灵者!常“先生”活得太理想了。
“一老师,长发飘飘,鉴赏古诗词,激情澎湃,可爱之极”,这是甫一入校辅导员与我们的讲述。曾忆否常老师关于文学的定义:什么是文学?所谓文学,不过是大地通向天空的道路。课堂上老师要求的很少:我在台上,只要你们轻轻一颔首,一个微笑,足矣。这是心与心的交流。可每堂课尾声,全体弟子不约而同起立鼓掌致意,这掌声持续了一个学期,又添一学期,河大之大,仅此一家。
老师的长发有些稀疏,讲起课来会很飘逸。而她的讲法也是放浪形骸,不羁于章法的。板书文字也是龙飞凤舞,再加上手臂挥舞的动作,煞是有力度,第一次上课就被这样一个女“先生”震撼了。老师如此激情与才气,学生又何尝不兴奋呢。老师身体微胖,夏天上课的时候就经常拿一手帕放在讲桌上,每隔一会儿就得擦擦淋漓的汗水。而这课一上一般就是三四个小时。常“先生”自评:“我的世界里,只不过黑白二色。”黑白两色,粗细线条,无彩无色,不是粗俗,不是风雅,实在是灵悟真彻的道地。
心远地自偏。常“先生”说:既然不能远那就地远吧。她买了离老校区很远的房子。而她的课基本上都在晚上,三节课下来已经快十点了,回到家得一个小时左右,但每次下课弟子去找她交流,她总是很热情。那次晚上从新区上课回来的路上有幸遇到过一次常老师,骑着车,慢慢地欣赏着那条郊区环城路边的风景,似有所思。可天已晚,所以只打个招呼作罢,就让常“先生”继续前行了。后来才知原来常老师是有回远家的路上„„
总有学生反映:去蹭常“先生”课的人太多,场场爆满。弄得好多同学没有座位,不得不站着听。而要想占到座位,最起码也要提前一个小时左右去,相信这也是河大独一景了。
我们崇敬常“先生”,恰恰是因为我们听惯了官腔、假大空,我们自己也懒于打理自己的精神世界,以至心的园地里秕谷多多,荒草满园。
我们敬畏常“先生”,她不过是给新闻与传播学院低年级学生讲授古代文学的一介教书匠而已,她没有可以像某些人到处炫耀的学术著作,她没有像某些先生时不时让大家传来传去的轶事噱头,甚至她没有让崇拜她的学生熟知的资历背景。
我们所能知道的,仅仅这些,长发飘飘,激情澎湃„„
有人不解甚或闷惑,也恰恰缘于此。我们并没有走进先生的近围,没有足够的境界可以接近她,与之对话,自然无法参透她的悟性,领略她的真正哲学。“持操岂独古,无欲证在今”,有同学用这句诗词来作比常“先生”并不为过。也有同学通俗地称其为古代文化的使者。
有如此之大师,河大学生之幸甚至哉!附,常先生语录:
1.不能只执著于顺境,喜怒哀乐都是财富,要理解各种感受,只有拥有了所有的感受才能心安,否则任何一种感受的冲击都会失去自我。
2.处于逆境一定要去寻求自解的方法,世界上所有问题只有在你全部理解了才会消失。
3.婆媳关系,其实就是应该做到入乡随俗,不要渴望打破原来的平衡成为中心,不要努力以自己的意志改变原来的环境。
4.人生最大的境界不是因为必须这样做,而是应该乐在其中,不知善而善。快乐往往是没有理由的,并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为了某种得到而去做。
5.很少有人活在此情此经此地此刻中。
6.中国人重血缘高于重一切。
7.对标榜的那些人,除了名望我们还了解多少?
8.写一篇名人的文章很容易,但如果要是写一个寻常百姓,想让人感动,除了深入地了解,还需要一个质朴,高远的人生境界。
9.每人每天都在进进退退的决定中度过的。
10.凡事只是因心的感受而行,让心指引自己的行为,能屈能伸,通权达变。屈必须能忍,忍必须有涵养,有智慧且有修养才可称为大丈夫。
11.男人要像山,要勇于承担自己做事的结果。
12.独立的长大,意味着独立的去承担去承受。
13.如果不把每一分钟当成体验天堂的机会的话,就永远达不到天堂的境界。
14.世间本没有有用或无用之说,认为大部分都无用的只能证明这个人的认识比较浅薄。
15.两个彼此等待的人便是最养眼的风景。
16.男孩应该像大地一样厚重,女孩像花一样美丽像海一样温柔。
17.赏识你的人并不多,每个人不管是否喜欢,都该珍爱这份赏识,但有的赏识是不该珍爱不能珍爱的,就要婉拒。18.天要下雨,就让它下雨;天要不下雨,就让它不下雨;即使天不下雨,你依然捋着袖子去旅行。
19.有些东西是必经的。
20.距离帮你永恒。
21.读先人的书是用自己的生命和经历去激活它。
22.真正的青春气质是一种纯粹的浪漫。
23.从来不想该不该想,只是想;从来不想该不该做,只是做;从来不想该不该爱,只是爱。
24.最爱你的人往往是对你的心放的最低的人。
25.人生是通过痛苦超越的。
26.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会像夕阳一般走向沉默。
27.父母给子女的永远也没有子女给予父母的多,因为我不知道我给我女儿的东西她是否感到快乐,但我可以很确定我女儿给予我的东西让我很快乐。
28.我们不能掌控未来,也不能召唤过去,属于我们的只有现在。
29.人的一生中,惆怅失落的感觉有的来之有方,有的来之无方,但正是这些感觉成为我们一生的伴侣,陪我们走过一生一世。
30.当一个人放下的时候,是他绝望的时候,只他很绝望的时候,他就能够放下。
31.拒绝对方,尤其是恋爱的时候,一定要决绝。爱情关系中,绝对不能拖泥带水,该决绝的时候一定要决绝,不要给对方以希望,当你给他以希望的时候,就等于你并不给人家,却让人家把一切给了你。你觉得你是有情,觉得你是不忍心,其实有情更似无情。
32.本能的反应是最强烈的反应,也是杀伤力最大的反应。
33.人和人最本质没有区别,爱没有,恨没有,快乐没有,痛苦也没有„„差别在于你如何对待你经历的这些事情
34.所有的痛苦,源于对比。
35.文学是大地通向天空的道路。
36.在正确的世界遇到正确的人你的世界才是正确的。
37.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是时间造成的,不是空间造成的,也不是生死造成的,而是感觉造成的。
38.隧道的尽头不一定是美丽。
39.人不能为别人眼中得自己而活,要为自己眼中的自己而活。
40.悲莫悲兮生离别,最大的悲哀,是有希望的离别。
41.感情是一瞬间的,不要以为,今天的感情明天可以重复。
42.一颗心放在什么位置最舒适,只有自己知道。
43.所有的经历,不过是经历,是流经我们身边的河流,一去不复返。
44.现在的我们,习惯了做任何一件事都要一个解释。
46.幸福不是巨大的存在,而是一点一滴的积累。
47.二十爱李白,四十品王维。
48.爱要有尊严,尊严是种品质,男性和女性都需要绽放。男性的绽放是粗犷的,需要在原野里;女性的绽放是精致的,只需要一个花瓶,一坯土就够了。
49.爱到累了,就消失了;恨到累了,就也消失了。
50.爱的最高境界是心疼。
姓名:常金萍性别:女年龄:22出生:1992年5月14号 专业:电子商务毕业院校:河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个 人 简 介姓名:朱广荣性别:女出生年月:1966年6月民族:汉籍贯:吉林省所属党派:中共党员,1992年6月入党现任专业职务及任职时间:任副教授6年,2003年8月晋升副教授。参加工作时间 :1992......
李江涛老师助理:刘晓峰课程咨询:*** 李江涛 著名经济学家、管理突破专家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央视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点评专家......
朋友,请随我来游珍珠泉传说宋朝初年,大将韩琦进军太行路过牵口冶,士卒干渴难耐。韩琦命人找水,怎奈难觅滴水踪影。韩琦愤而以剑插地,仰天长叹。就在他拔出宝剑的瞬间,奇迹发生了!只......
厦门大学:陈辉萍教授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美国Georgetown University Law Center富布赖特研究学者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行政理事会秘书长 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