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练习卷答案_诗歌赏析习题及答案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8:09:5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诗歌赏析练习卷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诗歌赏析习题及答案”。

诗歌赏析练习卷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为什么作者身处闹市却能“而无车马喧”,作者的自问自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悠闲、恬淡。“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3.此诗的思想内容关键在哪两个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真意。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4.对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D)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优美宁静田园的喜爱,以及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第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飞鸟归林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心境。

D.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指出在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谛”,它既能体会也能言传。5.对诗句赏析不当的一项是(B)

A.“车马喧”在诗中不仅是实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

B.“悠然见南山”中一“见”字写出了诗人在采菊时在有意之间看见南山的情态,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C.“飞鸟相与还”有双重含义,既指鸟儿飞向天空经受风雨的折磨,终于返回山林,又喻指作者以往的做官和现在的归隐。

D.这首诗歌颂了田园生活的恬静安闲,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的名篇。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自挂云帆济沧海。1.诗的前两句用“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来表明宴会的_热闹气氛____;三四句连用四个动词“__停_、__投_、__拔_、__顾_”与前两句中的四个形容词“__金__、__清_、_玉__、__珍_”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__思绪茫然和怀才不遇的愤懑_____。

2.面对宴会,诗人思绪茫然,原因是“_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______ ”(填原句),这两句还具有象征意义,象征自己空有远大的理想,但是人生之路艰难险阻,仕途渺茫_。

3.诗的七八句运用典故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 吕尚 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诗人仍期待获得朝廷重用_,一展宏才_;

4.诗的最后两句突出表现诗人实现远大的理想的乐观自信和愿望的情感。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而有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

B.这首诗巧妙运用渡黄河、登太行、济沧海和吕尚、伊尹等历史人物的典故,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感情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号称“酒仙”的诗人李白面对朋友为他摆设的豪华酒宴而“不能食”“心茫然”,可见诗人固执己见,对友人的感情毫不在意。

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逼真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将诗歌划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前10句:咏雪 后八句:送别

2.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送别前雪景、饯别时候的雪景、临别时的雪景、送别之后的雪景 3.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喻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抒写雪中送客的依依惜别之情,抒发无限惆怅之情。都表达了对有人的不舍和离别的惆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秋风破屋 群童抱茅 长夜难眠 广厦庇寒 2.作者是如何来体现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的?

抓住了一系列的动词:卷 飞 渡 洒 挂罥 飘转 沉。

3.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直抒感慨,推己及人。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舍己为人的博大的胸怀。4.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理解:这句话说明南村的儿童思想素质不高。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理解:布衾多年未换,以致被子冰冷似铁,说明家境贫寒。娇儿睡相不好,多少也与“布衾冷似铁”有关。

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理解:前一句写作者自“安史之乱”以来,因为心系家国,早已不能熟睡。后一句一语双关。“长夜”既是实指当天的情景,又暗指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何由彻”,意味深长,写出了诗人深深的叹息:深重的灾难啊,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5.选出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D)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往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鲜花虽凋谢了,但它绝不是无情地随风飘洒,而是立志将自身化作肥料,来滋养鲜花。移情于景,巧妙构思,寓意深刻(春泥自喻贬官,春泥喻百姓,花喻朝廷),尤其一个“更”字,鲜明地表达了作者以身献国的高尚情操,令人肃然起敬。今天,我们用此来表达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即使自己象花一样凋谢了,也要化作“春泥”去护花,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3.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辞官离京时的复杂心情,展示了诗人不甘沉沦,愿意为国效力的情怀。

清溪行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此诗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时所作。向:接近,将近。1.从修辞角度对“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作一点赏析。(2分)

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读者如身入其境。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A.“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清溪的水色给人以“清心”的感受。

B.“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作者由眼前的清溪想到新安江,发出了对新安江由衷的赞叹。

C.“空悲远游子”中“游子”的意思是久居他乡的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D.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新晴野望唐·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②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③事南亩④。[注]①氛垢:雾气和尘埃。②白水:银白色的河水。③倾家:全家。④南亩:农田的代称。

1.这首诗写出了雨后初晴原野清新(或“明净”“空旷”“旷”)的特点。(2分)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2分)..A.这是一首田园诗,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B.颔联和颈联四句的景色,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C.颈联中“明”和“出”,语言精炼而传神,紧扣景物的特点。

D.尾联平添生机和活力,但农忙与诗人的悠闲形成对比,隐含诗人惭愧之情。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②非吾土,维扬③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④。

[注释]:①旧游:指故交。②建德: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③维扬:即扬州。④海西头:指扬州。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独客异乡的孤寂)、怀念旧友的情感,其中第四联(尾联)联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2.从听觉角度描绘景物,融情于景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试举一例进行分析。(2分)示例(1):作者通过山暝听猿啼,以猿啼的凄凉来烘托作者的愁情。示例(2):作者通过风鸣之声(风吹树叶飒飒作响),渲染萧索、凄凉的氛围,烘托作者的愁绪。

九年级语文练习卷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样题(1)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27分)1.(10分)①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燕然未勒归无计 ③黑云压城城欲摧 ④物是人非事事休 ⑤辞根散作......

生物考前练习卷答案

2014年生物考前练习卷答案1-5BCDCC6-10ABCDC11-15DABCC16-20DBCDA21-25DCBCD26-30BABAB31-35CDCDA36-40CDDBA41-45CDCBD46-50ACABD51-55CADBC56-60DABAD61-65CBDBA66-70CBAC......

初三练习卷有答案

上海初三语文练习卷一、文言文阅读(一)默写1、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2、柴门闻犬吠,________(《逢雪宿芙蓉山主人》)3、________,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4、敏而好学,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

语文诗歌赏析练习

高考十首诗歌赏析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 夜 杜 甫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诗歌赏析练习一

诗歌赏析练习一 破阵子(一) (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下载诗歌赏析练习卷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歌赏析练习卷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