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古诗词练习1_八上语文古诗词训练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7:59: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练习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八上语文古诗词训练”。

1,一剪梅 舟过吴江①蒋 捷

一片眷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1)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愁多以景物渲染愁绪(2)“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

(3)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时序的暗示岁月无情、年华易亡国遗民的愁闷

①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②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2)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

(3)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

译文:

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2,送万巨卢纶

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1)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_。

2)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诗歌中、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

(3)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分别的愁苦;担忧之情;期待与友人再聚。

(1)不能忍受(或“难以忍受”,意思对即可)

(2)无风不雨(若将“不雨”写成“多云”或“阴天”也可.意思对即可)

(3)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之情;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时的愁苦之情;诗人对友人此去路途艰险的担忧之情;诗人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之情(或“不知何时何地能再次相聚的怅惘之情”)

3,送崔融杜审言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坐觉②烟尘扫,秋风古北平③

【注】①崔融:杜审言的友人,时任节度使书记官。②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③北平:郡名,此处泛指北方边地。

(1)“笳吹夜边声”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都写到了“边声”,二者各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1)特点:前者悲凉,后者豪壮.(2分)作用:前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与忧国的悲慨之情作铺垫;(1分)后者渲染了军营整肃的氛围,衬托出士气的高昂.(2分)(意思对即可)

(2)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表达对战争必胜的信心和对友人荡平敌寇的鼓励和祝愿.

颔联描绘饯行的隆重和出征时军威的雄壮,颈联想象军营行军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示战斗必将胜利,尾联想象友人运筹帷幄的雄姿,展望荡平敌寇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的鼓励和祝愿.

(3)重点词句赏析:“连”、“动”两个动词,用得贴切自然,可谓一字传神,觥筹交错中,使得出征和送行的场面声势浩大、气势强劲.“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又衬写了包括友人在内的将士们的无畏精神.“坐觉”、“扫”、“平”,突显出诗人对友人的勉励,表现出对友人才华的信任和王师必胜的信心.

(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此诗选材即景抒情的两首同一主题、同一作者的诗歌,形式较新.此题考查对意象的分析,同一作者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不同的景物描写特点各不相同,要抓住两句诗的主要意象特点,“吹”“边声”,富有烘云托月之意,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豪气四溢、志兴翻飞的气势,流露出军营严肃、高昂的士气和战场的悲壮气氛,侧面夸赞行军和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寓出诗人对此次战争必胜信念的情愫.“四面边声连角起”情感悲壮.答题步骤先分别概括两句景色特点,然后分别具体分析两句诗所表现的具体景色及特点.

(2)此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诗借助驰骋想象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沙场剪影.开头四句,诗人实写眼前的送别.后面四句,诗人超越空间的限制,写想象中的边塞恶劣的气候环境,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荒寒悲凉的景象,烘托出浓烈的战争气氛.此诗虚实相照,机趣盎然,格调古朴苍劲,音韵铿锵流转,写得言简意赅又不失笔调豪放,回肠荡气又不失痛快淋漓,没有悲悲切切的话语,而是充满着胜利的信心和令人鼓舞的力量.诗中着重描写友人到前线稳坐中军、运筹帷幄的威武风姿,祝颂之意即暗含其中,这样来写送别,生面别开.此题注意“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以叙事的方式,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称赞和羡慕之情,也暗含诗人殷勤送别之情,也表现出诗人想建功立业的寄望.“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连”、“动”两个动词,用得贴切自然,可谓一字传神,觥筹交错中,使得出征和送行的场面声势浩大、气势强劲.“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又衬写了包括友人在内的将士们的无畏精神.“坐觉”、“扫”、“平”,突显出诗人对友人的勉励,表现出对友人才华的信任和王师必胜的信心.

参考答案:(1)特点:前者悲凉,后者豪壮.(2分)作用:前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与忧国的悲慨之情作铺垫;(1分)后者渲染了军营整肃的氛围,衬托出士气的高昂.(2分)(意思对即可)

(2)表达对战争必胜的信心和对友人荡平敌寇的鼓励和祝愿.(2分)(或表达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国家安定的期盼、对友人军事才华的赞美)颔联描绘饯行的隆重和出征时军威的雄壮,颈联想象军营行军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示战斗必将胜利,尾联想象友人运筹帷幄的雄姿,展望荡平敌寇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的鼓励和祝愿.(思想感情2分,结合全诗分析4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君王将派遣大将出师远征,你作为书记官也奉命随行.饯别的酒宴规模十分盛大,雄壮的军威轰动整个洛城.军旗在早晨的寒气中飘扬,胡笳在夜晚的边境上传鸣.你稳坐中军筹划灭敌计谋,北方的边境秋天就能平定.

赏析:全诗虚实相照,机趣盎然,格调古朴苍劲,音韵铿锵流转,在写作上善于运用衬托的手法,特别是颈联用“朔气”和“边声”来反衬唐军的威严和警觉,显得十分传神,是初唐五律中不可多得的送别佳品.

清代画家方薰认为,用笔的神妙,就在于有虚有实,所谓“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诗画道理相同.此首送别诗,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别情,充满了军威,写出了胜利,取得了情景和谐,韵味深长的艺术效果.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 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网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15.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答:

解答:

14.答案 B、E(答E给3分,答B给2分)

命题透析 表题考查理解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思路点拨 A.“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说法错误,由诗歌内容来看,诗中抒发的并作悠闲之情。C.“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分析错误,应是小船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D.“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分析有误,尾联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则是说无人赏识,无太公的际遇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睛①杜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考点: 羁旅诗 分析:

此为久雨初晴而作也.三四新晴远景,下四新晴近景.新晴是一个最令人高兴的时刻,古来的“钟鼓报新晴”、“新晴细履平沙”、“欲登高阁眺新晴”这些佳句表明了人们的心情.但老杜此时却下了“锦绣文”三字.是其放晴之后满目所见的景色,真如一片锦绣之“文”--文即俗常所说的花纹、花样、图案„之义.虽然锦是机织,绣是针工,而其共同点却是用五颜六色的彩丝组合而成的,--说“五”颜“六”色,那是太少了,那诸般色彩,足有几十种层次,所以才堪称绚丽二字. 解答:

(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先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这两句诗中所写的景物有“湖外草”“海东云”和“莺”“鹤”等,前者是静态,后者是动态.写“湖外草”“海东云”用“碧”和“红”等色彩,调动人的视角感官;写“莺”“鹤”时,则抓住了声音(“相和”)和动作(“摩霄”),有实写,有虚写,从空间上看,有远有近.然后分析其作用.景物描写,不但写出景物本身的特点,而且渲染氛围,表达某种情感,情景交融.(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的分析.解答时要联系全诗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注释里已表明“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据此可以判断出诗人的情感. 答案:

(1)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任写两点即可),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绚丽多彩、生机勃勃景象.(2)“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默写1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复习集锦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2、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 , , , 。 , 。5、描写......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练习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练习,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练习内容预览: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同步练习1

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

七年级语文下册_古诗词默写练习1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一、提示型默写:5.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6.,暮宿黄河边,不闻爹娘唤女声,。(《木兰诗》)7.日辞黄河去,,不闻爹娘唤女声,。(《木兰诗》)8.万里赴戒机,。(......

下载八年级语文古诗词练习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古诗词练习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