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概论》期末复习_语文教学概论复习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7:57: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语文教学概论》期末复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语文教学概论复习”。

《语文教学概论》期末复习

一、简答

2、古代语文教育在汉宋时期的教材状况?

1、语文教材基本定型 语文教材主要有四类:(1)识字类

(2)韵语知识读物 它又有两类。

①教育类:教小孩洒扫应退、为人处事,如《小儿语》《弟子职》《太公家教》《昔时贤文》等。②掌故类:教小孩名物掌故、各种知识,如《名物蒙求》《幼学须知》等。这两类韵语知识读物,既是识字教材,又是从识字向读写发展的一种过渡。(3)经史类

经史类主要有“四书”、“五经”和《资治通鉴》。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在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后,才有“四书”之称。以后历代都作为科举考试的初级标准书。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汉代集这五部经书为“五经”,以后历代沿用。《资治通鉴》,作为语文教材是较深的一部书,一般作为查考之用。

(4)文选类

主要是《昭明文选》,它南北朝时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它不仅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而且在古代语文教学中也是极好的教材,它选的多数是名家名篇,它按文体分类编排。这种选文编排法沿用至今,而且乃占主导地位。近年也出现了按内容编排的方法,目前采用的几套初中语文教材,其选文都是按照内容进行编排的,它们分为:家庭生活、学生生活、自然景物、古人生活等方面的内容系列。

这一时期,语文教材还有知识书、工具书,以及时文文选。

3、古代语文教育在阅读方法上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成熟期是元到戊戌变法前阶段,这个时期对语文的阅读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1)重视朗读。强调读书不仅有“眼到”,而且必须“口到”,崔学古就认为朗读应该“毋增、毋减、毋复、毋高、毋低、毋疾、毋迟”。(2)重视熟读、背诵。唐彪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朱熹也指出:“学者观书,先须读行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如自己做出来底一般,方能玩味反复,向上有透处。若不如此(则)非为己之学也”。

程端礼则具体说到了背诵的方法:“每大段内必分作细段,每细段必看读百遍,背诵百遍,又通背读二、三十遍”。(3)重视精读。重视精深地理解文章,强调逐字逐句地细细研究。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续作下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4)重视圈点评注。唐彪说:“读书而无评注,即偶然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已也”。王充则更强调其重要:“若所读之书都是干干净净,绝无一字,可知是不用心也”。

(启示自己发挥)

4、在近代语文教育发展上最重要的两件事?(待定)

1、第一阶段(戊戌变法到“

五、四”运动前)

(1)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影响下,清政府于1903年宣布废除科举制(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是1904年),把各地大小书院改为高等学堂、中等学堂和小学堂,在中等学堂设置国文科,与中等学堂设置的史学经学等分开。从此语文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样有了正式的中学语文教育。

2、第二阶段(五四到1949年建国)

(1)白话文进入了中学语文教学

当时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提倡平民教育。1920年民国教育部把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并在《国民学校令》和《国民学校施行细则》中规定:“国语要旨,在使儿童学习普通文学,养成发表思想之能力,读本宜取普通体语文”。这样从法律上规定了白话文在中学语文中的合法地位。从此白话文进入了语文教学。5“语文”的含义:(个人整理)

叶圣陶说:“„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 亦将减损。”“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指的是祖国语言的教育,即作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言的教育。既包含口头语言的学习,又包含书面语言的学习;既包含语言形式的掌握,又包含语言内容的理解;既包含着一个民族的语言系统和规则(即狭义的语言)的学习,又包含着按照这一语言系统和规则所进行的言语行为(读、写、听、说)的训练以及按照这一语言系统和规则形成的言语作品的学习。

6、语文课程的性质?

1、它是学科教育学

“语文教育学”不同于一般性的“教育学”。一般性的“教育学”是把所有的教育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它不针对某一具体学科;而“语文教育学”只针对语文的教育现象进行研究。

语文教育现象包括: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语文研究方法、语文教育的历史等等。

2、它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 “语文教育学”是“理论”,是拿来“应用”的“理论”。其深层的含义应该是:在语文教育中“能用”的,最好是“好用”的理论,不然这样的理论就毫无意义了。

另外,“理论”要来源于语文教育的实践,要历经语文教育的实践检验。

7、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言语基本能力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言语基本能力在“课程目标”中分列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其实就是听说,“综合性学习”是“听说读写”的综合,或是言语能力与其他能力(即其他学科能力)的综合)。

(2)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它不是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但它是语文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拼音知识,字词的形音义,语音语调语速,修辞,文学常识等。

(3)语文实践活动。这很有益于言语基本能力的真正提高。管种实践能力是语言的真能力,言语基本能力的训练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使用。

(4)文化素质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这是言语能力的训练、应用过程中自然而然包含着的。这是其他学科共同肩负的责任。

9、《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包含的内容?

1、识字与写字。

“能熟练的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法”“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悉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搞高书写的速度” “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12、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问答法

3、讨论法

4、点拨法

5、练习法

6、诵读法

7、研究法:通过研究的方式学习语文,获取语文的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方法。现在的“综合性学习”采用就要是这种学习方法。

8、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方法

9、示范法(教师范读,文字的书写、作文的写作与与批改(教师写下水作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面批等))(教师有意与无意)

13、语文的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教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语文的整体统一的过程。

语文教学过程有:学段的语文教学过程(初中、高中)、学年和学期的语文教学过程、单元的语文教学过程、课题的语文教学过程、课时的语文教学过程。

14、语文课导入的常见方法:

一、情感导入

二、情景导入

三、旧知识导入

四、故事导入

五、音像导入

六、背景导入

此外还有:题目导入、作者导入、试验导入等。

15、说课包含的内容:

1、说“课标”“考纲”“教材”“学情”

阐述“课标”所讲课的基本要求。阐述“考纲”所讲课的基本要求。

阐述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阐述课文的基本特点。就要教学的内容分析学生的状况。

2、说教学目的(1)教学目的(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3、说教法与学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法。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练习法、诵读法、研究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

说课时就对所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进行说明。

4、说教学过程(1)总体设计

谈谈自己怎样去整体设计课文,在时间怎样进行整体安排。

(2)第一课时的教学安排 ①导入(说明为什么这样导入)

②作者和背景介绍

③课文本身的教学(总是分成几个步骤)

④小结、布置作业(说明为什么布置这样的作业)

在“说教学过程”注意应标明每个环节的具体用时(几分钟)。

在“说教学过程”中务必对怎样达到教学目标,怎样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说明。

在“说教学过程”中还务必对教学中可可能再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对各环节时间的调整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说明。⑤说板书设计

16、板书的要求和常见体式:

1、直观性(浓缩性)

板书的内容一定要做到少而精,把授课的主要内容展现有黑板上。

2、艺术性

(1)整体布局要合理

标题定位要准确。上下、左右要留有空间。疏密有致。(2)字的大小要适中

标题字要稍大,其他字稍小,字学生要能看清楚。

(3)要美观

首先,字要工整;其次,设计要全理;再次才是漂亮、雅致。

3、同步性

要求板书与教学的内容保持同步。讲课讲到哪里,板书就写到哪里。教师通过板书也能展现自己在教学其他方面的能力。

板书对教学本身有直接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也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书写能力。板书的几种常见体式

(一)从形式上看

1、条款式(1)并列式(2)总分式

2、图表式(1)图式(2)表式

(二)从内容上看

1、情节式

2、外貌式

17、阅读的作用、能力、方式:

对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与目的主要就是:提高能力。能力:(1)文字的认知能力: 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整体把握能力、信息的提取能力(3)欣赏能力 阅读要能根据不同的需要,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1)朗读与默读(有声与无声)

朗读的基本要求:首先,它不同与“朗诵”。后者是艺术,带有表演的性质,它要求脱稿。

其次,朗读有特殊的作用。它是有声的,只有读出才能领略其中的音韵美。另外,一些语言上的错误或不妥之处,往往只有读出来才容易发觉。默读的基本要求:感知文字符号要正确。要有一定的速度。要学会抓住重点。(2)精读与泛读

两者对问题理解的深浅度是不同的,两者阅读的速度也是不同的。

19、评课的主要内容:

1、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 教学目标教的设置与实现。教学重点的确立与解决。教学难点的设计与突破。

2、讲课内容

内容设计的合理性(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对比)。

内容采用教学法的合理性。

3、课堂情形

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生互动情形

课堂气氛

4、教师素质

(1)教态(2)语言(3)板书4)课堂组织能力(5)处理教材能力 20、作文训练和讲评的常见方式

训练方式:

1、命题作文

2、材料作文(文字材料、图片材料、音响材料和实物材料)

3、情景作文(老师让学生进入一定的情景,学生就这一特定的情景进行写作,这一特定的情景可以由老师来创设)

4、自由作文(学生自己拟题,自己去写)作文讲评方式:

(1)综合讲评。就全班学生作文的内容和表达进行全面的概括性的讲评。(2)专题讲评。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一两个主要问题进行讲评。

(3)典型讲评。选取一两篇优秀作文或是进步大的作文进行讲评。

(4)学生讲评。学生可以评自己的(谈写作经过、谈体会),学生也可以评他人的。

二、论述

1、中学语文教师基本素养

语文教师的素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品德素养与智能素养。

一、语文教师的品德素养

从职业的角度看,作为语文教师主要的品德素养是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形成。

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如何对待语文教育,如何对待学生,如何对待同行。

1、热爱语文教育事业从教师本人来看,一方面,理应享有一般人的物质与精神追求,另一方面,也应务必认识到从事工作特殊性(教书育人)。

2、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热爱学生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双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关于“热爱学生”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热爱学生”的对立面就是“体罚学生”(2)“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两者是并行不悖,但是“严格要求”并“苛刻要求”

3、尊重同行

二、语文教师的智能素养

1、知识结构、中文专业知识:文学、写作、汉语。

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与语文教育学 广博的其他学科知识:历史、地理、哲学等等。

2、能力结构

(1)读写能力(尤其是写的能力)(2)口头表达能力

(3)文字书写能力(“三笔”,尤其是粉笔)

(4)处理教材能力(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能力)(5)组织教学能力(6)指导应试能力(7)教育科研能力

总之,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品德素养与智能素养两者不可或缺。一个语文教师,有良好的品德素养,而没有良好的智能素养是不可能成为一优秀教师的;同样一个语文教师,有良好的智能素养,而没有良好的品德素养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8、《语文课程标准体》(初中)提出的语文课程新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现在的初中通行的三套教材都有设置“综合性学习”,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

3、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它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意义:课程不是唯课本(课本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语文课程的范围等同于生活范围(大语文: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生活中所有东西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对象),从用的角度来学语文。

11、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主要手段

这一问题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教材、教师与学生(1)教 材

从内容上看。

首先,教材中的内容要学生可以体验的。内容可以体验,学生才可能产生情感的共鸣。其次,教材中的内容要学生想知道的。从形式看,主要是语言要形象、生动、准确。(2)教 师

①教学要生动、有趣。

②教学方法要多变,避免程式化。③多跟学生交往。

总之,教师要立足于教学,要严格要求学生(课堂管理、完成作业等环节),尽可能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④教师的人格魅力。

专业:教师很有知识,很有能力,很会教书(能帮他考好中考或是高考)等。做人:教师诚恳、友善,对学生公平,对教学负责任等。

(3)学 生

①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反对填鸭式的教学,反对把学生当作收音机,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要让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

总之,学生的主体性:是在老师帮助之下的学生在学。②尽可能让学生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理论运用:(主要按照以下模式

说明性文体主要是说明文

(一)说明文概说

1、说明文基本特点:说明性与客观性

2、说明文分类

(1)事物说明文,例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2)事理说明文,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死海不死》

3、说明文主要教学内容(1)说明对象的特点

(2)说明对象、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画图表、摹状貌、作诠释)(4)说明词语的准确性

(二)说明文的教学程序

1、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或默读全文

学生学习课文生字词

知道课文的说明对象(也就是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课文局部学习

学生理解主要词句的意思(主要是分析能力)

认知局部说明对象的特点(主要是概括能力)学习文中采用的说明方法

3、课文整体把握

学生认知课文总的对象特点

整篇课文的说明顺序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的生成性 2.迁移3.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4.教学原则 5.行为主义 6.中介语假说 7.“关键期”假说 8.跨文化交际 9.LAD 10.对比分析 11.学习策略12.分立式试题......

对外贸易概论期末复习

对外贸易概论期末复习A卷1、材料:“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提出。 论述:如何转变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包容性增长”是2007年由亚行首先提出来的,这个概念也是随着对贫困问题认......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复习

广播电视概论重要发明的诞生日与“第一次”:1.无线电传送技术:1864年麦克斯韦提出存在无线电波的猜想。1873年他在《电磁论》中预言,由于电磁波的存在,人们可以在相距遥远的两地......

中国文化概论 期末复习

1、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气候宜于农耕文化培植,北方游牧文化和西部伊斯兰文化无法动摇之,早在4-5000年前农业文明已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成长起来。2、地理环境对......

特殊教育概论期末复习

一、要求了解的学习内容 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特殊儿童 (p1 :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 残疾儿童 (p1:是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特殊教育需要儿......

下载《语文教学概论》期末复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概论》期末复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