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对孔子的评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历史学家对孔子的评价”。
古今中外对孔子的评价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天下第一人。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在古代率先打破“学在官府”的贵族垄断文化格局,提倡在平民阶层中普及文化教育,而且身体力行。孔门师生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一时成为显学,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第一个学派的‘儒家’。儒家思想经历朝历代演变,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颜渊(孔子门生)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子贡(孔子弟子)
*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论语.子张》)
宰我(孔子弟子)
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战国思想家)
自有生以来,未有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荀子(战国思想家)
彼大儒者,虽隐于穷阎漏屋,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争名,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雄,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是大儒之征也......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荀子.儒效》)
司马迁(汉代:历史学家,文学家)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韩婴(汉代 韩诗学创始人)
孔子抱圣人之心,彷徨乎道德之域,逍遥于无形之乡,倚于理,观人性,明始终,知得失,故兴仁义...(《韩诗外传.卷五》)
王充(汉代思想家,文学理论家)
孔子道德之祖,诸子之中最卓者也。(《论衡.本性篇》)
弥衡(汉代学者)
受至精,纯粹睿哲。(《艺文类聚卷二十.后汉弥衡》(鲁夫子碑))
陆机(晋代文学家)
孔子睿圣,配于弘道,风扇玄流,思探神宝,明发怀周,兴言谟志,灵魂有行,言观苍昊,清歌先诫,丹书有造。(《陆机集卷九.孔子赞》)
唐太宗(李世民)
朕今所好者,惟有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贞观政要》)
杨炯(唐朝诗人)
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像著明,莫大乎日月,备物致用,莫大乎圣人,(《杨炯集.卷四》)
宋真宗(赵恒)
立言不朽,垂教无疆,昭然令德,伟哉素王。人伦之表,帝道纲,...(《阙里文献考.卷三十八》)
程颢(宋代哲学家)
至如孔子同,道如日月之明。(《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一》)
朱熹(宋代理学家)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朱子语类.卷九十三》)
明宪宗(朱见深)
孔子之道之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暂缺。(《御制重修孔子庙碑》)
陈献章(明代学者)
惟我先圣孔子,道高如天,德厚如地,教化无穷如四时。(《际献章集卷一.襄阳府先圣庙记》)
王守仁(明代哲学家、教育家)
吾夫子之道始之于存养慎独之微,而终于化育参赞之;行之于日用常行之间,之于国家天下之远。(《王文成公全书天于.卷三十一》)
清圣祖(康熙皇帝)
至圣之道与日月并行,与天地同运,万世帝王咸所师法,逮公卿士庶罔不率也。(《康熙起居注.二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康有为(近代资产阶级 改良运动领袖)
唯我孔子大中至正,独重人道。(《济南万国道德会演说》)
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 改良主义者)
孔子在人格,在平淡无奇中现出他的伟大,其不可不及处在此,其可学处亦在此。(《世界伟人传第一篇.孔子》)
钱文选(近代学者)
中华之文明,实基于孔子之道德......孔子这道,极为世人所崇拜,固有万古不灭的价值,即西方传教师,亦深信孔道可驾乎近代一切宗教而上之。....以世界之眼光观之,可断定虽历千百年后,孔子伦理仍当保存,苟或轻蔑叛离,则中国文化早已扫地无余矣(《士清全集.孔子伦理与万国修身大会之关系》)
孙中山(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资产阶级革命家)
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便是主张民权的大同世界。(《孙中山选集》)
蔡元培(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孔子学问,文章政治事业,朗如日月,灿如星辰,果足为万世师表。(《在信教自由会上的演说》)
陈独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动力,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孔子与中国》)
杜国痒(思想史家)
孔子不但是儒家的开山祖,同时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公开教学的教育家,最先把古代氏族贵族所专有的诗、书、礼、乐、这类学问,普及给民间,不问来学者出身贵贱,实行“有教无类”把官学变成私学。(《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概要》)
梁漱溟(教育家、哲学家)
* 孔子的唯一重要的态度就是不计较历害。...并且演成中国人的风尚,为中国文化之特异彩色。(《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 孔子就因为把握得人类生命更深处作根据,而开出无穷无尽可以挥的前途。他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华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
* 孔子学说的价值,最后必有一天一定为人类所发现,为人类所公认,再重光于世界。(《孔子学说之重光》)
柳诒征(学者、历史学家)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中国文化史》)
钱地(台湾学者)
....世界上有许多民族或国家,国为没有高尚的文化而灭亡,中国因有孔子五常之教,而使中国与天地共长久。(《儒家思想》自序)
霍英东(香港知名人士)
孔子的许多好思想,一直鼓舞着海外华人,使他们能够在他乡异地,艰苦创业,勇往直前,做出了贡献。(《在孔子诞辰2540周扬纪念与学术讨论会的致词》)
金益洙(朝鲜学者)
孔子是万古圣人,也是东洋学问哲学思想的元祖。(《在孔子诞辰2540周扬纪念与学术讨论会文集》)
伊藤仁斋(日本古学派创始人)
夫子之德实为超迈群圣,夫子之道高于天地。(《论语古义》)
井上靖(日本学者)
孔子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先哲,而且是全人类的老师。(《孔子》)
儿岛献吉郎(日本学者)
孔子者,伟人中之伟人,圣人中之圣人。(《诸子百家考》)简野道明(日本学者)
自古以来,《论语》被尊为至高无上的圣典,上自历代的天皇,下至市井的庶人,始终讲究不倦(《在孔子诞辰2540周扬纪念与学术讨论会文集》)
爱默生(美国学者)
美国诗人、哲学家、思想家、一代宗师爱默生(1803年5月---1882年4月)认为:“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并表示“对于这位东方圣人极为景仰!”
(《孔学知识词典》)
甘霖(美国学者)
孔子不独为一国之圣人,实为万国之圣人,(《历代尊孔记.孔教外论合刻》)
李提摩太(英国传教士)
以中国教化最著之邦,历数千年而存在,余认为孔子之功,余虽隶耶教,于孔子之道,莫不乐闻之(《历代尊孔记.孔教外论合刻》外论部分)
庄士敦(宣统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
中国政教文化基于孔教......外教无论如何优美,亦不可与孔教并峙于中国。(见杨焕英《孔子思想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
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
* 中国之文化基于孔子之学说。...孔子学说关系建立一个中华大帝国。(《东西幸福观念论》)
* 中国切不可盲目采用欧洲文化,时移世易,但将中国旧文明之不适于今日者,略加改易可已,欧洲人皆言中国无如孔教,中国道德必破产,此语余极赞同。
* 中国最切要者不在西方文化之吸收,反在东方旧有文明之复兴。中国学术远在两千年前已灿然大备,若加以整理使之复兴,则影响世界,极为伟大,对于世界,必有特别贡献,最后中国或成为文化之中心(《历代尊孔记.孔教外论合刻》)
裴斯脱(英国学者)
...吾人置身各教这外,平心以求各教之真而比较之,必其适合吾人最近精神上之新的生活,与文明演进,并行不悖者,然则吾见比较的眼光中,孔教诚有特占优美之点者矣(《论孔教》)
汤恩比(英国历史哲学家)
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能够帮助解决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问题,唯有中国孔孟的学说。”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说:“人类在二十一世纪还要生存下去的话,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全世界100多个宗教组织代表集会发表“普世伦理宣言”,将中国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写进宣言。
200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通过决议,将孔子的生日 9月28日定为“孔子日”,并把孔子诞辰日9月28日做为美国教师节,以纪念这位对人类教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先贤。负责起草议案的议员表示,中华民族悠远、灿烂的文化极大地丰富了美国多元文化的内涵。孔子完善的教学思想,是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在加州举行这一纪念活动,充分显示该州对教育的支持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
美国年鉴手册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圣人之首,后来又把我国的孔子列为“古今中外世界十大思想家”(排在第一位)。
美国出版的《人民手册》评出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伟人中,孔子荣居榜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观后感看完这部电影,感受着你的思想,你的叹息,你的无奈,你的坚持,一直是久久的回味在我的脑海。感叹着历史的沧桑,残酷,夕阳西下,余辉中的你怀抱的是无尽希望和梦想。虽然......
孔子为何对颜回评价最高?......
丁启阵众所周知,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逢人便夸颜回好学,有德行,颜回的所思所想,孔子几乎无一不表示赞赏的。短短一万多字的《论语》中,记载孔子夸赞颜回的,就有十几处之多。......
对孔子的仁义思想的评价《论语》•学而:“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的仁义。也就是是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论语......
关于孔子对两位学生的评价,两位学生都做了好事,但老师的评价却截然不同,一个批评,一个表扬。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贡赎鲁人於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