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之初探_促进两岸交流合作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7:53: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之初探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促进两岸交流合作”。

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之初探

自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在“九二共识”下双方关系发展迅速,并在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两岸关系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基本形成。但另一方面,由于两岸存在结构性矛盾,某些消极因素多少影响两岸关系向深层次方向发展。为深化两岸关系,大陆官方曾多次提出展开两岸政治协商、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终止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定等建议。尽管两岸关系的本质是政治问题,两岸政治协商最终不可回避,但是就目前两岸关系、岛内政局和两岸所处的国际环境来讲,在短期内,两岸难以消除双方的政治分歧与矛盾,就上述相关议题进行协商的可能性不高。笔者以为,为推动两岸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除两岸经贸关系外,两岸还可从扩大和和深化文化交流合作着手,以便早日突破目前两岸关系所面临的瓶颈,为两岸关系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对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再认识

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范畴是广义的,它包括语言、文学、教育、民俗、宗教、影视、媒体、文化创意等多个方面。只有通过这些丰富的文化交流合作载体,两岸关系才会被注入更多的活力,两岸关系所面临的政治瓶颈亦有可能被突破。

(一)从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入手突破两岸关系瓶颈

近年来,大陆方面对于展开两岸政治谈判、确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定等提出建议,但得不到台湾方面的正面回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台湾内部政治分歧较大,民进党及其绿营人士至今仍采取“逢中必反”的不理性立场,牵制了马英九当局大陆政策向更进一步的方向迈进。另一方面,美国的因素对马英九当局的大陆政策也有一定的制约。美国虽“乐见两岸关系改善”,但不希望两岸关系走得太快、太近,以免影响美国的国家利益。在此背景下,马英九当局在短期内不会就两岸政治、军事等高敏感度的问题与大陆展开谈判。

自2008年两岸两会恢复协商以来,通过两岸两会领导人的五次会谈,两岸已达成14项协议和2项共识。这些协定和共识大多属于经贸范畴,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的签订,对于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两岸关系朝更深广的方向发展,除两岸经贸关系外,两岸需要寻找下一个交流合作的重点。而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政治敏感度相对较低,易于被台湾方面接受,是马英九当局较放心而为之的领域。

经贸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对,尤其在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今天,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将对两岸经贸文化、民众思想情感等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两岸经贸关系已取得较多进展的形势下,两岸有必要大力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可以肯定地说,在经贸、文化这两条腿行走之下,两岸有可能突破政治与意识型态的某些障碍,让两岸关系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从多视角认知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意义

首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台湾文化的源头。中华文化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其丰富深厚的文化资产内涵,即使是以往“台独”分子竭力将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切割开来,也难以做到。台湾文化是深深地浸润在中华文化之中的,从本质上讲,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如果将两者切割开来,无疑是将台湾文化的根刨掉,最终台湾文化也将失去生命力。这其实也是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能不断扩大和深化的原因所在。

其次,经由两岸民众共同参与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必将有助于加深两岸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创新内涵。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扩大和深化,两岸民众的情感将会进一步拉近,互信基础会得到加强。

再次,全面、有序地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将使中华文化和两岸关系发展出一个新的内涵。两岸通过扩大和深化文化交流合作,必将增强中华文化的创造力与凝聚力,扩大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提高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这对于台湾民众在心理上融入中华民族将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两岸面临的某些政治难题有可能逐步得到化解,从而使中华文化和两岸关系展现出新的面貌。

两岸深化文化交流合作的契机

从目前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现况来看,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有丰富的中华文化作薪火,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和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兴起做东风,两岸通过文化交流合作,将暂时避开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而发展出一条新的共同道路。它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创造新的两岸文化价值观,进而拉近两岸民众的情感、缩小两岸民众的认同差异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的形成,为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提供较好的时机

近两年来,两岸在“九二共识”下,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按照“先经后政、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得以形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在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中,两岸双方对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合作有极高意愿。

大陆方面,胡锦涛总书记于2008年12月31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六点意见,其中第三点即是“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胡锦涛总书记表示,“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我们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包括愿意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迈上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新台阶。”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拓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2010年3月中旬,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在会见“2010台湾民意代表交流参访团”成员时表示,相对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文教交流还显得滞后,需要向前推进。

台湾方面,马英九竞选时曾表示,他一旦当选,“一定会以中华文化本位没有折扣可打”。2010年初,台湾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后,马英九表示要成立“文化部”,显示马英九当局对文化问题的重视。而台湾“文化总会”在2010年初推举前“行政院长”刘兆玄担任会长,这是该会于1967年成立以来,首度由非台湾地区领导人担任会长。台湾舆论认为,此举是让“文化总会”往纯民间组织靠,未来也将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以加速推动两岸文化与文创交流合作。“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于5月间访问大陆时表示,今后“文化总会”愿作两岸文化交流平台,为两岸文化交流提供更多的协助,也盼国台办提供相关协助。

总之,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形势下,通过推进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以及两岸文化产业的优势互补,共同做强、做大中华民族文化产业,大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已逐渐成为两岸双方的共识。

(二)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已累积相当经验,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进一步助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向更深广的层次发展

自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两岸交流交往在断绝数十年之后又开始了接续工作。30多年来,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累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结出了一些实际成果。仅以福建为例,近几年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将海西区建设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是中央和福建省的工作重点之一,并已取得一些成果,如设立闽台缘博物馆,建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并在共同深化对“根、祖、脉”的认同中,不断密切两岸同胞的情感。总体而言,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也同经贸层面一样,从沿海向内地发展,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甚至是农村地区展开。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尤其是“两岸经贸论坛”自扩大为“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步伐加快。2009年第5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就深化两岸文教交流达成了29项共同建议;2010年第6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通过22项共同建议,其中有多项是关于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包括制定扩大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政策,推进两岸文教交流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鼓励两岸就协商文化、教育交流协议进行规划研究等,这些都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在绿色、低碳的理念下,为两岸扩大和深化文化交流合作提供新的契机。一方面,上海世博会台湾馆以其独特的造型与先进的理念,将台湾民众的文化艺术创新能力做了一次新的诠释。另一方面,台湾以上海世博会为舞台,积极融入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台湾民众不仅看到了大陆文化创意市场的巨大,而且也更感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对竭力将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作切割的“台独”分子不啻是当头一棒。可以预见,通过参与上海世博会,台湾民众文化创新能力将进一步得到大陆民众的肯定,其参与大陆文化创意产业的热情会更高,由此他们对中华文化也将有新的认识,并将进一步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三)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各具优势的两岸文化产业在深化交流合作中将大有作为

新世纪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其创造出的经济价值之大,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难以忽视的新兴行业。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台湾“行政院”曾定义为:“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成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并将文化创意产业范畴归为13项,即视觉艺术产业、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文化展演设施产业、工艺产业、电影产业、出版产业、广告产业、设计产业、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产业、创意生活产业、数位休闲娱乐产业等。2004年,大陆有关部门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7。因此,从大陆和联合国的定义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范围较广,它应是文化与经济结合创意的产业,而不仅仅是台湾方面所列的13个产业。

在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两岸文化政策的焦点。近年来两岸对文化创意产业都相当重视,通过相关政策法规将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事关战略地位与竞争实力的高度。2009年国务院公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之一。2010年1月,台湾也通过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将多元的文化资产作为台湾的竞争力之一。由于两岸官方均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两岸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并且各具特色。比如,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既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基础,又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呈现多元化的特色,台湾在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比大陆早,有一批素质较好的文化创意人才等。大陆文化创意产业虽比台湾起步晚,但大陆有巨大的市场作后盾,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近几年来,大陆各地的文化产业博览会方兴未艾,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都在搞文化产业博览会,文化创意园区也在各地纷纷建立,这对于扩大和提升大陆文化创意产业有积极的助推作用,其发展后劲很足。

由于两岸文化同源,大陆的市场又较大,吸引了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人士积极参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2010年5月,两岸6所大学合组“两岸创意产业研究联盟”,并举行一场题为“全球华人文化创意高峰论坛”,这对于推动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两岸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的目的是相互学习、各取所长,相互提携、力争做强。因此,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合作展现能力的舞台除了大陆市场外,还应放眼世界市场,有中华文化丰厚的底蕴,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界携手进军国际市场必定是大有作为。

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机制的内涵

总体而言,目前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基本处在松散的、不规范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非常态化的状态。要使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并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要建立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机制。亦即两岸通过制定或采用某些活动的程式、规则或组织制度来调节和规范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关系。

必须指出的是,这一机制应建立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双方共用价值观念和共同利益基础上,是为了实现两岸互利双赢的目标。为此,两岸可设立特定的仲介组织或机构,共同确立并遵守一系列双方文化交流合作的原则、准则、规范和决策体系,等等。

经过多年的实践,尤其是自国民党重新上台以来,通过两岸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已大致确立,两岸已签订了“经济合作框架协定”,这一协定将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提供借鉴,并将有助于两岸关系从以经济领域为主发展到经济文化并重的格局,其意义非同一般。比较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是强调官方主导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建立配套的推动计划、相应的政策法规与法律保障体系,甚至是设置经费和奖励金制度,是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必不可少的措施。

二是设立专门的交流合作平台是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路径。在两会会谈机制下,除了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有必要设立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台湾“文化总会”有意成为台湾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角色,大陆也需要有相应组织机构来承担这一角色。

三是实现两岸民间组织机构和文化领域各行各业对口交流合作的常态化是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必要前提。两岸交流交往30余年,至今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仍有较多禁区,要扫除文化交流合作障碍,实现文化领域各行业对口交流的常态化是十分必要的。

四是时机成熟时商议签订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协议可使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迈入制度化和规范化阶段。与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一样,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扩大和深化亦有必要签订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协议,以实现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与长期化。

具有政党交流背景的民间性“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已举办多次,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由该论坛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取得了某些制度性成果。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长远利益考虑,两岸有必要就签订文化交流合作协定进行协商。

促进两岸文化合作的几点建议

(一)尊重台湾同胞的文化创新精神。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中要让台湾同胞感受到大陆对他们的尊重。大陆在经济上搞“让利”,虽对台湾同胞有利,但在心理上,一部分台湾同胞未必领情,认为大陆这种做法有居高临下的“恩赐”意味。而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则不同,以共用中华传统文化、共推中华文化的光大发扬、共创两岸新文化为内容,台湾同胞的文化创新精神会得到极大发挥。一些台湾同胞期待成为“大中华文化推手”,这一愿望会在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中得到实现。

(二)重构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两岸相互隔绝数十年,加之在李登辉、陈水扁时期的“去中国化”政策下,台湾同胞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趋于淡化。为此,两岸应共同确立文化交流合作专案,如共写戏曲、共编教科书、共建两岸文化博物馆、共同保护文化遗产与共同申遗、共推民俗文化繁荣、共设宗教联合会、共办孔子学院,等等,使两岸人民在文化交流合作中有共同参与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经历,如此,两岸人民必将在中华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中建构共同的文化记忆。

(三)以人文精神为基础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迈向新台阶。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大的特征,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追求人的和谐、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协调,这是中华文化独特而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近几年来,大陆强调以人为本,在经济上提倡可持续发展,在文化上强调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两岸关系上提出和平发展,这些无不包含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内涵。因此,在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中,提倡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将会对两岸关系产生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科研室 刘国奋)

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欢迎辞

尊敬的台湾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领队—阿广先生、全全先生(女士),尊敬的各位老师,热心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立志于发展传承两岸血脉亲情的各位同仁,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丹桂长飘香,炎阳......

最优两岸文化交流心得体会(通用19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那么如何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呢?首先要明确心得体会的主题和目的,然后要回顾自己的经历并进行深入的思考,最后要用具体的事例来支......

热门两岸文化交流心得体会大全(14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过去的总结,并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受,借鉴他人的经验,可以写出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

热门两岸文化交流心得体会(汇总18篇)

心得体会是对某个事物、活动或经历的感受和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所得,并从中得到启示和教训。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

关于深化两岸四地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提案

关于深化两岸四地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1366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载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之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之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