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与上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诗经与耶稣”。
诗经与上帝
中山大学哲学系 08本科 梁潇月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五经》中的一部。其他4部是《易经》《书经(尚书)》《礼记》《春秋》。传统认为由孔子编订,也有认为是为太史或太师所为。历史上遗留的《诗经》版本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毛亨和赵国人毛苌所保存,故又称《毛诗》。
《诗经》包括风,雅,颂3个部分。共计305首。
风,又称国风,共有15篇,160首。首两篇为周南,召南,其他为在13个诸侯国采的风。这13个诸侯国在今黄河流域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以及河北、甘肃、湖北一带;即中原地区。
风是民间平民文学,大部分是抒情诗,主要是男女之情,也有亲子、兄弟、朋友之情。
雅有大雅,小雅两大篇,小雅有诗名80首,但仅74首有诗句,有学者认为无诗句的6首可能为曲谱。大雅有31首。故雅共有105首。
雅者正也,为士大夫文学,主要言王政所由废兴也。其中有一些讽刺诗,讽刺宫闱丑事,横征暴敛,为君殉葬,尸位素餐,无礼乱政等。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3篇,共40首。颂为殿堂文学,既对‘天’‘上帝’表示敬畏,也对君王公侯歌功颂德,歌而兼舞。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极高的文学意义和历史意义,读《诗经》,不仅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还可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周朝的政治和祭祀。《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诗经》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然而,在这部中国传统经典中却多次出现了“上帝”这一个让我们马上就联想起基督教的词。这个“上帝”引起了许多学者、诗经爱好者和基督教研究者的关注。接下来,我们就诗经中“上帝”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诗经中含有“上帝”一词的诗句有很多,如,《周颂·执竞》“不显成康,上帝是皇。”《小雅·正月》“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有皇上帝,伊谁云憎?”等等。整本《诗经》提到‘上帝’的有38处。总观全书,《诗经》中表征“上帝”意象的有四个象征:“天”、“帝”、“神”和“祖”。1有几处“上帝”被汉儒解释为“君主”,也是借至高神上帝之地位、权势喻指君主2。《诗经》中的君主只称“王”如,《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后”如,《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天子”,不直谓“帝”。所以,此“帝”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皇帝、一国之君,而是指统帅、统治之意。在周朝的原始鬼神巫卜思想中,祖与神是密不可分的,远古的祖先即是神。而周人崇拜的至高无上的神便是上帝,或称为天、上天、昊天、苍天,如《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诗经》中出现166个“天”字。其意义有三种:一是自然之天,如《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二是指父亲,仅见两处,如《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惊人只。”三是指至高神,这是《诗经》中“天”最常见的含义,如《大雅·文王》:“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天”也与其它词组成双音词使用,共有76处。如苍天、昊天、皇天、天子、天下等,3这些词多是指具有某种属性的至高神天,也有指自然之天的。也就是说,“上帝”
是指自华夏上古先民观念中就有的至高神。
在诗经中,上帝是有种种属性的。4在这些诗句中,大部分是直接表述出上帝的属性,如“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大雅·大明》),“荡荡上帝”、“疾威上帝”(《大雅·荡》)。有些是在叙述上帝的作为时,反应了上帝的某些属性,如“昊天不傭,降此鞫讻。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小雅·节南山》)《诗经》表达的上帝属性,主要包括以下数种:一是超越属性。将至高神称呼为“上帝”、“天”,反应了上帝对人的超越性。并在空间上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天监在下”(《大雅·大明》)、“自天降康”(《商颂·烈祖》)。一是权能属性。与所有的神灵一样,上帝具有人所没有的能力。不同的是,上帝的权能,在所有神灵之上。这些全能包括:创造:“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大雅·烝民》)、“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周颂·天作》);授命:“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 12 《浅论中“上帝”意象的心理学意义》 张敏、申荷永、刘建新 《宗教学研究》2011年第一期 p196-P200 有三处,《小雅·苑柳》、《大雅·板》、《大雅·荡》。其中,《毛序》认为《小雅·苑柳》是“刺幽王”,可解。3 参见蒋立甫:《〈诗经〉中“天”、“帝”名义述考》,《安徽师大学报》,1995年,第4期;向熹主编:《诗经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78页“帝”条目,第556页“天”条目。4 关于诗经中上帝的属性,直接引用自《诗经中的上帝》 帝既命,侯于周服。”(《大雅·文王》)“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周颂·昊天有成命》);赐福和保佑:“天保定尔,俾尔戬榖。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小雅·天保》)降祸:“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大雅·召旻》)。一是道德属性。《诗经》所反映的人对上帝道德属性的认识,既有其美善的一面,又有其暴虐无德的一面。如“上帝是皇”(《周颂·执敬》)、“昊天不傭,降此鞫讻。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小雅·节南山》)人既相信上帝有美德,也就相信至高的上帝对人也会有道德的要求。所以人要以好的德行“克配上帝”。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中的“上帝”是完全具有中国文化含蕴的,是“本土”的,又为何会和西方的基督思想发生联系,被基督信徒看成是基督思想统一的证据呢?
基督教的神YHWH最初按照叙利亚传统音译为阿罗诃(alaha,同阿拉伯语“安拉”)。5明末,利玛窦来华传教,把YHWH译作“天主”、“天”、“上帝”、“天帝”。其《天主实义》说:“天主之称,谓物之原。如谓有所由生,则非天主也。物之有始有终者,鸟兽草木是也;有始无终者,天地鬼神及人之灵魂是也。天主则无始无终,而为万物始焉,为万物根柢焉。无天主则无物矣。物由天主生,天主无所由生也。”他试图以“驱佛补儒”的手段进行传教,策划通过“合儒-补儒-超儒”“阳辟佛而阴贬儒”“贬佛毁道,援儒攻儒”的路线图超越儒家的上帝观,取而代之,达到以夷变夏的目的。1877年,有120位外国新教传教士在上海集会,这次集会的会议纪要中有:“据《新旧约》所论之‘上帝’,即《六经》所言‘上帝’若合符节,其揆一也。迨后诸教士各执己见,辨论孔子之道。有云:‘儒书所载之上帝,非造化主宰’。”6也就是说,将基督中的““gods“ods”译为“上帝”,是服务于传教的,存在着一定的穿凿附会。此二者并不能同为一论。
第一,”gods”和上帝都存在超越性,但是,在《诗经》中,上帝不以偶像出现,在人的观念中没有具体可视的形象,也不在具体的时间、空间里,而是以一种人的感受出现在人的心灵和观念中,如“浩浩昊天”(《小雅·雨无正》)、“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大雅·大明》)。上帝不关切个体人的生活,人要与上帝交 56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其唯我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欤判。十字以定四方。”
艾约瑟译《各省教师集议记略》,载李天纲编校《万国公报文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22页。往,除了王、德高者的祭祀以外,别无他法。而“gods”是人神同一的,神是被清晰地人格化的,信徒只要信便可与神同在。第二,虽然“gods”和上帝都有全能的的至高能力,但是诗经中的上帝在人的眼中,具有独立于人的至高能力,而天意难明,所以《诗经》中有很多感叹天命无常的诗句。《大雅》的首篇《文王》就说“侯服于周,天命靡常。”而“gods”则无此说。第三,基督的“gods”是全能、全善、全美的,诗经中的上帝却是既有其美善的一面,又有其暴虐无德的一面。”《小雅·节南山》“昊天不傭,降此鞫讻。昊天不惠,降此大戾。”这两者就存在相当大的区别。由此看来,“gods”与上帝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却被某些人同一而论,实在是大大不妥。
诗经中的上帝,反应了古人简单又朴实的天人思想,随从天意,敬天爱人,值得我们现代人深思。
参考文献
1.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赵逵夫等编:《诗经三百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3.向熹主编:《诗经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4.層山草木,《中的上帝》 5.恩典博客,《基督徒读》
6.作者不详,《无长篇史诗原因探究》
7.《浅论中“上帝”意象的心理学意义》 张敏、申荷永、刘建新 《宗教学研究》2011年第一期 p196-P200
上帝与水水对上帝说:“在你创造我的时候,为什么要把我置于最低下的地方呢?这是不公平的。”上帝听了水的话,对水说:“天地之间,万物之中,你可以到最高处。”于是水因热而蒸发为云,......
上帝与水寓言故事水对上帝说:“在你创造我的时候,为什么要把我置于最低下的地方呢?这是不公平的。”上帝听了水的'话,对水说:“天地之间,万物之中,你可以到最高处。”于是水......
上帝与蜗牛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上帝与蜗牛作文,欢迎阅......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乞丐与上帝寓言故事,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上帝与水寓言故事,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