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看先秦时代两性关系之自由_看诗经中两性关系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7:48:4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从《诗经》看先秦时代两性关系之自由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看诗经中两性关系”。

从《诗经》看先秦时代两性关系之自由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又称“诗三百”。全集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作品,共305篇。《诗经》主要是按照风、雅、颂进行规整分类,其中又以国风最具民俗特色和民间史学价值,可以被称作是中国西周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尤其是其中有关男女青年恋爱婚姻的诗篇,更可以说是异彩纷呈,精彩至极。

在西周初至春秋中叶这一历史时期,奴隶制度逐渐解体,而封建制度还仅处于萌芽阶段,尚未建立,因此,这一时期对两性的限制还不严厉,两性关系比较自由。“先秦时代两性关系之自由”多体现在男女的爱情婚姻方面。爱情,即“男女相爱的感情”,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感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题材。毫无例外,《诗经》中也包含大量描写爱情婚姻的诗作,它们的内容主要包括恋爱、相思、结婚甚至于离婚,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从这些爱情婚姻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诗经时代男女之间的爱情是比较开放、自由的,其情感大都直率真挚、热烈健康,当然也不乏委婉含蓄、缠绵感人。一.诗经时代对心上人的热烈追求

表达这一层内容的诗作在《国风》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不仅仅是男子对心仪女子热烈的追求,还有女子对心仪男子大胆率真的求爱,这些类似于现代情诗的作品,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之间恋爱时真挚热烈的情感,从中均可以看出“先秦时代两性关系之自由”。

先说男子对心仪女子的热烈追求。众所周知,古代可以说是男权社会,那么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求,是比较常见的吧。这些诗作从内容上看多以男子的角度来写,用以表达对女子的爱慕、追求,以及专一执着的情怀。如《诗经》的第一篇《周南·关雎》,以一个贵族少年的口吻,倾诉对一个劳动少女的痴情想往,呈现出追求、失败、再追求的爱的三部曲: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贵公子自从见了那心爱的姑娘,就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最后只能在梦中“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在这首诗中,追求者不顾社会等级悬殊的限制,一往情深地追求衷心所爱的姑娘,从而,一个情窦初开、性情坦率并且毫不掩饰和压抑内心情感的青年男子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看到了当时“两性关系之自由”。

又如另一首少男的深情呼唤——《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一个男子热烈的思慕着令他心仪的女子,该女子若是一日不与他相见,他便好象隔了“三月”、“三秋”、“三岁”未见,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男子盼见女子的急切心情以及对女子热烈、发自肺腑的爱意,同样的,从侧面它也体现了“先秦时代两性关系之自由”。

再来说说女子对心仪男子大胆率真的求爱。这一类诗作则是出自那个时代的女子之手,用以表达女子大胆、率真、诚挚的追求。如《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个女子看见一位心仪已久的男子走过,便将一只木瓜投给了他,这“投”也不是普通的投,而是将一颗滚烫的少女的心掷到了男子的怀里。女孩笑嫣不语,而男孩早已心领神会,忙把自己随身携带的玉佩赠送给了姑娘。虽然“琼琚”远远贵重于“木瓜”,但爱不分贵贱,它们都是爱的象征,是爱的承诺。女孩用自己质朴、直接的行动换来了自己的爱情,可以说《卫风·木瓜》是最能体现先秦时期的女子对爱情大胆、热烈、率真的追求的篇章。

另一首《召南·摽有梅》集中笔墨描写了女子期盼心上人早日登门迎娶的急切心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树上的梅子落了三成,还剩七成,女子期盼趁着吉时,有合乎心意的男子来向她求爱,此时的女子大胆热情中带着羞怯,直白率真中带着委婉。时间继续流逝,原本七成的梅子此时只剩下三成,可是还是没有合适的人来向她示爱,此时的女子之前还从容的心情就急切起来了,于是她说:“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光阴不等人,只要有合意的男子求爱于我,那么就在今朝,我就可以跟他成婚。这女子不顾世俗禁忌,大胆对心爱的人儿说出自己的心意,实在令人称道。

而当女子由于家庭礼教或封建世俗的阻挠欲嫁情郎而不得的时候,往往表现得比男子更果敢、勇猛。如《墉风·柏舟》:

汎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一个女子爱上一个男子,但是却得不到家里人的许可,于是她仰天悲号:“垂发齐眉少年郎,是我心中好对象,至死不会变心肠。我的天啊我的娘,为何对我不体谅!”这样惊天动地的话,这样响当当的誓言,即使是现代也未必有人敢说出口,更何况是一个女子,一个先秦时期的女子,由此可见,“先秦时期两性关系之自由”了。相类似的,《墉风·蝃蝀》: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乃如之人也,怀婚姻也。

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彩虹一道在东边,无人敢指和轻言。年轻女子要出走,父母兄弟相去远。彩虹一道在西边,大雨下了好半天。年轻女子要出走,父母兄弟以后见。匆匆找我情郎去,只想结成好姻缘。女大当嫁无信条,父母做主不情愿。这首诗反映了女子在婚姻不自由的情况下,甚至愿意抛弃为封建社会女子普遍重视的名誉与情郎私奔,可见其对封建礼教制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铁律的强烈反抗以及对婚姻自由的勇敢追求,可谓表现“先秦时代两性关系之自由”的典范。二.诗经时代婚后或喜或悲的生活境遇

《国风·氓》可谓是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女子一生由恋爱、结婚直至被抛弃的全过程,但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恐怕要数其被弃后的幡然醒悟了。在故事的开始,似所有爱情故事的开始一样甜美,甚至带着浪漫的气息,自然而然的,他们陷入了爱河,又获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顺理成章的结了婚。可惜,好景不长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因女子勤劳家务,长年累月,而又生活艰苦,导致身心过早憔悴,青春流逝,韶华不再,她可怜地被抛弃了。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畔。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最终女子明白了感情不能强求,于是发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深深感慨,毅然决然告别过去。在三千多年前可以把婚姻之事看得如此清晰透彻的女子,怕在厚厚的一本《诗经》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可见“先秦时代两性关系之自由”。三.诗经时代偷情的情景

歌德曾经说过:“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两情相悦,爱情的火苗怎样扑都扑不灭,一个人的好运气来了,万水千山都难以抵挡。《召南·野有死麕》中的男主人公就是如此。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一头死鹿在荒野,白茅缕缕将它包。有位少女春心荡,小伙追着来调笑。林中丛生小树木,荒野有只小死鹿。白茅捆扎献给谁?有位少女颜如玉。“慢慢来啊少慌张!不要动我围裙响!别惹狗儿叫汪汪!该诗前两段以叙事者的口吻旁白描绘男女之情,朴实率真;后一段则全录女子偷情时的言语,活脱生动。但从侧面看,全诗表现了男子的情炽热烈和女子的含羞慎微。大胆生动的情景,虽然艳情,却不失含蓄的情趣,构成美妙的意境。

纵观《国风》中的爱情婚姻诗作,处处隐喻着先秦时期开放、自由、活跃的民风,男女之间的关系没有像封建时期那样处处受限制,可见“先秦时代两性关系之自由”。

从《诗经》看

从《诗经》中的婚恋诗看先民的婚恋观及婚姻制度【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诗经》中婚恋诗的解读来分析上古人民的婚恋观以及其时的婚姻制度。认为:先秦的婚恋总体来说是比......

从文化史角度看《诗经》

从文化史角度看《诗经》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从文化史角度看《诗经》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从文化史角度看《诗经》,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从《诗经》看词的构成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从《诗经》看词的构成,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从《诗经》看词的构成

从《诗经》看词的构成(集锦6篇)由网友“Monono”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从《诗经》看词的构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篇1:从《诗经》看词的构成 从《诗经》看词的构......

下载从《诗经》看先秦时代两性关系之自由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诗经》看先秦时代两性关系之自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