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讲座 2_讲座稿心理健康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7:47:0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心理健康讲座 2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讲座稿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讲座

主讲人:隆芬芬

一、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和心理健康

什么是健康?

1、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一个随着时代的推移,在社会和文化因素影响下不断演变的概念。即使在今天,对于健康还很难做出明确的界定。我们引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中所提出的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

2、健康用中医理论来说就是“身体上的健,心理上的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个定义强调,如果一个人与其他人比较,符合同年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这个人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但是,由于国内外学者各自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出发点不同,其定义也是各不相同,因此,迄今为止,对心理健康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二)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

调查发现,各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在数量、类型上有所差别。近几年,我们经常可以从各种新闻媒体上看到或听到,少数小学生因心理行为问题而导致“离家出走”、“拒绝上学”、“自杀”、“暴力行为”、“违法犯罪”等报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普遍引起了社会,特别是学校教育的重视。

(三)心理健康的特性:

1、心理健康的阶段性: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与人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一生中的心理健康状态是随时间发生动态变化的。

从差异的角度来看,人无法被截然划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心理不健康的情况。

如何辨别心理健康还是不健康呢?如何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要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是否健康,不能像躯体健康那样,具有比较客观的标准。人的心理怎样才算健康,用什么标准加以测量,因其复杂性,其标准也比较难以确定。对此,至今尚无肯定的答案。

下面提供国内外的两个标准供大家参考:

1、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提出的心理健康十个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估计;

(3)生活目标、理想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具有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展个性;(10)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2、我国学者陈家磷提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准:

(1)能正确认识现实并对之做出有效的适应,思想高尚,有理想、讲道德、守纪律;

(2)热爱学习和工作,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才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3)乐于同人交往,人际关系十分融洽;

(4)情绪乐观稳定,善于避免忧愁、焦虑等消极情绪;

(5)有自知之明,能严格要求自己,自尊自制;

(6)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应与年龄特点相一致,行为方式应与其社会角色相一致,反应强度应与刺激强度相一致等。

尽管在措词和侧重点上,国内外学者有所不同,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即正常的认知水平,稳定愉快的情绪,同客观现实保持积极平衡的意志行为与良好的个性特征。

3、我们认为可以把以下八个方面作为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认知功能正常,能客观地看待问题;

2.情绪反应适当,有适度的受挫力;

心理健康的学生有健全的情绪生活,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并能较好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不使自己经常陷于情感上的困扰。

3.意志品质健全,有适度的耐受力;

4.行为适度,有控制自我行为的能力;

心理健康的学生行为协调,反应适度。能以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一旦发现自己的需要、行为与社会要求相冲突,即能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行动。

5.人际关系和谐,能友好与人相处; 6.社会适应良好,能及时调整好自我状态;

心理健康的学生就是能面对现实、把握现实,并使自己的需要切合社会实际,能根据客观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作出相应的适应性变化,始终与不断变化的生活取得协调一致。在适应中体现自己的良好心理状况。体现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协调,体现自己的意志与承受力。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7.自我观正确,能正确认识自我;

8.个性结构完整,能克服不良行为。

心理健康的学生具有完整的人格,为人诚实正直,襟怀坦白,富有同情心。并能保持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动的协调一致。

上述内容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不一定表现在所有方面,而是往往在一、两个方面表现出严重失调,另外,儿童、青少年身心正处于成长阶段。上述内容是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一般要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要求上应有层次上的区别。我们认为,一个学生其心理是否健康,主要是看他的思想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状况与大多数的同龄人是否一致,也就是其言行举止与年龄是否相符,不能搞简单的“对号入座”。如果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偏离了自己所属的年龄段,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心理健康讲座

保持身心和谐 快乐健康成长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在这里我要跟大家讲讲有关心理健康的话题。学校心理咨询室自开设以来,接待了很多的学生,也帮助很多学生解决了生......

心理健康讲座

心理健康讲座——感受与体会听了老师的讲座后,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所在,以及它究竟有多重要性。明白了教师不仅仅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

心理健康讲座听后感

心理健康讲座听后感心理健康讲座听后感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省 悔。正如科研室许主任所说,钟老师的讲座,不仅针对我们教师有用,更对年轻的父母是很有用的。听了讲座,真是对自己以......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有关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 心理健康的意义体现在哪里呢?一是让我们拥有幸福感,幸福感不仅由物......

心理健康讲座听后感

身心健康从自己做起看了《中国教师身心健康密码》觉得很有收获。现代的孩子们,被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弄得不知所措,常常不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再加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一......

下载心理健康讲座 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健康讲座 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