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_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7:39:5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史

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课程代码: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

分:

学时:64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3.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专业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文学概论》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 材:《中国现代文学史》,刘勇、邹红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严家炎、孙玉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指导》,温儒敏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百年中国文学经典》,谢冕、钱理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的十卷本,良友图书公司出版,有上海文艺出版社影印本;后两个十年的两套《大系》,上海文艺出版社)。

二、课程介绍

参照国家教委师范司编著的《普通高等师范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有关播音与主持学科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适应课程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以及进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进行编纂。本课程是播音与主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为培养播音与主持人才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讲述从1917年“文学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文学发展状况。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轮廓,了解这一时期出现的文学思潮及文学流派的基本情况。既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和评论现代文学作品(包括现代新诗、现代小说、散文和戏剧)的能力。又通过课程学习,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及审美观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学生自学、课堂讨论等形式。《文学概论》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 近代文学

课堂不进行讲授,本章内容不进行考核,学生自读

第二章 五四新文学(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

知识要点:文学革命,《新青年》,新文化运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双簧戏,《学衡》派,《甲寅》派,林蔡之争 第二节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知识要点: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浅草-沉钟社,湖畔诗社 第三节

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知识要点:白话文学论,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美文 第四节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知识要点:理性精神,感伤情调,个性化,多样创作方法,教学重点:文学革命开始的重要标志与事件 教学难点:胡适与周作人的理论核心

(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性质、概念及任务,理解文学革命的性质和意义,掌握本时期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熟练掌握各新文学社团的情况。

第三章 鲁迅(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知识要点:两大题材——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小说模式,格式的特别 第二节

说不尽的阿Q

知识要点:阿Q形象,改造国民性,精神胜利法 第三节

《野草》与《朝花夕拾》 知识要点:独语体,闲话风

教学重点:鲁迅对农民及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 教学难点:《野草》的多层内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鲁迅文学创作的整体状况及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理解他改造国民性的启蒙文学观,掌握《呐喊》、《彷徨》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和《野草》、《朝花夕拾》的独特风格,熟练掌握阿Q的精神胜利法

第四章 茅盾(共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知识要点:社会剖析小说,第二节 茅盾的小说成就

知识要点:《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两类形象系列,第三节 《子夜》

知识要点:民族资本家形象,蛛网式的密集结构 第四节 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 知识要点:作家论 教学重点:茅盾的小说成就 教学难点:《子夜》的社会剖析内容

第五章 郭沫若与创造社(共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

知识要点:《女神》的产生和影响,泛神论,抒情主人公形象。自我表现,壮阔雄奇,自由诗的形式

第二节: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

知识要点:《星空》诗的彷徨,《瓶》爱情诗,《前茅》、《恢复》标志着郭沫若诗风的转变 第二节 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

知识要点:抗战时期的六个历史剧,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原则,屈原的形象 第三节 “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

知识要点:自叙传,《沉沦》,庐隐的感伤小说,许地山的宗教题材小说,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教学重点:1.《女神》的思想艺术特征 2.自叙传抒情小说代表郁达夫的《沉沦》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泛神论 2.零余者的形象意义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郭沫若在现代文学史中创作的主要状况以及对现代诗歌发展的贡献,理解其泛神论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懂得它的时代意义,掌握分析抒情主人公的角度、方法,熟练掌握代表作品。

第六章 新月派与语丝派的创作(共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知识要点:诗界革命,胡适《论新诗》、《尝试集》 第二节 “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知识要点:初期白话诗,自由诗,北大歌谣研究会 第三节

“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知识要点:湖畔诗人,小诗体,冯至的创作

第四节

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知识要点:前期新月派,三美,新格律诗 第五节

“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 知识要点:李金发的代表作品 第六节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知识要点:蒋光慈的诗作 教学重点:前期新月派的理论主张 教学难点:“纯诗”概念的理论价值

(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本时期新诗发展的整体情况,理解新诗发展脉络的内外部规律,掌握各代表诗人的诗歌观念以及代表作品,使学生具备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第七章 左翼文学的创作(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左联”和左翼小说

知识要点:左联,蒋光慈、柔石等人的创作,丁玲,东北作家群 第二节 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

知识要点:诗的歌谣化,鲁迅《白莽作序》 教学重点:东北作家群 教学难点:萧红的个性创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左翼小说的代表作家的创作,了解此派小说兴起的原因及特点,理解其深远意义,懂得运用科学的方法评价作家作品,掌握各派别创作特点以及成就。理解其独特的艺术价值,熟练掌握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品。

第八章 巴金(共5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

知识要点:《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无政府主义思想对其早期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家》的杰出成就

知识要点:《家》为代表的青春型创作,《家》中的人物形象,《家》的结构艺术 第三节 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 知识要点:“平民史诗”,《寒夜》 教学重点:巴金的前期创作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无政府主义对巴金的正负面的影响

(二)教学基本要求:

首先要对巴金前后两个时期创作的概况及代表作有大致了解,理解早期作品体现出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掌握分别以《家》、《寒夜》为代表分析巴金前后期创作的不同格调与特色。

第九章 老舍(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知识要点:北平市民世界,老舍的早期小说,《离婚》,《四世同堂》 第二节 《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知识要点:祥子悲剧命运,悲剧原因,虎妞的形象 第三节

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知识要点:京味儿,幽默

教学重点:老舍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教学难点:中西方文明撞击中的文化思考

(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老舍小说创作的独特价值及文学史地位,理解其深刻的文化思考,懂得运用科学的方法评价作家作品,掌握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熟练掌握代表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

第十章 沈从文与京派(共5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知识要点:沈从文独特的人生形式,湘西世界 第二节 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

知识要点:表现“湘西世界”与讽刺“都市病”的作品,《边城》 第三节 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

知识要点:沈从文独特的人生形式,朱光潜的文学理论,李颉人的大河小说 教学重点: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教学难点:理解沈从文构筑这种牧歌情调的文化心理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沈从文小说的文学史地位,理解其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及创作的文化心理,掌握其城乡对照的二元创作模式及意义,熟练掌握《边城》等表现湘西世界的作品。

第十一章 新感觉派小说及其他小说家创作(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海派小说

知识要点:新感觉派小说,现代性,先锋性,刘呐欧、穆时英、施蛰存的创作 第二节 李颉人的大河小说 知识要点:《死水微澜》 教学重点:新感觉派小说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本派小说的创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海派小说的代表作家的创作,了解海派小说兴起的原因及特点,理解其深远意义,懂得运用科学的方法评价作家作品,理解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第十二章 曹禺与现代话剧地位的确立(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雷雨》到《原野》

知识要点:曹禺的创作历程,曹禺剧作的文学史地位,《雷雨》的多层主题意蕴,第二节《北京人》与《家》

知识要点:《北京人》为代表的生活化戏剧,诗剧的探索 第三节 夏衍等人的戏剧

知识要点:曹禺对本时期戏剧家的影响 教学重点:《雷雨》的主题意蕴

教学难点:曹禺戏剧深层生命意蕴的把握。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曹禺戏剧的题材、主题、结构的变化,理解其作品的主题意蕴,掌握曹禺戏剧的艺术特征,精读并熟练掌握代表作《雷雨》。

第十三章 诗歌与散文的新发展(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后期新月派的创作

知识要点: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陈梦家的创作 第二节

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

知识要点:《现代》杂志,十四行诗(商籁体),汉园三诗人 第三节 杂文与报告文学 知识要点:鲁迅杂文的特质 教学重点:现代派诗歌的创作

教学难点:对鲁迅杂文创作的历史性评价

(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本时期各流派诗歌发展的面貌,理解他们不同的诗歌理念,懂得运用科学的方法评价诗歌,掌握其不同的创作特点以及成就。

第十四章 抗战文艺运动与解放区文艺运动(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抗战文艺运动的特点、意义

知识要点: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第二节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解放区文学知识要点:政治标准,艺术标准 第三节 国统区、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

知识要点:对不同地域不同政治历史环境的文学发展面貌的对比 教学重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教学难点:客观评价胡风文艺理论

(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第三个十年各种文学思潮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观点,一方面要对本阶段文学发展历程有知识性的了解,包括对文学发展历史现象的宏观认识;另外也要对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加以讨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重点掌握内容。对胡风主观主义文艺理论有所了解。正确理解不同的文学思想,掌握本时期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熟练掌握各文意思潮的情况。

第十五章 艾青及其他诗人(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艾青

知识要点:艾青提倡的诗歌“散文美”的主张,独特意象与主题,忧郁的诗绪,艾青的“色与光” 第二节 七月派与中国新诗派

知识要点:胡风的诗歌理论,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 教学重点:艾青诗歌的独特意象

教学难点:艾青诗歌“散文美”的主张的内涵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艾青诗歌创作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重点是理解艾青诗歌创作的成就与特色,掌握捕捉其诗歌中常见的诗歌意象的方法,同时尽可能体味艾青诗歌反复萦绕的忧郁诗绪及内涵。掌握其他诗人的具体创作。

第十六章 解放区创作(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赵树理

知识要点:山药蛋派,对通俗小说的意义,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 第二节 孙犁

知识要点:白洋淀派,孙犁式的主题及独特的美学风格 第三节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 知识要点:土改小说的得失 第三节 长篇叙事诗和民族新歌剧

知识要点:《王贵与李香香》等诗歌的民族化 教学重点: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大众化风格 教学难点:对赵树理的再评价与认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赵树理小说的文学史意义,理解何谓“赵树理方向”,精读代表作《小二黑结婚》,熟练掌握评书体现代小说的艺术特点。并了解解放区文艺的整体面貌。

第十七章 沦陷区与国统区的创作(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张爱玲

知识要点:新洋场小说,“南玲北梅,后浪漫主义小说” 第二节 钱钟书 知识要点:《围城》

第三节 路翎、陈白尘、张恨水

知识要点:七月小说《财主底儿女们》,《升官图》,《啼笑因缘》 教学重点:钱钟书的小说

教学难点:对张爱玲的再评价与认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本时期小说发展,要理解其一方面各自都受特定历史时期政治地域文化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彼此的渗透与影响。还要关注并掌握本期中长篇小说的成熟与繁荣,熟练掌握主要作家及其创作特色,其中路翎、钱钟书、张爱玲可以作为评析重点。

四、课内实验、实践环节及要求

五、考核办法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全校统考闭卷

3.成绩核定:课程成绩=平时(10%)+期中(20%)+期末(70%)

大纲制订人:杨玉静

大纲审定人:学院专家

大纲批准人:院长

注:

(1)页面设置为 纸型:A4;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2)正文为宋体,5号字。标题、正文的字体及字号严格按照样本要求;标点符号要在全角状态下录入。

(3)正文行距为:1.25倍。段前段后间距均设为0。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主要内容:本课程全面分析、探讨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及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创作经验及教训,系统分析和描述中国现代文学在各个发展阶......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汉语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 时 数:24 大纲执笔人:刘梦琴一、课程定位和目标课程定位: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汉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doc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精)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与地位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新闻学专业选修课,是一门研究1917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到1949年中国文......

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学时: 280学分: 15课程类型: 必修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中国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必备的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

1.语丝社对中国现代( )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杂文 散文 诗歌 戏剧本题分值: 10.0 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 散文2.蒋光慈、沈泽民等于1924年组织了革命文学团体( ),鼓吹革命文学。春......

下载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