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纲领和精神内涵_伟大民族精神新内涵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7:26:1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拜佛纲领和精神内涵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伟大民族精神新内涵”。

拜佛纲领和精神内涵

请大家注意:先不要急着要学拜佛的动作,而应该先静下来体会拜佛的纲领,体会拜佛的精神内涵。有一些最重要的宗旨,最重要的根,经常被遗忘了,以至于学拜佛只有学到外表的皮毛和躯壳的活动,而缺乏神髓,所以得到的利益很浅,这是很可惜的。

拜佛的训练目标,第一是要开发出我们佛性当中的美德和力量,开发出我们礼敬诸佛的精神,带到日常生活每个地方。这也就是普贤行愿品当中所讲的第一大愿:礼敬诸佛。

拜佛可以消除身心的疲劳,消除陈年的业障,不但可以扫除身体的废物,也可以洗涤内心的尘埃,使我们有良好的新陈代谢,生起美好的善心,使身意柔软。这也就是《无量寿经》所讲的“垢灭善生,身意柔软”。相反的,应该避免的错误就是拜佛只有身体的动作,心不恭敬也不专注,这样磕破头颅也徒然啊。

拜佛训练的第二个目标是:培养动中的安定。就好像车轮、陀螺,甚至是星球,旋转当中轴心不动,心不动,动也是安定的,这是动中定。佛家常以轮子来比喻,心好像是轮子的轴心,轮子运转,它的轴心是一心,而且那心是空的,空心无著,轮子是有前进,有转动,然而心没有动摇。相反的,我们应该避免的错误,是在动当中重心不稳,心里打妄想,身体重心又变动,造成不得已肌肉要很紧张,关节要很僵硬,这样的活动是很吃力,也是制造疲劳病痛的。

第三,是趁着安定当中的动势来念佛,加强念力,开发我们寂而常照的本能。相反的,如果我们不懂得这样的重点,常常在动当中反而增加了散乱,变成急急躁躁的赶数目,这是应该避免的错误。

拜佛第四个目标是:要开发我们高层次的都摄观照能力,开发我们觉性之用。让我们学习动当中用觉性来观照自己当下的动作,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用清楚明白的心来念佛,顺着无量光寿名号的意义来念佛。相反的,假如没有用觉性观照,随随便便照着习惯动作盲目地上上下下,做什么动作都没有觉照,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心里一边想别的事,身体一边照着惯性上上下下,这不能叫做拜佛,只能说是做运动。

拜佛第五个目标是:可以都摄六根,这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教我们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摄六根是唯有摄住一精明而同时六根都摄住,并不是分别单修一根。这就好比由伞的中轴按钮一收,伞所有的辐射分支都一起向中轴收摄、集中,并不是要一支一支分开去拉回来。应该避免的错误就是管不住六根,使得六根去托根缘尘,这样就好像撑伞不拿好中轴,而随便乱拉扯分支,也不知道要拉到哪儿去。

都摄六根当中,意念是要一心念佛,以念佛来引导所有的动作。相对的,应当避免的错误就是胡思乱想。当我们都摄六根的时候,眼睛自自然然是收摄的,眼睛的视线由外向内收摄,视力集中但是很轻松,也不要像斗鸡眼。眼睛从头到尾都是要打开的,但是只开一分眼到三分眼,不要完全睁个大开东张西望。但是拜佛当中,眼睛也不要完全闭上,因为闭着眼睛拜佛,容易头晕、容易上火。我们调节姿势,必须要用眼睛来帮助调节、帮助平衡。当闭着眼睛动作,就容易站不稳,而且闭着眼睛上上下下,血压的调节也不良。所以要特别注意拜佛的时候,眼睛不要张很大,也不要闭上。只要微微地张开一分眼到三分眼,看得见自己就好了。

都摄六根,耳朵是自然摄住,听闻佛号,只注意听闻佛号,字字清楚,不要去注意杂音。都摄六根的状态,鼻子是很自然的呼吸,但是有观照,知道呼吸的出入。在心很宁静专注的时候,拜下去的动作自自然然就会呼气呼到底,然后趁着自自然然要吸气的时候站起来。有一点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呼吸是自然呼吸,千万不要刻意地去干涉呼吸,不要故意去憋住气不吐气,也不要吸不进来又猛吸,这样气息就会不顺,会导致胸闷的情形。我们是顺着自然的呼吸,但是知道在吸,知道在呼。当我们没有打妄想,没有注意外面的事,自自然然就会知道。

前面说都摄六根就像由伞的中轴收摄,当然每一支辐射分支都不必自己刻意用力,舌头这一根也是一样,所以舌头自然是柔软的,下颔关节也是放松的状态,这样自然会灵活,才能够持久净念相继。而且这种状态唾液腺的管道都通畅,自然有源源不绝的唾液分泌,即使念佛念久了,也不会声音沙哑。唾液是我们自家生产最美好的饮料呢,不必向外去追求。假如不是像伞由中轴收摄,而是好比把力道用在伞的分支一般,又心急呀又要拼数目,嘴巴就硬使力拼命念,这样一来,舌头啦,脖子啦,下颔关节自然都会紧起来,咬牙切齿。就像台语说“念到脖子的筋很大条”。这样附近肌肉的压力就足够把我们唾液腺的管道,全都压得不通畅,所以没有口水会口干舌燥、声音沙哑,越念就越紧绷。

都摄六根地拜佛,身根是恭敬礼拜,自然保持动当中物理重心不动,很安定,有节律,整个动作轻松柔软。透过拜佛,我们调伏诸根,身心柔软,这是《无量寿经》教我们的。散乱、刚强、僵硬、难调难伏,是我们要修正的错误。也可以说,拜佛是训练我们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阿弥陀经》教我们的。拜佛锻炼在动当中也能一心念佛不乱。心能够集中专注一心念佛时,身体也不可能多重心而各处僵硬,自自然然就会放松。重力也必然会落在自然的物理重心,所以身体也是一心。即使在动当中,也能够保持同一重心,保持在后跟中点不动。

心能够万缘放下,轻松自在。身体也能够肌肉放松柔软,关节灵活。心能够无住又生心,身也能够动以后立即放松,不僵直。假如不能把握这样的原则,动的时候不能把握自然的物理重心,那么每个分解动作,身体都是又紧张又吃力,来维持姿势,心态也是紧张挂碍,这样就很难一心念佛。紧张吃力之后,当然身体会很酸痛啦,心也会很疲劳,一定难以持续。

为什么拜佛要正而松呢?通畅的吸管才能够吸饮料吸得顺利,曲折被挤压的吸管吸饮料就会受阻。同样的道理:身体如果长时间僵持一种不合理的歪斜的姿势,体内的血管也会像吸管持续被曲折挤压,而血流不通。

我们可以再观察:如果用手由吸管外面压捏着吸管,也会使得吸饮料受阻碍。由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假如我们的肌肉很紧绷,持续在收缩又僵硬的状态,那么所有的血管夹在肌肉里面受压迫,就好像吸管被压捏着一样,一定不通畅。这是自己的肌肉给自己的血管压力,这压力源自于紧张的心。心必须要放松柔软,气血才能通畅,才不会自己压迫自己。自己制造出来的压迫是最冤枉最委屈的。心必须放松,才能够开发觉照的能力,冥冥专注。

当生活能够契合礼佛的精神应该是非常美好的:

知佛大悲,救我无倦,领纳佛光,身心柔软,欢喜信受,作礼而去,报谢佛恩,普施众生,今生极乐,与佛同在,息息相关,出入与共。

假如没有契入拜佛的真精神,生活经常是痛苦的,因为:不知佛慈,贪求无厌,自力挣扎,处处紧张,愁忧疑惧,常怀不满,未感佛恩,自私自利,心挂娑婆,去佛遥远,形似拜佛,貌合神离。

——摘自《道证法师:拜佛示范教学》

拜佛

E度网专稿 2月十六早上六点起床,我乘车去了萧山湘湖庙,这也是我第一次去,当我还没有到时,我好像听见那个地方在唱菩萨语的道情,声音很优雅,于是我下车我走进一看,庙的外面挂着一盏......

焦裕禄精神具体内容和内涵(定稿)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

大庆精神内涵

大庆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内涵: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

精神的内涵

3.2 科学精神的内涵科学家作为科学研究活动的主体,其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表现出的崇高的优良的气质、品格和态度,以及独特的、合理的精神和伦理,人们把它们的总和称之为科学精神。......

党的性质、纲领和指导思想

第一节 党的性质、纲领和指导思想一、党的性质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定的阶级或阶层为着共同利益而组织起来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党的性质......

下载拜佛纲领和精神内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拜佛纲领和精神内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