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本)》系列解读——东北地区_产业调整指导目录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7:16:1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本)》系列解读——东北地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产业调整指导目录”。

《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系列解读(2)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东北地区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矿产资源丰富,重化工业基础雄厚,产业技术和人才集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工业经济发展优势。石油石化、钢铁、汽车、造船、航空产品等行业具有较好产业基础。同时,该地区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具有面向东北亚、俄罗斯开放的区位优势。

一、关于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定位

《转移目录》指出,东北地区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面向东北亚地区和俄罗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

东北地区产业基础雄厚,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约有60%的工业家底集中在东北地区。但是由于历史包袱沉重、体制机制创新动力不足,工业经济一度陷入低谷,改革开放以后,东北三省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所占份额一路下滑,三省工业在全国的排序不断后移。1978年,辽宁、黑龙江、吉林三省工业总产值分别为全国第2位、第7位和第15位。到“九五”末期(2000年),分别下降到第6位、第10位和第19位。2003年,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工业经济发展的引擎又重新启动,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2010年,辽宁、黑龙江、吉林三省工业总产值分别位列全国第7、16、20位,排位下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未来一段时期,东北地区必须进一步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步伐,完善以装备制造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实现全面振兴的目标。

《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对东北地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七个坚持”,其中首要的就是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推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主攻方向。还提出要加快应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突出重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完善现代产业体系。《转移目录》对东北地区的发展定位与《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有很好的呼应。

在区位上,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和俄罗斯接壤,其中位于黑龙江的黑河、绥芬河、图们江口岸与俄罗斯年进出口贸易总量达到189.9亿美元;位于辽宁的大连、营口、丹东、葫芦岛等港口年货运吞吐量达到7.8亿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提出,哈长地区是属于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是面向东北亚地区和俄罗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带动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从东北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看,《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黑龙江省的哈大齐(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工业走廊和牡绥(牡丹江、绥芬河)地区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石化、医药和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性的农产品加工和生物产业基地。吉林省的长吉图经济区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化、生物、光电子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优化发展原材料工业,积极发展特色轻纺工业,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以及建成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

二、关于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

《转移目录》中列出的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共有10个,约占全国载体总数的9%,数量上与东、中、西部地区相比较少,主要是因为该区域所辖行政区数目在四大板块中最少。

辽宁省按照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两个经济区分别提出各区域的产业发展重点,即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需要说明的是,辽宁14个地级市中除朝阳市外的13个包括在两个经济区中,为了便于区域统筹,将朝阳市和辽宁沿海经济带所属6个城市统一编排,并不意味着扩大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既定的地域范围。《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确定了“一核、一轴、两翼”的总体布局框架,其中“一核”是指提升大连核心地位,“一轴”是强化大连—营口—盘锦主轴,“两翼”分别是壮大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和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沿岸及主要岛屿)。《转移目录》提出的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朝阳七市的产业发展重点中,提出了16个基地,其中位于大连的有7个,充分体现了大连的核心地位。同样,《转移目录》对沈阳经济区所属的沈阳、鞍山、抚顺等7个城市的重点产业方向也分别予以明确,其中特别突出了沈阳的中心地位。

吉林省侧重于从地域空间结构来划分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包括吉林西北地区、长吉图经济区和吉林西南地区。其中,长吉图经济区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域,也是国家面向东北亚和俄罗斯开放的重要战略地区。《转移目录》提出长吉图经济区着重建设汽车工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石化工业等基地。重点是要按照《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促进长吉图一体化发展,形成分工明确的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发挥珲春开放窗口格局,加快提升延龙图开放前沿功能,强化长吉直接腹地支撑能力。

黑龙江省由于中心城市分布不够集中,不容易从区域角度进行经济区划分,故采取从行业集聚区划分的方式确定承接发展的重点区域。分别是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经济区、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农副食品加工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和大小兴安岭特色工业区。结合各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实际,采取不同的划分方式,也是《转移目录》的特点之一,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分类指导的要求。其中,对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明确定位的区域,如哈大齐工业走廊,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定位要求,提出哈尔滨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原油、石化基地和自然生态城市,齐齐哈尔建设成为全国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其他地区,则按照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分别提出发展重点。

三、关于东北地区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

辽宁省“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重塑工业大省形象,重点发展基础制造装备、重大成套装备和交通运输装备,大幅提高配套产品制造水平,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转移目录》也将机械、汽车、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化工等行业列为辽宁省重点承接发展的产业,产业目录共126条,为东北三省最多。其中,机械行业列在首位,条目共16条,也是辽宁省条目最多的行业,充分显示了辽宁省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的突出地位。

吉林省提出在“十二五”时期,要全面实施支柱优势产业跃升计划,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打造国内重要的大型石化产业基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在《转移目录》提出吉林省优先承接发展的重点产业中汽车、化工、食品列为前三位。此外,根据吉林省产业基础,还提出了电子信息、医药等其他9个重点承接发展的产业。吉林省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条目数为92条,其中轻工业13条,涉及的产品分布也较为广泛,显示吉林省在做大做强汽车、石化产业的同时,不断完善产业体系,积极承接轻工等行业产业转移的发展思路。

在“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提出要充分发挥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产业集聚和带动作用,推进十大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建设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和现代化产业园区。《转移目录》中提出黑龙江省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共68条,包括机械、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化工等13个行业门类。其中机械行业位列首位,共有11条,为所有行业中条目最多的行业,从行业排序和条目数量看,都显示了黑龙江继续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的方向。

《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本)》系列解读——总体情况

《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系列解读(1)——总体情况一、制定《转移目录》的背景和意义制定《转移目录》,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转方式、调结构指示精神,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

《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本)》系列解读(3)——东部地区(推荐)

《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系列解读(3)——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七省三市。东部地区区位条件优越,率先在全国......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本)解读——服务业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解读——服务业一、增加鼓励类服务业的必要性(一)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情况“十一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实现了较快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对经济社会......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本)解读——水利类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解读——水利类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利事业取得了举世......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本)解读——气象类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解读——气象类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公益性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首要职能,已成为指导生产、公众生活、防......

下载《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本)》系列解读——东北地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本)》系列解读——东北地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