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爱心与教育全文”。
姓名:吴隽怡班级:应用心理学(2)班学号:20100511122
读书笔记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展示的是鲜活的校园生活。在这本书中李镇西并没有夸夸其谈,而是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言语之间都是一种幸福的味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快乐的校园生活。“爱”正是本书的主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李老师对爱的执著深深地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做到?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
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书中万同等人的经历都是李镇西老师爱的体现,他们的故事也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比如说李镇西老师和万同的故事,万同本来是一个“后进学生”,因为家庭离异,所以他在小学时不被老师所喜爱,同学们对他也不是很友善,母亲更是一不如意就拿他出气,才会导致他结交了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在他与李镇西老师的故事中,一开始他不仅仅偷同学的东西,还考试作弊,但是李镇西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而是让他当清洁委员,让他当纠察队员;不仅如此,在他被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打的时候,现在同学出手帮了他,让他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哥们”,李镇西老师顶着上级的压力告诉万同只有他自己的上进心,才能改变现在的一切,自此以后万同便和大家一起进步了,在集体目光的关注下他成了国旗下的讲演者。李镇西老师做到了他所讲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作为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透过这些案例,折射出的是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活动目标,并不是一张张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生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自从担任班主任后,我就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着一些管理学生的方法。但有时在实际管理中遇到一些问题我还是犹豫不决,不知如何处理。于是,缘于我对教育和学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要说这么本为什么这么吸引我,我想唯一的原因只能是他的故事让人感到真实,而只有一个真实的人才能够写出那么一本真实的书......
爱心与教育(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2011年开学初教师培训资料))爱心与教育——《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部分内容释解没有爱心,不能做教师;仅有一般爱心,只能做一个普通的......
《爱心与教育》借老师强迫的“东风”,每天抽时间细细品味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一书,读后给我心灵以强烈的震撼,对我的教育产生了许多启发。在《爱心与教育》一文中,李镇西老......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终于看完了,起初是抱着涉猎的心态阅读的,可越读越觉得离自己好近好近,不知不觉将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困惑与之相联系,相比较。此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