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生上课和答辩注意事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无生上课注意事项”。
语文:无生上课和答辩
又是一年考编时,每年大约这个时候,诸多有志于基础教育事业的考生在通过了笔试关后,又将面临更为残酷的面试(无生上课、答辩)。笔者曾担任面试评委,目睹过各位准教师的表现,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简单谈谈面试要注意的地方,希望能给各位提供一点帮助。
一、考生必备
1、自信,没有自信,以下都可忽略。
2、要熟悉所考学科课程标准(网上有)。
3、了解全部学段(按报考小学、初中、高中三段)本学科的教材内容。对于刚走出校门未在实际教学一线上过课的和未教过完整学段的考生,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如果有时间,最好对每一课的常规教学设计都做到了然于胸;来不及的话,要有重点的看一些课例。如小学语文,可以分学段(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或分课型(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进行准备。
4、掌握无生上课的基本流程。
5、会使用(模拟)电教设备(电脑、PPT)。
二、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1、混淆了“无生上课”和“说课”的概念。上周,担任教师资格认证面试,有几个好像是刚出校门的考生就犯了这个错误。我说简单一点,“说课”重点是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意图;“无生上课”就是模拟有学生的课堂教学环节,重点是教学过程。
2、基础知识。常有考生在现场出现常识性知识错误,这是致命的,因为这说明你如果走上讲坛有可能传授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如,小学语文教师倒笔画、读错字音等。
3、时间。一般面试时间是20分钟(15分钟无生上课,5分钟答辩),考生在准备教案时就要设计好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千万不要过早结束或拖堂。
4、服装。由于教师行业的特殊性,考生在面试的时候不要穿着太随意。休闲一点没有关系,但最好不要穿没鞋后帮的鞋子。
三、无生上课的一般环节
1、简短问候
可根据情况是否用此环节,省去也没有关系。如用,要简短,如“各位评委好,我是XX号考生,请问现在可以开始了吗?”。
2、导入。一篇课文,不同的课时要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新课(第一课时),一般可用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激趣导入、课题导入等形式。而第二课时以后的,一般可用复习导入、检查导入或目标导入等形式。时间一般以1分钟左右为宜。
3、教学内容。这是无生上课的重点。时间一般会占13分钟左右。根据不同课时设计的教学环节开展模拟上课。在此环节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要合理、恰当。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由于时间和评委的关注点等原因,设计无需面面俱到,但重难点的教学一定要细致,形式要活泼。
(2)要把无生当有生。要眼中有学生。提问、讨论、评价一个不能少。具体的语言表述如:“李红同学,请你回答。“下面请分组讨论。”“你真会学习,请坐!””
提问或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是模拟,既不要一带而过,也不要静场时间太长(停顿几秒即可)。要充分表现出课堂互动的效果。
(3)要会“无中生有”。实际课堂教学中,教案只是教学前的一个预案,一个成熟的教师更多的教学智慧是体现在完美地处理不一定能预知的课堂“生成”上。无生上课怎么体现这一点呢?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无生上课和有生上课的最大区别就是“一切‘生成’其实都是‘预设’。如果在某一环节,你设计了一个有意义的“生成””,并巧妙地处理好了这一个问题,评委一定会很感兴趣的。
(4)适时运用多媒体。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是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一个标志,考生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模拟运用,简单的如“请看大屏幕。”但切记,不要画蛇添足,哗众取宠而忽视了文本。
(5)扬长避短,展示自己靓丽的一面。虽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但毕竟是在考试竞争,当然还是要注意这一点。如有的考生板书(写字)不工整,那在板书设计时就要尽量做到少而精(不可不写);普通话不是很好,就要尽量避开自己的发音盲区(如平翘舌音不准,前后鼻音不分等)。反之,就要适时予以展示。但展示不要太过了,如整篇朗读课文等。
(6)板书要规范。写这篇文稿前上网看了一下,许多篇指导的文章都有这样一句话“板书宜占大半个黑板”,不知可会误导考生。其实这里并不会是要大家写很多,也不是要每个字都写很大。我个人认为,板书首先要精当,体现一节课学习内容的重点,但要注意工整和排版(在黑板的位置)。另外,在板书的时候要注意教师的站位,要尽量让学生(评委)能看到你板书的过程,如写到黑板的下方了,也要尽量蹲下身子写,这一个细节能表现你是否细心,是否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7)评价。这是很多考生容易忽视的地方。上课有提问,有讨论,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及时跟进,但不要千篇1律“很好,坐下。”也不宜矫揉造作,“你真聪明!”不要滥用。要注意体现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体现主导作用,以表扬和激励为主。
3、结课
用简练的语言对本节课做一个小结。可以是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概括,也可以对同学们想学习情况进行表扬。最后,别忘了布置作业(不一定非是书面作业)。
四、答辩
许多考生都很害怕这个环节,其实不用。先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这时的大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即使有,在座的评委也未必能逐字逐句地背下来。所以,不要怕。和考试做选择题一样,知道的要答,不知道的也要答。
答辩题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理论题,多出自于你刚刚考过的笔试内容(问题可不一样呦)。你要不会背,就用自己的语言答,完全也可能拿满分。二是随机题,由某位评委问,大多是要你结合你刚才上的内容说说设计意图。还有诸如“你为什么选择当老师?”“你觉得在课堂上怎样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等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请特别注意一类问题,如某位评委请你把某个词语再读一遍或请你将刚才板书的某个字再写一遍的问题。前者肯定是你将某个字读错发音了,后者肯定是你写错或倒笔画了,这时你一定要冷静,最好不要安先前你习惯的方式做了。也有评委没听清和看清的可能,但那是1%。
注:花了近两个小时写这些,主要是看考生们也很不容易,特别是一些找不到专业辅导老师的考生更不容易。上述不一定都正确,也不一定有用,但这是我的经验,希望能够对考生们有一点点作用。
语文:无生上课和答辩 又是一年考编时,每年大约这个时候,诸多有志于基础教育事业的考生在通过了笔试关后,又将面临更为残酷的面试(无生上课、答辩)。笔者曾担任面试评委,目睹过各位准教师的表现,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简单谈谈面试要注意的地方,希望能给各位提供一点帮助。
一、考生必备
1、自信,没有自信,以下都可忽略。
2、要熟悉所考学科课程标准(网上有)。
3、了解全部学段(按报考小学、初中、高中三段)本学科的教材内容。对于刚走出校门未在实际教学一线上过课的和未教过完整学段的考生,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如果有时间,最好对每一课的常规教学设计都做到了然于胸;来不及的话,要有重点的看一些课例。如小学语文,可以分学段(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或分课型(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进行准备。
4、掌握无生上课的基本流程。
5、会使用(模拟)电教设备(电脑、PPT)。
二、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1、混淆了“无生上课”和“说课”的概念。上周,担任教师资格认证面试,有几个好像是刚出校门的考生就犯了这个错误。我说简单一点,“说课”重点是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意图;“无生上课”就是模拟有学生的课堂教学环节,重点是教学过程。
2、基础知识。常有考生在现场出现常识性知识错误,这是致命的,因为这说明你如果走上讲坛有可能传授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如,小学语文教师倒笔画、读错字音等。
3、时间。一般面试时间是20分钟(15分钟无生上课,5分钟答辩),考生在准备教案时就要设计好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千万不要过早结束或拖堂。
4、服装。由于教师行业的特殊性,考生在面试的时候不要穿着太随意。休闲一点没有关系,但最好不要穿没鞋后帮的鞋子。
三、无生上课的一般环节
1、简短问候
可根据情况是否用此环节,省去也没有关系。如用,要简短,如“各位评委好,我是XX号考生,请问现在可以开始了吗?”。
2、导入。一篇课文,不同的课时要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新课(第一课时),一般可用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激趣导入、课题导入等形式。而第二课时以后的,一般可用复习导入、检查导入或目标导入等形式。时间一般以1分钟左右为宜。
3、教学内容。这是无生上课的重点。时间一般会占13分钟左右。根据不同课时设计的教学环节开展模拟上课。在此环节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要合理、恰当。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由于时间和评委的关注点等原因,设计无需面面俱到,但重难点的教学一定要细致,形式要活泼。
(2)要把无生当有生。要眼中有学生。提问、讨论、评价一个不能少。具体的语言表述如:“李红同学,请你回答。“下面请分组讨论。”“你真会学习,请坐!””
提问或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是模拟,既不要一带而过,也不要静场时间太长(停顿几秒即可)。要充分表现出课堂互动的效果。
(3)要会“无中生有”。实际课堂教学中,教案只是教学前的一个预案,一个成熟的教师更多的教学智慧是体现在完美地处理不一定能预知的课堂“生成”上。无生上课怎么体现这一点呢?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无生上课和有生上课的最大区别就是“一切‘生成’其实都是‘预设’。如果在某一环节,你设计了一个有意义的“生成””,并巧妙地处理好了这一个问题,评委一定会很感兴趣的。
(4)适时运用多媒体。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是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一个标志,考生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模拟运用,简单的如“请看大屏幕。”但切记,不要画蛇添足,哗众取宠而忽视了文本。
(5)扬长避短,展示自己靓丽的一面。虽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但毕竟是在考试竞争,当然还是要注意这一点。如有的考生板书(写字)不工整,那在板书设计时就要尽量做到少而精(不可不写);普通话不是很好,就要尽量避开自己的发音盲区(如平翘舌音不准,前后鼻音不分等)。反之,就要适时予以展示。但展示不要太过了,如整篇朗读课文等。
(6)板书要规范。写这篇文稿前上网看了一下,许多篇指导的文章都有这样一句话“板书宜占大半个黑板”,不知可会误导考生。其实这里并不会是要大家写很多,也不是要每个字都写很大。我个人认为,板书首先要精当,体现一节课学习内容的重点,但要注意工整和排版(在黑板的位置)。另外,在板书的时候要注意教师的站位,要尽量让学生(评委)能看到你板书的过程,如写到黑板的下方了,也要尽量蹲下身子写,这一个细节能表现你是否细心,是否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7)评价。这是很多考生容易忽视的地方。上课有提问,有讨论,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及时跟进,但不要千篇1律“很好,坐下。”也不宜矫揉造作,“你真聪明!”不要滥用。要注意体现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体现主导作用,以表扬和激励为主。
3、结课
用简练的语言对本节课做一个小结。可以是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概括,也可以对同学们想学习情况进行表扬。最后,别忘了布置作业(不一定非是书面作业)。
四、答辩
许多考生都很害怕这个环节,其实不用。先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这时的大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即使有,在座的评委也未必能逐字逐句地背下来。所以,不要怕。和考试做选择题一样,知道的要答,不知道的也要答。
答辩题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理论题,多出自于你刚刚考过的笔试内容(问题可不一样呦)。你要不会背,就用自己的语言答,完全也可能拿满分。二是随机题,由某位评委问,大多是要你结合你刚才上的内容说说设计意图。还有诸如“你为什么选择当老师?”“你觉得在课堂上怎样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等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请特别注意一类问题,如某位评委请你把某个词语再读一遍或请你将刚才板书的某个字再写一遍的问题。前者肯定是你将某个字读错发音了,后者肯定是你写错或倒笔画了,这时你一定要冷静,最好不要安先前你习惯的方式做了。也有评委没听清和看清的可能,但那是1%。
注:花了近两个小时写这些,主要是看考生们也很不容易,特别是一些找不到专业辅导老师的考生更不容易。上述不一定都正确,也不一定有用,但这是我的经验,希望能够对考生们有一点点作用。
备课和讲课时间都是20分钟,面试前需要准备一套正装和一双中跟皮鞋,颜色以素净为主,款式大方。我去面试时发现很多同学都是很随便地穿着牛仔裤和凉鞋就去了,这在面试教师这一职业时是非常吃亏的,穿着正装是对于这一职业的尊重,也容易争得评委的高分。备课时可以和工作人员要草稿纸,因为自己的纸是不允许带进试讲室的,你可以把自己的教案提纲写在草稿纸上,在试讲忘词的时候可以看一看,自己也可以不那么紧张。以下是几点注意事项:
1.进门和出门都要鞠躬,向评委老师问好,进门要敲门,出门前要把黑板擦了,出门时把门轻轻带上。这些都是基本礼仪,会给评委留个好印象。
2.由于是试讲,没有学生,还要模拟课堂,我们就要自问自答,对于很多人来说觉得挺尴尬,但是我要说:不要觉得难为情。你一定要把学生的回答用某种方式表达给评委,然后对学生的回答还要评价!新课程改革中非常注重“评价”!评价最好不要重复,所以大家可以去网上搜一些教师评价语,背几个,会有很大的帮助!
3.将微笑从头坚持到尾!因为仪态分数占挺大的比例,要做一名亲切的老师,特别对于小学老师来说更重要。声音要洪亮清脆,作为教师,声音洪亮清晰是最基本的!
4.在教案中多设计朗读和感悟部分!(只适用于语文科目)可以轮读、赛读、分角色读等等,新课程中很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还可多设计活动和讨论部分,也就是新课程中所说的:合作、探究。
5.最后一点,我要说的就是千万不要在乎评委老师的态度!因为很多评委一个下午要听4个小时的课,真的很累,很多评委都会趴着,斜眼看你等等,千万不要因为评委的态度而影响你的情绪和发挥,就当评委是透明的,自己好好发挥就行!
3、燕子(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它在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
“无生试讲”注意事项无生上课是一种模拟课堂的情景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许多问题要自问自答,重难点的揭示是串插在课堂中.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各方技能,提高无生课堂的气氛是关键......
公 开 课 教 案徐友玲课题:歌 曲《木瓜恰恰恰》教学目标:1、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2、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用......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 美丽的景象。3、学习作者采用......
18 莫高窟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引领学生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