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东省惠来一中高三月考试卷_学院附中高三月考试卷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7:00:5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届广东省惠来一中高三月考试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院附中高三月考试卷”。

2008届广东省惠来一中高三月考试卷

语 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供词 供职 供不应求 供奉祖先 .... B.角色 角落 拐弯抹角 勾心斗角 .... C.当选 当场 锐不可当 独当一面 .... D.模样 模范 航空模型 模拟动作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近年来市环境质量监测分析表明,助动车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难以根本 的罪魁之一。

②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 和消费时尚。

③足联主席布拉特说:“关于国际足联在比赛中蓄意 韩国的一切指控都是没有依据的。”

④通过特殊的政策安排使困难群体的各项 得到切实保障,这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的内在责任。

A.改善 理念 偏袒 权利 B.改善 理想 偏向 权力 C.改进 理想 偏袒 权力 D.改进 理念 偏向 权利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次破坏,都遭到了相应的报复,“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 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麟,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②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选自《战国策》 [注]①谒者:负责礼宾的官吏。②便辟:君主左右的宠信小臣。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王使谒者延入 延:迎接 . B.天子受籍 受:接受 . C.王之走狗已具矣 具:具备,完备 . D.宣王谢曰 谢:道歉 .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焉敢直言正谏 今王有四焉 .. B.斗趋见王为好势 立为大伯 .. C.先生徐之 惟恐失之 .. D.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 .. 7.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斗“直言正谏”的一项是(3分)()①斗生于乱世,事乱君

②今王有四焉

③先君好马,王亦好马

④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

⑤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

⑥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斗说齐宣王拥有先王的四种爱好,是为了赞扬宣王具备了先主那样的优良素质,同时也缓和了当时紧张的说话气氛。

B.王斗对齐宣王直言正谏,批评他“好马”“好狗”“好酒”“好色”而“不好士”,并且一针见血地戳穿了他自己标榜的所谓“忧国爱民”的谎言。

C.对于齐宣王而言,九合诸侯的先主齐桓公是他不能不折服的,王斗用先主与宣王作类比,找到了两者的不同之处也即宣王的不足之处。

D.齐宣王终于承认自己“有罪于国家”,并改正了错误,“举士五人任官”,因此“齐国大治”,这反映了王斗高超的进谏技巧。

9.阅读以下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

2008届月考试卷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以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君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1)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以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①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3分)译文: ②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3分)译文: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亭 杜甫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1)请结合 的生活中,融汇到时代的洪流中,是人们的深切之惑。

这种急切寻求的困惑,这种民众中蕴藏的国学激情,可以从易中天“冲天人气”中看出,可以从并不为专家认可的各种民间“国学热”中看出,甚至可以从大凡国学新闻必定引起关注与争议中看出。它告诉我们,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国学在寻找通往大众之路,但遗憾的是,这样的途径并不多。

这样的背景下,再看网上国学博客圈,就能有更多的宽容。它毕竞直面了学术大众化、普及化的巨大需求。那些放下身段、走进博客圈的学者们虽然未必都是大家,但也确实具备了大家的包容气象,并没有认为一上网络,自己的学问就掉价了,一接近大众,自己就庸俗化了。

国学不只是象牙塔里寻章摘句的高深“国故”,它原本就可以成为经世致用的大众学问。

走向大众并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才是国学“活”在时代的明证。在国学通识教育暂不会有大改观的情况下,在有1亿网民的泱泱大国,让国学与时俱进,踏上新时代的列车,确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大众传播方式。值此我们为国学衰微焦首煎心之时,老迈国学“被青春撞了一下腰”,不正可借机开辟一番新天地吗? 当然,国学“换装”,也需要特别的精心。真要让“国学”搭乘时代列车到达应当达到的地方,真要让这种“新瓶旧酒”的文化传播行之有效,还必须依赖于传播者很好的文化态度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否则,以半吊子国学,“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甚或以吸引眼球的噱头“戏弄”国学,则以网络的传播速度和力度,恐怕不仅会败坏了网络的声名,也会糟蹋了国学的精髓。

非常同意汤一介先生的说法:“国学教育应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专业教育,一是通识教育。”前者代表着一个国家学问的根基和功力,后者关乎一个民族文化的血脉和活力。而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播中,最难不在学者之立言,而在大众之育德。在人们热切的国学向往中,要让国学之传统真正滋养我们民族的德性,不仅寄希望于研究者的文化责任和普及担当,也寄希望于传播者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理想。

(选自2006年8月9日《人民日报》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黠月 詹克明

作为一个星球,它比谁都小,但夜空里望去,它比谁都大——这就是月亮!凭借着太阳的光亮,月亮却发出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光辉。这种光带有月亮自身的独特风格,任何人都会很容易地区分“日光”与“月光”。不像镜子,进来的是目光,出去的是阳光,何尝沾点自己的东西。

对月亮而言,太阳光只能算是它输进的“原料”,经过月面加工,放射出的月光才是它的独家“产品”,此光非彼光矣。正像工厂流水线,送进布坯,出来床单,此布已非彼布。

完全不发光的月亮,靠着太阳施舍的那点光,居然能挣个和主子平分秋色的平起平坐,在人们心目中早已将日与月等同看待,视为双辉,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平心而论,太阳当班真个是恪尽职守,老老实实,严于律己,从不误事。可月亮当差就随意多了,迟到早退已是家常便饭。有时半个晚上过去了,它才姗姗来迟;有时午夜刚过,它就又身影全渺不知去向。这暂且不论,更为过分的是,有时它干脆来个“旷工”,一整夜也不照面,把天空全留给星星去竞相争辉。

即使当班它也常常漫不经心,洒向大地光多光少全凭它的兴致。有时兴致来了,隆重推出个“满月当空”,倾下一片幽寂清辉;有时侧着身子不理不睬,只露半张脸;有时简直是弯如细眉,不过是点个卯意思意思。

其实月亮的魅力也许就在这我行我素的随分变幻之中。记不清是哪位艺术家说过:比美丽更美的是美的残余。圆月固然美,那残月如钩不是也很关吗?它要也像太阳那样,每天晚上都是一副圆面孔,循规蹈矩地加入大夜班的“上班族”行列,这样的月亮又会减却多少诗意? 人们对月亮一直存在着某种古老的误解,即认为:只有夜晚天上才有月亮。其实,在白昼的天空里,月亮照样在周行天宇,只不过不被人们知晓罢了。这也正是月亮的乖巧之处,它知道该隐则匿,该显则露。白天是太阳的天下,深明事理的月亮知道此时自己的角色,故在日行中天之时。将自己绝对地深藏起来,让自己进入名副其实的“无我”状态。颇有哲理的是,原来黑与白都可以隐匿一切,世间之物有的藏于极暗,有的藏于极亮,而惟独月儿隐于极亮,却又显于极暗,穷通二极,逢源两端,个中自有狡黠聪慧之妙谛,尚待高人昭鉴。

月亮深知自己必须依附太阳才会放光。但它绝不会为此完全失去自我,不会因借人家的光而气短。它其实是很有刚性的,即使是隐藏在太阳的强光里也时时刻刻保持着自己完整的自尊。遇到不顺心、不遂意或小有愤懑时,它也会“偶尔露峥嵘”,伺机向太阳报复一下。它能找个机会突然挡住太阳,给它来个“日全食”,把太阳的光辉一下子全部封杀,让白昼顿成暗夜。不过它也很会掌握分寸,将傲气十足的太阳小惩一下,随即放掉。这点小恶作剧倒也无伤大雅,挨点教训的太阳倒也平和知趣,不存芥蒂,夜晚对月亮照送阳光不误。敢对太阳张扬个性到这份儿上,也可算得是上品风流佳话了。可叹此事只是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月亮的这种品性倒让我想起一个人来,这就是贾宝玉房里的晴雯。可惜的是,太阳能容得了月亮,贾府却容不下晴雯。如此看来,普送光辉的太阳也够伟大了,在它的辉映下,月亮也算得上是成功了。只是它成功的妙诀何在?这里面有没有“性别优势”?人们普遍认为太阳是“阳性”,月亮是“阴性”。太阳对“同性”发光体还会如此宽容吗?吾不得知也!但我知道倘若月亮没有这份自尊,缺了这种自主,少了这点狡黠,它再有“性别优势”也没用。

周谷城先生说过:“当智慧超过需要时,幽默风趣便出现了。”不知这种小小的善意狡黠是否也算是聪明有余? 皎洁的月亮黠中透慧,颇具个性,挺讨人喜欢。真的!

2008届月考试卷 16.文中说:“月亮的这种品性倒让我想起一个人来,这就是贾宝玉房里的晴雯。”作者为什么由月亮联想到晴雯?这样联想有什么作用?(4分)

17.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8.“黠”可以解作“狡猾奸诈”。请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本文中“黠月”的“黠”的看 法。(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两国“虽近犹远”,民间直接交流少

一项在中日两国同步实施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中日两国虽为邻国,却虽近犹远,两国民间的直接交流较少。双方都是主要通过各自媒体获得对方信息。中国日报社、北京大学与日本言论NPO共同主办的“北京一东京”论坛 要性。

据介绍。此次舆论调查系于今年六月份开始在中日两国同步实施,调查目的是为了解中日两国民众对于中日关系的相互认识以及相互理解的情况,把握两国民众对目前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的悬而未决的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舆论调查由两部分构成,除了城市居民问卷调查(中国选取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沈阳五座城市)外,在中国还对五所大学的大学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进行调查,在日本还对“有识者”(活跃于日本社会的男性知识分子阶层)进行了调查,作为一般舆论调查的补充。

19.请概述此次“中日两国同步舆论调查”的主要调查内容。(4分)20.你认为这份调查报告是否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请作简要说明。(5分)21.你认为,这份调查报告向我们提供了哪些有价值的思考?你有什么建议?(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观察下面一组有关“反腐倡廉”的漫画,完成下列问题。(6分)

(1)在 23.×××院士是你校的校友。他将回到阔别三十年的母校,为全校师生作一场专题报告。请你代表全校同学拟一份欢迎词。要求感情真挚,语言得体,不超过100个字。(6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有一家英国报纸以“世界上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为题,作有奖征答。获奖的三个答案是:(一)一位艺术家殚精竭虑完成了一件作品,望着作品吹口哨;(二)小孩在沙滩上忙了一天,用砂石筑成一座堡垒;(三)外科医生完成了一个历经8小时的手术,终于救活了一条命。

看了这些答案,你有何感想呢?请全面理解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届月考试卷 2008届广东省惠来一中高三月考试卷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解析】C。全部都读dāng。A.供不应求一gōng,其他为gòng;B.角色一jué,其他为jiǎo;D.模样一mú,其他为mó。

2.【解析】A。“改善”即改变原有情况,使变得好些;“改进”是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根据语境,句①中应填“改善”。“理念”通常指思想,也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概括的形象;“理想”可指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根据语境,句②中应填“理念”。“偏袒”意为袒护双方中的一方;“偏向”是指无原则的支持,不公正;根据语境,句③中应填“偏袒”。“权利”与“权益”的意思相同,是伴随某种义务而来的;“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一定职责所具有的支配力量;根据语境,句④中应填“权利”。

3.【解析】D。纷至沓来,指连续不断地到来。A项中“视同儿戏”比喻做事不严肃,不认真,看成小孩儿游戏一样;和句中语境不符。B项中“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与使用对象不相配。C项中“侧目而视”指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多形容敬畏或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态;这里应用“怒目而视”。

4.【解析】B。A项中“目前”与“当务”重复;C项中“植树造林3700多万棵”、“防风林„„ 10500棵”搭配不当;D项中“长期考察”后缺少中心词“的需要”。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5.【解析】B。受:通“授”,授予,给予。

6.【解析】D。“而”,连词,表承接。A项“焉”,前者是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后者是语气词,可不译。B项“为”,前者是动词,“是”;后者是动词,“做”。C项“之”,前者是助词,凑足音节,可不译;后者是代词,“它”,指齐国。

7.【解析】C。②是引出下文劝谏的话。⑤说的不是政事。8.【解析】A。“赞扬宣王”表述错误。

【参考译文】

王斗先生登门造访,求见宣王。宣王吩咐负责礼宾的官吏迎接。王斗说:“我快步走去见大王是趋炎附势,而大王快步走来见我,则是求贤礼士,不知大王意思怎样?”侍者回报。宣王说:“先生慢行,请让我跟在后面!”于是快步前去在大门迎见王斗,和他一起入宫。宣王说:“我侍奉先王宗庙,管理社稷。我平时听说先生能直言进谏,无所讳言。”王斗回答说:“大王听错了,我生于乱世,侍奉昏君,怎么能直言进谏?”宣王忿然变了脸色,极为不快。

过了一会儿,王斗说:“过去先主桓公有五样爱好,后来九合诸侯,匡扶周室,周天子赐给封地,承认他为诸侯领袖。现在大王有四种爱好(与先主相同)。”宣王高兴了,说:“寡人才识疏浅,治理齐国还担心力有不及,又怎能有先主的四样爱好?”王斗说:“不是的。先主好马,王也好马;先主好狗,王也好狗;先主好酒,王也好酒;先主好色,王也好色;先主好士,王却不是那样。”宣王说:“当今世上没有贤士,寡人如何喜爱他们?”王斗说:“当世没有骐骥这样的骏马,大王的马够齐全了。当世没有东郭逡、卢氏那样的良犬,大王的猎狗已经够完备的了。当世没有毛嫱、西施一类的美女,可大王的后宫俱已充盈。大王只是不喜欢贤士而已,哪里是因为当世无贤士?”宣王说:“寡人忧国忧民,心底里就盼望聘得贤士共治齐国。”王斗说:“(臣以为)大王忧国忧民远不如爱惜一尺绉纱。”宣王问道:“此话怎讲?”回答说:“大王做帽子,不用身边的人而请能工巧匠,原因何在?是因为他们手艺高超,会做帽子。可是现在大王治理齐国,非身边的人不用,我因此以为您爱国家社稷不若一尺绉纱。”

宣王道歉说:“我对国家有罪。”于是,选拔五位贤士任职,齐国因而治理得很好。9.(1)【解析】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以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3分,每两处1分)9.(2)【解析】①齐桓公左右的人没有谁敢动,(齐桓公)于是问曹沫说:“你想要干什么?”(3分。得分点:莫——没有谁,1分;“何欲”是倒装结构,应理解为“欲何”,1分;大意1分)②现在鲁国都城(的城墙)倒下来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您可要好好考虑一下(该怎么做)啊。(3分。得

2008届月考试卷 分点:坏——倒塌,1分;其——表祈使,可译为“可要”“应当”,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

齐桓公答应跟鲁庄公在柯地相会并结盟。齐桓公和鲁庄公在坛上结盟以后,曹沫手持匕首挟持齐桓公,齐桓公左右的人没有谁敢动,(齐桓公)于是问曹沫说:“你想要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可是你们强大的齐国侵略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都城(的城墙)倒下来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即言齐国侵占鲁国地方之多),您可要好好考虑一下(该怎么做)啊。”齐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国土。(齐桓公)说完以后,曹沫扔下匕首,走下坛,面朝北方坐在群臣的位置,脸色没有改变,说话跟原来一样(若无其事)。

10.答:①“寂寂春将晚”,带出诗人心头的寂寞,晚春本来并不寂寞,诗人此时处境闲寂,融情入景,自然觉得景色也是寂寞无聊的了;“欣欣物自私”,透露了众荣独瘁的悲凉,眼前百草千花争奇斗艳,欣欣向荣,然而都与自己无关,引不起自己心情的欣悦,所以就嗔怪春物的“自私”了。(4分,每句分析2分)②不同意。杜甫这首诗表面上悠闲恬适,但骨子里仍是一片忧国忧民的愁绪。(2分)11.答案:(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5题。

12.【解析】BE。B项,不合文意;E项,本文并无“旁征博引”的特点。13.【解析】A。A项的表述是作者否定的一种做法。

14.答:作者支持“国学博客圈”的理由是:(1)它直面了学术大众化、普及化的巨大需求;(2)走进博客圈的学者们具备了大家的包容气象;(3)在国学通识教育暂不会有大改观的情况下,在有1亿网民的泱泱大国,“博客”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大众传播方式。(每点2分,共6分)15.答: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老迈的“国学”在当代社会中与时俱进,走向大众,焕发了青春的情景。(3分。“生动形象”,1分;“与时俱进,走向大众,焕发了青春”,2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6.答:因为晴雯和月亮一样,都有敢于在主子面前张扬个性,保持自尊的品性。(2分)作者这样联想,是通过把月亮的成功和晴雯的失败进行对比,引出下文对月亮黠慧性格的赞美。(2分)17.答:(1)本文成功运用了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独特感受和对人生的独到感悟,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2)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在对比中突出月亮“黠慧”的独特品性,进而表达了作者对“黠月”的喜爱与赞赏。(写出一点3分,两点5分)18.答:本文中的“黠”是指聪慧机敏。月亮既依赖太阳,又保持自我;既我行我素,又在随分变幻中尽显魅力;既张扬个性,又分寸得当。所以说是“黠中透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机敏聪慧,待人处世既要讲究原则,也要有灵活变通的精神,这样才能成功。(6分。对“黠”的理解3分,结合现实3分,言之成理即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9.答:(1)获取对方相关信息的途径;(2)双方关系的现状;(3)如何看待历史问题;(4)如何看待两国民间交流。(4分。每点内容1分)20.答:我认为这份调查报告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1分)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中日两 国民众对于中日关系的相互认识以及相互理解的情况,把握两国民众对目前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的悬而未决的问题的认识和理解”。(2分)而这份调查报告以真实、详细的数据显示了有关结果;(1分)调查对象涉及居民、大学生、“有识者”等,具有典型性。(1分)21.答:

(1)调查报告显示了目前中日双方直接交流较少,这影响了双方的了解,不利于两国友好关系的建立。我建议两国应开拓更多的交流渠道,提供更多直接交流的机会。

(2)报告显示两国的民众主要通过新闻媒体来了解对方,这就要求媒体要担当好沟通的责任。我建议媒体要加大正面宣传的力度,要注重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008届月考试卷(3)对于历史问题,两国国民均不表乐观。我认为这反映了双方在历史问题上的重大分歧,当然责任在于日本政府。我建议我国政府应在一些敏感问题(如参拜靖国神社)上进一步明确态度,表明我们鲜明的立场,决不让步。

(4)调查表明中日两国人民都有加强双方交流的强烈愿望,这有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我建议政府应开拓更多的渠道,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为两国人民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能结合调查报告的四点内容,谈出其中的两点即可。每点3分,必须包括“思考”和“建议”两方面,言之成理即可)22.(1)是纯金的吗?/是24K的吗?(2分,要注意突出讽刺效果)(2)欲壑难填/咎由自取(注意突出反腐倡廉的主题)(3)极度膨胀的贪欲,自取灭亡的结局。/反腐倡廉,坐言起行。23.【解析】

示例:尊敬的×××院士:我谨代表全校同学对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感谢您于百忙中抽时间来为我们作专题报告。您取得的成绩为母校增添了光彩,让我们备感自豪。我们将以您为榜样,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表示欢迎和感谢2分;赞扬院士取得的成绩并表示自己的决心2分;语言得体2分。)

〔素材搜集〕

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洪应明(明)真正乐观主义的人是用积极的精神向前奋斗的人,是战胜愁虑穷苦的人。──邹韬奋 人生最大快乐,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谢觉哉 人生最大的苦恼,不在自己拥有太少,而在自己希望太多。──罗曼•罗兰 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迸射出来的。

──罗曼•罗兰

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布雷默 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

──罗曼•罗兰

笑是一种没有副作用的镇静剂。──格拉索 快乐没有本来就是坏的,但是有些快乐的产生者却带来了比快乐大许多倍的烦扰。

──伊壁鸠鲁 没有一回的快乐是无烦扰的。──福莱 只有信念使快乐真实。──蒙田

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本生 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德谟克利特 做好事是人生中唯一的确实快乐的行动。──西德尼 没有人能比笑得过多的人更感到深切的悲哀。──里克特 牙齿痛的人,想世界上有一种人最快乐,那就是牙齿不痛的人。──萧伯纳 对于那些内心充溢快乐的人们而言,所有的过程都是美妙的。──罗莎琳•德卡斯奥(美)欢乐来自你潜能的发挥。──威尔•舒尔兹

回味现在的福祉吧,每个人都有许多,不要沉湎于过去的不幸,因为每个人都同样有自己的不幸。──查理•狄更斯(美)世界上没有比快乐更能使人美丽的化妆品。──布雷顿

2008届月考试卷 快乐,是精神和肉体的朝气,是希望和信念,是对自己的现在和来来的信心,是一切都该如此进行的信心。──果戈理(俄)快乐不在于事情,而在于我们自己。──理查德•瓦格纳(美)命运不能妨碍我们的欢乐,让他来胁迫我们吧!我们还是要欢笑度日。只有傻瓜才不是这样。

──高尔基(前苏联)人们需要快乐,就像需要衣服一样。──玛格瑞特•科利尔•格雷厄姆

所有的人都以快乐幸福作为他们的目的;没有例外,不论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是如何不同,大家都在朝着这同一目标前进。──帕斯卡(法)最明亮的欢乐火焰大概是由意外的火花点燃的。人生道路上不时散发出芳香的花朵,也是由偶然落下的种子自然生长出来的。──塞•约翰逊(英)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并无特别原因而快乐的人,他们仅仅因快乐而快乐。

──威廉姆.拉尔夫.英奇(美)

世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发现了世人没见过的新物质和已知物质的新性质。──依•尼查叶夫

发现你的存在是生命的开始,于是,每一时刻都是一个新的发展,每一时刻都带来新的欢乐。──奥修(印)乐观都于一个灾难中看到一个希望,悲观中于一个希望中看到一个灾难。──谚语 我所知道的最大的快乐就是暗地里做一件好事,而偶尔地被发现。──左拉

范文: 天堂门前

几十年前,我和几个年轻人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懂得了快乐到来的时机,年轻的我对这句话坚信不疑,因为当时,我确实尝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滋味,那种乘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友人一同荡桨的特殊滋味。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富了,我的钱包鼓起来了,我成为了尽人皆知的大富翁,那种滋味却日益减少直至荡然无存。我不快乐,我也不明白快乐为什么不再突然造访整日忙着赚钱的我,不过现在,我想我再也不用明白了,因为我已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一阵恍惚之间,我来到了天堂,今天来天堂报到的人并不多。除了我之外,只有一个穷人。他一身破烂的衣衫,不用多想他的生前一定饱受艰难和困苦。我轻蔑地望了他一眼,却怎么也对他鄙视不起来,因为他一张脏脏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很显然,他拥有我所没有的快乐。

“嗨!老头,你为什么这么快乐?”我不满地问道:“我有万贯家产,无数的房产地皮,至今仍然很痛苦,而你,一个叫花子,你凭什么快乐?”

我大声斥责道,可是心中却对他充满了羡慕。

那个穷人并不在意我的出言不逊,反而咧嘴笑了,说道:“我的确是个叫花子,我很贫穷,每天都在为着自己的三餐而劳碌,我生的时候什么也没有给我的母亲带来,死后又没有给我的子女留下什么。但是我并不遗憾,因为我的生活中有快乐。”

“我缺少的正是这种快乐。”我哭丧地说。“我很清楚,这是你们富人的弊病,虽然我们同样每天都辛苦地劳碌着,可是结果却不同,你们只是一味地赚钱,即使赚了很多的钱,但快乐不会因此而造访你们。而我们穷人在忙中却很在意身边的一点一滴。像我回到破烂的茅屋时,妻子递过来一杯水,儿子坐在我膝上,甜甜的叫一声爸爸,我都会感到很快乐。”

听了他的话,我的喉头像是被什么卡住了发不出声来,我的妻子何曾没有递过我一杯水,可被我让管家接过来了。我的子女又何尝不想在我的膝上撒娇,却被我让保姆把他们抱走了,我丧失快乐并不是别的,而恰恰是因为自己,因为我忘记了生活的一点一滴,放弃了对生活

2008届月考试卷 的爱,于是快乐也放弃了我,不再来造访我了。

想到这里,我后悔地低下了头,两行热泪洒在了土地上。

点评:文章用童话的形式揭示了快乐的真谛,是对世俗现象一个很好的反映,有钱=快乐吗?答案是否定的。作者理解的生活快乐是情感的幸福(特指了亲情),从这一点为切入写快乐,笔墨集中,浅显易读易懂。

文章的题目有待商榷,近年来以此为题的作品较多,这篇文章完全可以起一个稍有想像的题目,也许会更好。

2008届月考试卷

江苏省兴化一中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江苏省兴化一中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因为利益至上,让文学回到文学自身,在这个年代已经成了一种奢望......

届湖南省益阳市一中高三第九次月考语文试卷

1.诗文默写填空。(8分)(有错别字要酌情扣分) 【小题1】请将下列诗文默写完整。 ①小时候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②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小题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①......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2016届高三语文月考试卷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

云南昆明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云南昆明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不仅为我们现有社会的转型提供了......

届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卷D

1.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晓战随金鼓,。(《塞下曲六首》其一)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凉州词》) ③__________,单于夜遁逃。(《塞下曲》) ④蒌蒿满地芦芽短,。(《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下载届广东省惠来一中高三月考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届广东省惠来一中高三月考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