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字,六条线,破解农民发展难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沙河乡:念好六字经,乘上地方经济发展“动车组”
时间匆匆,第一季度已经结束,开拓的步伐,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止,负重致远,沙河乡一班人奋力前行,迎来首季开门红。走在该乡中学公寓楼、公园二期、凡帝锦鲤南美虾养殖生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上,轰鸣的机器声震耳欲聋,工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正在为东部小城的崛起挥汗如雨,白莲藕、黄金梨、双孢菇、育苗基地上穿梭的人群,一片繁忙景象,老人眼中“旱天吃蚂蚱,涝天吃蛤蟆”的土地旧貌变新颜,昔日的农业大乡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研读上级政策,找准发力点
突出一个“接”字。“上接政策,下接地气”。基层是大舞台,一线是大熔炉,实践是大考场。要想发展,要想带领群众致富,脱产干部必须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勤于研读政策“接天线”,敢于深入基层“接地气”,善于扑下身子抓落实,为此乡党委政府可谓绞尽脑汁,费了不少劲。为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开办了“星期五学院”,每周五坚持学习上级政策,让脱产干部熟知上级政策,学会对接上级政策,懂得用活上级政策,明白干什么,应该怎么干;为拓展发展思路,班子成员、支部书记到潍坊、淄博等亮点地区和玉皇庙、孙集等兄弟乡镇取经探秘;为打开畜牧业发展新局面,养殖村到盐窝实地考察;为激发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积极性,启动 “支部书记论坛”,让好弱村同台竞技,好村有说头,弱村有压力,即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又能促进薄弱村转化;为让脱产干部沉在一线,2012年2月,该乡给每个村派驻了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帮助村里理思路、出点子、想办
法,给每名脱产干部下发民情日记,记录包村工作,记录村里的发展变化,通过定期检查调度,真正变下村指导为实干,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对接。
规模化抱团发展,减工降本
抓实一个“转”字。沙河乡是典型的农业大乡、劳务大乡,每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可是还有四分之三的农民离不开土地,“闲”在家里的农民怎么办,在外务工的人员不能安心怎么办,应该如何破解?成了该乡党委、政府思考、探索、尝试、破解的课题。按照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思路,该乡依法、有偿、有序流转土地2万亩,让大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社区建设和推进城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说到土地流转,可不是一帆风顺。新事物、新问题,起初群众不理解、难以接受,老思路、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如何让群众接受,合作社负责人头上新添的一根根白发,让笔者触动。宣传发动,座谈了解,没有几个群众动心,群众把土地当命根子,潘家村为流转100亩土地建大棚,支部书记给自家婶子下了跪。俗话说:“有理能说清,群众心里有杆秤”,一轮轮发动,一次次党员、群众代表座谈,讲政策、算收益账,群众认可了,土地集中了,规模化发展顺理成章。合作社负责人给我们算了一笔明细账,群众不种地,每亩地可以得到1000余元的承包费,一年外出务工能收入3万多,家里有地年青人不能安心外出务工,农忙时来回路费加上误工费,细细一算得不偿失。土地流转后,种子农药从零售变成批发,机械从跨片作业变成连片作业,粗略一算每亩地种
子能省15元,打药除草能省10元,肥料能省50元,收割能省25元,一年下来一亩地不算人工就能节省100余元,加之统一销售价格提高的收益和统防统治节省人工的费用,2万亩地一年能增收300余万元,2012年该乡成立了山东省首家中海农业产业化合作社,一喷三防集中打药、60台机械统一收获,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经营替代了传统的“男耕女织”模式。
转变发展方式,增值增效
用活一个“调”字。2万余亩土地,说起来不多,如何盘活,如何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做起来实在不是件容易事,盐碱涝洼地除种值小麦、玉米、棉花等传统农作物,还可以种植什么?历届乡党委、政府多年来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尝试,传统的种植模式捆住了致富的手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成了新一届党委、政府亟需面对的问题。沙河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转变思路,提出了“农业抓特色”的发展思路,围绕“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做起了文章,促进了特色产业从无到有,由少到多,逐步发展壮大。乡党委政府按照村情、地块、土质,适合建大棚的发展大棚蔬菜,适合育苗的发展绿化苗木,碱地种野菜,涝地种高粱,把一片片碱地涝地变成了生金的宝地。特别要提的是习家村,在市派第一书记屈召富的带动下,该村发挥林地多的优势,发展林下种植双孢菇110余亩。截至目前,全乡已发展白莲池藕面积5000亩,人均增收3960元;发展黄金梨面积3000亩,亩增效益1万余元;建成金银花、山药、地瓜、辣椒、鲁花花生、黑花生、食用菌、蔬菜大棚等特色种植基地7000余亩;发展迎春、樱花、金叶女贞、竹柳、抗碱枊等30多种城市绿化苗木基地1000余亩;发展养殖专业村26个,集约化养殖小区39个,特别是少数民族村肉羊养殖年出栏达到30万只,畜牧年产值达到3亿元。目前,棘城中街已成为黄河以北最大的肉羊集散地之一。
培育产业特色,突显优势
做大一个“品”字。沙河乡的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了“量”的优势,却缺少“牌”的优势,仅靠农贸市场销售,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优质的土特产,价格上不去,进不了大超市,难以实现农超对接。归其原因是“三个缺乏”成了拦路虎,缺乏品牌意识,缺乏品牌打造,缺乏市场培育,份额较大特色农产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价格低廉。如何实现农超对接,如何打造提升品牌,把品牌做大做强,乡党委政府积极筹措。他们认识到要想打出自己的品牌,必须既会生“孩子”,又会取名字,既要强自身,又要跑市场。他们拿出专门力量,来攻破这一难题,多次到农博会进行农产品展销,多次做客山东电台农村频道宣传推介,于2010年审批通过了“沙河莲藕”国家地理标识商标,于2011年审批通过了“沙河香”白莲藕、黄金梨绿色食品,黄金梨生产基地也被济南市农业局评为梨标准化生产基地。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汗水必将结出甜美的果实。沙河乡迎来了黄金梨、白莲藕丰收的喜悦,光是品牌一项年增收200余万元,并且黄金梨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第7频道《农村天地》栏目关注,多次来沙河采风,从黄金梨育苗、嫁接、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开花、结果、分类、包装、销售等多个环节全程跟踪录制黄金梨生产全过程,大大提高了沙河黄金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给黄金梨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注入了新的动力,为黄金梨市场开拓、品牌提升、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广的平台。
创办示范项目,引领发展
注重一个“带”字。典型是一面旗帜,引领示范带动发展。沙河乡以抓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基层基础为突破口,在党建机制创新上做了探索和尝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该乡进一步健全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目标管理和考核奖罚细则,实行脱产干部与村级干部同时学习培训、同步推进工作、同样服务群众和同享考核奖惩管理,实现了脱产干部下一线,为帮包村理清发展思路、谋划发展方向,带领村“两委”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相继完成了基层党建、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等5个大项、21个小项工作任务;深入推进示范村创建工作,引导36个基层党支部开展规范化党组织创建、创业型党组织创建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每年可创建3-5个规范化党组织,2-3个创业型党组织和服务型党组织,相继创建了席村家食用菌基地、潘家村大棚菜基地、北徐村育苗基地、西排村平菇养殖基地、西邸村养猪基地,切实树起了身边可学可比的典型,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发展。
提升思想境界,增强执行能力
全靠一个“担”字。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担当是接受并负起责任,脱产干部身在基层一线更应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习近平同志指出:“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连,有权必有责。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
没有担当精神。”“勇于担当”是一种态度,“敢于担当”是一种胆识,“善于担当”是一种本领,它来自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它来自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这一切沙河乡一班人在积极践行,通过举办“星期五学院”、“支部书记论坛”、“我为沙河发展献良策”、“走出沙河看沙河”等一系列活动,干部队伍的素质显著提升,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想发展盼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通过践行“一线工作法”,每一名干部身上都有责任,每一个村都有了发展目标。
走过的路上难免有坎坷、有荆棘,“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困难和问题就会变成指导前行的“明灯”。我们深信土地流转的成功,特色产业的壮大,民生工程的铺开,必将带来一新轮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必将为建设人文、生态、富饶新沙河开启新的征程。(张钢锋)
破解发展难题农民脱贫致富----我县农村人口“三三制”分流纪实我县是高寒干旱,水资源匮乏,农牧业生产基础薄弱的地区,农业生产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工作重点......
破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难题□ 工作与思考核心提示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发展还不......
怎样做就能让学生喜欢并写好作文呢?经过认真的思考研究和实验探究,我们总结出了“做做、说说、写写、学学、评评、改改”的六部作文教学法,并应用与教学实践,收到很好的效果。这......
地处广西西北部的XX市,是桂西北中心重镇,大西南出海通道、黔桂铁路和龙江河横穿市境,交通便利,物产丰富。1993年,XX撤县设市,国土总面积3869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余人。2004年,XX市委......
大额医保破解农民大病难题石市2005年起全面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但是由于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比、封顶线和保障水平还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