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兴发煤矿探放水设计(非资质单位编制)_云南煤矿探放水设计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6:30:1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织金兴发煤矿探放水设计(非资质单位编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云南煤矿探放水设计”。

织 金 县 兴 发 煤 矿 主(副)平硐

探 放 水 设 计

制: 机电副矿长: 安全副矿长: 安全副矿长: 矿

长:

间:二O一二年八月二日

第一章 地质条件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

矿井位于珠藏向斜南西端,该向斜形态完整、核部宽缓,两翼基本对称。岩层总体走向为南西向,倾角为10—17°,平均倾角为14°,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矿井建设至今,未发现大的断层,矿区内的断裂构造分布在矿区的北部外围(断层倾向北东),对矿区内的煤层开采影响不大,兴发煤矿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属简单类型。

矿区为高原侵蚀剥蚀山地地貌及谷地地貌,地形南北低,中间高。区内最高点标高为+1792m,最低点为北东角河床,海拔+1450 m,相对高差达342 m,地形复杂程度中等,地貌特征受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和气候条件所控制,煤系地层易风化剥蚀,形成反向坡,冲沟较发育,谷深坡陡,河谷大部分为第四系松散物质所掩盖。三叠系地层形成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区内仅有二条季节性冲沟,向北流淌汇入矿区北部的水塘河,河流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

二、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兴发煤矿区行政区划属织金县珠藏镇链子村管辖。地处贵州高原中部,分布在珠藏镇链子村,矿区总体呈不规则多

边形展布,面积0.8643km。地势南部高,最高处海拨+1792.0m,最低点处在矿区北东端, 海拔标高1450m,最大相对高差340m。+1792.0—+1700m作为低中山岩溶和峡谷地貌。本矿区位于乌江上源水塘河流域,地表水体系由南向北的雨源水溪流经矿区北东缘的水塘河,属长江流域。矿区内受地形,岩性控制,地表水基本上由南向北迳流。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系,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地形呈陡坡状,地表水排泄条件良好,但老窑及采空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积水,靠近老窑区的掘进或回采时必须加强防水工作确保矿井生产安全,同时为防止地表水和山洪水通过开采后的裂隙与井下贯通,必须加强地表堵漏及排洪工作。

2、含、隔水地层

矿区面积0.8643km,因地层倾角较缓,第四系覆盖面积广,区域内地层在矿区范围内均有出露。根据岩性组合、岩层富水性和可采煤层赋存空间等因素,将井田内地层划为4个含水层,3个隔水层段,现分述如下:

(1)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段:分布于沟谷、洼地及缓坡地带,主要为冲积砂砾,残坡积角砾亚粘土,砂质粘土及崩积物组成,厚一般1—8m。含孔隙水,富水性弱。

(2)仙关组第四段(T1f):为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粉砂岩,碎屑灰岩、泥质灰岩及泥灰岩组成。含裂隙水,富水

2性弱,可视为隔水层。

(3)飞仙关组第二段(T1f):由鲕状灰岩、灰岩及少量泥灰岩组成,岩溶发育,富水性强,为岩溶含水层。

(4)飞仙关组第一段(T1f):由泥岩、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组成,含裂隙水,富水性弱,可视为隔水层。

(5)大隆长兴组(P3c):由硅质灰岩、硅质岩、燧石灰岩。泥灰岩及砂岩组成,岩溶发育,富水性较好,为主要的岩溶含水层段,距主采6号煤均40m左右,故对采煤影响较小。

(6)龙潭组(P3l):由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灰岩及煤层组成,含层间裂隙水。泥岩、煤层为隔水层,层间灰岩或燧石灰岩含岩溶裂隙水,是矿井的主要充水含水层,但因其厚度较小,富水性不多,对矿井充水有一定影向。

(7)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出露于矿区外的北西面。岩性为深灰色至灰绿色、紫色玄武岩、凝灰岩,凝灰质角砾岩,可视为隔水层。

3、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矿坑充水水源有3种,其中大气降水、老窑积水是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次为地下水。

(1)地下水:地下水是矿坑的直接充水水源。当矿山

2主井揭露或通过含水层时,地下水就会立即涌入矿坑。主井揭穿含水层厚度愈大,矿坑的涌水量就愈大。

(2)地表水:因矿区开采标高大部分高于地表水水位以下,小溪距矿区较远,断裂是地表水下渗导流的主要通道,雨季地表水渗入是主要影响因素。

(3)民采废硐积水:由于废硐长年不排水,贮有大量积水,直接或间接地增大矿井涌水量,特别是在雨季,大气降水通过小煤窑而进入井下,使矿井涌水量明显增大,有些小窑开采在山沟里,且开采深度大,积水较多,对矿井井下安全构成威胁。

第二章 水患类型及含水区域分析

1、矿井水害类型

兴发煤矿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矿井水害类型主要有采空区和老巷积水、断层水、顶板裂隙水、地表水。

2、突水水源与地下水导水通道(1)突水水源

突水水源主要为采空区和老巷积水。(2)地下水导水通道

大梨树煤矿各含水层之间一般无水力联系。但遇断层时,含水层会通过断层裂隙导入井下。在生产过程中应留足隔水煤柱,避免因开采隔离煤柱,造成采动影响,使地面水及各含水层水通过采动裂隙窜入井下。

第三章 防治水方案 第一节

地面防排水

防排水工作要在矿防排水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坚持预测预报,不打无准备之仗,全面开展常抓不懈地开展矿井防水工作。

一、生产技术科地质部门组织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收集,老窑开采情况资料的收集,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二、对矿区地表易产生坍陷,滑坡,泥石流地点进行调查。

三、对矿区工业广场及房前屋后的水沟全面清理,保持畅通。

四、保证副平硐,主平硐井口周围的水沟必须低于井口60cm以上,确保山洪不流入矿井。

五、对地表煤层露头,特别是有老窑井分布地带以及矿区内的山体陡坡带,在暴雨期间派人巡山检查,对危险地带加强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防止山洪导入矿井。

第二节

井下防排水

一 对井下所有排水沟进行全面清理,并保持水流畅通,主副水仓要轮流进行清理,保持有空仓,随时应急使用。

二 对井下排水设备进行经常性的检修和维护,保持排水设备正常运转和良好状态。

三 仓库有相应的防洪抢险物资储备,木料2立方,麻绳100米,编织袋500只,铁钯10把,铁铲10把,锯5把,大锤2把。

第三节 采掘工作面探放水

一、探放水原则

必须做好矿水文地质资料的分析工作,在矿井建设生产过程中收集水文地质资料,对矿区内老窑采空情况进行调查访问,掌握矿井水文地质变化情况和矿井涌水量的变化情况。

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和“有掘必探”的探放水原则,接近积水地区,掘进前或排放被淹井巷和积水前,必须按探放水设计进行探放水。

二、探放水规定

探放水眼的布置和超前距离,根据水头高低,煤(岩)层厚度和硬度以及安全措施等进行规定,一般煤层超前距为30m,岩层超前距20m。

三、探放水范围的确定

探水起点的确定:为了确保采掘工作和人生安全,将水

淹区的积水范围、水位标高、积水量等资料填绘在采掘工程图上,经过分析划出三条界线:

1、积水线:积水边界线(小窑采空区范围),其深部界线应根据小窑或老空的最深下山划定。

2、探水线:根据积水区的位置、范围、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及其资料可靠程度、采空区和巷道受矿山压力破坏情况等因素确定,具体规定如下:

(1)对采掘工作造成的老空、老巷、硐室等积水区,如边界准确,水压不超过10KPa时,探水线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煤层中不得小于30m,岩层中不小于20m。

(2)对虽有图纸资料,但不能确定积水区边界位置的积水区,探水线至推断积水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0m。

(3)对有图纸资料的小窖,探水线至积水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0m;对没有图纸资料可查的小窑,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防止发生透水事故。

(4)掘进巷道附近有断层或陷落柱时,探水线至最大摆动范围预计煤柱线时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0m。

(5)石门揭开含水层前,探水线至含水层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20m。

3、警戒线:沿探水线外推50-150m(在上山掘井时指倾斜距离)即为警戒线。

四、采掘工作面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采掘工作必须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有疑必停”的探放水原则,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探放水;

①接近水淹区或情况不明井巷、老空时;

②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裂隙带和陷落柱等时,或通过它们之前;

③打开水体隔离煤柱之前;

④接近可能与河流等水体相通的断层破碎带等; ⑤接近有水的采煤工作面或稀泥的灌浆区时; ⑥接近未封闭又可能突水的钻孔时;

⑦采动影响范围内有承压水等又存在隔水岩柱厚度不清时;

⑧接近水文复杂地段又情况不明时; ⑨采、掘工程接近其它可能突水段时。

矿井在生产中要及时收集有关资料,确定小煤窑积水探水线位置,以防开采上部煤层时和小窑、老窑穿透而发生透水事故。经探水确认无突水危险后,方可向前掘进。

五、矿井突水的一般预兆:

掘进工作面或其它地点突水前,一般都有以下预兆:

1、挂红。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时,附着在裂隙表面,出现暗红色水锈。

2、挂汗。水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在煤岩壁上凝结成水珠,此时巷道接近积水区。但有时空气中的水汽遇到低温煤块也会挂汗,这是一种假象。所以,遇到挂汗时,要辨别真伪,方法是剥去一薄层,观察新暴露面是否也有潮气,若有则是突水先兆。

3、煤壁变冷。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时,气温骤冷,煤壁发凉,人一进去就有阴冷的感觉,时间愈长就愈感到阴凉。但受地热影响较大的矿井,地下水温高,当掘进工作面接近时,温度反而升高。

4、出现雾气。当巷道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形成雾气。

5、水叫。井下的高压积水向裂缝挤压与两壁发生摩擦而发出嘶嘶的叫声,说明已很接近积水区。若是煤巷掘进,则突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

6、顶板淋水加大。

7、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8、水色发深,有臭味。老空水含铁质变成红色,酸度

大,水味发涩。断层水呈黄色,水无涩味而发甜。溶洞水大多在石灰岩中遇到,是呈黄色或灰色,有时带有臭味,有时也出现挂红。冲击层水色发黄,往往夹有砂子,开始时水小,以后逐渐增大。

9、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10、裂隙出现渗水。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尚远;若出水浑浊,则离积水区已接近。

当发现上述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判明情况,向矿调度室或领导报告。如果情况紧急,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六、探放水钻孔布置

根据我矿煤层倾角及煤层厚度的情况。掘进面可能会受前方、两帮及顶邦采空区的威胁。主平硐钻孔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布置呈扇形布置,共布置5个探眼,倾角00;方位角以巷道中线往左、右以6°、12°度夹角,中眼与巷道方向一致;倾角分别以水平方向向上分别为6、12度的夹角向巷道顶帮布置。以确保不漏探。

钻孔夹角分大夹角与小夹角两种,大夹角钻孔夹角7-15度;小夹角钻孔夹角1-3 º,根据老空区的规模大小而定,老空区规模大夹角大,老空区规模小夹角小。以不漏探老空老巷为原则来确定夹角大小。我矿以取中间角为钻孔夹角

(6-12度)。探水钻孔水平安全距离原则上不低于90m,超前距为30m。煤矿要根据实际情况增补钻孔,设计见附图。

第四章 安全措施

1、测量和防探水人员必须亲临现场,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的位置、方位、角度、深度以及钻孔数目。

2、预计水压较大的地区,探水钻进之前,必须安装孔口管和控制闸阀,进行耐压试验,达到设计承受的水压后,方可继续钻进。特别危险的地区,应有躲避场所,并规定避灾路线。

3、钻孔水压过大时,采用反压和防喷装置的方法钻进,并有防止孔口管和煤(岩)避突然鼓出的措施。

4、探放老空水前,首先要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老空积水高于探放水点位置时,只准用钻机探放水。探放水孔必须打中老空水体,并要监视放水全过程,核对放水量,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钻孔接近老空,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涌出时,必须有瓦斯检查员或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程规定时,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调度室,及时处理。

5、钻孔放水前,必须估计积水量,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流量;放水时,必须设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水压,做好记录。若水量突然变化,必须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矿调度室。

6、保持巷道内无杂物,畅通无阻。

7、加强工作面支护,支架之间打好撑筒,支架附件完整齐全,不前倾后仰,不空帮空顶。

8、在探水地点,备好一定数量的坑木、麻袋、木塞、木板、黄泥、锯、斧子等材料和用具,以便急用。

9、确保工作面正常通风,指定专人检查瓦斯、CO2等有害气体,保证工作面有足够的风量。

10、检查安全通道,避灾路线的畅通,并告知所有受水威胁的井下人员熟悉避灾路线。

11、打钻时,发现煤岩变软、片帮、来压或顶钻,钻孔水突然增大等异常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而用木料等固定、顶住钻杆。并立即向矿部报告,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理。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

12、钻孔探到水时,必须下好套管,安装闸阀,控制放水。钻孔放水时,必须设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量水量、水压,并做好记录,若发现水量突然增大等异常情况,立即向矿部报告,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

13、检查矿井排水系统是否正常,包括水沟、水泵、电机、管路等的正常使用,保证矿井有足够的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

14、必须按有关防治水组织方案措施,进行精心组织专人负责探放水队伍施工。

15、探水工作面安装一台直通地面调度室的电话。

16、钻机操作注意事项:

(1)钻机在搬运过程中,应防止碰撞而损坏(包括挤压)机械或油管,斜坡提升应制定相应安全措施。散件运输时,必须保护好油管及螺纹接口,防止泥沙煤渣进入;

(2)钻机进入工作地点,应选择好适当的位置,将机架放到最低点,然后将动力部分起吊到机架上方,根据选定的位置用螺栓固定在机架上,调整好方位角,用立柱锚固好机架;

(3)接通电源。开机前,先检查整体安装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盘动电机是否卡阻,液压系统是否联结正确,如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点动电动机,检查电机旋转方向与油泵的标定方向是否一致,电机、油泵有无异常声响,然后起动电动机进行试运转,检查系统工作是否正常,接头处是否漏油;

(4)按钻机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钻孔施工;

(5)操作人员衣服、毛巾、灯线必须穿戴拴绑好,上下钻杆人员必须站在钻机的侧面,不能与给进把成一直线,也不能遮挡着操纵手把人员的视线;

(6)打探水孔、排放空、超前钻孔时,应按安全措施工,注意来水量增加时,不得拔出钻具,及时汇报;在打钻时,应定时检查瓦斯,同时要悬挂便携仪于钻机5m以內的回风测;放炮时施钻人员必须撤到指定的安全地点。施钻地点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1%,否则不准送电开钻;在打钻时,如出现喷孔、抵钻、瓦斯涌出量忽大忽小应立即停止打钻,也不要退钻,立即报告矿长及总工,且同时观测情况后及时汇报,经矿长或总工批准后,按矿长或总工意见处理。

(7)严禁设备带病运行:每个班开机前均要全面详细检查设备各部件的完好情况,运行中的轴承、油温、马达、电动机等温升不得超过60℃,否则应停机检查处理;进钻时要选择好钻头、钻杆,对钻杆的拆卸不要敲打,以免损坏接头部位的梯形扣;

(8)加强钻机的维护检修:对运动部件要定时注油,特别是六方轴的润滑,并定时清洗或更换过滤器;

(9)每班工作完毕后,要检查设备,作好交接班工作,将开关手把打到零位并锁闭好方能离开现场。

6.打钻过程中,必须指派1名瓦检员随时检查瓦斯,瓦斯达到1%时,必须停止打钻;

7.打钻过程中,发现水流加大,必须停止打钻,关闭钻机用水,报矿值班领导及技术人员,以便及时通知水泵司机

启泵排水,并做好涌出量观测记录;只有当涌水量明显下降时,方可开动钻机拌孔;

8.打钻时,严格按钻孔设计的眼位、个数、方位、眼长打足尺寸,钻孔直径φ= 42 mm;沿巷道中线方向钻孔,钻孔深度不低于90m;控制帮距方向钻孔,钻孔深度不低于110m。只有确认无水患威胁,方可在允许掘进距离内开展掘进工作;

第五章 探放水设备选择

1、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第95条规定,井下探放水应当使用专用的探放水钻机。严禁使用煤电钻探放水。探放水钻机必须具备防爆及获得煤安标志。

2、主平硐、副平硐、回风平硐每个掘进工作面各1台工作,共配备3台钻机、一台备用。掘进工作面配备ZY-1250型钻机,共4台(三用一备),电压660V,N=22kW。钻杆Ø42mm,800米;钻头Ø75;放水套管200米,放水闸阀及压力表;大功率排水泵。排水管(铁管)Ø300mm,800米。

3、物探设备及数量

配备1台YD32(A)高分辨电法仪对井下进行探防水。YD32(A)高分辨电法仪以煤层或岩体为介质,根据岩石电阻率成像探测识别巷道顶、底板隔水层厚度、断裂破碎带、含水和导水构造等地质构造。

高分辨电法仪仪器为本安防爆型,可在煤矿井下或其它有防爆要求的环境下使用。

第六章

避灾路线

矿井发生突水水灾事故,井下人员要听从带班班长,安全管理人员或其他负责人指挥,按各自不同位置的矿井水灾避灾路线撤离至地面。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首先应向井下最高位置撤退,或撤退到涌水地点上部水平,避免进入涌水附近的独头巷道。但当独头下山下部唯一出口被淹没无法撤退时,也可在独头工作面暂避。若是老空积水涌出,则须在待避前快速构筑避难硐室,以防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伤害。有条件时,应迅速通知地面调度室告知事故类型、预定撤退路线、可能的避难地点等,以便地面迅速组织有效营救。

水灾避灾原则,人要往有通道的高处撤离,若无法撤离(退)时,人应撤至最高的上山等待救援,要安静,不要急躁,保存体力,矿灯要轮流使用,使其达到最长使用时间。

1、发生透水事故时的处理措施

a、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突水预兆时,必须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b、最先发现透水的现场工作人员首先报告矿调度室,同时迅速组织抢险。水势凶猛来源不明时,人员应立即向高处撤退,安全出井。

c、井下突然突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避灾路线上的指示牌,人员一旦迷失方向,必须朝着有风流通过而又能

通达风井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切勿进入独头下山巷道。

2、透水后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

a、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程度等情况,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b、在水中行进时,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流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

c、如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d、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

e、人员撤退到竖井,需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抢上。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f、如唯一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在独头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

3、透水后被围困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a、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避难硐室中避灾,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避灾。迫不得已时,可爬上巷道中高冒空间待救。如系老窑透水则须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风墙或吊挂风帘,防止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所体伤害。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

b、在避灾期间,遇险矿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要作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

c、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不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

d、被困期间断绝食物后,即使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也应努力克制自己,决不嚼食杂物充饥。需要饮用井下水时,应选择适宜的水源,并用纱布或衣服过滤。

e、长时间被困在井下,发觉救护人员到来营救时,避灾人员不可过度兴奋和慌乱,以防发生意外。

避灾路线:工作面→主井(副井)→地面。

煤矿探放水设计

楚雄市吕合镇石鼓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石鼓煤矿探放水设计一、概述 :1、探放水的目的探水是指采矿过程中用超前勘探的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顶底板、侧帮和前方的含水构造(包括陷......

探放水设计编制提纲

探放水设计编制提纲一、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以经会审通过的工作面水情水害预测分析报告为基础,明确工作面存在的水害类型及危险区段,预计积水范围、积水量、水压等,并确定本工作......

仙岩煤矿探放水设计

桐梓县仙岩煤矿探 放 水 设 计二O一一年九月目 录第一章 概况1.1 交通位置及矿界范围 1.2 自然地理、气候特征 1.3 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 1.4 矿井水调查情况 第二章 探放......

煤矿探放水习题

一、判断题(170题) (√)1、《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气温不得超过26℃;机电硐室的气温不得超过30℃;进风口以下的空气温度不得小于2℃,即除机电硐室外,井下风流的气温允许在2......

煤矿探放水设计方案

第一章 概述为了认真贯彻《煤矿防治水规定》,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生命安全,根据我矿的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我矿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唐一窿井探放水方......

下载织金兴发煤矿探放水设计(非资质单位编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织金兴发煤矿探放水设计(非资质单位编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