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育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2012年全省职业教育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办好“创业园区” 推进校企合作
祁阳县职业中专学校
由于各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也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祁阳县职业中专紧紧抓住了这些难得机遇,全面贯彻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助力祁阳工业园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学校自身也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湖南省“双示范”学校。
一、校企合作助推办学模式的转型
(一)校企合作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近4年,学校办学规模增长了2倍,在校生人数达了6393人(其中全日制学生5163人,非全日制学生1230人),成为了永州市规模最大的一所中职学校。校园面积由150亩扩大到260多亩,形成了“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学校现有专业12个,涵盖加工制造、电子、服务财经、农产品加工等四大专业大类。学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全面推行 “校企互融、多元共建”的开放型办学模式与“厂校合一、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正在争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二)承接产业转移成为办学模式的转型的契机
永州市是湖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先行区,而祁阳县又是永州市的一个大县。祁阳县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总人口101.7万人。县委、县政府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确定把祁阳工业园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并于2007年开始规划建设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新区,而祁阳县职业中专就位于园区内。目前,园区现有工业企业198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个,将需员工10万余人。
根据园区现有产业结构,已初步形成了以科力电机、美星光电等为龙头的微电机、电子元器件及五金件等机械电子业。以凯盛鞋业、富福服装等企业为龙头,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的制鞋、服装产业。以金浩茶油、五洲药包、湘妹食品等企业为龙头的粮油加工、果蔬加工为主和以营养液、大肠液、生物制剂和药用包装材料的食品医药业。以祁阳海螺水泥为龙头,引导现有建材企业优化升级的节能环保新型建筑材料业。
学校审时度势,积极主动迎接产业转移,重新定位发展,明确办学思路,按照“专业围绕市场转、课程围绕岗位转、教师围绕学生转、学生围绕就业转”的思路融入园区产业链,调整专业设置,新开钳工、美妆等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二、工学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办学模式改革的一个主流方向。良好的“校企合作”可以顺利解决中职学校所面临的“招生难、实训难、就业难”等几大难题,使学校快速发展。我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注重实效,结合专业和企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校内“创业园区”模式
建立“教学、生产、经营三位一体”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好,但现状是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一边热一边冷。为此,学校果断决策,投资1200多万元,在校内建立“创业园区”,占地30多亩,自建厂房,招商引资,创办股份制企业“中兴制药机械厂”、“阳泰电子厂”、“阳光服装厂”和“祁阳县职业教育印刷厂”4家校办企业,学校掌握了校企合作的主动权,为机电、电子、服装、平面媒体印制等主体专业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企业有独立生产经营的决策权,又有接受学生实习、就业、培训教师等义务,校企一体,利益双赢,共同育人。
在日常管理上,工厂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并提供实践教学所需原材料;学校负责学生的管理和理论课教学,学生入厂锤炼技能,工厂高级技师手把手指导操作,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即工厂的技师就是学校的学习指导教师,学生就是工厂的工人,参与产品的生产制作全过程。“教学链”与“产品链”对接,使企业和学校相融,企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同时满足了对口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坚持“一个产品锻炼一批教师,一个项目培养一个团队”。目前,学校长期聘请校办企业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企业专家共5人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和实习指导教师。近3年,学校共安排专业课教师共计34人次在校办企业任职,参与企业生产、研发等技术实践活动。
学校与企业“血脉”相连,共生共荣,才能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长效机制,保证学校可持续良性发展。
(二)定向培养模式
目前,祁阳工业园区随着以凯盛鞋业、富福服装、成信鞋材等制鞋、制衣等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日益增多,园区劳动用工需求量大,特别是鞋、服设计与制作技术专门人才更是短缺,已出现“用工难、用工荒”现象。经过考查调研,2010年,学校与凯盛鞋业、富福服装达成合作共识,重新调整了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结构,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入校即入厂,毕业时通过学校和企业的考核,由企业负责安置就业。通过与企业实行定单式培养,学校负责招生、理论课教学,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训。企业负责实践教学和安置就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实施教学计划,同时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负责授课、讲解及学生的入厂实践指导。服装专业2011年秋季招收新162人,全部实行订单定向培养。该专业从一年级就引入了企业培训教材,由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实行“4+2”教学模式,即每星期安排4天校内学习,2天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活动。
(三)校店合一模式
目前,商务外语、财经与导游、美发与形象设计等部分专业在祁阳本地较难找到合适的合作企业,学校想方设法集社会之力,筹资金办企业,为确保学生实习与专业对口创造条件。例如,2010年,学校与广东百莲达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东魅力·祁阳店”,一年来,不仅安排接纳了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学生的实习,还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2011年,学校与祁阳县鑫利大酒店合作,在学校创业园开办了“鑫利商务会所”,给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实践教学环境。
(四)项目运作模式
祁阳县是被农业部命名的“油茶之乡”,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都非常适宜种植油茶,油茶的种植历史也非常久远。以金浩茶油为代表的茶油品牌更是享誉全国。2008年,学校以油茶种植专业为依托,投入 30万元与祁阳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油茶种植改良、加工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油茶种植改良的理论研究与农户种植指导培训工作。形成了“公司+专业+农户+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生及农户运用从这里学到技术走向了致富的道路,扩展校企合作受益群体,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通过这样的模式,我们也参与创办了一些经济实体,既掌握了校企合作的主动权,在协议中规定这些实体有接受学生实习、就业、培训教师等义务,又遵循市场规律,不干涉企业的独立生产经营决策权,校企一体,成为工学结合的利益共同体。
三、校企合作的启示
总结我校多年校企合作的经验,总的情况是国家在推行校企合作制度方面的建设还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虽然一系列的文件规定推动了校企合作开展,但企业均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只有学校多方面采取主动措施。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应当遵循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互利双赢”的基本原则,具体做到四个“共同”,达到三个“零距离”。校企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培养师资,共同实施的培养计划;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备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增强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紧密性和有效性,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方案为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校企各自的优势,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培养出与社会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相适应......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分析论文(精选15篇)由网友“Nana”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分析论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篇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分析论文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强技能校企合作促发展——路桥073班顶岗实习顺利完成 为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发展。近日,应中铁十一局五公司的邀请,建艺系路桥083班全体学生前往浙江海宁参与沪杭高......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名词解释:工学结合是指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校企合作是指一种工学结合实现的方式,校企合作顾名......
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总结近年来,由于招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与此同时,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却不断攀升。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