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长方体的认识新”。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知道长方体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3、掌握求长方体总棱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感知长方体的形体特征。
2、让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3、体现“从生活抽象出图形并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2、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形成长方体的概念。)【教具手段】
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长方体实物模型两个(其中一个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长方体的框架一个。【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和一把尺子。【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活动1
一、引入新课
今天王老师来听课,请同学们鼓掌表示欢迎,从而引出需要两手“相对”运动,手心碰撞时,才会发出响声。
【通过鼓掌这一日常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好,同学们认识它们吗?(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喊出它的名字,其实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平面图形,它们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那讲桌上的这些物体还是平面图形吗?对,这些物体都是占有一定的空间称立体图形。【同时喊,使数学枯燥无味的课题更有趣】
用一双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长方体。【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使数学课堂更现实有意义】 教学活动2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拿出自己带来的长方体,摸一摸,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处呢?我们把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呢?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长方体的顶点。(课件演示)【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引问: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并完成28页表格。提示:可以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的方法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的方法探讨长方体的特征。注意:要求说出数的方法。提醒:学生按住长方体不动,按照一定的顺序数,避免重复和遗漏。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
【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的构建过程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3、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通过讨论可以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体(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体)围成的立体图形,在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12条棱,8个顶点。【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新知】
4、(课件演示)观察长方体的特征,并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练一练,画一画,认识更深刻】 教学活动3
三、认识长、宽、高
学生动手制作、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例2,同时带着两个问题:(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并在小组内交流,合作从而认识长方体,并在交流中资源共享,扬长避短】
汇报: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三组,四条长,四条宽,四条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后,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长,前后方向的棱叫宽,与底面垂直的棱叫高。教学活动4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本31页练习五的第1题。
五、总结反思,发展能力:你能用“我学会了······”来描述今天学到的知识吗?【用“我学会了······”来描述学到的知识,一方面培养学生经常总结自己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六、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
七、用数学创造生活:(出示课件)欣赏水立方、我国著名的建筑物、美丽的长方体盒子等等。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同时感受数学和生活紧密相连,体会数学的重要作用】
八、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 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 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反思与评价】
优点: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设计上我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整体效果挺不错,从开始的鼓掌引出本课关键词“相对”,从“喊”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更生动有趣,再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中间环节让同学们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的方法,让有困难的学生在相互讨论从中学到新知,然后用数学语言表达、总结新知,使新知更系统化。
缺点:同学们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处理不太好,引导力度不够,练习题的处理加大了这节容量。
处理方法:对于同学们意见不统一、出错较多的,不要怕麻烦。应在课堂上更详细认真地一一解决。对于练习题,应在练习课上解决,不然,量太大了,课下仍然需向有经验的教师多请教、多学习、多总结。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认识长方体》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稿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 教学目标:1、通过有序观察、实践操作、讨论辨析等活动,了解各部分......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柳泉中心小学,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下面我分六部分谈谈对本节课的......
《认识长方体》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长方体》......
预习卡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经历长方体的认识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探索意识和求知欲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