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玩灯(花鼓灯)_花鼓灯论文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6:21: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学年论文玩灯(花鼓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花鼓灯论文”。

浅析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河南新县玩灯

学生姓名:卢春明 学号:20095141109 学院: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学

指导老师:蔡菲 职称:助教

摘 要:花鼓灯在新县俗称玩灯或玩狮子,其艺术形式多样。主要流行在淮河流域,历史悠久。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人们渐渐的忽视了传统的文化,是这一艺术瑰宝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花鼓灯艺术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在其中的音乐、舞蹈和表演上。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其中的艺术表演和里面的音乐风格。

关键词:历史地位;玩灯内容;舞蹈形式;鼓点节奏;歌词

Abstract: flower-drum lanterns in the county as a lion, play lamp or play its artistic diverse forms.Major epidemic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 has a long history.But with the arrival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people gradually ignore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art treasures facing extinction.Flower-drum lanterns with high artistic value, especially the study of music and dance in which and the performance.Mainly introduce one here in the performing arts and music style.Keywords: historical position, Play lamp content, Dance forms, Beat, Lyric

前言

曾有“千班锣鼓百班灯,村村都有花鼓灯”的鼎盛局面一去不复返。花鼓灯作为研究我国民间歌舞艺术的“活化石”为什么会成为那天边美好的夕阳呢?其主要原因还是他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不知道创新,失去生存的土壤。那么美好的花鼓灯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其实花鼓灯艺术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在其中的音乐、舞蹈和表演上。

一、花鼓灯的起源

“花鼓灯相传出于夏朝,真正有史可考源于宋代。从古至今的千年风雨中,始终以华夏文明的主体形象出现,是研究我国民间歌舞艺术的“活化石”。曾有“千班锣鼓百班灯,村村都有花鼓灯”的鼎盛局面。

花鼓灯艺术是世界上单一语汇最多、最能以肢体语言表达复杂情节和人物情感的民间舞蹈之一,以热烈、奔放、敏捷、灵巧、优美、细腻的艺术风格和舞蹈语言体系的丰富性系统性,成为汉民族最具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其动作大多从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提炼发展而来,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花鼓灯的另一部分——灯歌,基本曲调则大多来自淮河两岸的民间小调,内容极其丰富。花鼓灯锣鼓更是自成体系,它自由灵活音色变化丰富、富有极强的旋律感,是花鼓灯歌舞的灵魂,民间流传着“锣鼓一响,脚底板发痒”的说法。

关于花鼓灯的起源还有一个大家比较感兴趣的神话传说。花鼓灯起源于夏代,在涂山脚下,大禹会诸侯的地方,大禹娶了涂山氏的女儿——女娇为妻,新婚不久,大禹便出征为天下人治水。大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女娇十分想念大禹,每天抱着儿子启站在山坡上向着远方眺望,祝愿丈夫治水成功,早日归来。由于她望夫心切,精诚所至,化成了一块巨石,后人称为“望夫石”、“启母石”。为了纪念他们,人们盖起了禹王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赶庙会,打起锣鼓,跳起舞蹈,从此就有了花鼓灯。

二、玩灯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变更,一些传统的艺术也被历史的长河所泯灭。花鼓灯亦如此.在新县,只有在正月十五或重大庆典活动时才能看到.会的也只是少数的年龄大的老人。年轻的人对这从来不感兴趣,只是看看热闹。虽然当地政府在每年的元宵节的时候会给演员们一定的物质鼓励,但似乎效果不是很大。在我们新县花鼓灯俗称玩灯或玩狮子。

我很庆幸自己能生活在那里,每年都可以体会花鼓灯给我带来的艺术魅力。下面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玩灯。

三、玩灯的内容

玩灯的内容有;舞狮、龙灯、高跷、划龙船等等,精彩绝伦。每到那个时候,村里人都回来参与进来,舞龙、舞狮或敲锣打鼓,各尽其责。

提起玩灯就不得不提到里面比较生涩的词汇例如: “头人” :所谓“头人”,就是具体组织玩灯各方面事宜的人。“头人”一般以家为单位,因此只有成家才具备做“头人”资格。“头人”分“大头人”、“二头人”,有的村还有“三头人”、“四头人”,这些视村子大小而定,多设的目的主

要是好分工协作,但一般都以“大头人”为主。“头人”每年一换,有的村子是轮流做,有的村子是谁家有钱、有能力,谁家就抢着做,这叫“抢头”,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有钱的大村子,像这样的村子多几个建筑老板或做生意的就不得了,那年年肯定是非常热闹。“头人”的主要职责除了组织玩灯之外,还 负责“灯酒”(玩灯后招待所摆的酒席)的招待以及安全等方面的事宜。

“开光”:为狮子开光和佛家、道家所说的“开光”一词意思差不多,就是有村子最有权威的“将军”来主持,香蜡、爆竹、黄表自然是少不了的,“将军”进行一翻仪式后,把狮子供奉在神龛下面的桌上,点上香蜡,开光便结束。小时候听老人说,开过光的狮子是不能摸的,一摸就会肚子痛,我那时候不信邪,还真的摸了一下,并把一粒花生米放在了狮子的鼻子里,结果肚子还真的痛了一天,后来老人们叫我到狮子面前磕个头,说这样就没事了。我只好按他们说的做,结果还真是奏效,肚子立即好了。

“将军”:各村玩灯不一样,有的是醒狮子,就是只要你有劲,就可以去顶着玩。而我们村不一样,我们是“缰狮子”,这是黄陂俗语,就在“檀香”烟雾的熏陶下,众人合力敲锣打鼓,在此闹声震天下,导致神经错乱,身不由己,全身战抖,这个时候将称之为缰下来了,这个缰的过程就叫做“打马脚”。缰下来的人称之为“马脚”,“马脚”一般为男的。在“马脚”之中辈分高,也就是玩的时间久的、资格老的人就称之为“将军”,“将军”又分为“白鹤大仙”或“猴将军”之类的雅号,曾经有一个“白鹤大仙”缰下来后和仙酒时将一只大瓷碗整个吞了下去,而“猴将军”则喜欢“清灯”,就是晚上的时候他要清点哪家没有打灯笼,灯笼清理完毕后他会耍灯,村人将灯笼举得很高,他则像猴子似的去抓,再或者就是把烧得红红的檀香炉用手抱着到处转,还真是神了。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能顶这个狮子头的,你必须一要有天分,二还要神灵青睐你,三还要祖传。所谓祖传,简单比方,父亲缰得下来,儿子就应该可以。

“玩家户”:玩家户就是狮子挨家挨户的玩,到了哪家,那家就要放鞭炮或烟花,在放的有限时间内,用烟、茶等东西招呼村民们,其中的两个环节不得不提,一是“打啖头”,打啖头的人举着灯笼在门口吆喝,如“狮子玩的闹城城啊,爆竹放的不够响。”其他一般是一些吉祥的对联之类的,“打啖头的人”每说完一句,就会把灯笼向上举一下,收到指示后,锣鼓变会敲两下,每家每户说的都不 3

一样。都是根据那家人在一年中的工作及生活状况说出来的。但不管怎样,最后都要说一些吉祥的话来祝福这家人平安幸福财源广进。这也是户主最关心的。但是“叫板”不一样,“叫板”是不能停的,否则狮子会发脾气。二是狮子“敲竹杠”,敲的对象就是在城里工作的人,在外面赚大钱的,来看灯的有钱的亲戚朋友。由一个人牵头,带着狮子到你面前,磕两个头,众人一起哄,你就得套腰包。

“开烟火”:“开烟火”一般由资格最老的“马脚”来举行。他缰下来了后,就以仙人下凡的身份来到民间,为百姓们指点迷津。每年的形式基本上就是先是仙家预告来年的天气和农作物收成情况,再然后以问答的形式想百姓解决疑难。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迷信的形式,但是为了取乐,大家开心,尽管不相信,但是还是把这种形式保留了下来,我想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仙家”的娘娘腔很搞笑。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吧!

“封门”:“封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驱邪。封门的时候所有家户都得把自家门关上,由马脚逐一进行,封门一般形式是,“马脚”将一口“佛水”喷在门上,然后用“令牌”在上面盖一下,最后放一挂鞭炮,就例行结束。

“送灯”:玩灯的最后一项就是“送灯”了。又称之为“送狮子上天”,听说以前是在庙上,点燃一堆柴火,在“马脚”的玩耍中将除狮子头以外的东西全部烧掉。由于我们那儿唯一的一座寺庙在*的时候被破坏掉了,大家觉得将村里女人亲手绣的“狮子圣体”烧掉觉得怪可惜的,所以就将所有的东西保留了下来,以便下年玩耍。我们现在只是将狮子放在供桌上给他上香烧纸祈祷它保佑我们村岁岁平安,就这样整个玩灯的过程算是结束。所有锣鼓等家件交给下一届头人进行保管。

四、玩灯中的音乐

相信大家看完这些生词会对玩灯有初步的了解。在玩灯过程中乐器、歌曲、舞蹈是少不了的.那就先介绍一下玩灯最具代表性的锣鼓音乐

锣鼓音乐是我国打击乐中的精华之一。它节奏鲜明,边打边舞,极富表现力。花鼓灯舞蹈的节奏、步伐、东路、产生于锣鼓音乐,二者关系极为密切。

花鼓灯舞蹈兼有南北文化之长,既有北方刚劲爽朗的特点,又有南方柔美的风韵,形成了热烈、奔放、迅捷、灵巧、优美、细腻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具有特殊的美感力量。

玩灯所需要的乐器主要以打击乐器为主。有锣 鼓 钹 等。吹奏乐器在新县以唢呐为主。正月十五的晚上 狮子就会每家每户的串门表演。每到一户就会有人根据这一家的情况而即兴演唱,一些吉利的话。以祈求大吉大利。在此期间会有许多的人凝神细听,看表演者唱的贴切不贴切,还要看表演者每家唱的是不是一样。这种行为在我们那里俗称“打啖头”。前面已经提到过。多用锣鼓敲击(常用鼓、锣、镲、小锣等四件),锣鼓经无谱,常用凤凰三点头、长流水、小五番、十八番、大刹点、小刹点等,大多即兴变奏,随舞蹈变化而变化。花鼓灯锣鼓音乐的节奏型式多变、欢快高亢、健美而有力度,演奏一气呵成。它的基本节奏型是四二拍,如:押条鼓2/4∣匡匡次次∣,长槌2/4∣匡令匡令∣,撞四2/4∣匡匡∣匡匡∣令匡一令∣匡O∣,等等。鼓的演奏技巧变化丰富,跌宕起伏,忽而用重击、轻打,忽而用“压锤”“捣锤”,突然又打响鼓边,充分调动音响、音色效果,造成声音效果上的差别,有效地发挥锣鼓音乐表情性的特点。音乐多采用民族五声音阶,常用宫和羽、徵混合调式。灯歌唱词的基本句子形式为五句一唱段,其基本结构,最常见的铺陈、对比、问答和重叠;灯歌曲调跳跃多,演出现四度、五度、六度或七度音程,并使用滑音进行修饰,灯歌音乐的主要特点为:无论唱句、唱段多少,都在第三句的结尾由锣鼓敲出匡匡1令匡一令1匡01的过门,然后再接着唱。

由于在当地大多数是即兴演唱。所以大多数歌词很难记录下来,歌词曲调还需进一步考究。因此,在这里我不便做详细分析。在这里只记录了一些关于花鼓戏的歌词以便读者参考。

划龙船

——保字歌 锣鼓打得嘛哟哟„„闹沉沉那呀嗬嗨 接回龙王呀娃子哟„„过新年罗„„哗着 龙王在天嘛哟哟„„奏一本那呀嗬嗨 保佑弟子呀娃子哟„„众黎明罗„„哗着

一保风调和雨顺 二保人口多又新

三保青苗多秀锦 四保虫苗不沾身 五保五谷丰收稳 六保六畜满园林 七保人口多切利 八保生意多粮金 九保万物无伤损 十保全湾得太平

保了一层嘛哟哟„„又一层那呀嗬嗨 再保各位呀娃子哟„„看灯的人罗„„哗着

调侃歌 一进朱山门 稀饭两大盆 盆里有个碗 碗里有个人 豆腐当肉咽 鸡蛋当人生 要想吃朱山肉 一辈子找来生。

五、简单评析花鼓灯音乐中的歌词

其实在我们当地还有许多类似的关于农村生活的歌词,但由于时间仓促。没有来得及搜集整理因此只记下了几首。但经过搜索资料我了解到,花鼓灯的歌词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七类。

(一)、情境式花鼓歌

情境式花鼓歌花鼓灯就是在节目开唱前说的一些俏皮话之类的话。,包括客气话、大实话、自嘲话、岔伞歌、请楼歌等,另外,转场、收场时也有相应的唱词,风趣幽默,烘托气氛。

(二)、情歌式花鼓歌

情歌,是花鼓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以女子对丈夫唱的居多),也是最打动人心和最受观众热爱的。它反映的是沿淮劳动人民朴实、真挚的情感生活,表达了对封建礼教下的婚姻制度的反抗和追求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向往。

(三)、即兴式花鼓歌

即兴花鼓歌,是指表演者根据当时的环境情况,随机应变地进行编词并演唱。不少花鼓灯老艺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见什么唱什么,见什么夸什么。唱词绝大多数是奉承、溢美之词,适宜于各种场合,特别适宜于热闹、喜庆的场合。

(四)、纪实式花鼓歌

与所有的文艺作品一样,花鼓歌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记载历史的作用。对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干旱、涝灾、瘟疫、战争等,花鼓都有所关注和记录。

(五)、劝诫式花鼓歌

劝诫式花鼓歌,主旨是规劝人们向真向美向善,教人以道理,很有教育意义。

(六)、对口式花鼓歌

花鼓歌中,男女对唱的特别多,这也是花鼓灯表演过程中的基本形式。

(七)、新编式花鼓歌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后,花鼓灯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继承和发展。花鼓灯老艺人和一批后起之秀创作出了大量的花鼓歌精品。

在我们新县主要以即兴式花鼓歌为主,其他的为辅。而情歌式花鼓歌和对口式花鼓歌基本上没有。原因可能是受封建观念的影响,玩灯的基本都是男性。后来由于观念的转变才慢慢的加入了少量的女性。这也给我们新县的“玩灯”注入了新的血液。

六、玩灯中的舞蹈

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通过人们形态、神态进行传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可以使人在抒发自己精力和情感的过程中,在精神上达到极至的境界,获得心理上快乐和满足。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舞蹈始终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并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发生着变化。

新县玩灯也不例外,它是在继承汉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创作和发展起来的民间歌舞形式。每逢节日或农闲,新县人便自发地汇集田间、地头、广场、街道,敲锣打鼓,追逐起舞。那催人欲舞的锣鼓,那吉祥如意的岔伞,那健美奔放的舞

姿,那上下翻动的彩扇,那恰似流云的手绢,无不蕴含着东方民族的精神素质和审美情趣。

花灯艺人们创作了极为多彩又富于变化的扇花,手巾花,如“端针匾”、“搭荫蓬”,各种“绕扇”、“翻扇”、“里翻花”、“外翻花”等,巧妙地配合步伐、翻身,使平凡简单的生活动作得以升华。不仅表现劳动还有表现对大自然热爱的“风摆柳”、“风吹荷花”、“凤凰三点头”、“燕子出水”等。扇子和手巾的运用,成为人物造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些动作、动律和形态,组成花鼓灯自成系统的“语言”规律,被人们理解并与之共鸣,起到近似语言的交际功能,为研究江淮儿女的民族精神、审美心理、探究其文化意境提供了重要线索。

七、影响玩灯发展的因素

玩灯作为民间文化表现形式,它通过其体态语言及多种多样的形式,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体现了淮河两岸劳动人民的性格和审美习惯,而这种性格和习惯是在长期的历史生活和地理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有着特殊的表现力和内在活力,也有着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明显特征。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娱乐环境的多元化,在农村再也没有“一盏红灯找来四方百姓,一阵锣鼓吸引八方乡民”的盛大场面。

那么影响其发展原因又是什么呢?

首先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农村青年的外出求学或外出打工,农村基本上都是一些妇女和儿童在人手上存在着许多不足。

其次,农村耕地的减少,花鼓灯的创作来源正是农民在土地上的劳作,例如“鼓架子”的“扁担步”“甩鞭式”“提水式”等舞蹈动作都是基于农民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而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使在农村生活也不用扁担挑水而是吃上了自来水,更不用说赶牛耕地了,在我的家乡,几乎家家都只种植经济作物,植根于土地的粮食生产基本上已经停止了,人们对于原始的农耕劳动形式越来越陌生,花鼓灯的舞蹈形式也在时代的变迁中失去了它的群众基础。

再次,创作的停滞,使得花鼓灯在时代的洪流中渐渐的失去了它的舞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鼓灯,其保护不应局限于对已有的保护,我认为对花鼓灯艺术的开发创新也是一种保护的举措,在牢牢把握住花鼓灯的纯正的民族风格和

特殊艺术魅力的基础上,多反映现代人的劳动、生活、时代风貌,提炼新的元素融入到花鼓灯文化中,用创新的思维开拓花鼓灯的新空间,新时代。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才能在发展中保护花鼓灯艺术。

八、玩灯艺术保护措施

虽然在前面文章中也有简单的给玩灯这一民间艺术的保护给予建议。但是要想玩灯这一民族艺术源远流长,经过我翻阅大量的资料我觉得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积极建立玩灯艺术原生态保护区。玩灯是很具有原生态特色的艺术,所以在保护的时候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选择那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玩灯艺术氛嗣浓郁的地区建立玩灯艺术原生态保护区。玩灯原生形态保护区的政策可以采取就地保护的措施,采取措施尽力恢复淮河流域古民居的特色,这样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恢复远古花鼓灯产生发展的环境气氛,可以很好再现花鼓灯艺人的生活境况。对于玩灯原生态保护区的保护还要注意加大对保护区内的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可移动实物及保护力度,并且尽力使这些保护对象都能保持原来的风貌。

其次,培养和保护好花鼓灯传承艺人。在玩灯传承与保护过程中有一个因素非常重要,那就是花鼓灯的传承艺人。可以说玩灯艺人是发展花鼓灯艺术的最为重要的载体和力量。如果能根据群众反映,经过认真发掘,把那些熟练掌握花鼓灯技艺的人定为花鼓灯传承人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保护玩灯艺术的方法。另外。还要大力支持花鼓灯传承人开展的传承活动以便能选择和培养出新的一代传人,从而使目前的花鼓灯主要艺术流派都能后继有人,这样不但能很好地发展花鼓灯艺术,而且还能保持花鼓灯艺术发展的连续不间断性。还可以通过建立活体传承机制的方法或制定玩灯传承人管理办法来保护玩玩灯艺术,还可以逐步挑选和培养新的玩灯艺术传承人。

再次,加强玩灯遗存资料的整理。玩灯在传承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可查阅的历史文献资料非常少,这也是花鼓灯发展的瓶颈,所以为了传承和保护好花鼓灯艺术就必须要尽力挖掘更多的有关花鼓灯的文史资料,并且还要保护好那些已经发现的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花鼓灯艺术史料。另外还可以用现代化的影像设备来对现存花鼓灯的风格特点和独创技艺进行完整记录,并且最好能送交相关收藏单位进行重点保护。

另外,新时代要赋予玩灯新的文化内涵。一切艺术能被传承和发展下来都必然要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丰富的艺术内涵的,所以对于玩灯也要不断扩大花鼓灯的艺术内涵。当然,对于玩灯的艺术内涵的扩大不能是无原则的,要在原有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当代的文化语境进行传承和发展。因此,“无论是农村自然传衍的花鼓灯,还是专业化的花鼓灯,都必须秉承花鼓灯的优质基因,在此基础上注入时代的鲜活生命力,使花鼓灯艺术源远流长”。

最后,成立专门的玩灯保护政府组织。对于新县玩灯的保护,政府也要参与,可以成立专门的新县玩灯保护官方组织来对花鼓灯艺术进行综合的全面保护,努力通过政府的力量来恢复和保护花鼓灯艺术的生态环境。另外对于有着百年历史传统的一些花鼓灯习俗也要重点保护。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恢复过去曾经流传过,但是现在中断了的某些花鼓灯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并使之固定化,从而可以使新县玩灯艺术形态能够以活体表演的形式再现和发展。

结语

花鼓灯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如果在我们这一代失传,那将是多么大的遗憾。花鼓灯其精彩的艺术呈现如果不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那将是多少人的损失啊。而我们家乡玩灯时候所表演的节目,不仅生动活泼有趣,吸收各个地方的舞蹈、音乐的特色,并结合自己的音乐进行改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们家乡新县的优良传统音乐文化。这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新星。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叙述能有更多的人对花鼓灯感兴趣,对它进行细致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它。

参考文献:

[1]周耘.中国传统民歌艺术[M].武汉:武汉出版社, 2003.[2]常任侠.常任侠文集[M].安徽:安徽敎育出版社,2002.[3]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4]谢克林.中国花鼓灯艺术[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5]汤兆麟.花鼓灯音乐概论[M].安徽:黄山书社,1999.

安徽花鼓灯

安徽花鼓灯摘 要:这是一篇介绍安徽花鼓灯历史、艺术特征和我对安徽花鼓灯这种艺术形式见解的文章。花鼓灯是安徽沿淮地区的民间歌舞,历史悠久。在传承过程中,花鼓灯兼融南北......

蚌埠花鼓灯嘉年华导游词

蚌埠花鼓灯嘉年华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员工向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很高兴在激情欢乐的花鼓灯嘉年华与大家相会,希望我的讲解能陪伴大......

灯如今的繁华都市,被各种各样刺眼的灯光笼罩着,总给人一中透不过气来的感觉。而在一片喧嚣之外,却有一处灯光,它没有霓虹灯那样绚丽多彩,没有太阳灯那样耀眼,它不像灯笼那样充满着......

《灯》教案二课时教学目的: 1.体会象征手法及其作用;体会文中语义含蓄的句子。2.把握关键词语,理清作者思路。 3.结合对文理和文义的分析,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思路和象......

灯教学目的理解本文,以灯为线索组织材料,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灯》,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黑暗统治下对中国人民的胜利仍然充满希望......

下载学年论文玩灯(花鼓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年论文玩灯(花鼓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