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历史教学中怎样进行启发式教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
试论在历史教学中怎样进行启发式教学
内容摘要: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是启发式教学,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渗透启发式教学,并将它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启发。
关键词:启发式 历史教学 应用
一、教师可以尝试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来启发
丰富、流畅的语言是中学历史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在历史课堂上,教师真挚、饱满的情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历史本能的魅力,借助教师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去吸引学生,达到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学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对学科的热爱,最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不乏使用幽默的语言,如在讲“巴黎和会的召开”时,对巴黎和会上的三巨头我这样介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是第一流的资产阶级政客,因其老谋深算、精明干练、语言流利、能言善辩而荣誉“狐狸”之外号;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政治手段狠毒,以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和策划推翻过18个内阁而被称为“老虎”;美国总统威尔逊因博学、善于辞令而享有“百灵鸟”之称。但其美好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和“狐狸”,顿时变作了又聋又哑的唐吉诃德。介绍完后进一步设疑:⑴“狐狸”的野心是什么?⑵“老虎”的意图是什么?⑶“百灵鸟”为什么会变为堂吉诃德?最典型的事实是什么?但不管教师的言语如何生动或幽默,切记必须准确无误,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学生可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刻版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
二、问题启发
这是教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教材上讲:“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可反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了,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是什么?(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中国禁烟。)这样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来分析问题。
三、利用图片、实物、模型、影视、录像创设情境来启发
历史叙述的是过去的社会生活的现象。教师的叙述无论怎样生动,如果学生没有视觉上的态度,就会印象不深。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再现历史的现象,就显得十分重要。如在讲《文化大革命》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毛泽东徽章的图片,问:“你们如何看待毛泽东?你们认为能不能因为”*“就否定毛泽东?”学生带着问题看图片、影集、录像,回想不同时期毛泽东的历史功绩,从而形成了对毛泽东的正确评价和认识,这种认识来源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的知识的迁移,是学生知识内化的知识。
又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通过播放《甲午风云》影片,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历史环境,认知中国的落后,被动与挨打的史实,明确战败的原因。
这是利用图片、实物、幻灯和录相等增强学生直观形象的渲染力,形成历史表象和形象思维,然后在教师点拨和启发讲解下向逻辑思维转化,使学生找出规律或加强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
四、身临其境、角色扮演再现情境 来启发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自实践的重要作用。在完成《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教学时,教科书描述战前宗主国英国和北美殖民地人民日益紧张的关系时,喻之为“家长和长大了的孩子之间的关系”,教师可提示学生:通过回想他们的父母公布新规定和强行他们做什么事情时的感受来领会这一关系。学生从自我情感体验迁移到美国独立战争前美国人的感受。又如在讲《重庆谈判》时,教师模拟当时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当时的毛泽东和蒋介石,对当时的境况做出决策。从而体会毛泽东的临危不惧与果敢伟大,明确为何他的行动被誉为“弥天大勇”,同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全心全意为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是英明的党。
五、推理启发
是依据历史发展中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启发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讲《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一课时,依据休养生息政策→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的逻辑推理进行启发。可提问:①明太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目的、措施和作用是什么?②农业、手工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④资本主义最初萌芽的时间、地点、标志、特点和局限性是什么?同样,也可以依据④③②①的顺序进行逆向推理启发。不管是哪种推理,都会使学生对明朝经济发展的来笼去脉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明确为什么到明朝中后期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六、判断启发
是依据史实,经过点拨,把认识提高到能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高度上,来判断历史结论的是与非。例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科学论断,就是对民主革命时期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一一判断总结出来的。这个问题涉及大量史实,可让学生简要回答下列问题:①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与失败原因;②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目的与作用;③辛亥革命的目的与失败原因;④北洋军阀和蒋介石集团要把中国引向何处?⑤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及其政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斗争的?以上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政治力量(农民、资产阶级、新老军阀)除中国共产党外,都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七、对比启发
这是将一个问题对应的两个方面,或截然不同的历史知识加以对比,经过启发,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例如,讲“商鞅变法内容”时,可提问每点内容“废”的是什么?“立”的又是什么?①土地制度(生产关系中有决定性作用):废的是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立的是封建制的土地私有制。②奖励耕战:废的是奴隶主贵族的世袭制,弃农经商的旧俗;立的是耕战之功,重农业生产的新风。③建立县制(上层建筑变革):废的是奴隶制的分封制,立的是中央集权制。通过一“废”一“立”的对比启发,不仅使学生彻底理解了变法的内容是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而且清楚地看到:变法是适应经济变革和阶级关系变化而产生的,也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变法的意义和性质。
八、对抗式讨论法来启发
长期以来,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不少老师布置的课堂讨论场面冷淡,争论不起来,导致讨论失败或者收效甚微。我从电视台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引起轰论效应中受到启发,于是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很受学生的欢迎。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我看。我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 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在世界古代史教学中,我组织的课堂讨论题目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比较”,正方的观点是“西方文明不如东方文明”,反方的观点是“东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在世界现代史教学中,我设计的题目是:“战争与和平谁是历史的主流”,正方的观点是“和平是历史的主流”,反方的观 点是“战争是历史的主流”。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九、通过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来启发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只有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才能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开动思维;或是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也可能有时侯这些学生的回答会与教师的答案相差甚远,这时你一方面应鼓励他说出其理由,另一方面应充分肯定他的回答中哪怕是细微的正确之处。然后给他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一是有利于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营造出一种宽松、民主、活跃的氛围,在师生的积极问答中加强互信、互动。二是能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自己被承认和被尊重,尝到回答问题的甜头。这样才能使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也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中体验到学习历史的兴趣。
启发式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以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为目的的。
启发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整理19篇)由网友“弦月”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启发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篇1:启发式教学在历史......
启发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 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肯......
浅谈启发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豪洋中学 初中部 赵武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
在日常教学中怎样进行教学反思《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要求学生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我是这么设计的:第一,情境导入,找找角。第二,动手操作,画画角。第......
在地理教学中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多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