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企业伦理学小组讨论报告(材料)_mba小组讨论案例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6:17: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MBA企业伦理学小组讨论报告(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mba小组讨论案例”。

《企业伦理学报告》

命题讨论报告

《对跨国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问题的思考》

组长:王晋军

学号: 学员:杨丽君

学号:

吴晓玲

罗志锐

提交时间:2009年9月

目 录

摘要………………………………………………………………………………1

一、跨国企业伦理的概念和背景………………………………………………2

二、跨国企业伦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2

三、跨国企业的主要伦理矛盾及其根源………………………………………4

四、跨国企业伦理问题的典型案例……………………………………………4

五、跨国企业弱化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因………………………………………5

六、解决跨国企业伦理问题的举措……………………………………………7 参考资料…………………………………………………………………………8

摘 要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要求跨国企业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中去寻求一种共同的伦理规范,使得跨国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企业伦理备受关注。

跨国企业的对外扩张一方面有助于东道国政府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引进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在资本扩张的同时,又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对劳动力的压榨和剥夺。跨国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伦理问题主要有:生产领域的伦理失范、交换领域中的伦理失范、消费领域存在的伦理失范和售后服务领域存在的伦理失范等现象。导致上述伦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跨国企业伦理诉求的狭隘性、投资环境的影响和引进投资国政府官员的不作为等。探讨了解决跨国企业伦理问题的基本途径。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伴随着贫穷的全球化,国际社会和东道国政府希望跨国企业不滥用其“经济权力”,在当地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使其经济实践与全社会需要协调发展。

一、对跨国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问题的思考

(一)跨国企业伦理的概念

跨国企业伦理是关于跨国企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及其规范的理论体系,是调节跨国企业关系的道德准则。

(二)产生背景

经济全球化要求跨国企业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中去寻求一种共同的伦理规范;市场经济要求跨国企业必须按照市场规则合乎伦理地进入市场,要求跨国企业各方都应当遵守等价交换、平等互利的道德规范,树立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道德观念;跨国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各方面伦理冲突的同一,作为外在社会规范性的各国不同的道德要逐步转化为跨国企业统一的道德。

二、伦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

跨国企业的伦理问题贯穿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领域,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不合格、对员工搜身体罚、环境污染、产品质量和包装的双重标准、转移危险产业、利用优惠政策进行不公平的竞争等等,都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在跨国企业的这些行为中,一些是违反当地法律的,但更多的是没有违法但违背道德伦理。

(一)生产领域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跨国企业的迅猛发展,使得跨国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了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他们将那些劳动力需求大和易造成污染的制造业生产基地大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世界范围的资本流动和全球化的生产不但使跨国企业能够规避国际劳动法规规定的义务,而且也使他们极易不受东道国劳动立法的制约,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再加上许多灵活的雇佣机制被引入劳工市场,往往造成企业生产基地所在地的环境被污染和劳工权益受到损害。一项针对亚洲出口加工区女工劳动状况的调查显示,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韩国等地,跨国企业普遍存在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强迫加班、性别歧视、缺乏职业健康保护、歧视和禁止工人加入工会等问题。

(二)交换领域实际上,许多跨国企业正是利用其所进入国家的民族企业急于发展壮大的欲求和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不成熟性,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跨国企业打着合作的旗号削弱甚至是消灭发展中国家的优秀民族品牌,以扩大自有产品的市场份额,从中谋取巨额利润。中国许多优秀的民族品牌就是在一些跨国企业温情脉脉的合作、发展中被封存和雪藏的,曾经在我国家喻户晓的“活力28”等一批优秀民族品牌就是这样销声匿迹的。

(三)消费领域

在消费领域,市场对生产企业和商家有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与服务,以及真实、健康、公平的广告等的伦理要求。而长期以来,跨国企业常常利用其产品的优势地位,存在怠于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长期隐瞒产品真相的问题。如2000年以来,不少世界著名跨国企业在中国遭遇投诉和质疑,这包括日航班机事件、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松下手机事件、戴克轿车和旅行车事件、网上热炒的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宝洁的高档化妆品SK—II被查出具有危害皮肤健康的化学成分事件、强生婴儿沐浴露含有损害儿童健康的的石蜡油事件、高露洁牙膏可能含有致癌物质事件以及最新曝光的雀巢“碘超标”事件等。上述事件表明跨国巨头们也会出现服务不周和产品存在致命缺陷的问题。随着中国消费者有关意识的觉醒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可能会有更多的有关跨国企业违反商业伦理的行为不断被暴露出来。

(四)售后服务领域

售后服务领域存在的伦理问题主要是诚信的缺失问题。在前述事件发生后,许多跨国企业不是主动的道歉和积极地解决问题,而是与此相反,这些企业更多的是采用推托、漠然置之的处理方式。例如,在其他国家已经爆发苏丹红事件后,亨氏(中国)企业在没有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就宣布自己的产品不含“苏丹红一号”,后来在我国有关部门公布相应的检测结果后,亨氏才不得不承认其投放在中国的产品也含有“苏丹红一号”的事实。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亨氏依然没有给大众一个诚实、积极的态度,相反其对事件的解释是原料供应环节有问题。

再比如,在早些时候发生的“砸大奔”事件中,奔驰企业表现出的傲慢为举世皆知,该企业所有关于该事件的声明都是对消费者的指责。在奔驰车辆第一次被砸后,奔驰企业的声明是:“砸大奔”是“极端的、没有必要的行为”、“非理性的而且无意义的举动”和“不必要且侵害我企业的权益的行为”。在奔驰车第二次被砸后,奔驰企业对当事人的指责也随之升级为外交恐吓,该企业表示:“希望王先生的行为不会给正在进行国际化的中国造成不良影响”。如此推托搪塞和消极应对的行为使得这些跨国企业的社会形象严重受损。随着跨国企业问题产品和售后服务消极的行为一再出现和曝光,这些企业的信誉已在消费者心目中大打折扣,这些企业的曾经被“奉若上宾”的产品和服务也开始受到消费者们的怀疑。

三、跨国企业伦理问题中的主要矛盾及其根源

(一)主要矛盾

以跨国企业对员工同工不同酬的矛盾为主,之所以产生这些冲突的原因在于: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思维模式的差异、传统文化的差异、人际关系的差异和人格观念的差异。

(二)跨国企业伦理问题的根源

中西方不同思维模式是跨国企业各种冲突的主要根源,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冲突是跨国企业伦理冲突的主要原因,并导致了双方人际关系和人格观念的差异,每一种差异都在更深层次上体现出了跨国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冲突。

目的论、义务论和综合契约论是西方跨国企业伦理建构的主要依据。目的论使得跨国企业伦理在评价行为后果时,完全取决于它是否带来最佳结果或最大的共同幸福。跨国企业在最初发展的时候,大多采用这一方法。组织和个体的唯一目的是为母国和总企业获取利益。然而,在公平作为市场经济的首要条件下,以不择手段地完全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行为必然不会为任何一方接受。

四、跨国企业伦理问题的典型案例

1996年,娃哈哈、达能企业和香港百富勤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了5家企业,生产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以“娃哈哈”为商标的产品,其中娃哈哈持股49%。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百富勤将所持的相关股权卖给达能,致使达能企业(以下简称达能)跃升为持有企业5l%股权的控股企业。当时,在达能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其合资企业未果后,娃哈哈和达能双方改签了一份商标使用合同。正是这一合同的相关条款引发了强行收购**,而且由于并购与反并购、商标权之争、合资权利以及经济民族主义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元素渗透其中,使得这场跨国商业纠纷备受各方关注。达能企业一直以来所标榜的“阳光、健康、美善”的企业形象也开始受到质疑。现在,有关这场公案的是是非非还没有定论,但其涉及到的诚信、社会责任和义与利等与企业伦理有关的问题却值得我们关注。

达能在明知合资企业不能依法持有娃哈哈商标的前提下,还跟宗庆后签下“阴阳合同”,这个看似当事双方都“合意”的契约,实际上是违背中国法律的。在法律制度完备的发达国家,达能是不会这么做的。很显然,达能所标榜的公平、责任具有鲜明的狭隘性,其行为有失大家风范。在促使同业竞争方面达能更是违反互利的交换伦理,在看似平等的以市场换技术,以品牌换资金的交易中,其实是暗流涌动。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达能一直在忙着并购、参股同行业的佼佼者,先后收购了娃哈哈、蒙牛、正广和、光明乳业、汇源、乐百氏等企业的股份。达能不但在这些相互具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各厂商中占有董事会席位,而且听任这些企业血腥拼杀,并借势将达能的自主品牌推上前台。

五、跨国企业弱化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因

(一)市场监管体系不成熟

在“朗讯案”中,美国朗讯企业的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依照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对该企业进行审计.发现了该企业在中国经营过程中存在贿赂中国官员等违反《反海外腐败法》的行为;而在“德普案”中,是美国司法部揭发了这家全球最大的诊断设备生产企业设在天津的分企业存在向中国国有医院医生行贿的行为,而不是中国有关国家机构首先曝光这种违法行为。跨国企业在中国大陆行贿.能被外国监管部门所发现.而国内相关部门却没有发现。足见我国市场监管体系的不成熟。

(二)法律制度安排不完善

相对而言,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比较笼统。很多维权案例要么没有相关法规支持而不能起诉,要么很难胜诉。例如在2000年,东芝笔记本电脑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给美国用户赔款l0.5亿美元。然而面对相同的质量问题.中国的东芝用户却得不到任何赔偿.原因就是赔偿美国用户是根据美国的相关法律而做出的.不赔偿中国用户则是因为中国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又例如.卡夫企业虽然在中国大量销售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其产品却是符合中国的食品安全和卫生法规的。卡夫企业亦坦言,企业是否使用转基因成分,考虑的是不同目标市场的国家法律规定。

(三)中国经营环境造就的了跨国企业“本土化”的经营策略

当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把中国市场视为战略要地之时,其行为特点也就变得具有十足的中国味道:某些跨国企业效仿国内企业对政府采取“特殊沟通”的方式,有些跨国企业甚至已经形成一整套成熟的适应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经营策略。在“德普案”中,德普首先打通中国海关,使海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隐瞒货物实际价格的方式进行逃税。该企业以逃税省下的巨额钱款对国内医院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法娴熟的贿赂:培养当地“活动”能力超强的销售人员.对不同类型的医院工作人员施以不同的贿赂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德普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销售链。

(四)跨国企业“失德”的成本不大

在众多跨国企业眼里,“整顿时间短.处罚金额少”是中国有关部门治理企业失德行为的主要特点。2005年四月,在SK—II的虚假宣传案中,宝洁企业也只是被南昌市工商局罚了区区20万元便了事。2005年六月,哈根达斯因其“脏厨房”被深圳市卫生部门行政处罚5万元人民币.然而与其价格高昂的冰激凌糕点所带来的收人相比.这种处罚也只徒具象征性意义而已。比起国外动辄数千万、上亿美元的罚款、赔款.国内相关法规对这些跨国名企的约束力实在是太过于微弱,甚至根本不足以对跨国企业的失德行为构成约束。

(五)一些跨国企业仅把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是一种营销手段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进人了学术界和企业界人士的视野。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掀起了围绕捍卫消费者权益、保护劳工权益、保护自然环境等主题的社会运动。1991年,美国服装制造商LEVIS雇佣年轻女工在类似监狱般的环境中工作一事被媒体曝光,公众舆论猛烈攻击其“血汗工厂”。迫于压力,LEVIS为挽救其企业形象制定了本企业的生产守则。紧随其后,耐克企业等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制定了本企业的生产守则.并要求在开展国际化经营时采用“一致性”原则推行。尽管如此,许多跨国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时,往往会打着承担社会责任的旗号,干着损害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事情。由于有“跨国企业”这一名号作为遮掩,它们甚至还会把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仅仅当作一种营销手段。在进行广告宣传时着力凸现,在具体行动时则裹足不前。正是这种短视的行为,使得人们对于某些跨国企业的做派越来越反感。

六、应对措施

解决跨国存在的伦理问题,一要靠跨国企业抛弃伦理诉求上的狭隘性,使其真正意识到遵守企业伦理规则的重要性;二要靠跨国企业投资企业所在国政府对跨国企业行为的积极引导和约束,同时这些国家还要加强本国政府、企业和公民的伦理道德建设,创造一个好的投资环境。

(一)跨国企业应有的伦理追求

第一,高度重视企业伦理建设。正确完善的价值目标是企业发展持久不衰的动力源。跨国企业只有自觉地把企业的经营目标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以一种高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支撑发展目标,企业才能不断得以壮大和发展。企业伦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的生存一靠内部的管理,二靠凝聚企业的信誉等外部形象。

第二,主动承担企业伦理责任。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是企业伦理的基本要求。跨国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范围应是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强弱有别的狭隘的伦理诉求。经济全球化本身就包含着责任意识的全球化,否则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是有缺憾的,同时也是危险的。

第三,自觉遵守企业伦理规范。企业伦理规范是企业组织在处理相关利益关系中所遵奉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其实质是企业对社会、顾客和对员工履行契约的责任心,也是企业间建立信任关系和实现交往的基础。企业追求和创造利润的过程,并不仅是一个经济数量关系的组合过程,它还包含着企业的价值取向,竞争手段与方式的正当与不正当、应该与不应该和善与恶的选择等问题。对于跨国企业来说,要择善而为。

(二)跨国企业所在国应有的伦理作为

第一,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健全的法律法规是社会经济生活良性运行的屏障。跨国企业投资企业所在国政府要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积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国家的行政和执法部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企业和公民具有强大的约束和激励作用,会给企业的不良行为以压力和舆论谴责,也会给遵纪守法,讲求社会价值的企业以荣誉和回报,有利于在整个社会中培育出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和创新进取的良好道德风尚。

第二,建立高效的监管体系。有些跨国企业投资企业往往利用所在国法律法规不完善,消费者维权成本高,监管体系滞后的弱点,在这些国家销售质量标准较低的产品。如果这些国家监管部门失职则更助长了这些企业的侥幸心理。

第三,建设一个负责任和有尊严的政府。发展中国家引资和发展应以与跨国企业平等的身份进行,切不可以牺牲国家的尊严和放弃监管责任为代价换取所谓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更不要为一时的利益和表面上的繁荣损毁了长远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民族自尊与自信犹如一个民族的钢骨,有之则民族强,无之则民族弱。只有一个负责任的、有尊严的政府,才能有力的引导和约束跨国企业,使跨国企业在本国的行为符合伦理责任和规范的要求。也只有一个负责任的、有尊严的政府,才能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带给我们真正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资料:

1.陈宏辉,贾生华,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中国工业经济,2003,(12)。

2.(美)乔治·斯蒂纳,约翰·斯蒂纳著,张志强,王春香译,企业、政府与社会。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王志乐,软竞争力——跨国企业的企业责任理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陈宏辉,陈利荣,王江艳,在华投资跨国公司弱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因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7,(6)。

5.张严,论跨国公司的企业伦理问题,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3。

6.宋海,跨国公司在华履行其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责任概况,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4。

mba企业社会实践报告

mba企业社会实践报告范例2篇转眼间,三年的大学生活过去了,这三年来我在学校系统地学了不少管理方面的知识,但实践经验几乎没有,对于这个重理论更重实践的专业来说是个致命的缺陷......

mba企业社会实践报告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mba企业社会实践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MBA企业调研报告

mba企业调研报告论文要求一、调研报告的含义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对某对象(企业、组织、行业、决策行为等对象)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调查研究报告,根据需要可以提供有关的决策建......

mba企业社会实践报告

mba企业社会实践报告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mba企业社会实践报......

MBA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题(三)

MBA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题(三)中美合资A服装公司成立10周年的庆典即将举行,总经理大卫打电话给美国总部的老板比尔汇报发言提纲,并希望能够借机得到比尔的祝贺,但是比尔听说公司现......

下载MBA企业伦理学小组讨论报告(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MBA企业伦理学小组讨论报告(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