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一个好媳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好媳妇善解婆婆心”。
用“心”做一个好媳妇
□通讯员 刘洪林 路洪爱 报道
“王花亨真是一个好媳妇,她公婆可有福气了”,在麻店镇西刘村的大街上议论起谁家的媳妇会疼人,乡亲们都这样说。
今年55岁的王花亨,自1983年嫁到麻店镇西刘村,结婚20多年来从一个娘家的“娇娇女”逐渐变成了婆家的“主心骨”、“顶梁柱”。刚结婚那回儿,公婆年龄还不算很大,身体也好,王花亨一心扑在幼教工作上。随着两个女儿的出生、公婆年龄的增大,家务事渐渐多了起来,为了让教书的丈夫安心工作,她便担当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工作之余,她总要挤时间带孩子、做家务、干农活,公婆也帮衬着,一家人你敬我爱,和睦相处。
“百事孝为先”,王花亨平日里非常注重对公婆的孝道。逢年过节、公婆生日,总要为公婆送份礼物,公公、婆婆在每次收到礼物时都非常开心。她在生活上关心着老人的饮食起居,精神上关注着老人的快乐与不快,及时疏导他们心中的症结,公公婆婆心情舒畅,笑口常开。她懂得感恩,回报真诚,不仅与公公、婆婆的关系相处得好,与婆家的亲友以及乡邻相处得也很融洽,不管谁家有大事小事,她都会热情帮助,亲友邻居有什么事都愿意找她诉说,听取她的意见。
人们说“养儿才知父母恩”,王花亨在养育两个女儿的艰辛过程中,更加体会到做父母的不易,于是对公公、婆婆更多了一份感激与敬重。1995年,婆婆得了严重的脑血栓,经多方治疗后,病情虽有了好转,可后遗症非常严重,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于是,王花亨包揽了全部家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婆婆。毫不夸张地说,她在婆婆生病的13年里,没有让婆婆穿过一件脏衣服,没有让婆婆用过一次脏被褥,在饮食上想方设法让婆婆吃好喝好,一有空就将老人推到屋外晒太阳,将老人伺候得舒舒服服。2008年,在婆婆去世的前一天,婆婆拉着王花亨的手说:“孩子,这些年可苦了你了。”
婆婆去世后,公公变得寡言少语起来。为了让公公减轻孤独感,王花亨除了在日常生活上更加对公公关心外,还注意尽量减少让公公独处的时间。为了转移公公的注意力,她尽量抽时间和公公聊一些邻里街坊的闲事和趣事,买来公公喜欢的吕剧、京剧光碟让他欣赏,还邀请和公公年龄相仿的叔叔大爷来家里玩,这样一来,公公的笑声和说话声逐渐多了起来。为了更好地照顾家里,不耽误幼儿园的孩子们,王花亨忍痛辞去了幼教工作,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她在家中开了个杂货小卖店,这不但能补贴家用,而且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公公。
因为家庭关系和谐,她和丈夫的事业不断进步。小卖部的规模越来越大,丈夫所教的学科几乎年年都得第一。两个女儿也在这个幸福的家园中健康成长,大女儿研究生毕业后在滨州市某局工作,小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岗位。作为一个农村妇女,王花亨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但她常说,“要用心做一个好媳妇,做到尽善尽美的“孝”很难,但只要自己用心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好媳妇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知道他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婆说......
恩爱相伴共人生 今年42岁,是妇代会主任、村会计。自结婚以来,非常喜欢婆家这个和睦的大家庭。现在她和公婆住在一起。一家人相处融洽,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十多年来,在工作上......
中国的传统是百事“孝”为先,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我平日非常注重对公婆的孝道。结婚后,我与丈夫没有单独居住,而是与公婆住在一起。我是家中的幺女,父母较为疼爱加上自己一直忙......
好媳妇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知道他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婆说......
责任,一个我们耳畔常栖的名词,普通而又非凡,抽象而又具体。说它普通,是因为对任何人而言,它都是一个行为规范,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父母、夫妻、儿女,都有一种责任,责任维系着家庭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