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柏拉图的幸福观的理解_柏拉图的幸福观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6:05: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个人对柏拉图的幸福观的理解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柏拉图的幸福观”。

个人对柏拉图的幸福观的理解

学院:数计学院 班级:1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名字:李坚

学号:20132347 柏拉图以比喻的方法对什么是“善”进行了形象的描述,以使人们正确地认识“善”。柏拉图认为,人的眼睛有视觉能力,具有眼睛的人可以利用这一视觉能力。但是,虽然有颜色存在,如果没有“光”的这种东西存在的话,人的视觉就会什么都看不见。因此,“光”给了“视觉能力”以能力,给了“颜色”以真。而“善”也是如此,它给予知识的对象以真理,给予知识的主体以认识能力。这也是“善”的定义之所在。如果没有光或是光很暗,那么人所看到的东西便会模糊不清;同样,倘若没有“善”,那么,人们就不能辨别知识的真假,不能确定真理是否存在。因此,“善”指的就是“原因”,是一切事物的原因。“‘善’的理念由于是最高的,它本身就是第一原理,则不需要对它以外的其他东西来加以说明。不言而喻,这是指概念间的联系、转化是自成一系统的,而概念系统或概念体系本身就是世界的绝对原理和最高原因„„‘善’的理念是理念系统的完成,因此它是世界存在的最高原因与最后根据。”个人的灵魂也追求秩序,追求善。个人灵魂遵守秩序的状态就是幸福。柏拉图的幸福观是其善理念的体现。在柏拉图幸福观中,“善”居于最高的理论层次,“善”作为一个理论范畴,高于正义、智慧、勇敢和节制等其他范畴。正义、智慧、勇敢和节制等都在“善”的理念的统辖之下。因为善意味着秩序。任何理论范畴所表达的状态都是善的表现形式。因此“善”是柏拉图幸福观的核心追求。

柏拉图对幸福获取途径的理解

柏拉图认为,幸福就是灵魂的和谐———灵魂的和谐就是在于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能够相互协调,从而成为一个和谐有序的整体。宇宙万物都追求秩序,追求善。人的灵魂也追求秩序———灵魂三部分(理性、激情、欲望)遵守秩序,协调共生。遵守秩序就意味着追求和谐。因此,柏拉图提出了他对幸福的理解:幸福是灵魂的和谐。每个灵魂都追求和谐,追求秩序,追求善。“善”是追求幸福的根本。如果人们以“善”约身,就会走向幸福。那么如何获得“善”来实现幸福呢?柏拉图认为,正义是获得“善”从而获取幸福的途径。“正义”是灵魂达到和谐的手段。正义运用自身的智慧、勇敢和节制这三种品质,使灵魂中的理智领导整个灵魂,使激情服从并辅助理智的领导,使欲望懂得自我节制,三者之间彼此相互协调,互不干扰,和谐一致。在人的灵魂中,欲望部分用以感觉,理智部分用以控制欲望,激情部分服从并帮助理智节制欲望。“正义”就是理智对欲望和激情的良好控制———这种控制体现在它使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和谐地执行它们各自的任务。通过这种“控制”,灵魂的三部分得以成就友好和谐的状态。何谓“控制”?其含义是:以正义为原则管理着自己的生活和治理自己的灵魂。因此可以说,正义是某种“原则”。“我们在建立我们这个国家的时候,曾经规定下一条总的原则。我想这条原则或者这一类的某条原则就是正义”[3],这个原则就是“每个人做自己分内的事„„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柏拉图的意思是不拿别人的东西———作者注)”[4]。据此,我们可以称这个“原则”为“社会规则”,亦或是“社会规范”。因此,正义指的就是社会规范。柏拉图进一步指出个人想要获得幸福,就必须要遵守社会规范。柏拉图的这种幸福观明确地向我们传达了一种观点:个人幸福不再是一个微观的、个人层次上的主观信念问题,而是一个宏观的、社会层次上的客观规范问题。社会规范———包括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必须是建立在个人欲望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的社会规范人们才愿意去遵守;人们愿意遵守的社会规范才能在宏观层次上促进整个社会的良好运作和协调发展,在微观层次上使个人达到幸福的终点。社会规范的建立不应仅仅以社会整体的团结为唯一标准,而应将人作为动物的本能欲望也作为一个标准。社会规范应该恰当地满足个人欲望,只有这样,人们才愿意遵守社会规范。人们在社会规范的控制下和谐协作,社会整体才能维持良性运作。可以说,柏拉图对幸福观的探究可以加强我们对幸福观的理解。

柏拉图幸福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和谐社会是社会的一种理想状态,而幸福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动力和目标。换言之,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人民幸福感实现的条件,其具体目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是当代人幸福观的表达。因此,只有提出符合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幸福观,变革传统的幸福观,才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积极的作用。理性主义幸福观主要认为,幸福是德性。例如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奥古斯丁,文艺复兴时期的彼德拉克、薄伽丘等。他们的幸福观都强调德性,忽视个人感官上的满足。理性主义幸福观是片面的,它只强调人的精神生活而抛弃了肉体本能的需求与欲望。理性主义幸福观脱离了人作为一个自然人所具有的一切需求和欲望,将关于人的自然属性全部抹掉,只承认作为社会人应持有的需求和社会属性。换句话说,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幸福观并不符合人———作为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结合体的需求与发展。人若脱离了人的自然属性,只留有社会属性(或者说只关注“精神”与“意识”),那么人以及人类社会是不可能继续向前发展的。这是理性主义幸福观的局限之处。与理性主义幸福观相对的是享乐主义幸福观。

在和谐社会,为了实现幸福,我们注重以和谐理念引导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个人幸福和他人(社会)幸福、人类幸福和自然演进的全面、协调发展。对现时代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结合柏拉图所倡导的幸福观,我们可以引申出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幸福观。幸福,是以社会关系的和谐为本质特征,是经社会规范约束的欲望得到恰当满足之后给人带来的感官上的快乐感受。要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必须注重社会规范对于维持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谐的重要意义。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幸福观

柏拉图《理想国》中苏格拉底的幸福观论述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仅涉及政治、教育,他还创造性地思考了幸福的涵义,他把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紧紧联系起来,既带有政治性,也带着人......

幸福观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旨在说明意识形态中青少年幸福观的变化和危机,分析青少年幸福观危机产生的原因,探索帮助......

幸福观

什么是幸福?对人们来说,幸福是主观性概念,来自于自身的心理体验,是一种对生活满意度的切身感受。一般的解释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什么是幸福观?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对......

幸福观

幸福观幸福的人的幸福感悟《微型小说选刊》第九期刊登蔡良基的《不要声张你的幸福》。文中写道:某单位有一群条件差不多的女人。但只有叫白如雪那位是幸福的。原来她的幸福是......

开启美的追寻之路—对柏拉图“美是理式”的理解

开启美的追寻之路—对柏拉图的“美是理式”的理解摘要:柏拉图“美是什么”的庄严提问与艰难回答,开启了中西美学“美在哪里”与“美是什么”的美的本体追问的先河,可谓影响深远......

下载个人对柏拉图的幸福观的理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个人对柏拉图的幸福观的理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