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行业研究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疏浚行业研究报告”。
[化工]★08年氯碱行业研究报告:景气周期上升 技术
打造未来
第一内参免费阅读区
散户积极参与,主力主动自救
2008-2-25 14:30:00赵献兵中信建投【字体:大 中 小】 【收藏本页】 【打印】 【网友评论0条】
资源造就产业
液氯与烧碱是氯碱产业的两大基础性产品。氯碱生产的最主要原料是原盐,而电是氯碱生产的又一主要成本构成。从这个角度,盐资源与煤资源是发展氯碱产业的重要前提条件。立足盐资源与煤资源分布,我国氯碱产业主要集中于环渤海与西北与西南地区。事实上,国内氯碱上市公司地域分布与这一产业分布特征整体呈现一致性。
区域引领协作
液氯与烧碱是基础大宗化工原料产品,氯碱产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广阔的抵御特征使我国氯碱产业呈现资源关联性外还表现为下游消费的市场区域差异。从这个角度,我国氯碱产业链延伸模式在东部地区适宜推广精细化工模式、两碱联合模式、氯硅氟综合模式与园区综合模式等,而西部地区适宜开展PVC的单体规模模式。总体上,结合区域特征的氯碱产品协作生产是我国氯碱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技术打造未来
可以认为,氯碱生产技术整体相对成熟。特别对于氯碱类上市公司而言,其烧碱生产工艺基本均为全球先进的粒子膜法。不过,从氯碱产业链延伸角度,则相应生产技术有待突破。PVC是氯碱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方面之一,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趋势使电石油法PVC逐渐表现出相对于乙烯法PVC的成本竞争优势。但规模化密封电石炉生产技术、干法乙炔制造技术与电石法氯乙烯提纯/分离技术是当前我国电石法PVC发展的重要制约。某种意义上,这些技术的有效突破是体现我国氯碱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竞争力之所在。
关注清洁电石法PVC
资源的分布特征决定了我国电石法PVC企业相当长时期内拥有明显的成本竞争优势,但电石法PVC企业的长期发展有待相关技术的有效突破。不过,在全球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的预期下,PVC产品的涨价预期使相应拥有资源优势的电石法PVC上市公司具有比较投资价值,建议关注英力特(000635)与中泰化
学(002092)。
资源:氯碱行业的必备基础
作为氯碱行业最主要的两大基础产品,液氯与烧碱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
烧碱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医药、冶金等领域,液氯主要应用于合成盐酸、其他有机与无机氯产品及PVC等行业。从这个角度,氯碱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大力发展氯碱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
从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可看出,目前国内生产能源消费仍以火电(煤炭发电)为主。因此,丰富区域的煤资源为电力生产提供了原料保证。可见,盐资源与煤资源是氯碱工业的必备基础。我国盐资源主要以海盐、矿盐与湖盐方式存在,海盐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尤以环渤海地区的山东为主,其他矿盐与湖盐资源主要集中与国家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相比较,煤矿资源较为集中的分布区域主要以西北地区为主,此外西南地区与华北地区也拥有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
产业链延伸:氯碱企业的必由之路
作为主要的基础化工原料,液氯与烧碱是氯碱行业的两大主要产品。但现实中,氯碱企业很少以销售液氯与烧碱作为企业发展的产品定位,这主要出于提升氯碱企业竞争力角度所作出的选择。可以认为,产业链延伸是氯碱企业的必由之路。由于液氯与烧碱的广泛用途,氯碱企业的产业链延伸也相应表现出多样化特征。
整体上,氯碱企业的产业链延伸主要表现为两大类方式:综合协作模式、单体规模形式。综合协作模式立足于液氯与烧碱配套项目的考虑,通过自身的配套项目建设与化工园区及其他化工企业综合合作方式实现氯碱产业的液氯与烧碱的综合利用;而单体规模形式则立足于氯碱下游的规模产品以企业自身规模生产实现企业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现实中,综合协作模式有精细化工模式、两碱联合模式、园区综合配套模式、氯硅氟联合模式等,而PVC的巨大市场容量使单体规模形式更多地表现在PVC的生产企业上。
园区综合配套模式。充分利用危险品运输特征的液氯原料,同时又要考虑中小规模氯碱企业自建液氯下游延伸产业的不经济性,则化工园区综合配套模式成为氯碱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选择。通过园区综合配套项目建设,在园区内部实施资源、能源闭路循环是非常有成效的和可操作的。这一点上,如上海化学工业园区、江苏泰兴化学工业园区及规划建设的淮安盐化工业园区表现较为突出。泰兴化学工业园区以园区内龙头企业新浦化学工业(泰兴)有限公司30万吨/年离子
膜烧碱装置为依托,吸引众多企业进入园区,消耗氯碱装置生产出的氯气、烧碱、盐酸和氢气等。目前泰兴精细化工园区中60%以上的企业需要新浦氯碱装置生产的产品。
氯硅氟联合模式。甲烷氯化物是氯碱产业下游延伸的重要产品之一,而作为新型产业的有机氟与号称“工业味精”的有机硅的主要原料之一便是甲烷氯化物。因此,以氯碱装置为依托向下延伸进行有机氟与有机硅的产业开发可认为是重要的氯碱产业拓展趋势之一。在这一点上,国内已有部分企业取得了实效,如浙江巨化集团公司、江苏梅兰化工集团、山东东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浙江巨化集团公司建有100多套化工生产装置,共有19大类200多种产品,包括煤化工制氨、尿素、甲醇及甲醛,氯碱化工制盐酸、烧碱、氢气、聚氯乙烯、偏氯乙烯、甲烷氯化物,氟化工制氟化工基础原料、氟聚合物、ODS替代品,以及制药、颜料、硫酸、复合肥、己内酰胺等,同时还有自备热电、供水和污水处理装置等。
此外,我国西部地区能源丰富,尤其煤炭与天然气储量丰富,但下游精细化工欠发达,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因此相关氯碱企业应处分利用区域优势开发独特的西部发展模式。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氯碱企业之一。公司是以氯碱化工、塑料加工为核心主业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目前拥有20万KW热电、25万吨/年电石、26万吨/年聚氯乙烯树脂、23万吨/年离子膜法烧碱、500万亩塑料节水器材、8万吨/年番茄酱、6万吨/年柠檬酸生产能力和二级施工资质的建筑公司。
单体规模形式。液氯与烧碱是氯碱行业的两大基础产品,从其下游的消费构成看,PVC 无疑是氯碱下游终端产品中少有的大吨位基础化工品。PVC单个产品在液氯下游消费比例中占比超过21%,2005年与2006年我国实际PVC产量分别达到与668万吨与824万吨。现实中,多数氯碱上市公司立足单体规模形式进行PVC的规模化生产。因此对于单体规模形式的氯碱企业,则PVC装置规模将是影响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技术:氯碱企业的竞争核心
从生产流程角度,烧碱生产工艺是氯碱企业的首要技术关键;另从氯碱企业的产业链延伸角度,单体规模形式是氯碱企业的重要现实选择之一;而我国资源秉赋特征使电石法PVC拥有了明显的成本优势。这种意义上,乙炔生产工艺及氯乙烯生产工艺将是我国氯碱企业发展的重要发展环节。
离子膜烧碱渐成主流
应该说,原盐是烧碱的主要生产原料,电力是烧碱的主要生产成本,原盐与电烧碱的基本构成。不同的烧碱生产工艺使其生产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原盐消耗与电力消耗。目前,实际生产中隔膜法与离子膜法成为烧碱生产企业主要工艺选
择。然而特别近年来由于离子膜烧碱法生产工艺具有明显的低原盐消耗与电力消耗,使其越来越多地成为当前烧碱生产工艺的主流选择技术。事实上,目前市场主要氯碱(烧碱)类上市公司基本全部为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工艺。
电石生产体现专有技术
一般地,每吨的电石生产需要0.95吨的石灰与0.6吨的焦炭及3400度的用电,显然电力是构成电石生产的最主要成本,因此生产节能是电石技术发展的最集中点。从电石生产工艺角度,节能降耗主要电石生产所使用的电石炉本身与原料的质量
电石生产按炉子本体可分为开放炉和密闭炉,目前国外电石生产基本采用挪威和德国发明的埃肯(Elekn)
型和德马格(Demag)型大功率密闭炉,其生产水平及工艺指标均相当先进。我国的电石生产中约有80 %为开放炉,且其中大部分为小功率炉,而密闭炉生产则普遍存在负荷不足、作业率低、产量低、电耗高等问题。
同开放炉相比,密闭炉生产在安全性、环保性、操作的合理性及潜在利用价值(密闭炉炉气为高浓度的CO)方面均有很大的优越性。随着我国对节能和环保工作的日益重视,大功率、密闭型电石炉将是我国电石工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此外,原料石灰与焦炭中的杂质含量也将直接影响到电石生产中的耗电量,且对电石产量也将产生直接影响。一般意义上,原料(及生产过程产生的杂质)中的杂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镁与水分千克量将分别增加耗电量2.43度、7度、8度、12度与4度,同时将增加焦炭的耗用量分别0.27千克、0.5千克、0.5千克、0.4千克与0.7千克。总体上,电石生产工艺相对成熟,但不同企业的电石生产却存在很大的专有技术差异,这是影响电力生产成本的关键性因素。
干法乙炔技术有待突破
目前,国内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由电石到乙炔的生产工艺基本均为湿法乙炔生产技术,而湿法乙炔技术无论从运行效率还是环保角度都表现出诸多弊端。可以说,湿法乙炔严重制约了电石法PVC的长期健康发展。
因此,干法乙炔技术的有效突破将成为氯碱企业竞争力核心的一个重要组成。摇钱术智能财经终端
值得一提的是,由寿光新龙电化集团、北京瑞思达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全国首创的干法制乙炔新技术成套工业化装置,因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突出优势,目前已被中国氯碱协会推荐在全国进行推广。2006年年底,由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对该技术进行了技术鉴定,鉴定意见为:填补了国内空白,节能、节水效果显著,减少占地面积、节约投资,有效解决了湿法乙炔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石渣污染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行业中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2006年9月,寿光新龙电化集团于2006年9月采用干法乙炔生产工艺建成了产业化装置,实际生产中使乙炔收率比湿法工艺的乙炔手率提高2.5%,同时节水90%,而且不产生污水,并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事实上,国家环保总局已将该干法乙炔生产技术列入《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
电石法氯乙烯技术更待破题
不难发现,市场PVC分品种存在两大类产品定价,即电石法PVC价格与乙烯法PVC价格,而且电石法PVC价格明显低于乙烯法PVC价格,一般相差400元/吨左右,低幅达5%以上。应该说,PVC的产品品质差异是造成电石法PVC价格低于乙烯法PVC价格的最
主要原因。
因此,氯乙烯纯度提升技术与高效分离技术的有效突破将直接关系到电石法PVC生产工艺的发展前景。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李群生教授带领课题组研究开发出适用于氯乙烯单体精馏的新型高效导向筛板精馏塔,还研制出复合孔径高效导向筛板及与之相适应的操作方法;首次开发的单套产能26万吨/年的高低沸物精馏塔和高效氯乙烯精馏系统,使精馏中乙炔等低沸物杂质含量降至2×l0以下,二氯乙烷等高沸物杂质含量降至3×l0以下;开发了强制回流的操作技术,使氯乙烯精馏质量更加稳定可靠;研制了抗自聚的氯乙烯高效精馏塔,使装置实现长周期运转,生产周期可长达2年。目前,这套新型高效分离技术在氯乙烯生产流程应用后,大大提高了氯乙烯产品的质量,降低了杂质含量,提高了整个氯乙烯的技术水平。
结论:氯碱企业的竞争比较
上述分析表明,资源、产业链与技术是体现氯碱企业竞争力的最主要三方面因素。某种意义上,资源与产业链属外因,而技术属内因。从技术角度,目前国内氯碱类上市公司基本均为离子膜烧碱,而电石与乙炔生产的环保问题均较突出,电石法的氯乙烯质量问题有待提高,这也是目前市场电石法PVC价格低于乙烯法PVC质量的最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油气资源的相对贫乏制约了乙烯法PVC的生产扩张。
从这个意义上,我国的氯碱上市公司目前尚难有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力,而更多地表现为相对竞争优势,而且这种竞争优势主要集中于电石法中盐与煤的资源优势上。不过,目前国内氯碱上市公司中已有部分企业正朝产业链延伸的综合优势拓展,而氯碱相关的生产技术也处于积极的突破之中。
通过对主要氯碱上市公司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解考察,则英力特(000635)、新疆天业(600075)与中泰化学(002092)属于有比较竞争优势的氯碱企业。
事实上,从相关氯碱类上市公司历年的主要经营指标从另一侧面也验证了上述的基本观点。以烧碱的毛利率指标,由于乙烯法烧碱装置的明显规模效益使其烧碱盈利状况明显好于电石法氯碱企业的烧碱盈利状况;但以PVC的毛利率指标,则乙烯法这一指标明显劣于电石法的这一指标,而且从氯碱的综合业务角度,整体上电石法氯碱企业盈利明显优于乙烯法氯碱企业的盈利。
分公司看,主营业务毛利率超过20%的上市公司有英力特000635、新疆天业600075、中泰化学002092、云南盐化002053、三友化工600409。再综合烧碱业务盈利状况与PVC业务盈利状况,显然英力特(000635)
与中泰化学(002092)在氯碱行业中具有明显的相对竞争优势。
英力特(000635)
2007年公司营业收入156585.76万元,同比增长38.47%;实现净利润9703万元,同比增长211%。2007年,公司PVC、烧碱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1.97%与0.608%;石灰氮与双氰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15.63%与1.17%;石灰氮与双氰胺的国外市场占有率分别
1.54%与7.81%。
2007年10月18日,公司年产20万吨聚氯乙烯树脂、17万吨烧碱项目第一条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树脂/9万吨烧碱生产线建成投产,使聚氯乙烯树脂产能扩大到27.5万吨,年产烧碱21万吨。石灰氮规模9万吨/年、双氰胺规模1万吨/年、发电容量400MW、电石规模40万吨/年、精灰规模14万吨/年。
公司所在石嘴山市被国家批准为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公司控股的宁夏西部聚氯乙烯有限公司的税收豁免期结束,2008-2009年开始减半征收)。公司依托宁夏及周边丰富的煤炭、石灰石、原盐等矿产品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电力为核心,以电石为基础,做强做大氯碱产业,稳步发展氰胺产业。形成热电-电石-聚氯乙烯(烧碱)、石灰-电石-
石灰氮-双氰胺一体化产业链。目前,公司正将研究大容量环保型密闭电石炉建设的可行性、电石渣制取高效脱硫剂、108聚合釜工艺优化。根据规划,至2010年公司完成年产50万吨PVC、40万吨烧碱项目与4*150MW热电机组。
公司计划2008年实施配股项目,并拟募集资金9.31亿元,其中投资3.31亿元用于收购宁夏英力特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持股21.18%的控股股东)持有的宁夏西部聚氯乙烯有限公司(为公司持股43.71%的唯一控股子公司,该公司2007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分别138932万元与19647万元,同比增速分别78%与130%)
40.76%的股权,剩余资金全额用于偿还公司年产20万吨PVC、17万吨烧碱第一条生产线年产10万吨PVC、9万吨烧碱项目银行借款。
中泰化学(002092)
公司主营电石法PVC(烧碱),并主要通过控股99.11%的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运作。2004年末公司PVC产能13.9万吨/年、烧碱13.9万吨/年;至2006年末PVC产能25.9万吨/年、烧碱23.9万吨。2007年公司公开增发新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一期技改12万吨/年聚氯乙烯专用树脂配套1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项目于2007年11月29日整体竣工进行化工投料试车,12月3日生产出合格产品。该项目正式投产后,公司生产规模将由25.9万吨/年聚氯乙烯专用树脂、23.9万吨/年离子膜烧碱扩大到37.9万吨/年聚氯乙烯专用树脂、33.9万吨/年离子膜烧碱。
目前,公司正拟启动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年产36万吨聚氯乙烯树脂、3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并力争2010年6月底前建成投产。该二期项目包括配套2×135MW热电联产装置以及100万吨/年电石渣制水泥熟料装置,公用工程、服务性工程。二期项目总投资39.87亿元,项目建设资金由企业自筹。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PVC年产能将达到73.9万吨、烧碱年产能将达到63.9万吨。
考虑到电石与电力是公司氯碱生产的主要生产成本构成,公司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电资源通过独资子公司新疆中泰矿冶有限公司与新疆中鲁矿业有限公司(该两公司均于2007年6月成立)分别经营电石项目与煤电项目。
新疆中泰矿冶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二期年产9万吨电石项目(为整合后的继承项目)已于2008年1月建成试生产,新疆中鲁矿业有限公司已于2007年11月取得当地0.3622平方公里石灰石矿的采矿权。与此同时,公司近期已获得新疆准东南黄草湖248.6平方公里九个煤矿区的探矿权。对于该项业务,公司计划先设计建设生产能力为300-500万吨/年的煤矿,预计投资8-13亿元。
07年以来,氯碱行业给人的感觉就是萎靡不振。尽管这几年间国家对其做了结构调 整,例如关闭了小企业,30万吨以下项目不审批,限制上新项目等等。但是靠生产 单一氯碱产品(烧碱、液氯......
篇1:行业分析报告怎么写 定义什么是行业报告?行业报告内容是商业信息、是竞争情报,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般都是通过国家政府机构及专业市调组织的一些最新统计数据及调研数据,根据......
氯碱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本帖面向业界同仁征集历史上行业内所有有记载的事故案例,力求以史为鉴,让悲剧不再重演。为维护企业利益,我们建议不发布未经证实的事故案例,如有发布,请......
2012年我国化妆品行业研究报告化妆品行业基本情况分析1、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庞大,增长迅速过去十年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GDP 从2001 年的11.0 万亿元增长到2011 年的47.2......
2017年度医疗器械行业研究报告概 述2017年10月28日,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医疗器械蓝皮书》编委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