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初探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谈德育工作的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初探
张才星
(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四川眉山620360)
摘 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沿袭传统的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理念,强调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和国体、政体制度认识的强化,缺乏对中职学生进行作为最直接的职业人基本素质的形成教育,导致好学生不是好员工的尴尬局面。针对此现状,为实现中职毕业生顶岗实习期间尽快转变为企业合格员工的现实需求,尝试在中职德育教育中提出“塑德修能”的创新理念和运用“职业化”培养方法,造就在理念、观念、道德、习惯诸方面适应企业要求的准职业人毕业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创新;职业化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以下简称《计划》)中指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性不强;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对这一表述,我们理解是中职生思想观念与价值观、专业理论与技能在学校教育中均不能实现同企业紧密对接,就其“思想观念与价值观”教育(即德育教育)而言,迫切需要对传统德育教育进行改革创新,以实现其紧密对接。
我们在近年来的德育工作实践中,围绕培养“准职业人”毕业生目标,开展了大量的学生职业化培养实践工作。尝试性地提出了塑德修能的德育理念,并在此理念下构建了德育目标、德育理念、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载体和德育评价六方面的德育文化。即:德育理念是“塑德修能”,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准职 1
业人”,途径是“三成教育”,方法是“10S管理”,载体是“三级德育活动大课堂”,评价是“中职生职业素养评定报告制度”。
适逢中职德育改革的历史时期,在此仅将我们在中职德育工作创新实践的基本情况作个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德育创新理念的提出
(一)提出塑德修能的德育理念
从对《计划》的分析中,我们认为中职教育的本质就是职业准备教育,其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职业化员工。清华大学国际化管理总裁高级研修班客座教授李强老师认为:企业优秀员工的标准综合起来讲应该是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两个因素。因此,我们提出了塑德修能的中职生德育教育理念。
我国传统教育在处理德能关系中都存在缺陷,要么重德轻能,要么重能轻德,要么德能脱节,都必然导致德能冲突。正确认识德能冲突的实质,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青年学生成长,使他们学会正确处理德能关系,实现德能统一,在实践中进一步成为德能兼备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现代教育的目标,是教育者的历史使命,是青年学生成才的内在需要。
职业教育姓“教”,更姓“职”,姓“教”的内涵更多体现在塑“德”方面,姓“职”的内涵更多体现在修“能”上。塑德修能的德育理念融合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大同。
(二)确立培养合格的准职业人为德育目标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草根教育,是教会学生求生存的教育,其根本任务在于解决我国中低文化层次受教育对象的职业生存和发展问题。
中职生在两年的学习后,由“学生”向“职业人”转变,以实现其职业生存目标。中职教育是帮助中职生由“学生”向“职业人”身份转变的重要阶段,所以中职教育的本质是职业准备教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准职业人。
(三)规划三成教育的德育途径
为践行“塑德修能”的隐性德育理念,促进其转化成显性的教育成效,我们结合中职德育教育的特点,规划了“三成”教育的德育途径,具体就是以成型教育、成长教育、成才教育为主题,在中职三年分阶段实施“三成”教育模式,各阶段的要求和目标如下:
成型教育阶段:塑形象、讲礼仪、养习惯、学做人,适用于中职一年级。成长教育阶段:能服从、善沟通、强技能、做真人,适用于中职二年级。成才教育阶段:就好业、学管理、会经营、懂回报,适用于中职三年级(顶岗实习阶段)。
三个阶段重点突出,依次递进,鲜明地体现了职业化的特色。每个阶段的落脚点都在:爱我专业、技达四海、能行天下。整个过程彰显“德能双修”的职业化特征,最终实现为企业培养合格准职业人的德育目标。
(四)实施“10S”的德育管理方法
在2012年5月17日全国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会议中,有职业学校校长代表在发言中提到了借鉴企业“5S”管理思想并将其应用到学校管理中来的实践,其本质是一种带有职业化色彩的学生管理思想,非常适用于学生常规管理,对于促进中职人才培养同企业需求接轨有积极意义。“5S”是指整理(Sh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等五个项目,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为“S”开头,简称为“5S”。我们在实施职业化德育实践过程中借鉴了“5S”管理思想,并增加了微笑(Smile)、服务(Service)、歌唱(Sing)、安全(Safe)、满意(Satisfied)共5个英文“S”开头的单词,升级为“10S”管理思想,进一步体现对职业的尊重。实施“10S”的职业化管理方法,目的是营造在严肃的工作岗位中营造一种让人愉快的气氛,培养中职生除具备企业员工基本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外,还具备追求美、享受美的情怀,进一步体现了对人的职业尊重,提升职业品质。
(五)构建三级德育活动大课堂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实现德育工作目标的一种有效载体。我们在确立以活动为德育工作主要载体的思想下,系统地构建了三级德育大课堂,即班团德育活
3动、党团德育活动、全校性德育活动三个层次。其中全校性八大德育学月活动主题为:3月职业礼仪、4月劳动卫生、5月创先争优、6月团队合作、9月感恩行动、10月爱国主义、11月法制安全、12月技能风采。在上述八大学月活动中,4月、9月、10月德育主题属于传统德育主题,其他学月主题则具有明显的职业化特征。
三级德育活动大课堂寓传统德育思想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于一体,实现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最大开发,目的在于成就自信、阳光的中职生。
(六)创新中职生职业素养评定的德育评价方式
中职德育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艰辛的工作,针对中职生的德育评价体系和标准,目前还无明晰的定论。我们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建立了中职生德育评价方式,以中职生职业素养评定作为德育评价主要方式和内容。
职业素养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概括的说包含以下四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中职生职业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职业化训练过程中表现出具有职业化特色的意识和行为方面的指标。
二、德育工作创新实践初探
从2010年春季开始,我们提出了“塑德修能”的中职德育创新理念和运用“职业化”培养方法,造就在理念、观念、道德、习惯诸方面适应企业要求的准职业人。所谓“职业化”即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具体包括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个部分内容。我们为此目标的实现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试验,实施学校同企业对接、学生与员工同化的创新型德育方式。第一次试验对象是旅游专业40余名学生,实验主要围绕构建职业化管理环境,实施职业化员工管理制度,开展职业化社会实践活动进行。
第一批参与实验的旅游专业40余名学生已经顶岗实习,从2011年底全校参加顶岗实习的340余名学生综合情况来看,三方面数据可以说明旅游专业学生的4表现要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是顶岗实习期间稳定情况:旅游专业学生稳定率为95%,其他专业学生稳定率为70%;二是学生晋升情况:旅游专业40名学生中5名获得晋升,其他300名学生目前1人获得晋升;第三是学生实习期间单位所在行业的认可度情况:旅游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表现出的职业素养赢得了同行业的高度认可,一些单位慕名而来,希望同学校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以北京北方长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为代表。三项数据证明了我们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照企业员工职业化管理模式对学生实施职业化培养的方向和措施是正确的,第一次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鉴于此,我们以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为目标,以“改变传统中职德育方式,建立现代中职德育观”为线索,展开了一系列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研究,并对在此次试点研究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发现的不足进行综合优化,提炼成教育科研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在此课题下还进一步形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的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意识启蒙的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习惯培养的研究》、《中等职业学校班级职业化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四个子课题。“一大四小”的课题格局指引着我们的教育科研向较深的理论层次发展。
为进一步验证我们所进行的德育创新改革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2012年年初开始,我们在全校范围内构建了电子、计算机、旅游三个专业共180余名学生再次进行课题实验,具体实施了《模拟工资制度》、《干部选拔与考评制度》、《质量检查制度》、《职业化班级会议制度》、《明星员工评选和末位淘汰制度》、《企业经理讲座交流活动制度》、《校内外半年期职业岗位实践制度》、《学生成长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八大制度,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职业化学生培养研究工作,深入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计划》中反映的问题,还是众多中职德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遇到的难题,都反映出中职德育改革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通过教育促进人的发展,5进而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本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创新德育体制、改革德育方式”的新思想仅处于萌芽阶段,从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到微观上职业化师资的培养、职业化德育环境的形成等都还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还需要无数的职教人为之而探索、奋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EB/0L.http:// /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1836364.htm.2011-11-11
【2】《人民论坛》 2007年Z1期
【3】 陈馨娴:中国HR学会咨询专家、国家级认证人力资源管理师 《职业化素养训练》
【4】姜荀:《职业化:职场人士生存与发展的必备素养》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2009年08月)
字数:4201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调研报告广安市华蓥蓝艺学校一、学校简介广安市华蓥蓝艺学校是经广安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民办学校,办学10年来,先后被评为广......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德育工作案例成都铁路卫生学校成立于1947年,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首批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部德育实验基地,四川省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先进集......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标准本考核评价标准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特点,在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原则和突出职业性原则的基础之上,突出体现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评价、对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机械学科丁善芬为了建设一支优质的“学习型”师资队伍,黑龙江农垦工业学校围绕实现学校发展目标,促进教师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管理能......
践 总 结 报**** 安 徽 学 校实 告 实 践 总 结 报 告为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实训教学能力,遵照《安徽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管理办法》的文件规定,本人于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