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大事记_中国it大事记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5:54: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国IT大事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it大事记”。

1956年 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主持、制定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选定了“计算机、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作为“发展规划”的四项紧急措施,并制定了计算机科研、生产、教育发展计划。我国计算机事业由此起步。

1956年8月25日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任主任。这就是我国计算技术研究机构的摇篮。

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03机诞生。该机字长32位、每秒运算30次,采用磁鼓内部存储器,容量为1K字。

1958年 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331型军用数字计算机由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研制成功。

1959年9月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管计算机104机研制成功。该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万次,该机字长39位,采用磁芯存储器,容量为2K~4K,并配备了磁鼓外部存储器、光电纸带输入机和1/2寸磁带机。

60年代

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119型大型数字计算机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其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字长44位,内存容量4K字。在该机上完成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的计算任务。

1965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晶体管大型计算机109乙机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字长32位,运算速度每秒10万次,内存容量为双体2×4K字。

1967年9月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109丙机交付用户使用。该机为用户服役15年,有效算题时间10万小时以上,平均使用效率94%以上,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70年代

1972年 华北计算所等十几个单位联合研制出容量为7.4兆字节的磁盘机。这是我国研制的能实际使用的最早的重要外部设备。

1974年8月DJS 130小型多功能计算机分别在北京、天津通过鉴定,我国DJS 100系列机由此诞生。该机字长16位,内存容量32K字,运算速度每秒50万次,软件与美国DG公司的NOVA系列兼容。该产品在十多家工厂投产,至1989年底共生产了1000台。

1974年10月国家计委批准了由国防科委、中国科学院、四机部联合提出的“关于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748工程)的建议。工程分为:键盘输入、中央处理及编辑、校正装置、精密型文字发生器和输出照排装置、通用型快速输出印字装置远距离传输设备、编辑及资料管理等软件系统、印刷制版成形等,共7个部分。748工程为汉字进入信息时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77年4月23日清华大学、四机部六所、安庆无线电厂联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微型机DJS 050。

1978年电子部六所研制出以Intel 8080为CPU,配有工业过程控制I/O部件的DJS-054微型控制机,这是我国第一台板级系列工控机。

80年代

1980年6月计算机总局颁发《软件产品实行登记和计价收费的暂行办法》,我国软件产业的行业规范由此诞生。

1980年10月经中宣部、国家科委、四机部批准,中国第一份计算机专业报纸——《计算机世界》报创刊。由此带起了IT媒体这个新兴产业。

1981年3月《信息处理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Z 312-80国家标准正式颁发。这是第一个汉字信息技术标准。

1981年7月由北京大学负责总体设计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样机通过鉴定。该系统在激光输出精度和软件的某些功能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982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出达到同类产品国际水平的每英寸800/1600位记录密度的磁带机,并由产业部门定型(ZDC207)生产。

1982年8月燕山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和华北终端设备公司研制的ZD-2000汉字智能终端通过鉴定并投产。

1982年10月国务院成立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万里任组长,方毅、吕东、张震寰任副组长。

1983年8月“五笔字型”汉字编码方案通过鉴定。该输入法后来成为专业录入人员使用最多的输入法。

1983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GF20/11A汉字微机系统通过鉴定,这是我国第一台在操作系统核心部分进行改造的汉字系统,并配置了汉化的关系数据库。1983年11月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千万次大型向量计算机757机,字长64位,内存容量52万字,运算速度1000万次。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I,运算速度每秒1亿次。银河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计算机科研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1983年12月电子部六所开发的我国第一台PC机——长城100 DJS-0520微机(与IBM PC机兼容)通过部级鉴定。

1983年电子部六所开发成功微机汉字软件CCDOS,这是我国第一套与IBM PC-DOS兼容的汉字磁盘操作系统。

1984年国务院成立电子工业振兴领导小组,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任组长。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上海参观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展时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全国出现微机热。

1985年6月第一台具有字符发生器的汉字显示能力、具备完整中文信息处理能力的国产微机——长城0520CH开发成功。由此我国微机产业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空前繁荣的时期。

1985年中科院自动化所研制出国内第一套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即汉王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

1986年3月在邓小平同志关怀下,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即“863”计划启动。

1987年中科院高能所通过低速的X.25专线第一次实现了国际远程联网。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了中国第一封E-mail邮件,由此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

1987年11月中国电信在广州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模拟移动电话网,正式开办移动电话业务。

1987年我国破获第一起计算机犯罪大案。某银行系统管理员利用所掌管的计算机,截留贪污国家应收贷款利息11万余元。

1988年电子工业部六所、清华大学、南方信息公司联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套国产以太局域网系统。

1988年9月8日中国软件技术公司推出第一个商品化的英汉全文机器翻译系统——译星1.0版,它装有10万个英语词汇。

1988年计算机病毒开始传入我国。据《计算机世界》报道,在我国统计系统内部,多台IBM PC及其兼容机的MS-DOS系统通过软盘感染上了“小球病毒”。

1988年电子部六所等单位联合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工作站系列——华胜3000系列。

1988年希望公司发布超级组合式中文平台UCDOS。此后,该软件一度成为我国DOS平台市场份额最大的中文操作系统。

1989年5月清华大学电子系推出我国最早的印刷文本识别系统产品——清华OCR试用版,该产品后来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多体印刷汉字识别系统。1989年7月金山公司的WPS软件问世,它填补了我国计算机字处理软件的空白,并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1989年我国第一个大学校园计算机网在清华大学建成。该网采用清华大学自主研制的X.25分组交换机和分组拆装机PAD,并开通了Internet电子邮件通信。

90年代

1990年北京用友电子财务技术公司的UFO通用财务报表管理系统问世。这个被专家称誉为“中国第一表”的系统,改变了我国报表数据处理软件主要依靠国外产品的局面。

1991年6月4日我国正式发布实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1991年12月中国邮电工业总工司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合作开发的HJD-04程控交换机通过国家鉴定。这是我国自主开发的第一个数字程控交换机机型。

1991年上海长途电信局首次开通电子邮件业务。

1992年1月17日中美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签署谅解备忘录,3月17日生效。我国开始遵照国际公约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保护。

1992年4月27日机电部颁发《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我国正式开始受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1992年11月19日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的国内第一台通用十亿次并行巨型机银河-II通过国家鉴定。

1992年4月北京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率先推出了基于Windows 3.0的外挂式中文平台中文之星1.0版。中文之星一度成为应用人数最多的Windows微机环境下的中文平台。

1993年7月2日由电子部牵头,在全国组织实施涉及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金桥(国家公用数据信息通信网工程)、金卡(银行信用卡支付系统工程)、金关(国家对外贸易经济信息网工程)等“三金工程”。

1993年5月我国发布ISO/IEC 10646-1国际编码标准。该编码标准涵盖了各种主要语文的字符,包括繁体及简体的中文字。该标准使世界各地不同的电脑系统之间能更准确地储存、处理、传递及显示各种语文的电子文档。

1993年10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我国第一套用微处理器构成的全对称多处理机系统——曙光一号。

1994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1994年4月20日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完成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IP连接,从此,中国正式被国际上承认是接入Internet的国家。

1994年5月15日在法国的许榕生与在美国的樊岗和在北京的安德海通过Internet共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网站。1994年7月19日电子部、铁道部、电力部共同组建成立了中国联合通信公司,首次将竞争机制引入我国电信市场。

1994年10月22日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NET开通。

1994年10月由国家计委投资、国家教委主持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开始启动。

1995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曙光1000。这是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套大规模并行机系统,峰值速度达每秒25亿次,实际运算速度超过10亿次浮点运算,内存容量为1024兆字节。

1995年8月8日建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上的水木清华BBS正式开通,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Internet上的BBS。

1995年10月我国第一张从芯片设计、生产到卡片制作全部国产化的IC卡——中华IC卡通过原电子工业部和国家教委的鉴定。

1996年1月23日国务院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任组长,胡启立同志任常务副组长。

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

1996年1月巨龙公司自主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综合业务数字网交换机HJD04-ISDN。

1996年2月11日国务院第195号令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1996年11月27日以上海华虹微电子有限公司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专项工程建设项目的动工兴建为标志,国家909工程启动。

1997年3月联想集团以10%的市场占有率首次成为中国PC市场第一。1997年4月18日至21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深圳召开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24字指导方针,即“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1997年5月我国研制的6000米光揽水下机器人在由大洋矿产资源开发协会组织的深海调查中,圆满完成了各项调查任务。

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发布了由国务院批准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1998年我国在移动通信设备的开发制造方面实现了群体突破,巨龙、大唐、中兴、华为、东兴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迅速成长起来。1998年8月“金贸”工程正式启动。电子商务成为热点。

1998年8月26日信息产业部召开会议,对各行业解决2000年问题进行了统一部署。

1999年1月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共同发动的“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

1999年3月中科院软件研制中心(又名北京凯思集团)推出“女娲计划”,其中的嵌入式操作系统Hopen可广泛用于机顶盒、袖珍电脑、掌上电脑、PDA、DVD、Internet接入设备等。

1999年4月信息产业部批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吉通公司在部分城市开展IP电话试验。

1999年11月2日中软总公司发布了第一个64位国产操作系统COSIX64产品。

1999年12月北京大学研制的支持微处理器设计的软硬件协调设计环境JBCODES和JBCORE16位微处理器通过鉴定。该项成果对我国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处理器事业有重要意义。

1999年联想公司在亚太地区(除日本外)PC机销售居第一。21世纪

2000年1月28日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863项目曙光2000-II超级服务器通过鉴定,其峰值速度达到1100亿次,机群操作系统等技术进入国际领先行列。2000年5月大唐公司提出的TD-SCDMA获得国际电信联盟的批准,成为第一个由中国提出的3G移动通信国际标准。

2000年6月15日中科院软件所在UltraSPARC 64位平台上开发成功第一个64位中文Linux操作系统——Penguin 64。这是当时起点最高的直接针对具体硬件平台开发的中文Linux操作系统。

2000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文件(国发{2000}18号文件)。此举对即将加入WTO的中国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2000年8月21日至25日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主办的第1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WCC2000)在中国北京召开,江泽民总书记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2000年1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这是我国最高立法机构首次针对互联网制定的立法文件。2001年中国IT产业产值达到1.35万亿元(人民币),规模直逼排名第二的日本。此时,中国IT产业产值及产品贸易额,均占世界总额的5%以上;其中家电、通信终端、计算机等一些整机产品的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程控交换机、手机、计算机显示器、彩电、彩管、激光视盘放像机、收录机等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排名世界第一。

2001年6月1日由海关总署牵头,12个相关部委联合开发的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在全国各口岸全面运行。

2001年7月10日中芯微系统公司宣布研制成功第一块32位CPU芯片“方舟-1”,其主频为200MHz。

2001年7月12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宣布在全国25个城市开通GPRS业务。此举标志着中国无线通信进入2.5G时代。

2001年10月由大唐电信与国防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63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核心路由器ISR系列正式推向市场。

2001年12月11日国务院批准电信体制改革方案,中国电信宣布一分为二。中国电信北方10省市的资源归重组后的中国网通集团公司,其余的资源归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加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卫星通信以及中国铁通等,中国电信市场垄断局面被彻底打破。

2001年12月20日国务院公布《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2001年12月22日中国联通公司CDMA移动通信网一期工程建成,并于12月31日开通运营。从地域和人口的覆盖来看,中国联通的CDMA网是世界上最大的CDMA网络。

2002年4月境外权威调查机构(Nielsen/NetRatings)的最新研究表明,中国内地家庭上网人数达5660万,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2002年7月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举行第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和《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催生了一个大市场。

2002年9月28日中科院计算所宣布中国第一个可以批量投产的通用CPU“龙芯1号”芯片研制成功。其指令系统与国际主流系统MIPS兼容,定点字长32位,浮点字长64位,最高主频可达266MHz。此芯片的逻辑设计与版图设计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采用该CPU的曙光“龙腾”服务器同时发布。

2002年11月8日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我国制定了一条新型的工业化发展思路。2002年11月25日高性能嵌入式32位微处理器神威I号在上海复旦微电子公司研制成功,并一次流片成功。2003年4月9日由苏州国芯、南京熊猫、中芯国际、上海宏力、上海贝岭、杭州士兰、北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1家集成电路企业机构组成的“C*Core(中国芯)产业联盟”在南京宣告成立,谋求合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完整产业链。

2003年7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信息化建设四项重点:一是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二是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三是抓紧推行电子政务;四是切实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2003年12月9日联想承担的国家网格主节点“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正式研制成功,其实际运算速度达到每秒4.183万亿次,全球排名第14位,运行效率78.5%。

2003年12月28日“中国芯工程”成果汇报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国“星光中国芯”工程开发设计出5代数字多媒体芯片,在国际市场上以超过40%的市场份额占领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世界第一的位置。

2004年3月24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草案)》获得原则通过,这标志着我国电子业务渐入法制轨道。

2004年6月21日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公布了最新的全球计算机500强名单,曙光计算机公司研制的超级计算机“曙光4000A”排名第十,运算速度达8.061万亿次。

中国大事记

版本一2010年国内大事件总汇 1月15日:日环食。21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日环食。 1月15日——山西省灵石煤矿有限公司发生透水事故,造成4人遇难。1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

中国大事记

2010年国内大事件总汇1月15日:日环食。21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日环食。 1月15日——山西省灵石煤矿有限公司发生透水事故,造成4人遇难。1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

中国大事记

2011年新年京剧晚会1月1日,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1月1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正式开始。1月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规定以无偿摇号方式分配车辆指标,2011年小客车总量额度指标为24万辆。......

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2005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2005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1月21日,组织召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分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参加的窗口指导会议,贯......

1月中国大事记

2012年1月中国大事记(分周统计)2012年一周时事政治热点汇总1月2日—1月8日一周关键词: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全国宣传部长会议 网络支付账户实名制 ‚扫黄打非‛ 十大案件 2012年春......

下载中国IT大事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IT大事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