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中的月意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李白诗中的月意象”。
李白诗中的“月”意象
丁晓明
内容摘要:中国文学史上,众多诗人留下了无数咏月名篇,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常以明月入诗,给明月注入了丰富的内蕴。他的诗中的明月意象主要体现为:
一、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体现了作者张扬个性、伸张主体意志的精神。
二、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和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认和批判,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批判。
三、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体现了诗人人道主义思想感情。总之,李白在盛唐的朗月里沉醉放歌,李白的诗篇也将与明月永生!
关键词:李白 明月 意象 性格
追求 人生理想 品质 黑暗 光明 批判
当一个人将自己的才气、激情以及生命全部融入某一对象时,这一对象必将成为这个人的“独物”,进而成为人所共仰的“神物”。正如向日葵属于梵高,虾属于齐白石,交响乐属于贝多芬,月亮应属于李白。
李白的一生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不解之缘,或者说他对月亮有着一种特别的,如同图腾般的崇拜情结,诗人的一生也仿佛和月亮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互相视对方为知音与挚友,将对方作为情感诉说的对象,诗人将人生的喜怒哀乐诸般心绪都诉之于月,常使得人与月共喜,月和人同忧。月亮成了反映和负载诗人无限情思的“心灵多棱镜”与“心灵多媒体”。
一、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体现了作者张扬个性、伸张主体意志的精神。
李白咏月,不像别的诗人仅仅留下若干名篇名句,他还用优美的篇句构织成一个特殊是世界,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千姿百态,能从中看见诗人自己的活动。
李白最喜爱的月下活动室泛舟,用他自己的说法,叫做泛月:“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魏万还王屋》),李白泛月诗的画面均极美,闲情逸致中流露出不合流俗的高雅情怀。泛月时他还经常想起王徽之乘兴访载的轶事,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致:“日落山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东鲁门泛舟》其中)。
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的描绘了“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四句诗写出了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人民群众都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因此李白写得最多的是月下饮酒——即所谓醉月,此类名篇不胜枚举,一般说来,李白饮酒诗突出一个“豪”字,咏月诗突出一个“逸”字,一旦二者结合,便表现出一种既豪放又飘逸的性格——可用“清狂”二字概括;除《月下独酌》四首名篇,如《襄阳歌》、《谢眺楼饯别》等均属此类。这种清狂的性格一方面说明诗人的骄傲和对污浊现实的轻蔑,同时又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李白还有些其他步月而归的诗,心情平和,于闲适中同样流露出极深的孤独感:“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下终南山》)“对酒不觉眠,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自遣》)。
以上所说泛月、醉月、步月,意境极其优美,要之还在写实,另一类作品则是完全寄兴于想象,表现他狂放的性格,开阔的胸怀,渴望自由的思想,如:“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其十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谢朓楼饯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明月可乘,可揽,可寄,都是李白的发明,大胆的想象传达出童稚般天真的性格,但最有趣的发明还是赊月:“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晔及贾至洞庭游》其二);“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贯酒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送韩侍御之广德》)。
李白诗中以无赊酒,却有赊月。酒是要用钱买的,没钱的时候就用五花马、紫绮裘、龙泉剑去交换,同自然造化打交道容易得多,“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即使要钱,也可以赊。这种妙趣横生的想象,表现出诗人以天地为衾枕的襟怀。李白还有一首问月诗,其艺术成就就与后世苏轼问月词堪称合璧,而其思想深度又远过苏词:“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也有这样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中表现的虽是游子思归的传统主题,但将相思离愁置于春江花月夜浩瀚悠远,静谧瑰丽的境界中,以如梦如幻般澄澈优美的境界略带凄凉伤感而绝不消沉颓废的音调,对青春年华和生命宇宙的理性思考,这两首诗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造化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乃是人类永远无法克服的矛盾,李白问月诗表述的正是这种人人都能理解的矛盾并由此产生的苦恼;表述的巧妙生动,又极为质朴,从而使我们对诗人倍感亲切,我们读书时想起李白,正如李白写诗时想起在他之前的古人一样,会产生一种莫可名状的感伤,同时也能得到难以言喻的慰藉,既然古人、今人以至未来的人都要面对同样的矛盾和苦恼,这共同的矛盾和苦恼也就使世世代代的人彼此沟通,产生某种感情上的共鸣,沟通的媒介便是大家都能见到并会由它引起遐想的月亮,诗的奥妙往往就在人人都可以理解的感受用独特的方式说出来。
二、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和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认和批判,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批判。
诗仙李白的内心深处常有无法排遣的孤独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诗人的理想,诗人的性格与环境的冲突造成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自命不凡的特异感和优越感,从精神上使自身处于孤立于社会之外的境地,产生阳春白雪,和者盖寡、旷世无知音的寂寞与孤独感;个性生命意识与宇宙意识的觉醒形成的天地过客的孤旅之悲。这一切在他的诗作中都可以找到影子,但是李白也并没有因此沉沦下去,他通过月亮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对现实的布满。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成一片涟。”(《玉壶吟》),三杯浊酒,以压不住心中的悲慨,于是,拔剑而起,先是对着秋月挥剑而舞,忽又高声咏吟,最后眼泪夺眶而出涕泗涟涟,“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曾称人意。”《江夏赠韦南陵冰》,李白喝的是苦闷之酒,孤独一人,自然没有那份闲适之情了,所以醉酒也不能遣闷,还是去遨游山水吧,但又觉得山山水水都像江夏附近著名刹头陀寺一样,充斥那苦行的僧人气,毫无乐趣,不称人意,那么,哪里是出路,何处可解闷呢?李白那颗受伤的心,此时此刻应该是用明月来表明吧,李白的孤寂、抑郁、惆怅的心情写下了《金陵城西楼月下岭》,诗中的“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映出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有奇特的想象,而“月下沉吟久不寻,古来相接眼中稀”,描写了作者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是诗人在慨叹人世浑浊知音难遇。“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其中之一),由于当权者不能识才用材,由于自己的政治思想和耿介言行不被人理解,只是使人觉得孤立无援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孤独感,所以,从表面上说,诗人是在写酒兴醉态,而其内里却饱含着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愤懑。
李白主要是个活动在上层社会的政治抒情诗人,其主要作品是以怀才不遇为基本主题的政治抒情诗,这些作品,在抗议统治者压制和埋没人才的同时,还通过对宫廷腐败、政治黑暗以及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等等的揭露和攻击,预示并真实地反映了唐帝国盛极而衰的历史过程。我们看见的李白是高傲的李白,由于感到没有出路而忧愤不已的李白、放浪不羁并对许多公认的神圣观念表示轻蔑的李白,也是“人皆欲杀”的“狂人”李白——这就是上层社会的李白,其言语行动均表现出鲜明的叛逆性格。
三、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体现了诗人人道主义思想感情。
李白的咏月诗歌的完美还体现在他把月之物象直接引入到生活,他感觉到尘世的艰辛,便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吟道:“独酒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独酒篇》);他们称赞自己的外甥,便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吟道:“贤甥即明月,声价动天门。”(《赠别以甥高五》)......最能反映李白以月注入生活的完美性的是他的《秋浦歌》第十四首:“炉火照高天,红星乱紫烟,好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是一首描写劳动人们冶炼的诗歌,诗歌作品中的月是不可少,他是劳动人们冶炼劳动是的大背景,月光下的炉火才能呈现紫烟,大背景下的宁静,才更显得出局部的热闹和美丽,才能把这冶炼场的描写更集中、更忘情。这种月光下的冶炼的劳动情景和感受,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的,热闹的劳动场面出现在静谧的月光世界,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可谓画中之神品。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秋浦歌》);“痛饮龙邻下,灯青月复寒。醉歌惊白鹭,半夜起沙滩。”(《送殷淑》其三),白猿饮水、白鹭受惊起飞,都是从现实里捕捉到的真实动态,有趣的是,这些动态并未破坏,反而增强了月光世界的静谧和神奇,甚至是人的活动也很难打破上述的意境,李白的月光世界里人物形象为数不多,均出自下层社会,如:“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越女词》其四),“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越女词》其五),前写月下等待幽会的男女,后写月夜从远处看见的一群湖上少女,均具有活泼的生活气息,却又使人感到真中有幻、动中有静。后首反以月比水,其实写的也是月夜,只有在月光下才能产生那样的透明感,在这种神奇的世界有时还会传出劳动者的歌声“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莲女,一道夜歌归。”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是一个远离喧嚣尘世的未受污染的世界,它无论怎样变化,永远是那样幽冷而静谧,使人产生达到透明盒空灵程度的纯洁感,这个世界的自然存在既是真实的,而它在李白诗中出现又具有特殊的意义,李白像别的不满现实的诗人一样也需要有个世外桃源,但他的世外桃源不在仙山,也不在田园,而在与污浊现实截然分开的月光世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这个世界无处不在。
综上,李白笔下的月是有情有意的,是与诗仙一生休戚相关的,他的月亮陪伴着诗人度过了激情悲壮的一生,那些多情多彩的月亮成就了诗人的伟大吗,诚如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传颂李白的诗句就是因为他的胸襟开阔,思想深邃,境界深远,他的那些诗作就像一直悬挂在苍穹中的明月一般,将成为永恒的光芒照耀着万千后生,激励着我们不停地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
参考文献:《论李白的政治抒情诗》,载《文字遗产》1981年1期等。
浅谈李白诗中“山月”意象摘要:李白诗中很喜欢描写月亮,尤其是对山月情有独钟。在李白一生的游历中,作者最留恋的还是故乡山景中的那一轮明月。在诗人远离故乡颠沛流离之时,伴随......
李白诗中的意象李白诗中,水是随处可见的意象,既有大江大河,也有山涧小溪,既有波澜壮阔,也有轻涟潺潺,可谓意态多姿,风情万种。综观太白诗,从功能的角度看,太白诗中的水意象大体有如下......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李白诗中的金玉意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李白诗中的金玉意象导语:金和玉是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人常用来表达美好愿望,寄寓人世理想的语词。盛唐诗人李白对金玉意象更是情有独钟,金玉意象探析不仅可以解读李白诗歌的独特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