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德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育学德育”。
德育定义: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继承性。主要任务: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价值规范,形成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
德育与健康教育的区别:的与主要以善恶作为判断标准,心理健康以正常和非正常作为判断标准;德育更多是行为和动机一致的表现,而心理健康可能是一种心理失常的表现。
意义: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任务: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认识、情感、践行、自我教育的能力)和品德心理(知情意行)。
德育过程定义:是以形成受教者一定思想品德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要素:教育者、受教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矛盾:学校教育影响和社会影响的矛盾;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和受教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受教者已有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论述:品德是由知情意行构成,德育过程就是培养这四因素并让它们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知,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道德观念。包括:道德知识、道德判断。道德认知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做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催化剂;意即道德意志,是人们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作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道德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道德行为习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实现道德认识情感,以及由道德需要产生的道德行为动机定向和外面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的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的多端性:德育的培养过程,一般是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由于社会复杂、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表现为知行脱节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所以品德的发展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德育过程是全面培养学生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德育是把道德内化为品德,又把品德外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实现这种转化必须通过内部的思想矛盾斗争;教育是外因,思想都是内因。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品德不断发展过程;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在德育中,要处理好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依靠活动交往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来形成发展,通过活动交往来表现;有目的的根据德育目标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设计实施活动,可以加速个体品德发展,对学生品德发展方向起规范和保证作用;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源泉;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德育过程是对各种影响进行干预、协调的过程,是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长期的过程:是由人类的认识规律过决定的,人类的认识是需要不断的加以调整、补充;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需要长期训练、积累才能实现;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各种思想观念的斗争长期存在,决定了德育是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德育过程是反复的过程:青少年处于成长期,没有形成世界观,思想不稳定;社会影响因素复杂化,在德育发展中会出现反复甚至倒退现象。根据德育过程长期、反复、渐近特点,教育者要长期一贯,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德育原则:方向性原则定义: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要求: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思想体系武装学生; 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培养学生具有新思想、新概念;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知行统一的原则定义: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道德理论教育,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加强思想道德理论教育;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定义: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要求: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育者要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定义: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培养学生正确思想品德。要求: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定义: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德育的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德育的组织形式。包括:教学(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班主任工作。方法:说服教育: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这是德育的基本方法。要求: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有知识性趣味性;态度真诚热情;善于抓住时机。榜样示范: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是德育常用方法。要求:选好榜样,要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教育者示范、伟人、英雄模范人物、优秀学生典型);要引导学生理解榜样精神;激起学生学习榜样的敬慕之情;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境界。指导实践: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让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要求:运用实践锻炼的两种方式(执行学校常规训练和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锻炼);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结合提高学生意识的情感体验;明确目的,持之以恒的训练;不断督导检查,让学生坚持;调动学生实践锻炼的主动性。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要求:创设良好教育情境;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品德评价:包括奖励、惩罚、评比、操行评定。要求: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态度;要公正合理,坚持标准;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参与评价;要把奖惩和教育结合起来。
教育学“德育”训练题一、单选1.没有英雄的一代也很难造就一代英雄是强调(B)。 A.教师的权威 B.榜样的作用 C.领导的权威 D.社会的作用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
第十四章 德育过程与德育途径名词解释1.德育:德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狭义的德育是指道德教育。德育一般是指广义的德育,它是指教......
第七章德育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德育概述一、德育的概念:广义的德育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的总称。(多)鉴于大德育的思路,我们把德育的定义表述为:(......
2014教育学德育理论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途径 B.方式 C.出发点 D.关键环节2.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学前教育学幼儿德育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